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基础之上开展对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现已成为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的潮流趋势。将轨道交通作为核心基础,针对各沿途站点所在位置着重开发其地下空间并逐渐演变为集约化、综合化与立体化的多功能综合体,不但对于提高城市土地资源利用率、改善生态环境、完善城市功能有着重大的作用价值,还可实现对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力带动,并由此来为对整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轨道交通;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设计策略
伴随着当前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的持续推进,城市人口规模屡创新高,不断增大的人口、经济、环境等各方面的压力,迫使人们不得不思考如何能够最大化的利用好城市现有土地资源。也正是基于这一社会背景之下,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事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关于对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也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对此,本文将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空间的开发类型与空间布局上展开深入分析,进一步就提出了一些关于如何开展地下空间开发设计的具体策略,希望能够为有关同行提供一些参考。
一、概述
在开展轨道交通地下空间开发工作时,其所必须具备的先决条件即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把传统的地上交通功能延伸至地下,并由此来推动其他功能的优化与改进。其核心目的即为拓展城市人口规模可承载量,为城市发展提供更加完善的基础性交通服务功能,促使城市的交通事业发展由地面以上拓展至地面以下达到立体化的程度,更好的应对在地面以上布局空间内所难以应对的一些矛盾问题,并最终实现城市的生态化发展。在一些城市人口流量较为密集的区域进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能够实现对繁重城市交通压力的有效缓解,缩短人们的出行时间,提升对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率,促进城市环境质量能够得以显著提升,为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化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二、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空间开发类型
从整体上概括而言,在进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之时,一些规模相对较大的区域均会与轨道交通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然而同时也应注意到由于所存在的位置有着明显的差异性,所有可能会遭受到的影响原因也不尽相同,最终所开发出来的地下空间就必然会承载着差异化的职能诉求。具体可将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空间的开发类型概括为以下三类:
(一)城市中心型
这一种类型的地下空间大都是存在于城市的中心区域,往往会同时汇聚、行政办公、大众娱乐、商业金融、广场休闲等为一体的区域环境。在在这一区域当中几乎全年都会保持有大规模的人流量,且各类交通形式高度集中分布,也经常是各类交通方式的换乘所在地,巨大的交通压力使得人们开始将分配交通人流量的目光逐渐由地上转为地下。在这一区域当中进行地下空间的开发工作不单单是受制于轨道交通因素所决定的,同时也是为了能够承载地面服务设施所提供的各项功能,其通常会与地下通道、地下建筑体以及地下停车场等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并可同时提供以餐饮、娱乐、休闲等多种服务项目,成为一乐大型地下综合体,为城市发展提供交通、商业、娱乐等服务支持。
(二)商业中心型
此种类型绝大多数都是分别在一些城市主干道上,附近同时会存在多个住宅区与行政办公区域,以起到城市二级中心的作用,缓解城市中心所承载的巨大压力。在这一区域当中通常交通出行十分便捷,会同时覆盖有多条轨道交通线路,并将地下交通站点和周围的商业中心地下空间相连接起来,构建起地下商业中心。
(三)交通枢纽型
此种类型是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中最常见到的一类,通常其建设位置是处在城市边缘区域亦或是一些关键的交通节点位置,如地铁与城际列车的转换节点位置,亦或是同时有多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换乘连接点。针对交通枢纽区域附近的土地资源利用主要采用的交通设施用地、公共停车场、大型广场等土地,可同时汇聚起对外交通、多类客运交通等不同类型的交通形式。大规模的交通流量汇聚也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客流数量暴增,所产生出来的需求也变得更加多样化,地下空间应用也从传统的单一交通功能演变为更加多样化的需求供给,服务业、娱乐业、商业等内容也紧跟而来,并由此产生出一个具备较强综合性的地下商业空间。
三、轨道交通主导下的地下空间布局
将轨道交通作为主要核心的地下空间功能集合是形态聚集的真实反映,其最终将会通过空间形态来得以达成。由城市发展的交通建设需求出发,来实施科学化的建筑空间设计,在地下空间当中促成立体式组合的有机构成,并要求能够达到功能拓展需求,发展演变为城市地下空间综合体,通常而言地下空间的布局结构大多是采用的立体聚合设计方式,从横、竖两个方向来开展相应的设计工作,若地点、要求有所差异,则相应的地下空间也便需要选取差异完全不同的布局形式,从而促成对轨道交通地下空间的整体优化式布局。
(一)横向布局
将轨道交通站点作为绝对核心,相应的地下空间横向布局空间利用则可分成点、线、网三种形式:
1、点状布局
将交通站点作为绝对核心,利用不同导向通道来一同连接到站点附近建筑的地下空间。通常此种布局形式是基于轨道交通站点位于大型道路十字路口亦或是城市公共休闲位置,凭借着便捷的交通优势,来促进周边区域的经济发展以及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此种布局形式在连接上相对较为简便,只需要将各个节点通道和交通站点相联系,但其缺点也十分明显,即无法做到对地下空间的高度整体化。
2、线状布局
这一种地下空间布局形式具备有明显的导向性特征,相应的影响距离也更长。轨道交通站点和某一长距离线性空间所连接,亦或是线性空间与两临近站点之间胡想了连接,在空间内部具备有较大的容量,商业服务设施也大多布设于线性空间两端从而形成地下街区,同时在相应的区域位置内部建筑物地下空间还可利用地下通道连接至该位置,不仅能够实现对 通勤客流量的高效化疏导,同时还可提供以相对较为完备的商业服务支持。此种类型的局部形式大多布设于城市中心商业区,能够有效缓解交通压力,可实现人员与车辆之间的互相分离,有助于实现对城市环境的有效改善,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
3、网状布局
这一布局形式是基于单个轨道交通站点区域空间当中多处站点区域空间来实施整合处理,位于特定区域空间当中,通过线状再进一步连接为点状形式,并同时拓展至其余相关的线状空间当中,促使各地下空间主体和不同的功能之间能够高度融合,创建出地下空间交通网络体系,同时把各功能高度汇聚起来,建立起标准、有序、布局科学的城市地下空间网络环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竖向布局
基于对地下轨道交通站点区域空间和地面建筑的连接方式来看,竖向布局方式具体可分成分离式与结合式两种类型。
1、分离式
单独构建于城市道路之上的交通站点地下空间,借助于地下通道与附近区域地面建筑的地下部分联系起来,亦或是将交通站点和地面下一些公共地下空间联系起来,还可将地下人行通道和区域内地面建筑物相联系起来进行布局设置,此种空间组合关系相对较为简便,同时也是当前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
2、结合式
这一模式是把地下轨道交通站点空间和上层建筑结合起来,人流从轨道交通站点出来以后由步行通道直接达到建筑内部,这不但能够达到一定的引导效果,同时还可以大大降低对空间资源的浪费。此种模式是把轨道交通车站地下空间与地上建筑采取一体化设计所形成的一种布局结构,这不但能够促使车站和建筑物同时享有一定的公共空间,方便乘客换乘分散,同时还可对地面建筑带来一定的商业效益。
(三)综合布局
将地下轨道交通站点空间作为其中的绝对核心,和附近区域的地下空间通道、地下室连接持续延伸,并拓展到另一轨道交通站点亦或是地下广场之上,和地面上的建筑物一同构成综合化的布局形式。此种类型的布局方式大多会应用在一些相对较为成熟的城市中心地带,建成具备较完整功能的地下综合体。
四、地下空间开发设计策略
(一)功能化设计
在每天的人流量高峰时段会导致地下空间受到严重拥挤,因此在设计之初便应当关注于轨道交通站点的扩散特性,这也就必须要重点关注于对地下人行通道的规划设计,将交通站点作为核心,利用人行通道和附近的地上建筑互相连接,来建立起方便的步行系统,促使出站人员能够最快被舒散出地下空间,以免导致换乘不便现象的发生。
除了轨道交通功能设计以外,还应关注于对商业服务功能的设计。地下空间开发与管理所需应用到的资金数量十分庞大,仅凭借交通设施自身的费用收取还存在着很大一部分的缺口,此时也便需通过商业功能来提供支持,应用轨道交通所带来的巨大客流量来发展商业,将轨道交通站点作为核心,在其地下空间提供商业服务,如地下街、地下与地上综合建筑体,由此不但能够为人们提供便捷的交通服务,还可获得十分客观的经济收益,同时这也是对地面上也的一种有效补充形式,总的来说发展地下商业意义重大。
(二)人性化设计
在地下空间设计过程中有一项问题必须引起设计人员的重视,即在地下空间无法与自然环境进行直接接触,空气、阳光等在地面上十分平常的自然资源在地下变得十分稀缺,且难以辨别方向,这也就会导致人们在地下环境中较易产生出压抑、单调的感受。对此,在开展地下空间设计工作时便应当由引入自然光线、改善空气质量、创造生态景观、加强引导标识等方面来具体实施,以确保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空间开发能够更好的满足于人性化的设计标准要求。
(三)一体化设计
地下空间是一种有限资源,开发过后便无法再次重建,因此在预先规划地下空间开发工作时,便需将其作为城市空间的一项主要构成内容,在开展设计建设工作时必须由全盘角度来考虑,把地面建筑和地下空间的规划做到整齐统一,同时顾及到地上与地上两部分,不可单纯忽视对地面的应用,要使之能够成为地面空间的延伸部分。而且,地面建筑在设计过程中也应当对地下建筑的应用弹性予以适度的考量,要能够实现即便地面建筑更新重新,其地下空间功能也可随之进行调整,以防止出现资源浪费情况。地下空间开发有着不可逆的特点,因此在开展规划设计工作时便应当保持噶高度的严谨性,要具备有充足的前瞻性与策略性,而且,针对开发管理制度方面的有关规定内容,也必须预先做到优化、改进,利用法律手段来为地下空间的科学、合理开发保驾护航,力争做到一体化的设计,杜绝各类资源浪费与无序管理的现象发生。
(四)可持续化设计
在开展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空间开发与工作时,必须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由最初的决策阶段便应将目光放的长远一些,综合城市的整体发展规划,科学安排空间资源,力争确保在完成了地下空间开发后能够依据城市的发展演变而得到重复应用,不会被无故闲置。在项目最初实施阶段,要严格把控好质量检验关,降低后期应用的翻修频次,尽可能达到不会因为自然灾害而轻易受损;在地下空间应用阶段,需制定出完备的管理制度规范,定期做好维护检查工作,保障空间的充分应用与科学布设,实现科学统筹规划与可持续化发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与利用,能够实现对城市有限空间的有效拓展,提高对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使得交通拥堵问题也能够得到有效缓解。同时在完善城市基础交通服务功能与降低环境污染方面作用价值显著,全面加强对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现已成为城市发展的主流趋势。
参考文献:
[1] 马归民,严建伟,杨希等.基于轨道交通站点协同开发的地下商业空间活力研究——天津市津汇广场地下商业空间分析[J].现代城市研究,2016,12(8).
[2] 张巍,樊晓雨,汤鸿飞等.基于地下商业开发的重庆轨道交通站点规划面积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3,16(7).
[3] 李橘云,方雷,易斌等.广州市轨道交通站点地下空间布局模式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4,36(6).
[4] 肖红萍,史平平,白迎春等.轨道交通地下空间规模化开发利用研究[J].都市快轨交通,2016,29(6).
[5] 李兵.北京轨道交通剩余地下空间开发建设问题及思考[J].铁道标准设计,2015,5(1).
[6] 杨智锋.轨道交通地下空间开发与经营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5,8(16).
[7] 王荻.存量规划背景下中心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类型研究--以上海市轨道交通南京西路站地区为例[J].上海城市规划,2016,(2).
[8] 杨振丹.简析日本轨道交通与地下空间结合开发的建设模式[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4,14(3).
[9] 曹苏陇,鹿鑫,广晓平等.轨道交通换乘站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探析[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4,7(3).
论文作者:宗慧敏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7
标签:地下论文; 空间论文; 轨道交通论文; 城市论文; 交通论文; 站点论文; 布局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