摘要:目的:护理干预对肺结核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6年7月我院传染科接收的肺结核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一般护理,对干预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的服药完全依从率没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服药完全率均有所上升,但干预组患者的升高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护理干预,能够让患者提高服药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肺结核;服药依从性;护理干预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肺部感染的传染性疾病,临床的表现是低热、盗汗、纳差等,在病情发展后会出现咳痰、咯血、胸痛等症状,由于属于慢性疾病,因此治疗难度较大、病程时间长。因此,有必要对肺结核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进行护理干预,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改善预后。我院通过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7月~2016年7月我国传染科接收的肺结核患者共80例。所有患者经检查符合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分会制定的肺结核诊断标准,确诊为肺结核。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0例。干预组有男18例,女22例,年龄29~65岁,平均年龄(54.8±2.4)岁,对照组有男21例,女19例,年龄28~67岁,平均年龄(53.9±3.4)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存在的差异可以忽略不计(P>0.05)。本次研究已获取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干预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更有效的护理干预,具体的措施如下:
(1)心理护理
肺结核作为一种传染性疾病可能会受到别人的歧视,使得患者的心理负担加重,容易产生焦虑、抑郁、沮丧等不良情绪,长此以往,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就会降低。护理人员应当积极主动的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满足患者的需求,鼓励患者正确的认识肺结核及其治疗,增强治疗信心,降低与药物的抗拒感,从而积极配合服药。
(2)健康教育
对肺结核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患者入院后需要通过面对面的交流,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到肺结核防治的相关知识,对症状、传播途径、用药方法以及并发症等进行详细说明,帮助患者正确认识,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的进行消毒隔离等,提高其自我保健的意识。
(3)家庭及社会支持
护理人员要鼓励家属与患者交流沟通,对于自我管理存在困难的患者,应进行家庭用药督导,要求患者家属为患者提供家庭支持,多给予患者关心,嘱咐家属对其进行提醒和监督,促使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确保完成整个治疗。
1.3服药依从性评价标准
本次研究共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服药依从性做出三级评价,分别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和抗拒。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软件S PSS20. 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检验,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P<0.05表示两者比较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从表1 可以看出,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的服药完全依从率没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表2 可以看出,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服药完全率均有所上升,但干预组患者的升高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的服药依从性比较 [n(%)]
3讨论
肺结核作为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对于人类的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威胁。药物治疗是肺结核治疗的主要方式,而服药依从性则是治愈结核病的关键环节。因此,需要护理人员进行有效的干预,从而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提高肺结核的治愈率。
本研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干预组的患者进行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家庭及社会支持、出院指导等干预,可以看出,干预组的服药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肺结核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也好于对照组。由此可见,通过护理干预,能够让患者提高服药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邹新花,张尊敬,杜一琴,等.心理护理干预对肺结核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与康复,2012,11(3):281~282.
[2]李烨.社区肺结核病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影响因素分析[J].上海医药,2022,33(22):48-50.
[3]谭志雄,谭乃章,谢绍洽,等.广东省阳江市流动人口肺结核病现状的研究[J].中国热带医学,2009,9(11)21 47--21 49.
论文作者:李翠玲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9
标签:患者论文; 肺结核论文; 两组论文; 对照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家属论文; 意义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