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素质的因素研究论文

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素质的因素研究论文

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素质的因素研究

王慧敏,王玉霞,李靖,杨少宗,崔华胜,闫明明

(洛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洛阳)

摘 要: 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素质是支持学生学习、从业、发展的根本,心理素质的培养并非单纯意义的说服教育,而是建立正确的引导和辅助性训练的基础上,达到的预期心理成长条件。为此,本研究从高职学生心理素质的原因、具体表现、以及教育对策三方面着手,更为精准的分析了高职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因素。最终规划了辅助高职学生加强心理素质的积极策略,以便为培养高职学生心理素质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素质;影响因素

一 高职学生心理素质匮乏的外在表现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高职院校学生在心理素质方面也会存在诸多问题,其中主要表现为:缺乏自信、无法自主、无力自省三个方面。

(一) 缺乏自信

长期以来高职教育的核心落实于针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工作,然而姑息学生心理素质的实质问题,并不足以支撑综合素质的培养效果。综合素质的外在表现首先应当体现于学生的自信心,然而目前从学生盲从和怯懦的心理问题中很难找到这样的自信表现。当前高职院校学生普遍表现出盲从与怯懦的心理缺失问题。一方面,盲从体现在学生选择专业方向、选择进修方式、选择职业倾向等方面。“人云亦云”的盲从心理让学生更多的听命于父母、跟随于其他同学的选择、听从于教师的指派,却失去了自主判断与决策的根本能力。另一方面,怯懦的心理特征也是限制自信度的制约因素。从高职学生在择业方向的选择来看,其职业生涯规划相对保守,缺乏明显的创新意识与创业精神。过度的怯懦心理表现也反映在学习目标的确立上。面对较难的题目、复杂的任务、艰巨的挑战,更多的学生选择了逃避,并无法从理性角度思考如何应对当前的学习任务[1]

在企业内部建立现代学徒制管理部门,制定相应的师傅遴选机制,完善考评与奖励机制,让师傅带学徒成为能够促进师傅职业发展的路径,将一位师傅所带学徒的数量、考核成绩、师徒互评结果等作为衡量师傅发展的重要指标,学徒在企业期间的学习成效,乃至学徒日后入职成为企业人的工作绩效均与师傅的待遇挂钩,师傅对于学徒的培养能够收获具有发展性的回报,才有助于激发企业导师的工作热情,构建融洽的企业师徒关系。

(二) 无法自主

自主管理是心理成熟的积极表现,是基于自信基础之上的决策活动主观意识。学生无法自主的外在表现更多的体现在控制力薄弱、约束力较差等方面。从自主控制力方面分析,学生不能坚持长远的学习目标、无法管理自身的学习任务、脱离集体无法形成较高的判断力,均以自主控制力薄弱为主要特征。而从约束力角度分析,学生对于学习时间的约束力薄弱、对于实习任务的约束力丧失、对于集体活动目标的约束力下降,均为自主活动约束力的外在表现形式。因此,就无法自主管理的心理缺失问题,较缺乏自信的心理问题更为严重,也是高职学生心理素质匮乏的主要表现。

(三) 无力自省

行知合一的教育理念长期以来支持了高职教育不断发展,并培养了学生本质的职业能力与精神。然而目前在社会发展速度更快,物质条件更为优越的情况下,学生反而无力自省,或者明知不可为,却无法深度自省,而盲从于他人的教唆,或物质的诱惑。诸如,很多学生在校期间并未得到较多的日常生活费,却使用蚂蚁花呗、好享贷等网络软件分期购物。虽然部分学生对于类似现象提出了反对意见,但是也并未完全规避自身的消费心理盲从问题。因此,并非盲从的心理误区影响了学生的主观判断力,而是基于无力自省的心理弱势,导致了思想意识与主观决策力的矛盾。而且当学生在接受师长的指导或教育时,并未产生积极的配合性,是学生深知文化现象存在问题,而无法映射自身行为规范的特征表现。以至于高职院校的校园风气始终无法达到较高的正向引导力,学生之间的攀比心理或无法抗拒物质吸引力的心理特征,皆为无力自省的心理盲区。

自信心是不盲从,不怯懦,敢于迎接学习任务中的诸多挑战,勇于承担实习任务的诸多责任。但是高职院校学生无法正确审视自身的行为弊端,无法正视自身的行为管理能力,无力自省于行为主体的正面性,均与盲从心理存在较大的关联度,同时也是怯懦心理的客观反映。一方面,盲从体现在学生学习中的选择性方面,过度的依赖于集体力量,对于自身能力的评估不足,产生了盲从现象。另一方面,而怯懦的心理缺失,主要表现在不敢应对附有挑战性的工作,无法承担相应的责任,导致学生的怯懦心理现象突出。

二 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素质相关问题的形成因素

自信心是学生在遇到挫折时,是否能够积极应对失败感的自我心理支持。关注自信心培养并非过分强调诸多表扬形式,或者物质与精神奖励的认可层面。教师的鼓励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往往是盲目自信的起源。在当前就业压力普遍,职业生涯发展压力巨大的整体社会环境下。学生盲目的自信只能催发出频繁跳槽、盲目投资等并不利于学生心理发展与成熟的弊端。因此,就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教育,更加应当关注于学生的自我感知。本研究将这种自我感知定义为生理上限与心理下限。一方面,生理上限是指当学生遇到难以克服的学习障碍,或者从业压力时,是否能够客观分析自身能力的适应性。假设适应性足以勉强完成既定任务,仍然是生理上限的可持续开发环境。教师可依据学生的外在表现,给予较高的心理支持,如表扬、鼓励、精神与物质奖励。另一方面,心理下限是指学生在遇到挫折、困境、背叛、以及他人对自身的无解时,是否具备了自我调节能力和辩证分析能力。此时,更多的学生会体现出消极情绪,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并从侧面鼓励学生正确认知自身的本质能力。诸如,采取由简单任务到复杂任务的积极引导,辅助学生从心理困境中走出,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消解心理下限的约束与限制[2]

(一) 盲从与怯懦的心理缺失

学生在课文有趣的情境当中理解了词语的意思,体会到了激荡于语言文字中的情感,并能将其朗读到位,这时学生的兴致是高的,在学习兴趣很浓的氛围下学写字,肯定是用心写的,比起单纯地花一节课写字的效果要好。

(二) 叛逆与抗拒的心理矛盾

自主控制力、决策力、判断力是一种训练的结果,而并非单纯的说教便可完成。必须采取强制性的训练模式,要求学生在诸多学习任务、组织活动、实习阶段加强自身的自主能力锻炼。一方面,需要专业教师为学生制定独立的学习计划,在必要时选取科研课题中初级部分,交由学生自行完成。通过初级任务到复杂任务的学习目标锁定,逐步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控制力。另一方面,需要积极训练学生的决策力,由关联度较高的辅助性学科配合完成。

三 辅助高职学生加强心理素质的积极策略

(一) 关注自信心培养

为了高职学生的培养心理素质,适应其职业发展的岗位需求,需要进一步分析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素质相关问题的形成因素。而从高职学生心理素质的相关问题来看,具体存在两方面因素,分别为:盲从与怯懦的心理缺失,叛逆与抗拒的心理矛盾。

通过对石门全县范围进行土地质量及硒含量调查,研究富硒土壤成因规律,评价土壤及柑橘富硒程度,可得出以下结论:

(二) 强调自主力培训

相关研究表明,学生的叛逆心理是影响学生接受正向引导的主要障碍。从本次调研活动中发现,52.78%的教师认为高职院校学生并未完全度过心理叛逆期。但是就其本质因素,学生形成叛逆心理的关键点在于抗拒学习任务,抗拒他人、社会、学校、集体对于自身的行为标准要求。抗拒自身应当承担的学习任务时,学生并无法就自身的行为加以有效管理,才导致了无法自主管理的行为表现。而从中也能发现学生在接受教育和批评的过程中,抗拒师长的指导,心理活动过于主观化,以至于表现出了无力自省的心理特征。因此,叛逆心理产生了对于学习任务或教师引导的抗拒,叛逆与抗拒的双重心理矛盾产生了威胁学生正面思考能力的障碍。

(三) 着重自省度培育

自省是集中表现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征兆,当学生自省度较高时,可以辩证分析社会现象、网络文化,从中剥离出对于自身学习与生活并不重要,或者产生了威胁性的物质束缚。由于目前高职院校在培育学生自省度的过程中,忽略了学生对于物质条件的攀比心理,以至于文化引导路径并未形成积极的应对效果。如果学生自省度仍然匮乏,在面对学习压力、从业压力时,即便能够具备自信心,但也会表现出盲目的自信。即便具备了较高的自主控制力,也可能选择方向本身存在叛逆心理的干扰。这样的情况反而是执行力越高,错误程度越大。因此,高职学生的自省能力是超过自信和自主能力更为重要的心理活动。需要采取更为积极的重点培养策略,方能规避学生出现主观误区,无法认知自身行为缺陷的心理盲区[3]

这种心理盲区的纠正,必须从多种文化现象中深度发掘学生的自我感知与体验。相对与其他心理素质,自我反省是对于自身行为的客观评价,是深度剖析自身错误的勇气。这种勇气需要多学科相互渗透达到更为积极的干预效果,通过学生团体心理训练、职业训练、户外拓展训练、校内实训活动、校外公益性文化活动,从不同角度刺激学生的心理感受度。当学生能够深刻感受到多元文化的形成机制,才能客观认知自身行为的误导因素完全出于自身的盲从或叛逆心理。也只有学生能够从自我反省的心理活动中不断认知自身的行为价值取向,才能最终培育学生的自省态度,并达到支持心理健康教育的进一步拓展与升华。

四 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过程中,必须关注于学生的自信心、自主力、自省度。自信心的培养需要教师辩证分析学生的心理压力来源,辅助学生建立正向思考能力。自主力的培养必须通过行之有效的训练模式,逐步加强学生的自控能力。自省度的培育应当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的实质问题,消解心理盲区的客观限制。才能真正削弱社会现象或多元文化的刺激影响,支持高职院校针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培养效果。

徐进步恰与孙曼玲面对面,赶紧用湿裤衩捂住下身,红着脸嘟囔:“哎哟妈呀,直勾勾地看着我,是我不要脸还是她不要脸啊!”

参考文献

[1] 郭秋生.浅谈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素质教育[J].新校园(上旬 ),2018(02):156.

[2] 张庆华,梅均.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学与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发展路径[J].现代职业教育,2016(04):48-49.

[3] 郭志戎.关于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28(07):8-10.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20.118

本文引用格式 :王慧敏,王玉霞,李靖,等.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素质的因素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20):239-240.

标签:;  ;  ;  ;  ;  

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素质的因素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