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现象出现在劳动力流动中_农民论文

“围城”现象出现在劳动力流动中_农民论文

劳动力流动出现“围城”现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围城论文,劳动力论文,现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改革开放后,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迅速,人才流动日趋频繁。但人才流动的天平总是向一方倾斜;从农材流向都市,从内地流向特区……

然而,近几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社会经济的全方位发展,人才流动的天平已不再倾向一方,“单向型”的人才流动已被“双向型”、全方位、“围城”式的人才流动所代替。

招揽人才与人才外流并存

市场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无论是生产者还是经营者都已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于是,一些企业均将招揽与吸引人才当作发展企业生产,增强竞争实力的一项重要战略手段,一刻也没有放松人才引进的工作。

但在一些企业千方百计招揽、引进人才的同时,原有的人才却又源源不断地流失。不久前,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等多家单位联合组织的一次问卷调查表明,我国有70%以上的青年希望变换职业,其中有强烈要求的占11.8%。在杭州,几年前“跳槽”者才几千人,1993年增至1.5万人,1994年仅第一季度就已有4000多人离开了原单位。值得一提的是,在深圳有一家知名度颇高的集团公司,每年从外地调入这家公司和从这家公司流向社会的专业人员均为200余名。

“低薪者高跳”与“高薪者低跳”并存

如今,决定一个人报酬多少的主要因素已不再是他的身份和级别,而是取决于他所从事的职业及其所在单位。许多青年人在择业观念上已不大计较名份,却很讲究实际和经济实惠,更多地从利益去考虑。有鉴于此,越来越多的人们把职业与单位的选择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往往为了进入一个高收入的单位而不遗余力。前年春,在长沙市工作的三位同窗学友听说湘西北张家界市的一家企业高薪招聘技术人才,便相约一同参加招聘,均被录用,月收入一下子提高了80%以上。最近,许多城市的一些专业技术人员纷纷在有关媒体上公开向用人单位提出自己所期望的月薪或年薪,进行自我“标价”推销。而一些收入较高的企业,无论处于何种地理位置,属于哪种所有制性质,似乎都能使部分青年趋之若鹜。

在一些人追求利益最大化原则的同时,也有不少人在选择职业时却不再盯住“薪金多少,待遇如何”,而是看能否发挥自己的特长,展现自己的才华。尤其是一些目光远大、着眼未来的应届大学生,不管是国有企业、乡镇企业,还是“三资”企业、私营企业,也不管收入高低,只要有发展潜力,前景广阔,他们就义无反顾地报名应聘。还有一些原在经济效益较好的单位工作的人,尽管收入丰厚,但因学非所用、才能难以发挥等原因,在对如何实现人生价值作了深深的思考之后,也毅然选择收入相对较低,却能够发挥自己才能的职业,去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

城里人下乡与乡下人进城并存

近年来,一批批乡下人离开土地潮水般涌进城市想方设法赚城里人的钱,已成为劳动力流动的一大景观。这些进城打工的农民大多获得了较高且较为稳定的经济收入,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向城市的规模越来越大,稳定系数趋于上升。现在的杭州城里,起码有30万民工正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在赚城里人的钱;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因务工、经商而流入的人口则更多。

与进城农民迎面而来的是,大批城里人“弃城下乡”到农村谋职。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城市产业大军中劳动力富裕现象越来越突出,一些精明的城里人主动放弃现有的工作乃至户口,开始把赚钱的眼光投向了“黄土地”,或到乡镇企业上班,或在农村承包荒山、沟坡、池塘,或进行种植、养殖等等。据有关资料最近显示,目前我国至少有500万城里人在乡镇企业上班,其中大部分是青年。 另有一些城里人下乡承包荒山荒水经营林果养殖,从事开发农业。 有关人士预计, 到2000年,我国乡镇企业的就职人数将达1.72亿人,为此还需招收6000万名职工,其中相当部分可能是来自城市的年轻专业人员。

内地人西进与西部人东移并存

在跨地区转移的劳动力中,一方面,由西部地区转向东南地区的仍占相当大的比例,是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特区,更吸引了一大批内地人前去打工。在我国西部的一个县,“东南热”和“深圳热”曾使他们的100多名大学生“跑”得只剩下了两人。

另一方面,随着西部地区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许多闲呆在家的农民,包括一大批沿海省市的民工,纷纷涌向大西北“淘金”。据有关部门透露,1994年春仅在兰州中转、停留西去的民工就高达30万人以上。

此外,劳动力流动中的“围城”现象还表现在人才的“下海”与“上岸”并存、出国与回国并存等方面。对这一“围城”现象怎么看,各界人士众说纷纭,褒贬不一。“褒”者认为,这一现象的出现,可以达到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地区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差别,促进地区经济特别是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无论是对于满足经济发达地区建设的需要,还是促进欠发达地区的脱贫致富,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贬”者认为,人才流动中出现的“围城”现象是一种消极的不正常的现象。负面影响最直接、最明显的是一些企业。一些熟悉企业畅销产品的生产工艺和配方的业务骨干一旦流失,将给企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特别是对于一些本来就不够景气的国有企业来说,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发展乃至生存,无疑使他们雪上加霜。

劳动力流动中出现的“围城”现象,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看来要回答这一问题还为时过早。但有一点却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就是:劳动力流动中出现的“围城”现象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产物和我国劳动力市场正逐步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就业观念的变化和人才竞争的不断加剧,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得到进一步的延伸和发展。

标签:;  ;  ;  

“围城”现象出现在劳动力流动中_农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