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电改下电网规划的应对策略论文_高超,孔繁彪,周德胜

新电改下电网规划的应对策略论文_高超,孔繁彪,周德胜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忻州供电公司 山西忻州 034000)

摘要:在经济水平不断得到提升的同时,对于用电质量的需求与日俱增,为满足当前的用电需要,各地电网建设工作逐渐加快进度。建设具有较高质量以及高工作效率的电网已经成为当前电网设计工作的主要目标,通过对问题进行技术性分析,并提高解决方案的合理性,保证电网在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是电力企业急需克服的首要问题。

关键词:电网规划;新电改;应对策略

1新电改下电网规划现状

电网规划主要是指政府或电力企业在对电网实施建设或改造之前,基于负荷预测和电源情况所做的前期规划,包括确定电网走廓选址、设备规格、安装时序等。长时间以来,我国的电网规划主要围绕电源和用户进行,尤其是电网作为基础性公共产品,其运营企业具有承担社会服务的责任,凡是符合国家标准的电源和用户,均可接入电网。这种传统的电网规划模式,在电力竞争市场逐步放开后,正在逐渐改变。电网规划对经济性、安全性、包容性、灵活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电网企业对电源和用户的接纳需要通过更为科学合理的理论和数据分析。过去电网规划由电网企业主导,政府监管。新电改后,电网规划决定权交还给政府,政府监管职能加强,电网企业话语权减少,电网规划与政府规划的协调性需要进一步提升。同时,电网企业与政府的矛盾点逐渐凸显,政府希望电网企业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加大投资力度,但电网企业作为竞争市场主体,更注重经营效益,过多的社会责任造成大量的电力投资无法收回、电网资产利用率降低等问题。一般来讲,距离经济中心越近的区域,政府在电网规划上可依托的专业资源越多,电网规划参与者越多,多方机构协调难度越大。而远离经济中心的区域,政府在电网规划上的专业度低、可依托的外部资源少,基本依靠电网企业完成规划,沟通成本少。

2当前电网规划工作面临的形势与困难

2.1 电网规划理念、管理制度和工作方式有待改进

电网规划工作者缺乏系统性优化理念,在技术方案选取中对全电压等级序列的整体优化重视不够,在经济分析中缺乏对整个投资周期投资回报率的重视。电网规划管理按照三级设置,分别进行各自所辖范围和电压等级的电网规划,容易造成上下级电网规划协调力度不够,无法实现电网的整体最优,不能适应当前电网快速发展的需要。

2.2 电网发展规划未纳入城乡发展详细规划

很多地区电网发展规划未纳入城乡发展总体规划,或是虽纳入城乡发展总体规划,但未纳入城乡发展详细规划;企业定好的电网规划不被当地规划部门认可;电力线路走廊和站址用地没有在详规中予以预留和保护。导致电网建设项目选址选线困难,甚至项目长期被搁置。这些都给电网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带来极大困难。

2.3我国的电网可靠性指标较国际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

目前规划设计部门在研究电网扩展方案时,基本上按照“N - 1”型故障或者是第 1 道防线作为标准计算网络输电能力和稳定水平,对电网结构是否有利于建立第 2道防线、第 3 道防线考虑得不够。

3新电改下电网规划的应对策略

3.1加强外部沟通协调

新电改带来市场各主体角色定位转变,各方运行相对独立,存在利益冲突,因此必须加强沟通协调,以形成互惠互利的合作环境。一是促进政府、电网企业和第三方咨询机构沟通形式多元化。政府在新电改后成为电网规划主导者,电网企业和第三方咨询机构转变为专业参谋,三方利益出发点不同,在规划中难以形成统一意见。应多开展汇报、座谈会、实地走访等多元形式的工作交流,寻找利益平衡点。二是电网规划需主动引导电源有序建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新电改后,电网围绕电源规划建设的现状已不能适应电力行业发展,未来电网规划要主动引导电源有序开发,规划部门可主动向电源侧公示电网规划信息,提高电源接入标准,指引电源侧主动考虑电网布局和评估自身外送能力能否与电网有效衔接。对于微电网和分布式能源也应提升接入标准,维护电网安全稳定。三是提升需求预测能力。对于用户侧的申报需要核实用户情况,做好负荷预测,避免造成后期电网低效运营。四是各供电主体在公平竞争的同时,考虑社会综合效益。配售市场放开后,增量市场竞争激烈,配网等设施设备重复建设。各供电主体可建立资产租售机制,在付费基础上共享资源,减少社会投资浪费,提升社会综合效益。

3.2增强经济性评估

新电改核心是引入市场机制,开放竞争,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提高投资效益。因此,电网规划必须由“大而全”向“精而优”转变。一是注重从时间、价值和效率三个维度增强投资收益分析,避免重复、低效、低质投资。二是完善项目后评价机制,从电网项目整个生命周期中明确投资收益点,给后期电网规划提供借鉴。三是明晰投资界面,健全政策制度,明确投资主体和后期收益分配,划清政府与电网企业、用户与电网企业和各电力企业间的权责。四是评估电网规划对环境的影响,如走廓选址对地上和地下空间的占用、产生的环境影响是否能由经济收益填补等。

3.3提升电网技术

一是提升系统规划技术标准。电力市场开放后,电源接入、用户选择、电力负荷变化、系统潮流变化、未来设备使用、市场合作与竞争、政策法规变化等不确定因素增加,影响电网系统稳定。提升系统规划技术标准,尽可能量化不确定性因素,给系统规划留足安全裕度。二是提升实时电力平衡技术。新电改后,电源侧和用户侧通过电力交易平台竞价交易,电力用户交易与实际运行会有出入,需要提升实时电力平衡技术增强电网包容性和适应性。三是提升数据采集和分析能力,建立智能化数据采集机制,优化数据模型,提高负荷预测能力。四是提升特高压、超高压技术,满足电网长距离规划,打造智能坚强电网。

3.4优化网络结构

由于历史因素,我国现有网络结构存在一定问题,给规划和故障抢修工作带来困难。优化网络结构要先从全国范围内对主要跨省网络进行整合,然后各省根据全国规划进行灵活调整,提升主网和配网的协调性,引导微电网和分布式能源合理接入。同时提升审核标准,强化电网规划的统筹监管力度,以实现电力资源的综合优化。

3.5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规划前期数据收集工作

常规化、自动化电网规划涉及到大量的电网和城市的历史数据,规划的前期准备就是对这些数据进行收集和处理,工作量大,难度也高。因此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收集工作常规化、自动化。以负荷预测为例,英国电力企业是实时收集数据,通过过滤后进入负荷预测数据库,保证数据的完整、准确及延续性。使用数据时,由职员根据经验进行修正,且这种修正也作为经验被整理和记录下来。

结束语

电网规划从根本上讲,是为平衡供给端与需求端矛盾,尽可能地在满足未来用户容量和电能质量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降低线损,确保电力持续供应和后期投资回收。新电改给电网规划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提升了对电网规划的要求,因此科学地完成电网规划工作,提高电网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优化资源配置,有助于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雷鸣.规范用户受电工程市场[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财政研究.2008(21):52-53

[2]张晨.电力市场改革对电网规划的影响[J].大科技,2016(26):124

[3]张慧.对电网规划方法的若干问题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5(22)

[4]左卓文.关于电力市场下电网规划思路探析[J].电力科技.2016(33):191

[5]黄平、李晖、李隽.国外电网规划的侧重点比较和启示[J].电力技术经济.2009(21)

论文作者:高超,孔繁彪,周德胜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4

标签:;  ;  ;  ;  ;  ;  ;  ;  

新电改下电网规划的应对策略论文_高超,孔繁彪,周德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