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公共文化发展策略研究论文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公共文化发展策略研究论文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公共文化发展策略研究

杨 阳,师文丽

(山西农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山西 晋中 030801)

摘 要 在我国乡村振兴视域下,政府大力扶持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为更好地发展农村特色公共文化,须着重考虑农村个性化公共文化,建设以农民为主体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从而有针对性地解决农村公共文化进程中不相协调的问题,促进我国农村公共文化发展效率,展现现代化新农村发展风貌。

关键词 乡村振兴视域;农村文化建设;农村发展;公共管理

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年—2022年)》中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历史性、全局性的任务,并对近五年农村发展战略做出了阶段性规划。此外,《规划》中提出关于乡村文化的发展,要求应按照“四有”(有标准、有内容、有人才、有网络)等标准构建整体性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从而实现乡村两级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的战略任务。目前,我国应立足现实,积极探索建设现代化乡村公共服务体系的战略方向与路径方法,并以推进公共服务平衡、高水平发展为首要任务。

1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公共文化发展的现实意义

1.1 发展乡土文化的基本途径

中华传统文化中,乡土文化作为文化发展摇篮和基础,其中传承着我国民族文化发展痕迹,而农村又是基层乡土文化重要存在和组成部分,也是广大农民文化精神寄托。乡土文化有着一定的内发性,这代表文化只能从内部来发展壮大起来,无法从外部生产,体现了本土文化的重要性。公共文化的发展也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其中蕴含着仁爱、和为贵、爱国、忠孝等社会价值观。在农村地区,正是由于乡土文化的引领,农村公共文化发展才能成为促进整个农村进步的精神支柱,更是符合广大农民利益,符合农村发展利益的理念所在。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下,推进农村公共文化发展,对推动现代化农村全面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2 促进乡风文明的构建和形成

农民作为发展农村公共文化的主要对象和服务群体,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农民在不断建设公共文化体系过程中,在参与的同时也享受了建设成果。因此,发展农村公共文化,可以有效促进乡风文明的形成,不仅有利于农民自主提高自身文化和科学素养,并在过程中继承传统文化,提高道德水平,还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满足新时期农民的精神文化追求。

2 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自从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水平持续提升,财政收入大大增多,这也使得政府提供农村服务的形式已经从传统保障农业基本生产以及农民基本生活需求方面,逐渐转变为全方位保障农民生活、文化需求,并为农村的文化发展提供了优质的公共服务体系。另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从一开始国家政府忽视,发展相对艰难背景下,如今已经得到了极大重视,并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我国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下,各级政府和单位更加重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且在资金投入、政策扶持等方面给予了充分保障,例如政策扶持等措施有了延续性发展趋势,有效避免了传统发展阶段中政策缺乏衔接性等问题。这种政策的优化和改进,使得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目标趋于一致性,农村文化的建设有着强有力的政策保证和有效供给。

在饲养管理中,应按照猪的不同生长阶段,选择优质全价饲料,合理供应饲料喂量,给猪提供生长发育所必要的营养物质,确保蛋白质、能量、矿物质、维生素满足生猪生长、生产需要,严禁使用发霉、变质饲料和假冒、劣质、违禁兽药及添加剂,同时保证饮水质量安全。坚持每天及时清理猪舍卫生,保证猪舍干燥清洁,将粪便在指定地点堆积发酵或沼气处理,使病原菌没有滋生场所。控制好猪舍内小气候,如温度、湿度、密度、清洁度,并合理分群,搞好调教管理,以提高生猪福利待遇,为猪的生产和生长创造最佳环境。

自《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颁布施行以来,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和相关制度的落实取得了较好的进展。根据资料调查发现,截至2019年1月,我国已有70%以上的县级政府先后出台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标准。但从整体上分析,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标准制度要想公平、全面落实,还需要加大力度。

3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思路分析

3.1 落实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标准,提高政府保证力度,实现保基本、促公平责任

就目前来讲,我国还有30%左右的县级政府单位仍没有制定和有效落实地方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目录,这说明很多地方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仍处于相对随意的状态。为了尽快解决以上问题,消灭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目录制定空白点,县级政府应依托农村发展现状,制定出规范化、有章可循的发展道路,这也是推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促进农村发展的重点。另外,乡村发展视域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应以县级政府为中心,以当地图书馆、文化馆为依托,充分发挥他们的带动和辐射作用。目前,我国各地正大力推行县级图书馆文化总分管制度建设工作,这也是推动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突破口。因此,以县级为地域单元,以图书馆、文化馆等为总馆,实行资源共享,运营上下联动的文化发展体制也是新的模式和道路。

此外,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追求的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体系构成和实现水平不能始终一成不变,应与时俱进、动态调整。县级人民政府是农村公共文化标准组织与实施的责任主体,这是由于县级政府是我国目前行政架构中,具备相对完善行政能力和财政水平的基层政府单位,也是农村落实公共服务建设,实施社会治理的第一线。因此,以县级为地区单元组织实施国家政策标准,不仅能将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向农村基层逐渐延伸,还能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也发挥着保基本、促公平的积极作用。基于此,要想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就必须落实基础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与相关制度政策。

2.3 转染pSIREN-hTERT对A2780细胞增殖的影响 MTT比色法描绘细胞生长曲线提示,空白对照及转染pSIREN-Con对照质粒的A2780细胞生长速率相近,而pSIREN-hTERT转染的A2780细胞生长速率明显降低,后者分别与前两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表明靶向hTERT的shRNA导入抑制了A2780细胞的增殖能力。见表1。

3.2 填补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目录空白点,规范目录内容

我国在2017年3月起,开始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以下简称《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其中对我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进行了制度规范。总的来说就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在制定国家和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标准过程中,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事权责、支出责制定了标准化、法律化、清单化构建,从而形成一个上下衔接、全国覆盖的有特色、有基本共性的公共文化服务标准指标体系。以上制度的提出充分体现了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现建设的鲜明特色。

3.3 博采众议,促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产品衍生

在市、县级政府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进程中,要重视集思广益,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作用。例如在全县开展“村村合作、镇镇走亲”的双向交流活动,加强村与村之间的交流合作,加强文艺团队与村、镇的结对,鼓励文化薄弱村与文化建设先进村进行结对交流,促进业务村文艺团队业务能力的提升,加大投入,积极建设各村各镇之间文艺培训和演出基地等;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组织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的设计,组织跨村、跨县文化走亲活动等。通过充分利用现有文化资源,加强各地区之间合作,从而衍生出更多生动、富有内涵的精品文化产品与内容,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促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快速发展。

3.4 制定多项制度,保障机制活态运行

首先构建动力机制。通过加大公共财政的投入力度,建设稳定、规范的农村文化建设财政资金投入制度,例如可以制定以农村文化项目为载体、以奖励为补贴的财政激励机制等。其次构建文化建设人才队伍培养机制。通过建立基层文化人员聘用和培养制度,筛选高素质、高水平的文化专员,并鼓励当地大学生参与各项人才应聘工作,体现专职专用,为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撑。最后构建文化产品投放机制,建立专门的调研和意见发布渠道机制,利用微博、微信等网络公共平台,保证农村公共文化供给尽量满足群众需求。尊重原创文化产品创作,利用法律手段制约低端产品发展,取缔无效文化供给,目的是通过高水平文化产品供给量提升来促进农村文化服务体系构建效率。

4 总结

总而言之,目前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背景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越来越受到国家、政府和人民的重视,并且在相关政策、资金和平台上给予了充分的支出。但是,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同样存在着各种不足之处,因此,仍需要不断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力度,加强政府政策支持,了解人们群众实际需求,精准供给文化产品,引入各种内部管理机制等方法,共同为建设美丽新乡村做出贡献。

现阶段,在我国农村形成土地经营制度的基础就是家庭承包,其主要的管理体制为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但是在实践当中,其经营方式有包产分到户和统一经营两种形式。为充分提高人民对土地经营参与的积极性,政府相继推行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制度。实施该制度,人们对于土地的价值有了充分认识,稳定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保护意识,从根本上增强了土地承包经营关系的稳定性[1]。

参考文献

[1] 李国新.关于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思考[J/OL].中国图书馆学报,2019(04):1-8.

[2] 刘建荣,冀景.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公共文化发展策略研究[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41(04):47-51.

[3] 于思文.习近平乡村振兴战略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

[4] 张金强.新时代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路径探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10):199-201.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Rural Public Culture under the Vis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Yang Yang,Shi Wenli
(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Jinzhong 030801,Shanxi,China)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the government vigorously supports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public culture as an important means to realize rural modernization.In order to better develop the public culture with rural characteristics,it is necessary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individualized public culture in rural areas and build a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 with farmers as the main body,so as to solve the inconsistent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rural public culture,promote the development efficiency of rural public culture in China and show the new modernized society.

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horizon,rural cultural construction,rural development,public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 G249.2

文献标志码 A

doi: 10.3969/j.issn.1673-887X.2019.07.013

文章编号: 1673-887X(2019)07-0025-02

收稿日期 2019-06-21

作者简介 杨 阳(1997-),女,山西人,研究方向:农村发展。

标签:;  ;  ;  ;  ;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公共文化发展策略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