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作教育思想综述及其对当代大学教育的启示论文_陈静怡

劳作教育思想综述及其对当代大学教育的启示论文_陈静怡

(浙江师范大学,321004)

摘要:凯兴斯泰纳作为德国著名教育理论家和教育改革家,其理论曾一度被国人认为是反动思想,其实不然。他的劳作教育理论极大地推动了二十世纪初德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本文着重分析凯兴斯泰纳的劳作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代大学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凯兴斯泰纳;劳作教育;启示

一、劳作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及所受的影响

(一)国内背景

19世纪20年代初,欧美国家的工业革命逐步趋向顶峰,这是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资本主义的经济大幅增长,在全球范围内,相对于其他经济体系来说,已具有不可阻断的压倒性优势。巨大的经济变革,随之而来的是政治变革的前奏。德国的这一变化在俾斯麦时期到达了顶峰,民族意识甚至已经达到了仇恨和藐视一切外国事物的狂热民族主义的程度。此时的教育已然成为了政治权势的工具。凯兴斯泰纳的思想在这个时期萌芽并发展,无疑为帝国主义实现教育目标提供了便利、保障以及理论基础。

(二)思想基础

19世纪的欧洲,出现了三位伟大的教育巨匠。裴斯泰洛奇是社会本位主义教育的代表,他的教育原理可以分为五个部分:1、自发的原理。可以理解为人的本性力求生存、发展和显露。2、力的平衡。裴斯泰洛奇认为人是由智力、精神、身体三部分组成的,教育分为德、智、体三个方面来切合人的组成。这一理论被现今教育界广泛认可、改进和采纳。3、原理是直观原理,教育应该始于实物。4、方法原理。裴斯泰洛奇十分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主张学校教育必须与家庭教育相结合。5、集体原理。裴斯泰洛奇主张儿童应该在劳动集体中接受手工劳动的教育、智力教育和情感教育。在当时的国力条件下,裴斯泰洛奇的思想深受当权者的推崇,以致使其思想被广泛地应用在的德国各地,并且发挥了巨大的教育作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德国发展。

(三)自身影响

凯兴斯泰纳出身于德国慕尼黑一个小市民家庭,从小经历市侩,阶级地位低,却不甘心,一心想变革,想改变自己的阶级。在凯兴斯泰纳经历小学、师范预备学校、专科大学、大学的学习之后,开始担任小学、中学教师和大学教授并且还担任过教育行政领导的工作。因此,凯兴斯泰纳是一个非常熟悉德国各阶级教育的人才,不可否认,凯兴斯泰纳的生平经历为其教育思想的萌发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劳作学校的精神与任务

何谓劳作学校?劳作学校是一种最理想的学校组织形式,是为国家培养有用公民的重要教育机构。凯兴斯泰纳的劳作学校可理解为使“公民教育职业化”和“职业教育公民化”。20世纪初,德国经济迅速发展,垄断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形成,加深了德国内外的矛盾。在当下的国家大背景中,凯兴斯泰纳抓住这个特有时代的特性提出了“实施国民教育的最佳手段是建立劳作学校,贯彻劳作学校精神”的观点。凯兴斯泰纳认为劳作学校的主要任务即是充分发展儿童的全部精神生活,培养自身的动手能力,为国家培养有用的公民。因此,劳作学校具有两方面的条件:1、外部条件,即社会条件,如增加教师薪资等;2、内部条件,即从儿童内在心理情况出发,运用儿童的心理特点进行教育,从兴趣出发,通过实践劳动培养学生的严谨、一丝不苟的作风,善于思考和实事求是的精神。而对于“有用的公民”这个概念,凯兴斯泰纳认为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要求:1、职业技能的获得。学生在劳作学校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实物课与理论课的学习,能够获取相关的职业技能,并能在今后的生活中运用,借之以奉献社会。2、培养学生的精神与道德。而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又能推断其性格的发展走向。借以如此方法,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坚持不泄的意志力,只有敬心职业才能获取个人的幸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凯兴斯泰纳认为,在劳作学校的教育中应推崇集体主义,将学生的职业思想集体主义化,崇尚工作团体相互协作的精神。

三、劳作学校的原则

凯兴斯泰纳所倡导的劳作学校的原则是,通过学校中的共同劳动活动,发展学生的身心,培养学生为集体服务、为他人和集体奉献的自我牺牲精神。从中可提炼出两点基本原则:实践教学、团体合作。凯兴斯泰纳主张要求学生在校期间从事各种手工劳动。与裴斯泰洛奇的实物课理论类似,凯兴斯泰纳认为在校期间,实践课应与理论课结合教育,并且认为学校的中心任务是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让学生自己经历、思考并且得出结论。另一方面,在当时的德国社会中,集体主义顺应了德国以及欧洲工业发展和政治需求,因此被大力推崇。凯兴斯泰纳认为在劳作学校的教育中,应通过各种方式,熏陶学生学会团体合作,精神集体化。

四、劳作学校的教师组成

劳作学校与传统的“书本学校”大不相同,具备了锻炼学生意志、培养学生职业技能、职业精神、团体合作思想等,为国家培养有用的人才。因此对于劳作学校,凯兴斯泰纳认为,除了需要受过理论和知识严格训练的教师外,还必须有第二种教师,那就是受过严格训练的技术教师。该类技术教师的思想在当时提出还较为前沿,因此考虑如何实现这类教师存在的目标,凯兴斯泰纳认为,可以经过精心挑选,选中后进行教育学的培训,由技术部门直接聘请。同时,按现在的教师培养方法,通过对教学计划进行某些修改,借此来培养一些技术教师。凯兴斯泰纳这种“发展职教、育师为先”的观点无疑是有其进步意义的。

五、对当代大学教育的启示

当代大学是一种功能独特的文化机构,是与社会的经济和政治机构既相互关联又鼎足而立的传承、研究、融合和创新高深学术的高等学府。然而随着社会变革,经济发展,教育水平的大大提高,进入大学学习的学生数不胜数,进而也造成了人才过剩,就业压力大大增加,许多大学生难以寻得出路。出现这种情况,结合凯兴斯泰纳的观点,笔者粗浅认为可以有以下几点启示:

1、大学教育应教给学生足够的职业知识。根据凯兴斯泰纳的观点,大学教育可以提高对实践教育的重视,现今的大学教育并没有提供更多的职业教育机会,实践类课程非常之少。大学或许可以根据不同的专业划分以及社会职业特性,在传统理论课的基础上,研发、扩展更多的职业实践性课程,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2、以培养社会急需人才为目标。大学根据社会职业人才的需求,改进大学专业的内容、招生人数、授课内容,尽量向培养社会急需人才方向靠近,减少学生毕业后,社会上人才过剩的情况发生。

3、分层引导。大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阶梯,大学之上是研究生教育,从这层意义上而言,大学有一个为社会培养并输送高级水平人才的功能,但并非所有学生都适合继续接受研究生教育。因此,大学不可因就业压力就一味引导学生考研以取得研究生教育的机会。对于在校大学生,大学应提供分层机会,如给予选择考研深造的学生考研教育,给予选择毕业工作的学生更多的实践、职业技术、职业技能、职业规划等职业类教育。

参考文献

[1]彭雷. 凯兴斯泰纳劳作学校及其现实意义[J]. 职业技术教育 ( 教科版),2006,27(7):78-81.

[2]陈爱江 何振海. 凯兴斯泰纳的“劳作学校”理论及其现实意义[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2(3):53-56.

[3]李静. 论凯兴斯泰纳的公民教育目的[J]. 理论探索.

[4]李红梅 马立志. 试论凯兴斯泰纳的 “劳作学校 ”[J]. 继续教育研究,20010,(6):161-162.

[5]陈秋玲. 凯兴斯泰纳职业教育思想研究综述[J].百花园地,2012,(10):173.

[6]凯兴斯泰纳. 凯兴斯泰纳教育论著选[M].德国:人民教育出版社,19世纪.

论文作者:陈静怡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4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8

标签:;  ;  ;  ;  ;  ;  ;  ;  

劳作教育思想综述及其对当代大学教育的启示论文_陈静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