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级改造、管理创新、诚信规范——2005年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的三大主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三大论文,交易市场论文,年中论文,管理创新论文,诚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自1992年以来,商业批发交易的对外开放也经历了4个阶段
(一)1992-1999年,我国对外限制批发阶段。由于对外开放零售领域,许多外资进入中国采取了批零兼营的方式,我国实际上并未限制这种交易方式,相当于变相开放了批发市场。
(二)1999年6月-2001年,在零售业开放取得积极效果的鼓舞下,国务院批准颁布了《外商投资商业企业试点办法》,首次允许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四个直辖市分别试点建立一家中外合资商业批发企业,但仍不允许外商控股。
(三)2001-2004年12月11日,我国对外开放批发市场领域。2001年以前主要放开批发合资企业,2001年日本丸红株式会社与上海第一百合资,首开合资批发市场先河,建立了第一家合资服装批发市场,2002年10月,中日合资的百红公司的世富上海服装批发市场正式开业。但不幸的是,在经营两年后的2004年9月18日,“世富上海”正式撤离上海。该市场在经营两年后,因生意惨淡而被迫关门。
(四)2004年12月11日后,中国商品交易市场进入全面开放时期。随着我国进出口经营权的进一步放开,许多市场进一步放开,如钢材市场放开(钢材等5类物资进出口经营权放开)、农资市场放开、出版物批发市场年底放开。
二、2005年商品交易市场主题
总结我国商品交易市场20多年的发展经验,展望2005年商品交易市场的发展,可以归纳为三大主题,这就是:升级改造、管理创新、诚信规范。
(一)升级改造。升级改造主要是交易方式的升级,改变中国传统的单一摊位制的商品交易市场格局,采用现代商品交易所式的交易方式、拍卖交易方式(包括电子拍卖)、物流配送的交易方式、产销衔接的产业链方式等,从商品交易市场的类型来说,应采取多种形式,如封闭型市场、开放型市场、商业街区型市场、交易所型市场、摊位型市场、店铺型市场、网上交易市场等多种类型,不管怎样,必须符合中国国情、符合商品的物理特点、符合商品的分销渠道规律等。升级改造包括硬件的升级改造,提供商户和消费者良好的经营环境、良好的购物环境、良好的市场信息和价格环境,不能仅仅把商品交易市场的购物环境改造作为升级改造的唯一内容,除了硬件方面的改造外,还包括软件方面的改造,交易方式的理念、交易方式的运作等现代化。
(二)管理创新。一是硬件的创新,如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和设备的完善,没有先进的工具,很难进行现代化的市场管理;二是软件的创新:①商户的管理———市场交易主体的准入制度的建立,这是最主要的管理;②商品的管理———市场客体的准入,也包括交易行为的规范;③市场运营的管理,形成商品交易市场特有的管理理念和风格。一旦商品交易市场形成了特有管理模式,可复制、可拷贝的模式,那么市场的管理模式就成熟了,就可以作为资本进行管理模式的输出。变粗放管理为精细管理。
(三)诚信规范。商品交易市场当前最主要、最紧迫的问题就是诚信缺失,许多市场假冒商品盛行。应在商品交易市场中引入诚信管理,商品交易市场的诚信建设就是软件管理,应该贯穿于商品交易市场的全过程,进行全程管理。诚信建设是市场建设的一项长期工程,建立商户的诚信档案,进行诚信教育,并将其作为商品交易市场建设的生命。商品交易市场的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许多商品交易市场重视市场文化建设,取得较好的成效。目前我国商标累计注册量达220万件,保护商品品牌和名牌应该成为商品交易市场当前最主要、最紧迫的任务。商品交易市场应通过“诚信规范”做强做大!
配合政府进行商品交易市场的规划和布局,研究商品交易市场的同业损害问题,避免恶性竞争,避免趋同竞争、趋同投资、重复建设。商品交易市场分类管理,研究不同类型商品交易市场的问题和解决的方式,规范商品交易市场的各方面的行为,推行先期赔付制度。
标签:管理创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