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灌注防治膀胱癌复发的药物选择

膀胱灌注防治膀胱癌复发的药物选择

一、膀胱灌注预防治疗膀胱癌复发的药物选择(论文文献综述)

胡锦丹,王宇[1](2022)在《中医药治疗膀胱癌临床研究进展及机制概述》文中指出膀胱癌是泌尿系统中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我国膀胱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中男性和老年人群是膀胱癌的高危人群。当前膀胱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是以手术和化疗为主,但其术后复发率较高,同时也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中医药以其独特的增效减毒作用,降低术后复发率,减轻化疗后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本文从临床与实验机制研究阐述中医药治疗膀胱癌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中医药应用于膀胱癌的治疗提供相应的参考。

宋家,应毅蝶,张振声,曾蜀雄,许传亮[2](2021)在《中、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卡介苗膀胱灌注的疗效与不良反应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究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患者卡介苗(BCG)膀胱灌注治疗的疗效、预后因素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21年4月我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47例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TURBT)术后接受BCG膀胱灌注的中、高危NMIB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累积复发率、累积进展率、1年无复发生存率、平均无复发生存时间及平均无进展生存时间评估BCG膀胱灌注治疗的疗效。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探究BCG膀胱灌注治疗后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采用不良反应事件评价标准(CTCAE)5.0版评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47例患者中男128例(87.1%)、女19例(12.9%),中位随访时间为25(4~85)个月,年龄为39~98(66.5±10.6)岁。1年无复发生存率为81.9%(104/127),累积复发率为21.8%(32/147),平均无复发生存时间为49.49个月;累积进展率为9.5%(14/147),平均无进展生存时间为56.81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膀胱癌复发史和病理分期与BCG膀胱灌注治疗后肿瘤复发相关(P=0.004、0.069)。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膀胱癌复发史(HR=2.081,95% CI 1.048~4.130,P=0.036)是BCG膀胱灌注治疗后肿瘤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86.6%(110/127)的患者在BCG膀胱灌注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1级不良反应38例 (29.9%),2级不良反应69例 (54.3%),3级不良反应3例(2.4%),无4、5级不良反应患者。9.5%(14/147)的患者因不耐受不良反应而中断治疗。结论中、高危NMIBC患者TURBT术后BCG膀胱灌注治疗效果显着,膀胱癌复发史是患者BCG膀胱灌注治疗后肿瘤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患者在BCG膀胱灌注治疗过程中会发生一定不良反应,但大部分可耐受。

朱翠,程俊卿,高伟,郑雪露,乔慧敏[3](2021)在《膀胱癌复发患者行膀胱灌注治疗的真实体验》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膀胱癌复发患者行膀胱灌注治疗的真实体验。方法采用描述性现象学方法, 2020年5—6月选择在济南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就诊及随访的13例膀胱癌复发患者为研究对象。对13例患者进行访谈、录音, 同时对录音资料进行转录, 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及提炼主题。结果提炼出3个主题, 即生理层面的体验、心理层面的体验、社会层面的体验。结论膀胱癌复发患者面临多种困扰, 医护人员应对膀胱癌复发患者的身心状况进行有效的评估和干预, 改善其身心健康, 提高生活质量。

中国肿瘤医院泌尿肿瘤协作组[4](2021)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膀胱灌注治疗专家共识(2021版)》文中研究指明膀胱癌是我国居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临床上75%的膀胱癌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术后复发率高。膀胱灌注治疗是向膀胱内注入细胞毒性药物直接杀伤肿瘤细胞, 或注入免疫制剂如卡介苗等直接或间接诱导体内发生局部免疫反应, 从而降低肿瘤复发和进展的风险。2019年中国肿瘤医院泌尿肿瘤协作组发布了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膀胱灌注治疗专家共识。近年来, 国内外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诊治有了较大进展, 包括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危险度评估, 膀胱灌注药物的选择, 膀胱灌注的不良反应及处理经验以及新型膀胱灌注药物的临床研究等。共识根据国内外循证医学证据, 结合目前国内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膀胱灌注治疗的临床实践和应用经验, 在2019版专家共识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应的探讨和更新, 以期对目前国内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膀胱灌注的临床规范化治疗提供一定指导意见。

王相[5](2021)在《光动力治疗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文中认为背景及目的:膀胱癌作为泌尿系统最为人所熟悉的肿瘤,国内外均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恶性程度较高且难以根治,长期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其中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占绝大多数(75%),目前尽管经尿道膀胱肿瘤内镜粘膜下剥离术(BT-ESD)被报道说一种治疗NMIBC的有效手段,膀胱癌易反复的特点仍然使得术后复发率和进展率居高不下。光动力治疗是一种医治膀胱肿瘤的新手段,能对肿瘤病灶及术后残存肿瘤细胞的杀伤有不错的效果,让人们看到治疗非浸润性膀胱癌的新曙光。本研究旨在探讨与BT-ESD相比,在此基础上辅助性加用光动力治疗(PDT),研究光动力治疗对肿瘤术后复发率、进展率的意义,同时明确患者在PDT治疗后的并发症,分析其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纳入确诊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病人一共39例,均来自本医院2018年4月至2020年2月所获取,随机分成A、B两组,A组即为试验组,方法是BT-ESD联合PDT,共计数16例病人;B组作为对照,方法是单纯使用BT-ESD,共计数23例;A组光动力治疗时间于BT-ESD术后1月实施,A组在皮试无过敏现象后即按75mg/kg计量将血卟啉混入50ml生理盐水中,经尿道灌注进入膀胱。2小时后经尿道置入630nm激光行全膀胱内激光照射治疗60min,其他治疗同B组。试验A组平均随访时间为21个月,对照B组平均随访时间19个月。出院后,所有患者均给予为期1年膀胱灌注化疗。结果:A组患者经过BT-ESD和光动力治疗后肿瘤复发率为18.8%(3/16),由NMIBC发展成MIBC的进展率为12.5%(2/16);B组患者经BT-ESD治疗后肿瘤复发率26.1%(6/23),由NMIBC发展为MIBC的进展率为17.4%(4/23);两组之间肿瘤的复发率和进展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光动力治疗后全部患者当中87.5%(14/16)的人会出现并发症,在所有并发症中发生较严重情况(严重血尿一例)为7%(1/14);此外,93%(13/14)的患者为膀胱刺激征、轻微血尿、膀胱痉挛、排尿不畅等常见不良反应,给予及时对症治疗后症状消退且均无远期并发症发生。结论:BT-ESD联手PDT能有效抑制膀胱肿瘤的反复和浸润;尽管PDT术后易产生并发症,但多数症状较轻且均可控,是一种安全性、有效性、可行性较好的治疗措施。

文泉[6](2021)在《吉西他滨与表柔比星在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的疗效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膀胱癌是泌尿系最常见的癌症之一,其中以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 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为主,约占全部膀胱癌70%以上。且术后肿瘤复发率高,甚至进展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所以经手术治疗后采用膀胱内灌注抗肿瘤药物进行辅助治疗。目前临床有上多种灌注药物,其中常用药物有吡柔比星、表柔比星、丝裂霉素等。但因不同药物的敏感度不一以及不良反应多等原因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低。目前迫切需要一种疗效好、安全性佳又经济的治疗方案。最近一项研究报道,对转移性膀胱癌使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后效果良好,并且由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的毒副作用较小而受到越来越多的临床工作者喜爱。也曾有人对广泛性及T4期难治性肿瘤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但是对于吉西他滨的用量及药物浓度都各有不同。因此本研究将使用不同浓度吉西他滨进行灌注治疗。研究目的:本研究探讨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治疗后分别给予表柔比星及不同浓度的吉西他滨灌注治疗。观察三组患者的复发情况、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为临床治疗提供可参考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对2018年7月至2020年3月期间在通辽市医院经检查诊断为膀胱癌的患者进行筛选,对符合标准的患者均行TURBT术,对术后NMIBC患者进行膀胱灌注治疗。按照不同膀胱灌注药物随机分为表柔比星组、吉西他滨低剂量组、吉西他滨高剂量组。通过临床资料收集及电话随访的方式统计所有患者膀胱灌注治疗后肿瘤复发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灌注治疗期间生活质量,并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收集资料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1)复发情况如下:表柔比星组、吉西他滨低剂量组、吉西他滨高剂量组的1年内肿瘤复发率分别为17.64%(6/34)、8.82%(3/34)、6.67%(2/30)。三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1年内复发率比较,表柔比星组复发率与吉西他滨低剂量组复发率比较,表柔比星组复发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柔比星组与吉西他滨高剂量组比较,表柔比星组复发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吉西他滨低剂量组复发率与吉西他滨高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不良反应方面:表柔比星组、吉西他滨高剂量组、吉西他滨低剂量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2.3%(11/34)、20.0%(6/30)、17.6%(6/34)。对比三组患者在灌注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表柔比星组与吉西他滨低剂量组比较,表柔比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吉西他滨低剂量组与吉西他滨高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柔比星组与吉西他滨高剂量组比较,表柔比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生活质量比较:表柔比星组与吉西他滨低剂量组比较,吉西他滨低剂量组生活质量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吉西他滨低剂量组和吉西他滨高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柔比星组与吉西他滨高剂量组比较,吉西他滨高剂量组生活质量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成本比较:表柔比星组与吉西他滨低剂量组比较,吉西他滨低剂量组治疗成本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吉西他滨低剂量组与吉西他滨高剂量组比较,吉西他滨低剂量组治疗成本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柔比星组与吉西他滨高剂量组比较,表柔比星组治疗成本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对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TURBT术后膀胱内灌注吉西他滨预防术后肿瘤复发的疗效优于表柔比星。2.膀胱灌注吉西他滨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表柔比星组。3.吉西他滨进行膀胱灌注治疗的生活质量高于表柔比星。4.对于NMIBC,采用吉西他滨(1000mg)灌注能降低复发率、治疗成本低,具有价格优势。

薛富刚[7](2020)在《低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即刻膀胱灌注与维持膀胱灌注的疗效对比》文中提出目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可根据膀胱内肿瘤的大小、级别以及是否首发等特点划分为不同的危险度,不同危险度的膀胱癌可进行不同的术后灌注方案。对于低危险度的膀胱癌,临床上主要有两种灌注方案,此项研究通过对比分析即刻膀胱灌注与维持膀胱灌注对低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低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灌注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于2016年1月到2017年12月收治的低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选取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126例,均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手术,术后采取即刻灌注的有54例,采取维持灌注的有72例,分别于术后接受吡柔比星50mg即刻灌注与维持灌注,观察随访24个月,对比两种方法灌注后的肿瘤复发率与不良反应。结果1即刻灌注组的2年复发率为11%(6/54),维持灌注组的2年复发率为9.7%(7/72)。两组的2年复发率无明显差别,无统计学差异(P>0.05)。2即刻灌注组的不良反应率为13%(7/54),维持灌注组的不良反应率为34.7%(25/72),前者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对于低危NMIBC患者,相对于术后即刻膀胱灌注,长时间维持膀胱灌注并未使肿瘤复发率降得更低,反而带来更多的不良反应并加重经济负担,综合考虑,建议低危NMIBC术后进行单次即刻灌注。2应提前告知NMIBC患者术后复发的高风险及膀胱灌注的必要性,交代灌注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相应的处理措施。3膀胱灌注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尽量较少因灌注操作带来的不良反应,增加实验的严谨性。图0幅;表3个;参105篇。

王润[8](2020)在《卡介苗联合吉西他滨序贯治疗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研究卡介苗联合吉西他滨序贯治疗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132例,依据术后灌注药物和灌注方法分为A组(GEM组)、B组(BCG组)、C组(BCG+GEM组)。其中男性76例,女性56例;年龄41-86岁,平均58岁;经过随访10-30个月,平均17个月。通过资料收集,研究三组的复发率、无复发生存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1三组患者经中位随访17个月,GEM组复发率为22.7%(10/44),BCG组复发率为15.9%(7/44);BCG+GEM组复发率为9.1%(4/44);BCG+GEM组复发率明显低于GEM组及BCG组(P<0.05)。2 GEM组无复发生存时间为(16.91±3.67)个月;BCG组无复发生存时间为(18.03±4.48)个月;BCG+GEM组无复发生存时间为(21.68±3.80)个月;Kaplan-Meier分析显示,BCG+GEM组累计复发率优于GEM组及BCG组,但3组累计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3GEM组不良反应率为13.6%(6/44),其中膀胱刺激症状4例,肉眼血尿2例;BCG组不良反应率为34.1%(15/44),发热2例,膀胱刺激症状12例,肉眼血尿2例,并有1例发生皮疹;BCG+GEM组不良反应率为22.7%(10/44),发热2例,膀胱刺激症状6例,肉眼血尿2例;三组患者不良事件自行或经治疗后均好转。三组不良反应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G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结论BCG联合GEM序贯治疗组、GEM以及BCG治疗高危NMIBC均有疗效。BCG联合GEM序贯治疗效果优于单药治疗组,但3组累计复发率无明显差异。BCG联合GEM序贯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优于BCG组,BCG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BCG联合GEM序贯治疗组协同效应高,疗效肯定、副反应相对较小,患者耐受性良好,接受度高,可推荐应用于高危NMIBC患的术后灌注治疗。图1幅;表4个;参286篇。

张丽惠[9](2020)在《复方苦参注射液诱导自噬促进膀胱癌细胞凋亡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体外细胞培养实验探究复方苦参注射液对膀胱癌细胞的影响,并初步探究其可能涉及到的分子机制,为复方苦参注射液在临床上治疗膀胱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CCK-8法检测复方苦参注射液对膀胱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和与表柔比星联用的协同增效作用;细胞划痕实验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对膀胱癌细胞迁移的影响;CCK-8法检测凋亡抑制剂、坏死抑制剂和自噬抑制剂对复方苦参注射液致死膀胱癌细胞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复方苦参注射液对膀胱癌细胞凋亡、周期的影响;MDC染色法检测复方苦参注射液对膀胱癌细胞自噬的影响;RT-q PCR、WB和免疫荧光实验检测复方苦参注射液对膀胱癌细胞凋亡关键基因、凋亡关键蛋白和自噬关键基因、自噬关键蛋白的影响。结果:复方苦参注射液能有效抑制膀胱癌T24细胞增殖,在一定时间、一定浓度下与表柔比星联合应用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复方苦参注射液干预膀胱癌细胞24、48h后能观察到膀胱癌T24细胞形态发生明显的变化、且死亡细胞数量明显增加。能明显抑制迁移膀胱癌细胞迁移。CCK-8结果表明,凋亡抑制剂、自噬抑制剂能减轻复方苦参注射液致死膀胱癌T24细胞的作用,而使用程序性坏死抑制剂则无明显作用。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复方苦参注射液能显着诱导膀胱癌细胞凋亡,并有剂量依赖效应,与表柔比星联用对膀胱癌T24细胞有更好的促凋亡作用。在对细胞周期的影响上,随着复方苦参注射液浓度的增加,G2期逐渐增加,细胞周期发生阻滞。MDC染色结果显示,复方苦参注射液能引发膀胱癌细胞产生自噬。实时荧光定量PCR、蛋白免疫印迹实验和免疫荧光结果表明,随着复方苦参注射液浓度的增高,膀胱癌T24细胞中凋亡关键因子Bcl-2基因和蛋白的表达逐渐下降、Bax、Caspase-3基因和蛋白的表达逐渐升高,Bcl-2/Bax比值逐渐减小;Beclin 1、LC3Ⅱ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均逐渐升高,P62基因和蛋白的表达下降。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能抑制膀胱癌T24细胞的增殖、抑制膀胱癌T24细胞迁移。复方苦参注射液能引起膀胱癌细胞发生G2期阻滞、诱导膀胱癌细胞自噬促进膀胱癌细胞凋亡。

李静凯[10](2020)在《卡介苗膀胱灌注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1.观察卡介苗(BCG)、表柔比星(EPI)膀胱灌注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进展的疗效。2.观察BCG、EPI膀胱灌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山西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152例行TURBT的NMIBC患者,根据其术后膀胱灌注药物不同分为观察组(BCG组,n=57)和对照组(EPI组,n=95)。收集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危险度分级等一般资料,随访两组患者术后复发、进展及不良反应情况的差异。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及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采用Kaplan-Meier绘制无复发、无进展生存曲线,无复发、无进展生存率的比较使用log-rank检验。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BMI、危险度分级及ECOG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29)0.05)。观察组复发率(22.8%)低于对照组复发率(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观察组进展率(15.8%)低于对照组进展率(2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7);观察组与对照组出现尿路刺激征的患者分别占28.1%和1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余不良反应两组间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的不良反应率(61.4%)高于对照组总的不良反应(4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其中ⅢⅣ级不良反应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占8.8%和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8)。结论:NMIBC术后患者采用BCG预防复发效果优于EPI、预防进展二者无明显差异;BCG膀胱灌注不良反应较EPI多,两者ⅢⅣ级不良反应无差异。

二、膀胱灌注预防治疗膀胱癌复发的药物选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膀胱灌注预防治疗膀胱癌复发的药物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1)中医药治疗膀胱癌临床研究进展及机制概述(论文提纲范文)

1 膀胱癌中医机制研究
    1.1 病因病机
    1.2 治则治法
2 中医药治疗膀胱癌的临床研究
    2.1 中药方联合化疗药治疗膀胱癌
        2.1.1 消症汤
        2.1.2 八正散
        2.1.3 其他中药
    2.2 中成药联合化疗药治疗膀胱癌
        2.2.1 苦参注射液
        2.2.2 其他中成药
    2.3 中药联合西药治疗膀胱癌出血证
3 中医药治疗膀胱癌的实验机制研究
    3.1 阻滞肿瘤细胞增殖周期,抑制细胞增殖
    3.2 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3.3 促进肿瘤细胞自噬
    3.4 抑制肿瘤细胞侵袭迁移
    3.5 抑制肿瘤细胞耐药性
4 总结与展望

(2)中、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卡介苗膀胱灌注的疗效与不良反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资料
    1.2 膀胱灌注方案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基本情况
    2.2 BCG膀胱灌注治疗效果
    2.3 不良反应
3 讨 论

(5)光动力治疗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临床资料收集
    1.3 治疗方法
    1.4 PDT术前和术后注意事项
    1.5 PDT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
    1.6 评价方法
    1.7 统计学方法
二、结果
    2.1 试验组与对照组的肿瘤复发及进展结果
    2.2 A、B两组BT-ESD围手术期相关情况比较
    2.3 PDT的相关不良反应
三、讨论
四、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光动力学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致谢

(6)吉西他滨与表柔比星在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研究背景
2.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诊断依据
    2.3 病例分组
    2.4 治疗方案
    2.5 治疗成本的确定
    2.6 随访方法
    2.7 统计学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膀胱癌的诊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缩略语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肿瘤病人的生活质量评分(QOL)

(7)低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即刻膀胱灌注与维持膀胱灌注的疗效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临床研究
    1.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1 一般资料
        1.1.2 纳入标准
        1.1.3 排除标准
        1.1.4 手术方法
        1.1.5 灌注方法
        1.1.6 观察指标
        1.1.7 统计学方法
    1.2 结果
        1.2.1 不同灌注方式的2年复发率对比
        1.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1.3 讨论
        1.3.1 不同灌注药物与肿瘤复发的关系
        1.3.2 不同灌注方式与肿瘤复发率的关系
        1.3.3 患者年龄、性别与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的关系
        1.3.4 研究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结论
第2章 综述 膀胱癌的当前治疗进展
    2.1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
    2.2 基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
        2.2.1 根治性膀胱全切术
        2.2.2 尿流改道术
        2.2.3 保留膀胱的综合治疗
        2.2.4 化疗
        2.2.5 放疗
    2.3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8)卡介苗联合吉西他滨序贯治疗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临床研究
    1.1 临床资料
        1.1.1 一般资料
        1.1.2 纳入标准
        1.1.3 排除标准
    1.2 临床实验方法
        1.2.1 术前准备
        1.2.2 设备材料
        1.2.3 手术方法
        1.2.4 灌注方法
        1.2.5 术后随访
    1.3 统计方法
    1.4 结果
        1.4.1 三组患者手术复发率情况比较
        1.4.2 三组在无复发生存时间情况方面比较
        1.4.3 三组患者在不良反应方面的比较
    1.5 讨论
        1.5.1 膀胱癌的流行现状
        1.5.2 膀胱癌GEM灌注化疗
        1.5.3 膀胱癌BCG灌注免疫治疗
    1.6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第2章 综述 NMIBC灌注治疗进展
    2.1 NMIBC膀胱灌注化疗
    2.2 NMIBC膀胱灌注免疫治疗
    2.3 抢救性膀胱灌注治疗
    2.4 热化学灌注治疗
    2.5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9)复方苦参注射液诱导自噬促进膀胱癌细胞凋亡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膀胱癌现状
    1.2 西医对膀胱癌的认识
    1.3 中医药治疗膀胱癌的现状
    1.4 复方苦参注射液有效成分抗癌作用研究进展
    1.5 复方苦参注射液抗肿瘤的研究
    1.6 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膀胱癌的研究
    1.7 研究意义及创新
    1.8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复方苦参注射液对膀胱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2.1 实验材料
        2.1.1 药物与细胞株
        2.1.2 试剂与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细胞复苏
        2.2.2 细胞传代
        2.2.3 细胞冻存
        2.2.4 CCK-8 法检测复方苦参注射液对膀胱癌T24 细胞增殖的影响
        2.2.5 CCK-8 法检测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表柔比星对膀胱癌T24 细胞活力的影响
        2.2.6 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药物对膀胱癌T24 细胞形态的影响
    2.3 统计方法
    2.4 实验结果
        2.4.1 复方苦参注射液对膀胱癌T24 细胞增殖的影响
        2.4.2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表柔比星对膀胱癌T24 细胞活力的影响
        2.4.3 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药物对膀胱癌T24 细胞形态的影响
    2.5 讨论
第三章 复方苦参注射液对膀胱癌T24细胞迁移的影响
    3.1 实验材料
        3.1.1 药物与细胞株
        3.1.2 试剂与仪器
    3.2 实验方法
    3.3 统计方法
    3.4 实验结果
    3.5 讨论
第四章 复方苦参注射液抑制膀胱癌T24细胞增殖的途径
    4.1 实验材料
        4.1.1 药物与细胞株
        4.1.2 试剂与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凋亡抑制剂z-VAD-FMK对复方苦参注射液致死膀胱癌T24 细胞的作用
        4.2.2 自噬抑制剂3-MA对复方苦参注射液致死膀胱癌T24 细胞的作用
        4.2.3 程序性坏死抑制剂Nec-1(Necrostatin-1)对复方苦参注射液致死膀胱癌T24细胞的作用
    4.3 统计方法
    4.4 实验结果
        4.4.1 凋亡抑制剂z-VAD-FMK可以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复方苦参注射液对膀胱癌T24细胞的杀伤作用
        4.4.2 自噬抑制剂3-MA也一定程度上能抑制复方苦参注射液对膀胱癌T24 细胞的杀伤作用
        4.4.3 程序性坏死抑制剂Nec-1(Necrostatin-1)不能抑制复方苦参注射液对膀胱癌T24细胞的杀伤作用
    4.5 讨论
第五章 复方苦参注射液诱导膀胱癌T24细胞凋亡的研究
    5.1 实验材料
        5.1.1 药物与细胞株
        5.1.2 试剂与仪器
    5.2 实验方法
        5.2.1 流式细胞术检测膀胱癌T24 细胞凋亡
        5.2.2 Caspase-3 活性检测
        5.2.3 RT-qPCR检测Bcl-2、Bax、Caspase-3 mRNA表达
        5.2.4 Western Blot检测Bcl-2、Bax、Caspase-3 蛋白表达
        5.2.5 免疫荧光
    5.3 统计方法
    5.4 实验结果
        5.4.1 药物对膀胱癌T24 细胞凋亡的影响
        5.4.2 复方苦参注射液对凋亡关键因子Caspase-3 活性的影响
        5.4.3 复方苦参注射液对Bcl-2、Bax、Caspase-3 mRNA表达的影响
        5.4.4 复方苦参注射液对Bcl-2、Bax、Caspase-3 蛋白表达的影响
        5.4.5 免疫荧光结果
    5.5 讨论
第六章 复方苦参注射液诱导膀胱癌T24细胞周期的研究
    6.1 实验材料
        6.1.1 药物与细胞株
        6.1.2 试剂与仪器
    6.2 实验方法
    6.3 统计方法
    6.4 实验结果
    6.5 讨论
第七章 复方苦参注射液调控膀胱癌T24细胞自噬的研究
    7.1 实验材料
        7.1.1 药物与细胞株
        7.1.2 试剂与仪器
    7.2 实验方法
        7.2.1 MDC法检测细胞自噬
        7.2.2 RT-qPCR检测P62、Beclin1、LC3ⅡmRNA表达
        7.2.3 Western Blot检测P62、Beclin1、LC3Ⅱ蛋白表达
        7.2.4 免疫荧光
    7.3 统计方法
    7.4 实验结果
        7.4.1 MDC法检测细胞自噬
        7.4.2 复方苦参注射液对P62、Beclin1、LC3ⅡmRNA的影响
        7.4.3 复方苦参注射液对P62、Beclin1、LC3Ⅱ蛋白表达的影响
        7.4.4 免疫荧光结果
    7.5 讨论
第八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中药治疗膀胱癌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10)卡介苗膀胱灌注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排除标准及评价指标
    1.3 治疗及随访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患者一般资料
    2.2 两组复发率比较
    2.3 两组进展率比较
    2.4 两组患者灌注不良反应比较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四、膀胱灌注预防治疗膀胱癌复发的药物选择(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医药治疗膀胱癌临床研究进展及机制概述[J]. 胡锦丹,王宇. 中医药学报, 2022(01)
  • [2]中、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卡介苗膀胱灌注的疗效与不良反应分析[J]. 宋家,应毅蝶,张振声,曾蜀雄,许传亮.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21(12)
  • [3]膀胱癌复发患者行膀胱灌注治疗的真实体验[J]. 朱翠,程俊卿,高伟,郑雪露,乔慧敏.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1(35)
  • [4]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膀胱灌注治疗专家共识(2021版)[J]. 中国肿瘤医院泌尿肿瘤协作组. 中华肿瘤杂志, 2021(10)
  • [5]光动力治疗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D]. 王相. 延安大学, 2021(09)
  • [6]吉西他滨与表柔比星在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的疗效分析[D]. 文泉.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1(02)
  • [7]低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即刻膀胱灌注与维持膀胱灌注的疗效对比[D]. 薛富刚.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8]卡介苗联合吉西他滨序贯治疗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研究[D]. 王润.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9]复方苦参注射液诱导自噬促进膀胱癌细胞凋亡的研究[D]. 张丽惠. 河北大学, 2020(08)
  • [10]卡介苗膀胱灌注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观察[D]. 李静凯. 山西医科大学, 2020

标签:;  ;  ;  ;  ;  

膀胱灌注防治膀胱癌复发的药物选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