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黄山奇观,传民族雄魂——记著名风光摄影家袁廉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黄山论文,摄影家论文,奇观论文,风光论文,著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松魂
袁廉民 摄
凡欣赏过袁廉民的黄山风光摄影作品的读者,无不为其绝妙精伦的艺术境界而称奇。透过这些松云氤氲的作品,我们似乎可以感受到中华民族跃动的魂魄。难怪摄影理论家邵柏林将他与敖恩洪、黄翔、陈复礼、何世尧同称为“大好河山派”的摄影家。
情满黄山 意溢云海
刘勰在《文心雕龙》提出:“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袁廉民于1971年首登黄山,便被其奇峭的峰峦、变幻的烟云、磅礴的气势所震撼、所感动,从而一见钟情,魂牵梦萦,二十多年来登山不辍,为其传神写照。著名美学家王朝闻在为袁廉民摄影集《黄山奇观》作序时写道:“当诗人或摄影家从自然景色中发现了感动过他自己的特殊点,这样的形象较之自然景色自身另具一种动人的力量。”“袁廉民有好些作品表明,他对黄山的景色深有所感。”袁廉民一次次投入黄山的襟怀,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去发现黄山的魂魄。黄山的朝晖夕岚、云海松涛,不时在他的心中激起美的涟漪。在他的作品中,山、石、松、云都浸润着他的情感,似乎这些自然景物都是有灵魂、有性情的。袁廉民有不少拍摄黄山奇松的作品,其中黑白片《松魂》被世界华人摄影学会选为“本世纪知名华人摄影家的传世佳作”。这幅作品以峻峭的峰峦、浩翰的云海,烘托着双龙松的劫后雄姿,意境深远。双龙松是西海悬崖上的一棵古松,遭雷击后,古松驱体仍挺立峭崖,松魂犹存。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松魂》以龙的姿态和松的品格来象征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
袁廉民与黄山的神交愈来愈频繁,感情愈来愈炽烈。他探寻用博大恢宏气势的黄山美景,印证中华民族的过去,昭示民族光明的未来。在粉碎“四人帮”之后的第一个春天,袁廉民产生了借助日出景象来歌颂祖国锦绣前程的强烈愿望,经过精心的选择、多日的等候,他终于拍摄到黄山日出时的云海、山峰灿烂辉煌的天宇奇观。彩色作品《蒸蒸日上》气势磅礴、瑰丽神奇,如同一曲具有鲜明时代感的交响乐。著名摄影艺术家吴印咸在《光明日报》上撰文评价道:“《蒸蒸日上》以浩瀚磅礴的气势,刻意经营的位置,精心挑选的瞬间,丰富感人的色彩,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寓意深邃的图画。它以真、善、美的艺术形象,激励我们的感情,唤发着我们对祖国的爱”。这幅作品成了袁廉民的黄山代表作,被列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优秀摄影作品,曾被选为我国领导人赠送给外国元首的礼品。
霞光万丈袁廉民摄
遍踏青山独辟蹊径
我国历代艺术家都把山水看作“如笑”、“如妆”的有生命、有活力的对象。袁廉民认为黄山是一个立体的、流动的、变幻无穷的自然美的宝库。他把四季的转换、日月的升落、气候的替变、植物的枯荣、山泉的干泻等,都看作是山的“运动”。黄山瞬息万变的不同形态、不同的明暗、不同的光影、不同的色彩,常常触发他审美情思,从而拍摄出变幻无穷的多姿多彩的画面,多侧面地表现出黄山的精神。
袁廉民着力培养自己敏锐的观察力、形象的捕捉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并将其渗透在艺术创作过程之中。他有“闯新路、拍奇景”的经验之谈,因为“物貌的具体姿态,不仅仅取决于自然生活和自然运动中的现象,同时也取决于审美者的观察点”。对于同一景物,因观察点不同,景物即以不同的侧面风貌呈现出来,从而产生不同的美感。袁廉民在黄山摄影实践中经历了各种时令节气,涉猎了许多人迹罕至的角落,并掌握了黄山晴雨明晦变幻的特点,采用“阵地战”与“运动战”相结合的方法,或到预定的拍摄点静候风云变幻,或不停地变换角度,边攀登边猎影,因而机遇常常与他相伴。七十年代一个冬天的早晨,袁廉民独自攀上一座山峰,只见奇松如玉树琼枝,峰峦似冰雕玉砌,好一片琉璃世界。一会儿,朝阳喷薄而出,层岭尽染,蔚为壮观。他环顾四周,雪地上只有自己深深的脚印,这美景似乎为他一人而设,顿时心潮澎湃。他感到这正是石涛所谓“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的境界,便屏住呼吸,频频按动门。袁廉民二十多年登山一百次,在这座天然画境中沐浴着天光云影的变幻,享受着人间天堂的美景也将无数美好的瞬间凝固在胶片上。
气韵生动光彩夺目
美国友人海伦·斯诺称赞袁廉民拍摄的《云涌玉屏峰》“令人惊叹”,她写道:“看到这种云雾中隐约闪现的景致,仿佛置身于古老道学的玄秘奥妙之中。”袁廉民的黑白作品如山水画,用水墨写意,纯净神奇,意境空灵、俊秀;他的彩色照片似西洋油画,以光影造型,五色缤纷,意境凝炼、雄浑。
在黄山,袁廉民结识了当代艺术大师刘海粟、李可染、王朝闻、吴印咸、陈复礼以及日本大画家东山魁夷。他们的艺术见解对袁廉民探求民族形式画意摄影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东山魁夷1978年来黄山写生,他恍然悟到:原来中国山水画的蓝本就在这里,黄山就是一幅千变万化、瑰丽壮美的中国画卷。袁廉民把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技法融入摄影中,喜用黑白表现,画图简洁清晰,线条流畅。他尤其善拍黄山云雾,因为“那是黄山的魂”。云雾使画面虚实相间,生机流动,产生无穷变化,有空灵旷远、玄妙神奇的意境。黑白作品《松从云中来》通过远近松峦影调的递变,把黄山的虚空刻画得淋漓尽致,好似细微的雾珠正在画面上飘游。而这种雨雾蒙蒙的虚空,在国画上也不可能有感光胶片上那么多丰富细腻的层次。
袁廉民近年来在艺术手法上有了一些探索,特别是在彩色作品中,如《山之魂》、《云山颂》等,与传统画意风格有所不同。袁廉民或在出国办影展时、或在黄山上,经常与欧美、日本及东南亚摄影家进行艺术交流。他借鉴国外摄影家的创作方法和色彩运用,注重光影造型的摄影语言,捕捉犹如抽象符号般的云彩变幻,风格更为恢弘、雄放。在题名《朝霞》的彩色照片中,一抹红霞令人过目难忘,在彩云的烘托下的一株奇松更为灵秀。
袁廉民年过花甲,仍担任着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中国老年摄影家协会理事、安徽省文联副主席、安徽师大客座教授等职务,担负着大量的社会与教学工作。他还将不断攀登黄山,攀登艺术高峰,进行艺术上的新探索、新追求,同时扩大摄影题材领域,用手中相机记录世纪之交伟大的祖国前进的步伐。
始信峰烟雨
袁廉民 摄
峭崖峥嵘 袁廉民 摄
浩然之气 袁廉民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