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国体育文化_体育文化论文

如何看待中国体育文化_体育文化论文

如何看待中国体育文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如何看待论文,中国体育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考察一种文化,需要分析它的结构。任何类型的文化作为整体,一般包含表层的物质技术结构、核心的民族心理价值观念结构,以及在这两者中间起重要作用的制度结构。物质技术表层结构,总是最活跃多变、最易于传播交流的,因而也是在不同民族、不同类型文化之间最容易相互影响和借鉴的。但是,其心理和价值观念核心结构作为一种文化类型的灵魂却是保守的、不易变化的。中间制度层面的结构作为将其内在难于触动的心理价值观念层面与外在易变的物质技术表层结合起来的部分,它的形成既受到它们两者的影响,又在两者之间传递着相互作用,使它们发生变化。

中国体育,从根本上说乃是19世纪末叶不断传入的西方体育与中国本土文化培育的那些可以称为体育的身体运动文化现象,在中国谋求社会现代化的激烈变革过程中,经过冲突和融合而发展起来的体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体育是有结构的。中国体育在其物质技术表层吸收了西方体育大量身体运动项目和物质技术手段。但是,中国体育作为民族文化整体中的一个部分,在我们民族的一般文化心理、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条件下,却创造了与西方不同的体育制度和体育价值观念。这一方面说明,任何一项体育运动其器材、技术、规则等容易引进,而作为一种社会大众普遍接受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价值观念却难以移植的根本原因。同时也说明,中国体育有自己的文化特征,其产生和发展有着与西方体育不能完全等同的历史条件、原因和必然性。我们不能忽视这种特殊的历史条件和原因,简单地以中、西方体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某些差异或者纯粹地以西方体育的标准来评价中国体育的发展状况。一种文化与另一种文化在物质技术表层上性质的一致性显然不能说明它们整体性质的一致性。

现代体育是进入近代以后在西方国家社会现代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在自然经济社会,与其社会形态相适应,西方体育是以分散的、自发的、小规模的状态存在。随着自然经济社会的解体和以工业化、城市化为标志的市场经济社会的发展,体育发展成为以城市为中心,集中、自觉、大规模状态存在的“大体育”,成为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一种自觉的、大规模的社会实践。因此,现代体育在西方的产生和发展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社会现代化为体育现代化创造了物质的条件和人文基础;二是作为西方文化中的一种社会生活方式,一向在西方民众中有着较为普遍的价值认同和心理需求,一旦有了物质的条件或经济上的可能,它便以一种“由下而上”的方式自发地朝着覆盖全社会的方向发展,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自觉的、大规模的实践。现代化的物质条件加上民众对于体育这种身体文化的很高的价值认同和不断增长的心理需求,是推动体育实现这种发展的根本力量。

体育在中国的发展,从根本上讲是如何把一种近代以后西方社会现代化所培育的工业文明的城市大众文化植入中国或融入中国这个以农业文明、乡村社会为主要结构的社会来发展的问题。

19世纪中叶,西方列强以其坚船利炮打破了中国社会的闭关自守。从此,西方体育便作为一种“强势文化”传入中国。中国几千年的古老文化、落后的社会经济和生活状态等决定了这种“强势文化”植入中国的艰难。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大力倡导和推动体育运动,将之定为社会的公益事业来发展,并形成一套行政组织体系保障这种发展。与西方国家现代体育形成和发展过程截然不同的是,中国体育是在国家观念指导下,以“自上而下”的方式发展起来的,其组织构架、制度安排以及价值取向独具特色。

第一,中国体育的发展,从起点和过程来说,是一种赶超式的或叫跨越式的发展。如果我们把欧美等首先实现工业化的国家称为自发型现代化国家,则大批以后走上工业化发展道路的国家便是后发型现代化国家。中国体育的发展就是在一个社会主义的后发展国家中发展现代体育的问题。所谓赶超式或跨越式的发展,实际上是对西方近代以后自然经济解体、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经济长期自然发展阶段的赶超或跨越,即对西方社会长期自然发展过程中发展起来的高度社会化的现代体育的赶超或跨越。这种赶超或跨越的起点和背景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贫乏的体育需求、资源的高度稀缺。

第二,人们普遍认为体育的基本价值在于为国家和民众的需要服务。体育通过紧紧围绕为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成果来体现自身的价值。“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振兴中华”,成为一项政治任务。一方面,通过体育窗口向世人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人们精神面貌发生的巨大变化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同时,又通过为国争光,在国际上显示实力、提升威望等来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这种基本价值取向,在新中国体育不是很长的发展历程中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实现了中国体育存在的政治价值和社会价值,满足了人们的心理需求。在实际生活中,以国家为主体、政府自上而下地开展体育的制度安排方式,也成为人们对待体育的基本心态,成为中国体育发展中的制度化存在。这种制度化存在是实现中国体育赶超或跨越的有力保障。

第三,不断改革和完善体育体制,为体育全面而深入地发展拓宽空间。与西方国家相对稳定的体育“市场、政府、公共”三分体制构架样式显然不同的是,中国体育体制处在动态的变化发展中。在计划经济时代,体育是由国家创办、财政拨款、政府管理、高度集中,纯事业性质的单一体制。国家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后,体育体制也随之发生了较大变化,带来的相对效应是,体育在这一阶段实现了快速的乃至是超常规的发展。上世纪90年代后,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和中国体育与现代西方体育“对话”基础的加强,竞技体育中的职业体育和群众体育中为人们提供商业性服务的企业(有的不是企业,性质比较复杂)开始出现,但因其发展的规模较小,水平较低,并未在根本上触动原有体制的性质。或者说,因为有原有体制的存在并强有力地发挥主导作用,西方式的职业体育和体育的商业性、娱乐性表演活动的发展并不顺利。如,被人们认为有“突破”意义的西方职业体育——一种本来是在市场上向人们提供商业性竞技表演服务和以此为条件谋求经济效益为目标的产业,一登上中国体育的舞台,其角色性质就被原有的体制所改造,从而出现当初西方体育传入中国时被改造类似的情景。前不久出现的对“中超”的所谓“改革”事件就是突出的一例。一个点球事小,但其影响和涉及到的深层次问题事大。因为足球改革走在前面,问题集中出现在它身上,很正常。偶然性事件的深层往往反映着一种必然。它清楚地告诉我们,在中国体育已发展到相当程度的今天,如何在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制度下通过深化改革来保持体育进一步持续、健康、全面、协调发展的问题,已成为一个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大问题。中国体育的进一步发展呼唤着更为科学、高效的模式。

由上可见,中国体育文化和西方体育文化是人类历史长河中形成的两种不同的价值体系和文化形态,是世界体育文化中两支艳丽的奇葩。西方体育文化是以欧美价值观念为基调的,是欧洲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物。中国体育文化是在世界上最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国度形成、发展起来的。中国悠久的历史文明、现代西方体育的传入和当代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赋予了它厚重的具有特质的文化内涵。特别是改革开放和实行市场经济以来,中国体育文化得到了全方位的提升,体现在以夺取百余枚奥运金牌为标志的竞技体育成绩举世瞩目;以体育人口不断增加为标志的大众体育的广泛开展和群众健身意识的不断增强;以一代又一代体育健儿为国争光壮举所凝炼成的“中华体育精神”为标志的体育主旋律的宏扬和在社会上的积极影响;以巨大的体育产业存量为标志的潜在产业文化的兴起等等。体育已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行为方式、娱乐形式和艺术形式。体育文化以其特有的方式不同程度地渗透到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在人们生活和生存的空间、周围随处可见体育文化的印迹。

在看到中国体育成绩、充分肯定体育文化成果的同时,也要清醒地正视存在的问题,其实,许多问题的严重存在和局部发展缓慢或不协调的根源并不在体制上、制度上,而是在体制、制度以外的因素上。当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相对于体育发展的进程,体育软实力滞后,体育文化贫困的一面日显突出,在现阶段已逐步严重到成为制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体育的瓶颈。

所谓文化贫困,小而言之,它是指某一群体、家庭或个人在知识水平、教育程度、科学技术修养、思想道德素质、价值观念、主体性、心理素质、思维方式、行为趋势上落后于当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从而影响到自身生存与发展的落后状态。大而言之,是指一些行业或一些地区文化滞后于时代发展的落后状态。它既包括教育、科学技术的落后,又包括理论价值观念、体制、发展战略、知识创新的落后,等等。

前不久NBA登陆中国上海和北京可谓盛况空前,昂贵的门票闪电般销售一空,仅北京地税就收入3000万。国王和火箭两支球队为中国观众带来了激动人心的体育表演。实际上这次NBA来中国,一方面是要打两场比赛,更重要的是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推广这项大众喜闻乐见的活动。NBA总裁说,“中国会成为我们的第一大市场”。资料显示,从1987年中国第一次转播NBA全明星赛开始,到这次中国赛期间,已经有3.14亿中国家庭收看NBA赛事直播。这次NBA给我们一个很大的启发,它所有的东西都用一流的,就是要为观众营造一个非常好的收视环境和参与环境,使观众在优质的环境中愉悦地欣赏高级、精彩的比赛。实际上,一切围绕的中心就是为了娱乐观众。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篮球的内涵被无限放大,比赛成了一个精心包装的文化产品。组织者把赛事做成文化去吸引观众,观众在文化的氛围中去欣赏篮球的美。

从这个发生在眼前的事例可以看出,体育运动从形式到内容已经不单纯的是一种技术形态,而是上升到一种文化娱乐形态,如足球文化、篮球文化、网球文化、奥运会文化等。体育活动或赛事也被当作一种文化产品来精心包装和推广,使人们在体育娱乐和审美过程中,实现着对一个项目的推崇和发展。所以现在欧美一些优秀的运动项目,都有其忠实的观众,都有其大众明星(不一定是奥运明星)。把体育活动作为文化来认识,把体育文化作为产业来发展,使体育的社会化、产业化、商业化不断深入,给现代体育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如何制造我国自己的明星,如何赋予他们可供开发的商业价值?是不是奥运冠军或者冠军才有价值?明星的作用如何体现?等等,这些在国外已经不是新鲜的话题,但在多数国人包括体育人的头脑中却尚属盲区。

作为精神类产品,可以说,把中国体育文化的功能挖掘至深,使它在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中扮演重要角色,发挥其他行业所不能替代的作用,这一突出点是西方体育所远不及也不可能及的。但西方体育对体育的本质属性如游戏、娱乐以及现代体育的商业化气息功能的深入挖掘,则也是中国体育远不及,且短时间内也不可能及的。随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不断向前推进,中国体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内外环境正在得到进一步改善,建设小康社会体育的命题已经很现实地摆在人们面前,及时地消除“瓶颈”,将会使得中国体育的路豁然变宽,体育的生命力越来越强。

这里需要特别提出的是,理论建设的贫困是整个体育文化建设瓶颈中的瓶颈。缺乏正确理论指导的实践是一种盲目的实践,或者说至少是一种思想准备不足,心中无多大概算的实践。如何把博大精深的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融进体育实践,变为指导体育实践的灵魂,是当前体育理论建设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中国体育不单纯是技术,不单纯是业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体育,是和国家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进程紧密联系的。针对现阶段体育发展的状况和出现的问题,有必要从方方面面对体育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归纳整理,正确的就大胆坚持,正面宣传,统一思想,深入人心,不对的就及时纠正,形成指导实践的科学理论体系;有必要对实践中反映出来的一些重要现象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加以深刻认识。比如,体育工作的基本方针问题。过去,我们一直提“坚持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在这一正确方针指导下,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都不同程度地得到很大发展。随着体育功能的深入挖掘和实践,国际体育交往的广泛开展,体育在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的作用、影响、地位的不断提升,上述基本方针已不能完全涵盖体育工作的全部。针对众多现象所集中反映出的文化贫困的现实,是否可以再加上一条“坚持提高体育的硬实力和不断提升体育软实力协调发展”。硬实力是指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发展中的物质技术方面,软实力是指从精神文化方面支撑硬实力发展的先进的体育理念,科学的管理方式以及体育队伍的人文素养和科技素养等。硬实力和软实力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和前提,同时又制约着另一方的发展。把“两个实力”的协调发展作为基本方针之一,会进一步具体地丰富体育科学发展观的内容。

体育文化贫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历史形成的。太多的“先天不足”必然派生出不会太少的“文化贫困”,而文化贫困的现实从某种意义上又影响到体育的进一步发展。解决文化贫困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要具备许多条件,最主要的是要在认识上和思想上彻底改变“贫困文化”留给我们的落后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抛开体制等非人为因素不谈,解决认识上和思想上的贫困,是当务之急。至于折射在某些领导干部思想里的“贫困文化”,更是贻害不浅。诸如“小富即安”、“夜郎自大”、“因循守旧”、听天由命的人生观,逆来顺受的人际观,安于现状的价值观,重武轻文的发展观,重竞技轻群体的政绩观等。凡此种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使得人们在认识和驾驭现代体育的发展规律中长期处于劣势。

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所说的中国体育文化存在的贫困的一面,并不是以西方体育文化的现状为参照的。但作为文化总是既具有民族性,又具有时代性,是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在文化交流方面,中国是一个很有特色的国家。从蒙昧的远古起,几乎是从一有文化开始,中国文化中就有外来文化的成分。中国人向来强调“有容乃大”,不管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只要对我们有利,我们就吸收。海纳百川,成就了中国文化之大。哲学泰斗季羡林先生认为,21世纪是东方文化的世纪,东方文化将取代西方文化在世界上占统治地位。因为西方形而上学的分析已快走到尽头,而东方文化寻求综合的思维方式必将取而代之。以分析为基础的西方文化也将随之衰微,代之而起的必然是以综合为基础的东方文化。这种代之而起,是在过去几百年来西方文化所达到的水平的基础上,用东方的整体着眼和普遍联系的综合思维方式,以东方文化为主导,吸纳西方文化中的精华,把人类文化的发展推向一个更高的阶段。

中国和西方国家的历史不同,社会制度不同,体育文化自然不同。在中国体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诸多与西方体育的差异,决不是“谁输谁赢”或者“谁进谁退”的游戏,只要有滋养一种文化的肥沃土壤存在,这种文化就具有生命力。因此,站在世界体育文化的角度正确地看待中国体育文化的历史、发展过程、现状和未来趋势,对于我们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好体育中的科学发展观具有很现实的意义。

科学的发展观离不开先进的文化观。

标签:;  ;  ;  ;  ;  ;  

如何看待中国体育文化_体育文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