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自己赢的人”与企业家的“无所作为”_企业家论文

“靠自己赢的人”与企业家的“无所作为”_企业家论文

“自胜者强”与企业家的“无为”品格,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品格论文,胜者论文,企业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本文根据时代精神,对道家提出的“自胜者强”的思想系统地进行了新的诠释。对于塑造现代企业家的理想人格,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老子曰:“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1]意谓能战胜别人者是有力量的人,而只有能战胜自己的缺点、管理好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胜者。企业家的成功与失败,决定于自己能否战胜自己,能否管好自己,只有先管好自己,才有资格去管理好他人。要战胜自己的错误、缺点和不足,就要通过修养使自己具备“无为”的高尚品格。道家所提倡的“无为而治”,不只限于在企业经营管理上实行“无为”的方法,而且要求管理主体——企业家在人格上要具有“无为”的内在品质。只有企业家内在地具有“无为”品格,才能在企业经营管理上有效地实施“无为而治”。在这里,“无为”之体与“无为”之用,二者是完全统一的。

一、“四不”之德

根据道家的“无为而治”原则,要求企业家应具有“四不”的高贵品格。从正面说,即主张:“自见者不明(聪明),自是者不彰(彰显),自伐者无功(功劳),自矜者不长(长久)。”[2]这些“自见”(自我表现,自我吹嘘)、“自是”(自以为是)、“自伐”(自我炫耀)、“自矜”(自高自大),都是违背“道”的“无为”本性的表现。因为争强好胜违反自然,令人厌恶,故“适得其反”。这就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辩证法。所以,从反面说,“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3]。从企业管理角度,要求企业家以“四不”之“无为”品格来保证管理者的成功。道家对管理者提出的“四不”要求,在企业管理中是极为重要的。实践一再证明,自是者必败,自矜者必亡,是一条千真万确的真理。根据道家“无为而治”的原则,要求企业家应具有“和光同尘”的高贵品质。在老子看来,人在社会上,如果锋芒太露,言语过苛,过于突出自己,就会败亡,正如刀锥磨得太锐利,就会折断一样。所以,只有“挫其锐(挫折其锋芒),解其纷(化解与他人的矛盾纠纷),和其光(含光不耀),同其尘(与尘俗混同)”[4],才能保全自己,达到“玄同”(玄妙齐同)的最高人生境界。什么是“和光同尘”呢?老子解释说:“圣人方(方正)而不割(伤害),廉(廉洁)而不刿(伤害),直(正直、直率)而不肆(放肆),光(光彩、荣光)而不耀(炫耀、耀眼)。”[5]圣人虽方正但能“大方无隅”,与世推移,随俗方圆,这叫“方而不割”。所谓“廉而不刿”,是说凡是有棱角的东西都会伤人,圣人虽廉洁有棱角,但能谦而不争,所以“廉而不刿”;所谓“直而不肆”,说圣人虽直率,但能“大直若屈”,所以“直而不肆”;所谓“光而不耀”,是说圣人虽有光彩,但圣人能“和其光”,所以“光而不耀”。“和光同尘”,实际上是一种不露锋芒,与世无争,“以民心为心”的处世哲学。在企业管理中,企业家既要“刚正不阿”,“坚持原则”,又要随机应变,圆活灵通,情圆理方,切不可让原则捆住自己,失去民心,招致失败。根据道家“四不”品格的要求,企业家必须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山东烟台张裕集团是中国第一个工业化生产葡萄酒的厂家,也是目前亚洲最大的葡萄酒生产经营企业,是中国葡萄酒工业的“龙头老大”,市场份额超过30%以上。“张裕”商标是中国葡萄酒行业惟一的驰名商品,这一品牌是无价的。在巨大成功的面前,他们不自我张扬,不搞轰动效应,不搞花架子,不追求短期效益,不盲目追求增长速度,而是坚持苦练内功,走注重内涵的发展之路,提高自己的综合势力和市场竞争力,以葆百年老店的生机。改革开放以来,张裕人始终遵循“质量是根,创新是魂,市场是镜”的12字方针,认为把好产品质量关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只有在观念、技术和管理上不断创新,才能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质量与创新如何,是由市场来检验的。这就是百年张裕成功的秘诀,也是道家“四不”品格的具体体现。

二、“我有三宝”

道家“无为而治”原则,对企业管理者进一步提出了“三宝”的要求。老子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6]。即主张仁慈、节俭、谦让,这也是“无为”题中应有之义。

所谓“慈”,是指“仁慈”,要求管理者对自己的下属和社会民众要有慈爱之心,关怀之情。中国自古以来,管理者皆知仁慈与威严是管理不可或缺的两种重要手段。以仁慈待人,实际上是一种高超的柔性管理。但现代的企业管理中,某些领导不懂得柔性管理,在他们心目中,管理就是“修理”员工。所以,他们动辄以势压人,以制度卡人,以粗暴态度训人,毫不尊重员工的人格。如果不尽快改变这种思维定势和管理方法,没有不失败的。因为“仁慈”之道,是凝聚人心、团聚员工的“磁石”。

不管是过去或现在,老子提出的“崇俭”思想,对于企业都是极为重要的。它早已凝聚于中华民族精神之中,成为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成为个人保身、养德和国家兴亡的重要保证。今天我们应当继续发扬光大这一传统美德,提倡艰苦朴素作风,勤俭持家,勤俭办企业,勤俭建国,是建设现代化中国的重要保证。坚持俭朴作风,不搞奢侈腐化,不讲究体面排场,既有助于自身品格的升华,又能以它凝聚人心,感化民众,为企业和国家积聚财富,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这就是老子所说“俭故能广”的真实涵义。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都知道“不敢后人”、“争上游”、“争第一”、“敢为天下先”的道理,凡是利国益民之事,皆应奋勇向前,不甘居后。这是一种积极的奋进哲学。而老子遵循他的辩证法思想,从反面提出另一种处世哲学——“不敢为天下先”[7]。这是一种“进道若退”的生活智慧。从表面上看,有德之人谦退居下,“不敢为天下先”,这是“若退”;从本质上看,“退”是为了“进”,“退”是“进”的一种手段。所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8]。古代帝王以“孤”(孤立无德之人)、“寡”(寡德之人)、“不谷”(不善之人)自称,用这些“人之所恶”的名词来称呼自己,这是谦退居下的表现。“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9]。老子以江海为例论证说:“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10]这是说,作为管理者,应把自己摆在适当位置上,即在承担更多责任上应“敢为天下先”,在个人物质享受上“不敢为天下先”,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样,才能达到“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这是道家管理学的高明之处。

中国亚都公司总经理何鲁敏在谈到亚都如何由“小型巨人”变成民办高科技实业集团时,指出树立“谦和巨人”的企业形象是十分重要的。所谓“谦和巨人”的形象,一是强调道德诚信原则。“业大易骄”,切不可盛气凌人,切不可有暴发户心态;二是在商战中尊重他人,懂得“五岳之外,另有它山”的道理。正是这种“谦和”精神,使亚都在商战中获得了巨大成功。这就是老子说的“以其终不自大,故能成其大”的道理。

老子把“不敢为天下先”的原则运用于战争,主张“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11]。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当弱者遇到强者,或强者在不利形势下,不宜硬拼,采取以屈求申,以退为进的策略,保存自己,以求发展。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重要方法,也是一种富有智慧的处世之道。

老子把“不敢为天下先”的原则,贯彻于用人之道,提出了“善用人者为之下”,主张以谦下礼让的态度待人。“礼贤下士”是中国人的优良品德。汉高祖为人倨傲无礼,虽几次派人请商山四皓,而四皓终不肯出山。太子刘盈卑辞厚礼亲自去请,四皓终于出山相助。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孔明,言听计从,终成三国鼎立之势。这些事例,充分证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一条真理,企业家可以从中吸取用人之道的人生智慧。

老子以“不敢为天下先”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主张无论大国和小国,皆应持谦躬居下的态度。他说,“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人事人。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12]。这是说,国与国相处,大国如能以谦下态度对待小国,小国则会来“人事”,归顺于大国;小国如果能以谦下态度对待大国,则能取得大国的包容(保护),以求生存。小国谦下容易,而大国则往往恃大而骄。所以老子着重指出“大者宜为下”,是很有道理的。企业家应从中吸取如何处理大企业与小企业之间关系的智慧。

实践证明,老子的“三宝”思想,对于现代管理者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无怪乎西方管理学家将其奉为现代管理学的“金科玉律”,是企业成败的重要保证。

三、“上善若水”

《老子》第八章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这一章是以水喻道,由此引出得道之人应具备的七种美德。这是说,上善之人如同水性一样,“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所以,近似于道。老子所讲的“七善”之德,对于塑造现代企业家的理想人格,也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比如老子所谓“居善地”,从企业的经营管理来看,有两层含义:一是给管理者定位。要求企业领导人在管理系统中要摆正自己的位置。首先要求企业家按照“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的原则,应以平等谦虚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员工。这也就是老子说“善用人者为之下”的含义。切不可霸气十足,高高在上,瞧不起身边的小人物。其次,要求企业家在实施管理中,不要犯越位的错误,随意干涉部下的管理权限,以免造成管理系统的混乱。二是给商品定位,要求确立商品在市场中的特定地位。只有对商品作出恰当定位,才能使企业在市场中形成强大的竞争力。一般说来,商品定位战略分为两种:一是跟踪战略。可口可乐是世界饮料巨人,但它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配方和装潢几十年不变。于是,百事可乐在向它挑战时,就紧紧抓住这一弱点,大胆地改变了自己的包装,向市场上推出了一种12盎司的新型瓶装,使百事可乐销售额巨增,从而赢得了饮料竞争中的胜利。二是“反其道而行之”的战略。日本摩斯汉堡店在同麦当劳竞争中采取的就是这一行销战略,麦当劳以广大顾客为消费对象,以服务迅速为其卖点,而摩斯汉堡则以固定的顾客群为消费对象,以殷勤精神照料顾客,以弥补因亲手制作食品而要顾客等候的弱点。不管哪一种定位战略,都要根据市场需要和企业自身特点来决定。实践证明,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不仅要给企业家以恰当定位,而且给商品行销也要作出恰当定位。根据老子的“居善地”的管理原则,只有做好管理者和商品的恰当定位,才能保证企业具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将其他六种美德,应用于企业管理,经过新的诠释,对于塑造企业家形象和提高自我管理能力,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四、“大巧若拙”

“大巧若拙”出自《老子》第四十五章,“大巧若拙”,也叫“大智若愚”或“大智如愚”。这一命题有两层含义,一是得道圣人从外表上由于不逞能显智,好像傻子一样,但从本质上他却深藏智谋不露,是世上最聪明最灵巧的人,切不可为圣人外在之愚所掩盖而忘记了他的内在大谋。老子从俗人和圣人比较中,揭示了俗人和圣人在小智上的差别性,指出:“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如婴儿无知无欲,纯粹朴素);俗人昭昭(各炫聪明,各逞其能),我独若昏(好像昏昧不明);俗人察察(对各种事物皆能明察窥视),我独闷闷(闷然浑噩)。”[13]这就是老子说的“君子盛德,容貌若愚”[14]的意思。圣人所追求的是大智而不是小智。企业家在管理中,一般说来,明确和果断对于企业的成功,无疑是必要的。但是,有些时候,按照“大智若愚”的原则,含糊其辞,不置可否,比明确与果断可能更有价值。当领导批评部下时,含蓄与委婉比直截了当粗暴地教训人效果更好。因为它容易使错者接受批评,有利于缓和紧张关系,减少不必要的防御心理;在激烈冲突的僵局中,有意含糊其辞,不明确表态,可能是一种润滑剂。反之,明确表态,果断处理,只能火上浇油,可能引起爆炸性对抗。有些矛盾和冲突,马上果断处理,快刀斩乱麻,未必奏效。相反,稍等片刻的“冷处理”或者不处理,效果可能更好。企业家的领导艺术,就是要在明确与糊涂、果断与含糊之间找到一种平衡。根据具体隋况,灵活地运用这些有效方法,是检验企业家领导艺术高低的试金石。

“大智若愚”的第二层含义,就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历史证明,在中国历代王朝中,无论是明君还是贤相,凡能安邦治国者,皆推崇道家的“大智若愚”领导艺术。为人处事,齐家治国,玩弄小聪明者,只能陷入“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怪圈。只有遵循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的管理原则,不耍小聪明,才能成就大事。“大智若愚”的领导艺术,是每一位企业家值得寻味的。

五、“不言之教”

“不言之教”出自《老子》第四十三章。这一命题,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在教育方法上,“身教重于言教”,“贵行而不贵言”。圣人“行不言之教”[15],并不一般地反对用语言进行教化,只是强调身教比言教更为有效,实践比空谈更为宝贵。如果只是实施“言教”而不注意身教,只是实行书本教育而忽视社会实践,证明都是不成功的。因为它违背了天之道“不言而善应”的规律。”[16]所以,按照天地与四时万物“不言而善应(回应)”的原则,在人间,圣人对民众的教化,亦应重身教,重实践。

二是在言教上,强调“希言”重于“多言”。老子指出:“希言自然。”[17]又指出:“悠乎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18]所谓“希言自然”,“希言”即少言、罕言、寡言;“贵言”即不轻易说话、发号施令。珍惜言谈和号令,就是珍惜你的权力和声誉。在公众面前,嗜好讲话,错话难免过多,即使说错一个字,你的声誉,也会在部下心目中一落千丈。所以圣人治天下,要少说话,要少些声教法令,这是出于自然,合乎自然的。圣人为什么要“希言”、“贵言”、“行不言之教”呢?因为在老子看来,“多言数(通速)穷,不如守中”[19]。圣人多说话,多烦琐政令,只能言多必失,加速穷困与败亡,所以不如操守心中清静之道,实施无为的“不言之教”。老子进一步从“希言”与“多言”的比较中,论证了“不言之教”的重要性。1.“知者不言,言者不知”[20]。“知”作“智”解,知即智慧之智。意谓最有智慧的人是少说话,不向民众施加烦多政令,来炫耀自己。而喋喋不休,施加政令来炫耀自己就是愚笨之人。少言与多言是区别智者与愚者的重要标准之一。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21]。意谓诚信之言,出于真心,多尚质朴,故不美;华美之言多尚伪饰,以悦世,故不信。信言因朴真而少言,美言因伪饰而多言。漂亮话说得越多,又无法一一兑现,使自己成为口惠而实不至的伪君子,陷入“美言不信”的怪圈。3.“善者不辩,辩者不善”[22]。这里所谓“善者不辩”也就是庄子说的“大辩不言”,老子说的“大辩若讷”[23]。即善辩不逞口舌之辩,宛如木讷之人语言迟钝,徒逞口舌之辩者,则不是善辩者。因为辩论之优劣,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即要求字字珠玑,句句掷地有声。

道家提倡“不言之教”,对于塑造现代企业家的人格魅力和使用人才,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现代企业中,有些领导者热衷于到处演讲他的管理思想和宏伟设想,务虚而不务实。他只是一位空谈家而不是脚踏实地的实干家。改革开放以来,那些“各领风骚二三年,昙花一现又不见”的流星人物,败就败在空谈而不实干,因为企业的辉煌与成功,是“干”出来的而不是“说”出来的。按照“不言之教”的管理原则,要求企业家必须身体力行,力戒空谈,切忌浮夸,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创业。企业家只有少说多干,才能保证企业走向成功。一般来说,企业员工分为“光说不动型”和“沉默实干型”。“光说不动型”员工往往把他们的智慧和才能用于嘴上工夫。“沉默实干型”的员工,整天不声不响地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苦干实干,成绩卓著。如何对待不同类型的员工,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管理者要对“光说不动型”员工保持一定距离和戒心,如果让这种员工在企业中占上风,不仅内耗严重,工作效率也势必会下降。所以企业家要善于发现“沉默实干型”的员工,并对他们实行奖励。这种奖励,除了金钱物质奖励外,还要从精神上予以关心,与他们做知心朋友。企业家一定要牢记老子的“不言之教”,把重点放在关注和奖励实干家身上,用你的实际行动和榜样力量告诫喋喋不休者,放弃嘴上功夫,埋头苦干,才能有前程。

六、“九征”之说

《庄子·列御寇》篇提出的“九征”说,对于现代企业家如何识别人才仍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一)“远使之而观其忠”。即派他到远离领导、无人监督的地方去工作,可以判断他是否忠诚于领导,忠诚于企业。君子慎独,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仍然正确行事,从不胡来,即是忠诚的表现。如放纵自己,将法律、规章和道德置于脑后,即是一种不忠的行为。

(二)“近使之而观其敬”。即安排他在领导身边工作,整天与领导形影不离。一旦与领导混熟,就会无所顾忌,失去敬心,开始对上司和同事轻慢无礼。所以,近使之可以考察他是否对人有尊敬之心。

(三)“烦(繁难)使之而观其能。”在危急时刻,派他去处理棘手难办之事,可以考察他是否具有真才实学和应变能力。

(四)“卒然问焉而观其知”。即突然向他提出问题,考察他的知识是否渊博,反映是否机智。“知”与“不知”,在有准备的情况下,是难以考察的。

(五)“急与之期而观其信”。即在需要付出较大代价的紧急情况下,与之相约,在规定时间内到指定地点会合,是考察他是否恪守信用、是否值得信赖的有效办法。

(六)“委之以财而观其仁”。当不与钱财接近时,辩别他是否清廉相当困难,而口头表态是难以分辨的。只有在他掌握财权之后,考察他是贪官还是清官,则是最容易的。

(七)“告之以危而观其节”。即在面对生命危险时刻,派他去赴汤蹈火,才能考验他是否具有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大丈夫气节。

(八)“醉之以酒而观其则”。俗话说“酒后吐真言”。只有醉酒之后,方可考察他的仪表,考察他能否善于克制自己的欲望,能否按照原则、礼义办事。

(九)“杂之以处而观其色。”只有让他男女杂居,与异性充分接触,才能考察他是否好色。

“九征”之说,充分体现了实践是检验贤与不肖、君子与小人的惟一标准的务实精神。企业家在考察人才时,既不能“以貌取人”,也不能“以言取人”,只有“以行取人”。这是一种实事求是的唯物论态度,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七、“无为而治”是管理的最高境界

根据“无为而治”的原则,老子把管理者的领导艺术分为四种类型,即“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24]。在道家看来,第一类管理者,善于按“道”办事,以“道”治国,对民众从不干涉、迫害,使他们过着愉快、幸福的生活,人民好像没有感到他的存在。这是领导者获得的最高奖赏。第二类领导者,是善于按“德”办事,以“德”治人,从不谋私,亦不腐化,给被领导者以实惠,从而受到人们的拥护、爱戴、赞扬。第三类领导者,爱用高压手段,专爱惩罚人,使人们畏惧,但人们并不真心拥护。第四类领导者,既无能又腐败,既淫乱又浅薄,既愚蠢又自负,使人民得不到实惠,还遭受迫害,人民恨之入骨,予以侮辱,驱之而后快。其中第一类领导是“无为型”的,其余三类管理虽有区别,但都属于“有为型”。只有第一类,才是道家追求的“无为而治”的最高境界。这种“太上、不知有之”的最佳管理境界,同现代管理科学所说的“象征性管理”、“渐进式管理”有某种相似之处。德国管理学家曼弗雷德·马丁和加比·波尔纳在《重塑管理形象》一书中,把领导风格和管理境界分为“棍棒式”、“家长式”、“权力控制式”、“协作式”、“权威式”、“想像力式”、“全球责任感式”七级。其中“全球责任感式”是最高的管理境界。在他们看来,具有全球责任感的领导大师的活动是渐进的,帮助别人是自己的本分,从不张扬“无为而治”的管理境界,是古今中外管理者所追求的最佳管理目标。

标签:;  ;  ;  

“靠自己赢的人”与企业家的“无所作为”_企业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