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市血小板和冷沉淀凝血因子使用现状分析论文_陈昌贵

云南省昭通市中心血站 657000

摘要:目的 分析2012年—2014年我市医疗机构血小板和冷沉淀凝血因子使用量及临床输注现状,指导临床科学、合理、安全输血,节约宝贵的血液资源,缓解血液紧张,减少输血传播疾病,降低输血风险。方法 对2012年—2014年我市十一县(区)医机构血小板和冷沉淀凝血因子使用量及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12年—2014年,我市的血小板使用量从97.0u(袋)增长到319.0u,年增长率为42.27%—131.16%;冷沉淀凝血因子使用量由2736.5 u增长到4402.5 u。年增长率为3.53%—55.40%。截止2014年,19.57%的医疗机构输注血小板,36.96%的医疗机构输注冷沉淀凝血因子。结论 血小板和冷沉淀凝血因子使用量虽然大幅增长,仍是少数医疗机构使用,大多数医疗机构输注的血液成分品种单一,只会常规使用悬浮红细胞和冰冻血浆,从未使用过血小板和冷沉淀凝血因子,一定程度上存在浪费血液的现象;血站应加强对医疗机构成分输血宣传指导,纠正不合理用血,降低输血风险,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关键词:血小板和冷沉淀凝血因子;使用量及使用情况;分析

输注血小板和冷沉淀凝血因子是临床止血的重要手段,配合药物、手术等综合治疗,能够起到很好的疗效,是一项重要的抢救和治疗措施。为了解我市医疗机构血小板和冷沉淀凝血因子使用情况,笔者对我市医疗机构2012年—2014年血小板和冷沉淀凝血因子使用量及临床输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如下:

1.0、资料和方法

1.1、调查我市十一县(区)医机构血小板和冷沉淀凝血因子输注情况;结合2012年----2014年血小板和冷沉淀凝血因子申请记录和发血记录进行分析。

1.2、全市医疗机构使用的血小板和冷沉淀凝血因子全部由我站提供。血小板均为机采血小板,1 u(袋)含血小板≥2.5×10¹¹个,符合国家标准〔1〕;200ml新鲜冰冻制备1 u冷沉淀凝血因子;新鲜冰冻血浆按100ml1 u计算使用量。

2.0、结果

2.1、2012年—2014年,我市的血小板使用量由97.0u增长到319.0u,2013年增长率为42.27%,2014年为131.16%;冷沉淀凝血因子由2953.25u增长到4402.5 u。2013年增长率为3.53%,2014年为55.40%。

2.2、血小板临床满足率由2012年的92.38%上升到2014年的97.55%(详见表1);冷沉淀凝血因子在2012年—2013年供大于求,2014年出现供不应求。新鲜冰冻血浆由2012年的7613.5 u下降到2014年的4809.7u,下降36.83%;2012年—2014年,冰冻血浆使用量为2871.0 u、7749.6 u和8540.3u,呈逐年上升趋势。

3.0、结论

3.1、血小板和冷沉淀凝血因子使用量虽然大幅增长,但只是少数医疗机构使用,大多数医疗机构仍然只会使用悬浮洪红细胞和血浆,80%的医疗机构从未使用过血小板,部分医疗机构虽然使用冷沉淀凝血因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没用到一个治疗剂量,不规范、不合理,达不到预期的疗效;部分医疗单位仍然存在用新鲜冰冻血浆或冰冻血浆替代沉淀凝血因子治疗出血性疾病。

3.2、血站应加强对医疗机构成分输血宣传指导,做到科学、合理、安全输血;医院应加强业务技能培训,强化责任意识、风险意识和安全意识,纠正不合理用血,降低输血风险,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4.0、讨论

4.1、从表2可以看出,2013年冰冻血浆的增长率是169.30%,血小板和冷沉淀凝血因子的增长率是42.27%和3.53%;2014年冰冻血浆的增长率是10.20%,血小板和冷沉淀凝血因子的增长率是131.16%和55.40%。由此可见,血小板和冷沉淀凝血因子大幅增长,冰冻血浆的增长率则大幅下降。由此可见,我市的成分输血仍然存在不合理现象,多数医疗单位只是常规的使用红细胞悬液和血浆,将几乎没有不稳定凝血因子的冰冻血浆替代冷沉淀凝血因子使用,对容量小、Ⅴ、Ⅷ因子含量高,止血效果非常明显的冷沉淀凝血因子弃而不用。

从血小板使用量看,2012年----2014年,市级医院血小板的输注量分别是96 u、134 u和304u,占血小板使用总量的98.97%、97.10%和95.30;冷沉淀凝血因子量分别是1486.5 u、2135 u和3322.25u,占总量的55.35%、75.36%和75.46。其中,市第一人民医院血小板的输注量为91 u、119 u和272u,占市级医院血小板总量的98.91%、89.47%和89.47%。冷沉淀凝血因子输注量为1299.25 u、1984.5 u和3113.5u,占市级医院总量的87.40%、92.95%和93.72%。有一家市级医院原本最适合使用血小板和冷沉淀凝血因子,却从未使用过血小板,冷沉淀凝血因子的使用量也很小;县级医疗单位中,2012年才有一家开始使用血小板,到2014年有4家,占县级医疗单位的11.11%;其中一家县医院为抢救“8.03”地震救灾人员,在上级专家指导下首次使用血小板,用我站的血小板保存箱运输,以保证运输符合要求,这也是首次远距离运输血小板。2013年已经有一家县城的私立医院使用血小板。

统计结果显示,20%的市级医院和近90%以上县级医疗单位从未使用过血小板。究其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其一,相当一部分临床医生不了解血小板和冷沉淀凝血因子功能、适应症和用法。应加大成分输血宣传力度和监督管理机制,真正做到科学、合理、安全、有效用血;其二,可能受价格的制约。随着国家医改的不断深化,相信这一类的问题会得到解决;其三,血站需要继续改进工作机制和工作模式,最大限度的满足血小板和冷沉淀凝血因子供应;其四,应促进各医疗机构建立血小板运输和保存设备,为开展血小板输注奠定硬件基础。

4.2、不合理的用血原因分析

4.2.1、医生因素 从业时间的长短有明显差异,主要是输血专业知识欠缺。受经验或环境影响,导致不合理血液成分输注。多数临床医生不了解血小板和冷沉淀凝血因子的功能:新鲜冰冻血浆含有各种凝血因子及白蛋白、免疫球蛋白等,主要用于补充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也是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的起始血液。冷沉淀凝血因子主要含有Ⅷ因子、vWF因子、I因子(纤维蛋白原)、ⅩⅢ因子(纤维蛋白稳定因子)。主要用于治疗血友病甲、血管性血友病、纤维蛋白原缺乏症患者,也用于术后出血、严重外伤及DIC〔2〕。因此,用新鲜冰冻血桨止血不仅止血效果差,而且用量大,易造成患者循环负荷加重,也增加了输血传播疾病的分风险;冰冻血浆使用量大幅上涨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一是部分医生用几乎没有不稳定凝血因子的冰冻血浆替代冷沉淀凝血因子止血,不仅抢救和治疗效果差,而且,大剂量使用,循环负荷过重,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安全;二是少数医生喜欢用等量的悬浮红细胞加血浆补充估计的失血量;三是有的医生明知术中出血量不多也要输上几百毫升以保证病人平安;四是有的医生为了不发生医疗纠纷,可输可不输的也要输,血液紧张时,干脆让病人家属到血站来要血,以此转嫁矛盾和责任;五是有的医生认为输血能够补充营养、增加肌体抵抗力等。这些陈旧的观念,造成血液浪费,也增加了输血风险和患者的经济负担,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同时也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相背离,《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第十六条规定:“医疗机构临床用血应当积极推行按血液成分针对医疗实际需要输血,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第十六条明确规定:“医疗机构临床用血应当制订用血计划。遵循合理、科学的原则,不得浪费和滥用血液;”〔3〕《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中也有相关规定:第一章第二条规定:“血液资源必须加以保护、合理应用、避免浪费、杜绝不必要的输血”;第三条规定:“临床医师和医技人员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正确应用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包括成分输血和自体输血”〔4〕。

4.3.2、选择执教方式因素 预防性输注成分血或将成分血当成特殊药物使用,以增强患者的体质及提高免疫力使用,认为可以加快患者的痊愈,提高治疗水平而作为一种治疗经验。

4.3.3、患者因素 受经济条件制约,很多患者输不起血小板和冷沉淀凝血因子,只能选择新鲜冰冻血浆替代冷沉淀凝血因子。不仅达不到预期疗效,还增加输血传播疾病的风险。

输血存在着“双刃性”:一方面,对挽救患者生命、缓解患者病情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输血反应及并发症、输血传播疾病等也对患者造成一定的损害、引起一些严重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虽然现代医疗检测技术已为预防输血传播疾病及不良反应的发生制定了各种措施,但一些不合理输血现象仍然存在,不但浪费宝贵的血液资源,为临床输血安全增加了风险,也为医疗纠纷埋下了隐患。只有科学、合理的成分输血,才能保证临床输血安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GB18469—2012.

[2]高峰.输血与输血技术.2003.7.第一版.P129

[3]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1997.12

[4]临床输血技术规范.2000.6

[5]张振燕,刘衍春,赵健丽等.南京地区近5年来无偿献血者5项传染指标的检测结果,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版),2004.1:22—22

[6]高枫主编 WHO。临床用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68

论文作者:陈昌贵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1

标签:;  ;  ;  ;  ;  ;  ;  ;  

昭通市血小板和冷沉淀凝血因子使用现状分析论文_陈昌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