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报告中提到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中的“污染防治”,关系到“美丽”的目标能否实现,尤其是大气污染防治,引人注目。针对大气污染防治,报告提出,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基于此,本文主要对环境工程中大气污染的处理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环境工程;大气污染;处理措施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推动工业化进程加快,中国经济增长迅速但与此同时中国大气环境污染情况日益加重,为提高人民生存环境质量,因而要重视大气污染的治理工作,创新大气污染治理模式,提高大气环境质量。
1大气污染带来的影响和危害
1.1危害人体健康
雾霾是大气污染中较为严重的问题之一,直接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健康,雾霾中的有害物质会直接破坏呼吸道,严重者会引起中毒、引发癌变等,因此在雾霾天气的时候,医院的呼吸科往往人满为患。而在南方比较常见的是臭氧天气,同样由于大气污染造成的,不仅危害人体健康,也会影响农业的生产,空气中的有毒物质融入水体中,对动植物和人们都会产生极大的危害。
1.2产生臭氧空洞
大气层中的臭氧可以有效的避免紫外线的照射,而紫外线的能量较强可以直接杀死人的细胞,从而引起皮肤细胞变化产生癌变;对于其他生物来说,紫外线的照射同样存在很大的威胁。大气受到污染后容易导致臭氧层受到破坏,产生臭氧层空洞,从而影响生物健康,也导致一些物种在不断的减少。
2我国大气污染问题及形成的主要原因
2.1工业废气
近年来,我国工业领域逐渐有了回暖的趋势,而高耗能和高排放行业基本上开始正向增长,尤其是粗钢、生铁、平板玻璃、有色金属、火力发电等等,这些产品产量的增长几乎都在4%以上,增速有明显增长的趋势,即使都实现了达标排放,但是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有所增加,从而势必会直接影响环境。目前,我国依旧存在各种的散、乱、污企业,不仅如此,其装备技术、生产工艺以及污染治理水平都比较差,因此排放量非常大,且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环境监督管理难度相对较大。
2.2煤炭燃烧
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电力行业每年消耗的煤炭数量几乎占据年平均煤炭消耗总量的一半。在北方的农村地区主要依靠煤炭燃烧取暖,用煤量几乎每年1-4吨。而燃烧煤炭的时候,大多都没有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这就直接加大了大气污染程度。
2.3土地沙化
近年来,北方地区的沙尘暴现象十分常见,其对大气有着直接性的影响,之所以经常出现沙尘暴,主要是因为土地沙化严重,绿化植被的减少,致使大量沙尘进入气团中,然后,其将和污染物相互融合,从而导致大气受到了严重的污染。
2.4尾气排放
在社会经济快速进步的推动下,人们生活水平得以提升,其中车辆则成了人们日常出行的主要工具,因此车辆的数量随之增多。据此,尾气排放量明显有了增长。汽车尾气中含有一定的有害气体,即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等,这些有害气体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则必然会对大气造成严重污染,进一步加重污染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环境工程中大气污染处理的方法
3.1制定符合新时期发展的大气污染防治政策
大气污染治理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为保证工作有序有效的进行,就需要制定符合新时期发展的大气污染防治政策,其中包括各项法律法规的完善,大气污染治理部门规章、环保规划、防治空气污染公约、公民环保行为控制相关法规等四个基本版块,这些环保法令法规是有效促进大气污染治理的重要保障,是施行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以及监管、处罚等一系列大气污染管理措施,形成完整的治理处罚监督体系,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落到实处。合理利用市场经济中价格杠杆原理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的作用,其中主要形式有征收排污税、污染超标罚款、环保补贴等正负激励手段,在经济体中广泛推广节能减排、优化能源结构、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等有利于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的举措。
3.2合理利用先进科学技术
经济的发展促进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科技领域的许多新兴技术也可以用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可以利用科技手段将悬浮的颗粒污染物沉降到地面,在通过各类植物的分解能力将其分解,还有很多这样先进的科学技术,能够利用与大气污染治理工作中。
3.3大力推动促进能源绿色高效的新模式新业态发展
一是加快推进能源互联网建设,推动第一批55个示范项目尽快落地,以项目为依托实施能源智能生产、传输、消费和能源系统集成、能源大数据应用等创新行动。加快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完成全年90万个充电桩建设计划。二是大力发展分布式能源、微电网,开展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出台《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快储能技术创新,推动储能试点示范。三是因地制宜推广供能用能新模式,鼓励采用PPP等有效方式,建设电力、热力、燃气等智能终端供能设施。积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综合节能服务等市场化机制。
3.4构建大气污染防治共治体系
为打赢蓝天保卫战,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一系列保障措施,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在共治体系中,政府的角色是主导健全治污法律法规体系、严格环境执法监督,企业的角色是落实与履行治污的主体责任,社会组织和公众的角色是参与对政府环保工作、企业排污行为的监督和推动绿色消费。只有在政府的主导下,才能落实地方治污监督责任与企业治污主体责任,并完善治污市场机制,引导实施全民治污行动。只有在企业认真履行治污主体责任的前提下,才能实现污染物的全面减排与稳定达标。只有在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前提下,才能完成对政府环保工作和企业排污行为的监督,才能实现全社会绿色消费模式的建立,形成共治大气污染的局面。
结束语
我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忽略了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大量的尾气、有害气体也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因此我们必须刻不容缓地进行大气污染的治理,加大环保力度,落实各项治理措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让我们的生活环境变得更好。
参考文献
[1]许芬.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7,35(04):93-97.
[2]姚勇.关于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检测及对策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6(14):89-90.
[3]张萍.城市环境管理如何强化大气污染治理[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09):217.
[4]谌仁俊.大气污染、公众健康与环境政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
[5]陈学慧.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及对策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19):98-99.
论文作者:李全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3
标签:大气污染论文; 大气论文; 能源论文; 污染物论文; 治污论文; 污染治理论文; 工作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