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已经逐渐成为电力系统的主要发展方向。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在电力系统安全且可靠运行的基础之上,对提高供电质量和供电效益等有着重要的作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将电子信息技术和电力技术互为融合,对经济的发展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从而也为输变电系统的相关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技术;电力系统;具体应用
引言:电力电气自动化是一种先进的学科,电力电气自动化的出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电力工程建设的不断发展,电力电气自动化的应用程度越来越高,对电力系统稳定运行产生的作用越来越大。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下,人们对电力的要求逐渐上升,从而加大了电力工程建设的难度。电力电气自动化能够实现电力系统的高效运转,满足人们在电力方面的需求,值得相关电力机构应用研究。
一、电力电气自动化技术概述
电力电气自动是一种多面技术,学习电力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需备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自动检测与仪表、信息处理、系统工程、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和网络技术等较宽广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能在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电力电子技术、检测与自动化仪表、电子与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管理与决策等领域从事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运行、科技开发及研究等[1]。
在电力工程中电力电气扮演者不可或缺的角色,它触角伸向各行各业,小到一个开关的设计,大到宇航飞机的研究,都有它的身影。由于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业生产密切相关,发展非常迅速,现在也相对比较成熟。控制理论和电力网理论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基础,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则为其主要技术手段,同时也包含了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开发以及系统管理与决策等研究领域。自动化技术具有多方特征,如:技术管理和分析数据、控制设备,电网之间的互流需要它及时的调整,给电力维修人员做出了很大的奉献。在电力工程建设应用方面,电力电气自动化多会与计算机相结合。在进行电力设备维护应用时,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数据信息分析,以达到维护电力设备目的。在实际计算机的使用上,本质是对计算机进行远程操作,方便时刻监督其运行情况,只要是电网方面出现了故障,自动化终端就会马上启动远程控制系统,先将故障降低到最小范围内,并传递紧急信息[2]。
二、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优势
(一)电气自动化技术可控性高
新时期,我国的经济水平快速发展,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使我国的电力系统事业也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在电力系统事业飞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也在悄无声息的发生了巨大的进步和发展。现如今,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已经渗入到我国的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当中。它在工业生产领域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地位是举重若轻的。现如今,随着电力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人们对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可控制性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都知道,电力系统的五大环节分别是:发电环节、输电环节、变电环节和配电环节等,在电力系统运行的这几大环节中,无不使用电气自动化技术。使用电气自动化技术,我们能够集中获取发电厂以及各大变电站的周围信息,然后对这些信息进行集中处理,如此一来,就形成了一个高效可控的信息管理控制系统。进这样一个信息管理控制系统能够进一步进一步提高对我们对电力系统运行的控制,能够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使得电力系统能够稳定安全运行[3]。
(二)电气自动化技术使电力系统的维护更加方便
现如今,电力系统的难点或者说是瓶颈就在于电力系统的运行难以维护。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是因为我国的电气自动化技术还不够成熟,不能对电力系统运行进行很有效的维护。对电力系统运行的维护,我们利用的是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通过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我们能够增加对电力系统运行过程的信息的处理,这样就使得电力系统的运行的维护变得更加方便,如果哪里出现异常情况,我们一眼便能够知道,这样就提高了电力系统维护的科学性和灵活性。
三、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生产运行中的应用
(一)数据处理能力
在数据处理能力中,首先需要明确好数据共享能力,随着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技术不断发展,系统模型能够集中在地理空间的属性之上,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电力系统的控制对象具有复杂性结构。基于此,要详细表达出物理实体的集合属性,加以准确表达,对电力系统的整体服务工作覆盖集合属性。在物理数据属性方面,对电力线系统而言,要不断规范好整体物理性能和各个组成部件,从而对信息共享和动态应用等加以综合分析。其次,要掌握好数据的整合能力。电力系统的形成和电力系统的发展是市场经济需求之下所发生的结果,举例来说,在用电高峰期能够适当提高变电站的电压,从而保证线路末端的供电质量。对数据的整合能力加以计算,能够满足现有电力企业所存在的基础问题[4]。对数据整合的方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种:其一,积极加强电力系统的信息化、自动化。不断加大对数据的可操作性,让用户能够拥有图标界面的相应支持;电力系统的自动化运行作为一个实时性系统,能够通过调整系统代码来加以调整,也就是重新定义数据类型和相关操作方法,显著加强系统的可开发性;其二,加强对电力企业的功能性建设,要求每一个电力系统的平台均能够对自身存在的应用服务加以满足,每一个模块的功能性均要在自己维护的区域内,从而将不同级别的数据库加以整合,通过网络进行共享,在一定权限范围内,以数据存储或者数据管理为基础,保证数据的实时性;其三,完善数据库。利用好各种数据库,对数据库加以管理,通过备份机制和安全机制等实现文件的有效管理。
(二)自动化安全监视能力
由于没人能够做到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工作,所以加强自动化的监视能力显得尤其重要。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监视系统相比起其他系统而言仍有不足之处,要求至少能够清楚反映客观数据[5]。
(三)自动化安全保障能力
电力系统中不同类型和不同规模的数据和使用对象等均非常重要的特点,需要具备完善的恢复机制,对安全保障有着极大的作用。在应用保障能力的过程中,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其一,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其二,保证电力数据的及时恢复和存储;其三,详细记录好系统更新的数据;其四,保证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由于电力自动化系统具有监控的基本功能,所以一旦系统出现异常时,需要能够及时发出报警信息,提示运行维护人员加以处理。
结论:
综上所述,电力系统网络日趋完善,结构日益复杂,规模日益扩大,与之相应的供电能力也随之上升。为了满足人们的基本用电需求,必须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努力提高供电质量。因此,发展好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技术显得尤其重要,而文章对电力系统运行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策略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参考文献:
[1]辛鑫.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探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15(25):4746-4747.
[2]秦洪斐,白鹏.论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运用及其发展趋势[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5(31):1164-1165.
[3]江维,基于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建设研究[J].低碳世界,2015,(19):81--82.
[4]于晓斌,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的应用[J].装备制造技术,2017,03(11):214-215+220.
论文作者:王爽,王晗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0
标签:电力系统论文; 电力论文; 技术论文; 电气自动化论文; 数据论文; 系统论文; 能力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