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和平进程岌岌可危--宾雅明政府外交政策分析_耶路撒冷论文

中东和平进程岌岌可危--宾雅明政府外交政策分析_耶路撒冷论文

中东和平进程处于危险边缘——浅析内塔尼亚胡政府的外交方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东论文,外交论文,方针论文,进程论文,边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6年9月26日,由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下令开通耶路撒冷阿克萨清真寺附近的一条考古隧道,引起成千上万巴勒斯坦人的愤怒抗议,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爆发了自1967年以色列占领以来最惨重的流血冲突。在两天的冲突中,造成60多名巴勒斯坦人和15名以色列人死亡,数百人受伤。这一事件使中东和平进程处于危险边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严重关注。

一、内塔尼亚胡政府的外交方针

今年5月以色列大选之前,巴勒斯坦哈马斯运动接连不断在以色列制造了几起自杀性爆炸事件,致使平民百姓遭受重大伤亡,使以色列人一度处于惶恐不安的紧张气氛之中。人们忐忑不安地去上班,孩子们战战兢兢去上学,他们担心自己身边突然发生爆炸。内塔尼亚胡认为,这种局面是由于工党政府软弱退让造成的。因此,他作为反对党利库德集团的领袖,在大选中提出了“安全第一”和“有安全的和平”的竞选口号,迎合了以色列人民要求安全的心理,使他以极其微弱(不到一个百分点)的多数击败佩雷斯,当上了以色列总理。

当选总理之后,内塔尼亚胡于6月18日在议会发表了就职演说。他的这个讲话,通篇贯穿一个基调:安全第一,以安全为基础。他说:“以色列新政府将是一个走新道路的政府。首先是要实现安全,同邻国实现稳定而持久的和平。这样的和平首先是建立在维护以色列国及其国民的安全的基础之上的,安全是以色列同所有邻国实现和平解决的必要因素……”“因此”,他说,“对和平协议的检验首先是安全。有了安全,就能允许自由行动,创造开放的、对大家都有好处的经济;没有安全是关闭通道,切断和窒息另一方经济的原因。在安全问题上以色列决不会妥协。……”他还表示,为了维护以色列的安全,以色列国防军及其安全部队将根据需要享有充分的行动自由。在谈到同巴勒斯坦的关系时他说,“要在维护安全的基础上同巴勒斯坦发展睦邻和合作关系,并准备同巴勒斯坦谈判,条件是巴勒斯坦必须履行它的一切义务(指阻止从巴勒斯坦领土发动对以色列的袭击活动)。这种谈判既要讨论与实施临时协议有关的问题,又要讨论永久性解决的办法,使双方都可以在有安全的和平中生活。”

在这个讲话之后,以内塔尼亚胡为首的以色列新政府发表了施政纲领,需要从中强调指出以下几点:

1.反对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反对在约旦河西岸出现任何外国主权,反对阿拉伯居民(指离乡背井的巴勒斯坦难民)返回以色列。

2.坚决保证犹太人定居点的存在、巩固和安全,确保定居点同以色列国的联系。以色列政府将继续为定居点的存在和安全承担责任。

3.戈兰高地是以色列国家安全和保护其水源所必需的,维护以色列在戈兰高地的主权是同叙利亚达成任何解决的基础。

4.将根据需要在任何地点使用以色列国防军和安全部队,以对付恐怖活动,努力消除对北部边境安全的威胁。

5.耶路撒冷是一座完整、统一和不可分割的城市,以色列在这座城市拥有绝对的主权。

这样,内塔尼亚胡政府上台伊始就以安全为由,提出了一整套拖延巴以谈判、拒不执行“奥斯陆协议”、反对建立巴勒斯坦国、维护和扩充在巴勒斯坦领土上的犹太人定居点、拒不从叙利亚的戈兰高地和黎巴嫩南部大片领土撤军、不容讨论耶路撒冷地位的强硬方针。虽然内氏口头上表示要继续中东和平进程,实际上却为和平进程设置了重重障碍。这是四个多月来中东和平进程完全陷入停顿,乃至跌到危险边缘的根本原因。

二、内塔尼亚胡政府的外交实践

内塔尼亚胡政府不仅制定了一整套强硬的外交方针,而且几个月来的外交活动也是围绕着这一既定方针展开的,请看下列事实:

6月30日,内塔尼亚胡政府要求巴勒斯坦权力机构停止在耶路撒冷的一切政府活动。

7月上旬,内塔尼亚胡在美国向参众两院议员发表讲话时说:他在中东和平进程中的立场与他的前任拉宾和佩雷斯有所不同,中东和平进程应以安全为基础。他严厉谴责恐怖活动,要求巴勒斯坦权力机构阻止哈马斯运动对以色列的袭击。在谈到耶路撒冷未来地位时,他宣称:耶路撒冷永远不会重新分割,决不允许在这座城市筑起一道“柏林墙”。他还在向纽约犹太领导人发表讲话时暗示,巴勒斯坦人只是少数,不应成立一个国家。

内塔尼亚胡在美国发表的这些讲话,引起了巴勒斯坦和阿拉伯国家的强烈反对。阿拉法特抨击内塔尼亚胡力图毁掉和平进程;阿盟秘书长马吉德指责他在玩火,说如果他拒绝接受以土地换和平的方案,和平进程将陷于停滞;巴解组织执委会和巴勒斯坦政府于7月13日发表声明,指出“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美国表明的立场违背了国际社会就中东和平进程作出的决定,并且损害了这一进程。”

7月26日,内塔尼亚胡政府要求巴勒斯坦立法机构关闭在东耶路撒冷的三个办事处,以此作为恢复以巴和谈的条件。

8月2日,内塔尼亚胡政府解除了前政府对定居点的冻结,并于8月25日开始在约旦河西岸的犹太定居点建活动住房。同时,巴勒斯坦权力机构在以色列的压力下被迫关闭了在东耶路撒冷的三个办事处。

8月27日,内塔尼亚胡政府派推土机拆毁巴方在东耶路撒冷为残疾人修建的一座建筑物。

8月28日,以色列国防部宣布了在自治区内扩建犹太人安居点的计划。素以态度强硬著称、现任以色列基础建设部部长的沙龙扬言要在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和戈兰高地增设犹太人定居点。

内塔尼亚胡政府的这一系列言行促使阿拉法特积蓄已久的愤怒终于爆发,他号召巴勒斯坦人举行罢工和抗议活动,反对内塔尼亚胡政府的强硬政策。8月29日,巴勒斯坦工商企业举行了4小时抗议罢工。

在国内外的巨大压力下,内塔尼亚胡被迫放弃拒绝会晤阿拉法特的傲慢立场,表示愿意在双方达成有关谅解的基础上举行以巴首脑会谈。但是他又说,这种会晤并不意味着利库德集团改变了路线,它仍然反对在以色列旁边建立一个巴勒斯坦国。

耶路撒冷是一座世界历史名城,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圣地。这里情况十分复杂,矛盾极为尖锐。这里的一砖一瓦都好似一根根敏感的神经,稍有触动都会引起强烈的反应。因此,多年来工党领导人拉宾和佩雷斯曾再三推迟了开工修建耶路撒冷隧道的决定,担心此举会引发巴勒斯坦人与以色列人的直接冲突。对于在耶路撒冷修建隧道的潜在危险,以色列情报部门和国防部都曾向内塔尼亚胡提出过警告,力劝他谨慎从事,别招惹麻烦。他也深知其中的风险。可他还是一意孤行,在前往欧洲访问之前签署了在耶路撒冷阿克萨清真寺附近修建隧道的命令,结果造成了数十人死亡,数百人受伤的惨痛事件。

事件发生后,内塔尼亚胡极力淡化这件事,他把两天流血冲突的责任归咎于巴勒斯坦权力机构,要求它停止“煽动”。他还扬言,以色列决不会在压力下屈服,“隧道现在开放着,以后还会开放,并且将永远开放”。

在美国总统克林顿的策划下,内塔尼亚胡与阿拉法特在华盛顿举行了紧急会谈,但由于内氏坚持强硬立场,双方没有就争议问题达成任何协议。会谈的唯一成果是宣布将于10月6日在以色列—加沙边境地区再次举行会谈。

近日来,巴以双方代表在美国特使罗斯的斡旋下就希伯伦问题举行了几次会谈。巴方坚持必须遵守已经签署的协议,以方则谋求对协议进行修改。双方僵持不下,会谈未能取得突破,罗斯特使的调解使命失败。在10月21日的谈判后,双方都曾宣布,出现了取得积极进展的迹象。人们本来希望,双方会继续作出努力,使谈判取得实质性进展,使中东和平进程重新走上正轨,结果却还是不欢而散。笔者认为,关键是内塔尼亚胡政府应放弃一味坚持的不切实际的强硬立场,实现已经达成的协议,贯彻执行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否则,巴以之间难免爆发更大规模、更为严重的冲突,使巴以两国人民再度陷入战争的痛苦深渊。

三、几点看法

1.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经历了数十年的对抗和连绵不断的战争,给两国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的损失。伊扎克·拉宾以现实主义态度和果敢精神摈弃了武装对抗手段,同阿拉法特一起,经过艰苦努力,终于在1993年达成奥斯陆协议,打开了通向和平的大门,开创了中东和平进程。和平进程符合当今世界的潮流,也符合以色列人民和巴勒斯坦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赏,也得到多数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的支持和拥护。反对和平进程的只是极少数。内塔尼亚胡应该认清这个大局,以实际行动支持和推进和平进程。逆历史潮流而动,阻挠、破坏和平进程,必然遭到以色列人民的唾弃和阿拉伯巴勒斯坦人民的坚决反对。

2.为了推动和平进程,以色列应当尊重和执行已经达成的国际协议和所确定的原则,首先是根据奥斯陆协议,限期从西伯伦市撤军,根据马德里会议确立的“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从戈兰高地和黎巴嫩南部撤军。而不应以安全为由,继续侵犯阿拉伯巴勒斯坦人民的主权,占领本来属于他们的土地。当然,以色列人民在自己国土上和平生存与发展的权利也应受到尊重和保护;各种形式的恐怖活动都应停止;有关各方应共同协商,就安全问题作出妥善安排。

3.对巴以之间最为棘手的耶路撒冷问题、巴勒斯坦难民问题和巴勒斯坦最终地位的问题,双方应本着既尊重历史、又尊重现实、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通过谈判求得公平合理的解决。而不应凭借实力,实行民族利己主义的霸道原则,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对于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先放一放,留待以后去解决。

标签:;  ;  ;  ;  

中东和平进程岌岌可危--宾雅明政府外交政策分析_耶路撒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