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发展不断加快,许多城市不断崛起,造成市政工程项目的增多,城市房屋朝着规模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这对于市政建设的要求不断提高,如何在保证市政工程施工项目的质量、安全、进度及成本要求的情况下,较经济、高质量地进行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的管理与控制,重点阐述了施工中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的管理与控制的具体措施,以期望能对市政工程安全文明施工起到一定的作用,希望更大程度地增强市政工程在施工中的安全管理技术水平,尽量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关键词:市政工程;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管理与控制措施
1做好开工前的准备工作
在我国,安全生产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是有效保护劳动者人身安全与健康、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工作。做好安全生产是任何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目标,也是我国建筑行业发展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完善的安全管理工作能够改变我国建筑行业安全落后的局面。施工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因此,我们必须在全面分析施工工程中常见事故分布的基础上,全面探究安全施工的基本方法和策略,以保证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健性。
1.1建立完善的安全组织机构
项目部要成立以项目经理为安全第一生产线的责任人,对施工的现场安全负全面的责任,从现场的施工员到项目技术负责人以及施工班长为项目的领导小组,组织施工现场的全面检查,建立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责任。对岗位责任制进行学习和落实,制定安全生产的目标,进行文明施工管理,制定安全轮流值班、检查制度,及时的对现场的隐患进行排查和记录,做好值班和交接班任务。
1.2建筑材料的安全管理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建筑结构材料的质量水平直接的决定着环境中工民建工程的安全水平。对工程进行科学、合理的协调和把握,则当发生地质灾害时就可以保证工程处于安全和稳定的状态。将材料放置在固定的区域,可按照使用的先后秩序进行摆放。
1.3施工人员的安全管理
市政工程施工具有较强的独特性,不管是哪一个施工环节,如果施工管理不到位或者是施工技术没有落实到具体工作中,都有可能引发各种事故的发生。施工期的技术管理直接影响着使用期的技术管理和生产操作,因此在工程施工中一定要加强施工期的技术管理。因此,对工程实施与生产运营管理人员与施工资质的确认是工程施工前需进行首要任务。参与投标的施工企业至少必须满足建筑总承包二级以上的资质等级,施工单位也必须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管理人员必须有强烈的责任性,并且根据不同阶段的施工特点,采取不同的技术管理方法。
2做好开工后的基础工作
2.1教育工作
安全管理理念属于企业展开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指导思想,也是提升也经济效益的关键点。对施工人员的的技术水平要求进行提高,确保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的技术能力能保证工程的质量以及其自身的生命安全。合理的确定每天的休息时间以避免因工作人员的疲劳工作出现相应的安全事故,可根据色人的体力、情绪、治理等安排其工程施工作业,以起到有效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科学合理有序地组织工程施工,进行人性化的管理,加强技术措施、管理措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企业内所有员工开展安全培训工作,提升企业工作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进一步强化企业内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培训之后还需将培训内容付诸实践,工作人员应根据培训中要求的安全操作规程操作,做到遵章守纪、不违规,确保企业正常运营。
2.2安全检查工作
保证工程施工的安全性的同时,还必须要求对施工场地的安全管理问题加以重视。管理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起到重要的监督作用,这需要监管人员对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的、多方面的检查。将责任落实到人头,并成立相应的安全监管小组,定期对小组安全管理工作进行考核、评价,推动施工企业的全面发展。要及时的调整和解决检查出来的安全问题以及质量问题。在每次检查之后,要进行相应的记录和汇报,以便给施工人员进行是供参考以及作为安全管理的参考依据。
2.3 机械设备管理
施工方可上岗作业,其他人员不得擅自使用。机械使用前,必须对机械设备进行检查各部位确认完好无损;并空载试运行,符合安全技术要求,方可使用。施工现场机械设备必须按其控制的要求,配备符合规定的控制设备,严禁使用倒顺开关。在使用机械设备时,必须严格按安全操作规程,严禁声违章作业;发现有故障,或者有异常响动,或者温度异常升高,都必须立即停机;经过专业人员维修,并检验合格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操作人员应有到严谨作业的态度,按有关要求对机械设备进行保养。操作人员在作业时,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下班时,应先将机械停止运行,然后断开电源,锁好电箱,方可离开。
3 项目安全文化建设
(1)形成定期的安全活动
我们要对安全管理的模式以及先进的管理经验进行推广,探讨施工过程国遇到的安全问题以及解决措施,谈论对安全落后分支的帮助与教育,增进交流。确保职工健康与安全是安全管理的最终目的,对检查出的违规现象进行曝光,以反面教材的教育施工技术人员,大家仪器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氛围进行营造。
(2)优化安全管理模式
要保证施工安全且高质的完成就需要从施工基础的每一个环节入手,选择施工团队时就需要从管理水平、修建质量以及专业化水平出发,在初次合作后,可同其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这对于施工方以及企业来说都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首先,施工团队的稳定便于管理,经过长期合作,双方相互进行磨合,使得彼此的意见和建议较为被对方接受,对彼此的运营以及管理模式相对熟悉。其次,长期合作后,工程合作相对稳定。双方的合作也将整体的投入,保证了工程安全施工的良好条件。还用给施工企业签订相应的协议,对彼此的义务以及双方的责任进行明确的话费,在提升施工企业安全意识和责任的基础上,实现对施工团队的优化和完善。
(3)营造良好安全文化氛围
企业还应加大在安全管理方面的资金投入,定期组织人员检查企业内所有生产设备,查看有无设备老化现象等一系列问题,一旦发现问题,应立即维修,对于部分老化设备应及时更换,确保工作人员能安全生产,减少因设备问题而带来严重安全事故,在企业内营造良好安全文化氛围。有关的监督人员一定要知法懂法,加深对相关法律的掌握,例如《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对工程建设监理部门(人员)的职责、要求等做了规定。从法律的角度,明确了工程建设监理部门及人员在工程建设工作中法律赋予的监督性行为规范。不断完善自身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使得监督工作更加标准化和规范化。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任务艰巨、工作意义相当重大,管理者需经常进行深入地探讨与研究,最低限度地减小施工中发生意外事件的可能性,使安全生产彻底贯彻到管理的一个个环节中,进而便于实现安全生产的目标。
结束语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市政建设步伐也越来越大。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进行得如火如荼。各类型的工程项目活动都在城市中开展,而市政工程的施工与周围环境更为密切,它关系到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所以市政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等问题也在大量的凸显。为了使得市政工程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我们就需要加强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建立施工责任制度,将文明施工融入工程施工日常中。努力保证施工工作的安全性,达到规范管理。
参考文献
[1]吴章焰.浅谈施工安全管理[J].建筑安全,2007(3):1002103.
[2]陈斌.浅论建设项目安全管理[J].山西建筑,2007,33(31):2032204.
论文作者:彭志远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4
标签:安全管理论文; 安全生产论文; 市政工程论文; 工程施工论文; 人员论文; 工作论文; 作业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