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哲学灵魂观与基督教灵魂观的差别——德尔图良《论灵魂》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灵魂论文,基督教论文,希腊论文,德尔论文,差别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古代希伯来民族和希腊民族的灵魂观均保有远古民族原始思维的某些特征,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但经由不同的发展通路,也产生了一些明显的区别。总的说来,体现在旧约圣经中的希伯来人的灵魂观念的基调是灵肉整全论的(holism),而希腊宗教与哲学中的灵魂观念的基调则是灵肉二元论的(dualism)。在两希文化融合的历史场景中, 古代基督教的思想家们对两种灵魂观作了理论上的修正,阐述了基督教的灵魂观,从而为基督教的一系列教义奠定思辩的基础。本文通过解读德尔图良的《论灵魂》来揭示这两种灵魂观的特征。
一、《论灵魂》的基本结构与思想
德尔图良(Tertullian,约160—225年)是古罗马帝国的一位基督教作家,“是拉丁神学和教会拉丁文之父,也是古代基督教最伟大的人物之一”(注:Schaff,P.,1996,History of the Christian Church,8 vols.,Hendrickson Publishers,New York.2卷,第819页。)。他出生在北非的迦太基(Carthage)的一个异教徒家庭,自幼接受一种自由的希腊罗马式的教育,对当时的历史、哲学、诗学、法律都很熟悉。他过着一种异教的生活,追随异教的习俗,直到大约三十岁才时在罗马加入基督教。大约在199年, 他加入了一个异端派别——蒙塔努派。此后不久, 他又对蒙塔努派表示不满, 以至于建立了他自己的教派,称作“德尔图良派”。德尔图良是尼西亚会议以前最多产的拉丁教父,他的著述共有三十一种留传至今,《论灵魂》(De anima , On the Soul)是最有哲学味的著作之一(注:Roberts,A.& Donaldson,J.,ed.,1994,Ante-Nicene Fathers: Translationof the Writings of the Fathers down to A.D.325,vol.3,American Reprint of the Edinburgh Edition.)。
《论灵魂》的写作时间不早于公元203年,译成中文全文约八万字,分为58章。 这篇论文属于德尔图良反诺斯提主义的论战文章, 它虽然不很系统,但足以体现当时在灵魂问题上所发生的激烈争论(注:参阅Altaner,B.,1958,Patrology, English translation by H. C. Graef,Edinburgh.阿尔塔奈:《教父学导读》,第174 页)。在论战中,德尔图良发表了一系列重要的看法,对基督教的灵魂学说、基督论、末日审判论均有所贡献。
《论灵魂》全文可以分为四大部分:第一,论灵魂的起源、性质与定义(第1—22章); 第二,论灵魂与身体的关系(第23—41章);第三,论死亡、睡眠、梦(第42—50章);第四,论灵魂与肉体分离后的去处(第51—58章)。
德尔图良十分明白,灵魂问题在希腊哲学中有着长期的争论,而马其翁和瓦伦廷等诺斯提主义者,经常从某些希腊哲学家那里吸取相应的理论,歪曲圣经含义,提出与正统教义相异的观点。因此,要批判诺斯提主义异端,就要对希腊哲学灵魂观作系统的批判。
德尔图良认为,哲学家们探讨灵魂问题时犯下了一系列错误,“我们不否认哲学家有时候与我们思考同样的事情,但问题的症结在于真理的证言。”“普通的理智提出了许多结论,这种理智是与神恩赐的人的灵魂在一起的。哲学抓住了这种理智,为她自身的技艺而感到荣耀,由此而飘飘然(我为什么要用这样的语言并没有什么值得惊讶),醉心于运用语言的能力,尝试着建构与推翻一切,用谈话诱导人而不是教导人。她给事物确定形式和条件,有时把它们说成是共同的和公开的,有时候把它们说成是私人的;她在确定的事物上恶意地打上不确定的印记;她诉诸于先例,就象一切事物都可比较似的;她用规则和定义描写一切事物,甚至给相同的对象确定不同的属性;她把神的允许说成是莫须有,而把自然法则当作神的原则。只有在她本身具有正确的性质,并能联系创世向我证明哲学拥有自然的奥秘时,我才能接受她的主张。德尔图良指出希腊哲学家们并没有统一的灵魂观。 他们“有些人否认灵魂的不朽,有些人肯定灵魂是不朽的,还有其他一些看法。有些人就灵魂的本质进行争论,有些人争论灵魂的形式,还有些人争论灵魂的几种功能。一派哲学家从各种源泉推演出灵魂的状态,而另一派哲学家描写了灵魂离世启程去不同的目的地。这些不同的学派都反映了它们的祖师爷的特点。他们或是带有高贵的柏拉图的印记,或是有着芝诺般的冲动、亚里士多德的中庸、伊壁鸠鲁般的愚蠢、赫拉克利特般的悲哀和恩培多克勒般的疯狂。”(第3 章)以上均是德尔图良从方法论角度对希腊哲学灵魂观的批判。
德尔图良认为,要想获得灵魂的信息不要向哲学家求助,而要向神求助。因为,“无论如何,你们揭示的灵魂不会比灵魂的创造者揭示的灵魂更加有说服力。从神那里你们可以学到关于神的知识,但如果向别处学习,那么你们不可能获得这种知识。因为,有谁能找到神隐藏起来的东西呢?我们必须诉诸于我们的探讨以驱除我们的无知,求得平安。但是,在神还没有把它启示给我们的时候,我们最好还是不要去知道它,而不是按照人的智慧去认识它,因为人的智慧足以大胆地对它进行假设。”(第1章)德尔图良断言, 关于灵魂基督徒拥有确定而又简单的知识。“在基督徒看来,只需少许话语就能使他们对整个主题有清楚的理解。从这些话中他们获得了确定的看法。他们也不允许漫无边际的探讨,而只涉及与他们的结论相配的问题……我们还必须说,任何人都不可能找到结论,只能向神学习,从神那里学来的东西就是整个事情的总结和本质。”(第2章)他在这里所说的向神学习就是学习圣经, 圣经简洁的话语指出了灵魂的起源。“我们认为灵魂是由神的气息所组成的,而不是由物质所组成的。我们依据的是受神激励而写下的经文中的明确的教导,‘神将生气吹在那人的脸上,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我将把它当作研究这个主题其他部分的引导。”(第3 章)可以说,依据圣经批判希腊哲学灵魂观,从而阐述基督教的灵魂观,这就是德尔图良所做的工作。
通过详细的分析,德尔图良给灵魂下了定义。他说:“我们把灵魂定义为来自神的气息,是不朽的,有形体的,有形式的,它的基质是简单的,它的本性中就有理智,它的力量以各种方式发展,它有自由的决定权,它的偶性是可以变化的,它的官能是易变的、理性的、至上的,表现为一种本能,这些都与一个(作为原型的灵魂)有关。”(第22章)接下去,德尔图良进一步探讨灵魂如何从一个来源中发展出来的,换言之,它是什么时候、为什么、怎样产生的。
德尔图良指出,各种异端观点最终都来源于柏拉图。“由于从柏拉图那里借用某些学说的异端狡猾地用这样一些论证进行辩护,所以,如果我推翻了柏拉图的证明,我也就充分地驳斥了异端。”(第23章)他批判了柏拉图的灵魂回忆说(第24章),还从生理学角度指出灵魂与肉体的孕育、被造和完成是同时的(第27章)。他同时还批评了毕泰戈拉的灵魂轮回说(第28章),告诫人们:“一定不要相信死人可以按照这种哲学所述的方式复生。”(第30章)
德尔图良认为,尽管人的灵魂由于原罪而坠落,但仍旧为神恩能够在其中起作用留下了余地,通过灵的更新而使灵魂复原。他说:“从神那里派生而来的灵魂与其说是灭亡不如说是晦暗。灵魂确实可以是晦暗的,因为灵魂并不是神;然而灵魂不能灭亡,因为灵魂来自于神。灵魂就象一盏灯,被不透明的肉体阻隔,因此它不是明亮的,因为肉体的构成密度很大,但灵魂仍旧存在。灵魂中的善也同样,由于受到恶的侵扰而下坠,由于灵魂晦暗的性质,灵魂中的善要么是完全无法看到,它的光芒完全被遮蔽了,要么是只有那么一小束光挣扎着偶然地透出亮来。这样,有些人很坏,有些人很好,但是所有灵魂都出自一个来源,在最坏的灵魂中也有某些善的东西,在最好的灵魂中也有某些恶的东西。只有神是无罪的,唯一无罪的人是基督,因为基督也是神。这样,灵魂的神圣性在先知的预言中表现为它的原善的结果,灵魂能记得它的起源,为(它的创造者)神作见证。”“正如没有灵魂是无罪的一样,也不会有任何灵魂没有善的种子。因此,当灵魂拥抱了信仰,当它靠着圣水和来自上天的力量而获得重生的时候,从前遮掩着灵魂的腐败的东西被消除了,灵魂的光明完全显露出来。(在它的第二次诞生中),圣灵拥抱了灵魂,就象灵魂的第一次诞生一样,但那时拥抱灵魂的灵不是圣灵。追随灵魂的肉体现在献身于圣灵,成为新娘嫁妆的一部分,它不再是灵魂的仆从,而是圣灵的仆从。”(第41章)
德尔图良还讨论了死亡问题。他从批判希腊哲学家的观点入手,认为伊壁鸠鲁关于死亡的看法是错误的,而塞涅卡的说法要准确得多。“实际上,象伊壁鸠鲁所做的那样摧毁灵魂无助于摧毁死亡,而对我们基督徒来说,我们必须象对待来世的生命和灵魂的其他方面一样,公正地对待死亡,要这样做我们就要假定我们都属于死亡,那怕死亡不向我们呈现。”(第42章)他指出:“死亡的运作是十分明显的,它是肉体与灵魂的分离。”(第51章)各种死亡都是对本性的一种施暴,死亡的根源在于原罪(第52章)。与肉体不可分的灵魂一直维持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不会出现部分灵魂离开肉体的情况(第53章)。
最后,德尔图良回答了灵魂离开肉体后去哪里的问题。他说,哲学家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或多或少都是荒谬的,而基督教对此有自己的看法。他承认有地狱,“在我们自己看来,(哈得斯)的下部并不是一个中空的洞穴,也不是这个世界位于地底下的阴间,而是大地深处的一个巨大的空间,是地壳底下的一个隐秘的凹处。我们读到基督死后在地里头三日三夜,也就是说,他在地底下隐秘的凹处,这个地方为地壳所封闭,附着在深不可测的崖壁上。尽管基督是神,然而他也是人,‘他照圣经所说死了’,而且‘照圣经所说埋葬了。’”(第54章)德尔图良认为,“殉道者的灵魂立即进入天堂,而其他灵魂在哈得斯中都有一个位置,在那里安全地居留,直到主复活之日。”(第55章)他的最后结论是:复活之前所有灵魂都在地狱中等候它们最后的苦难或幸福(第58章)。
二、希腊哲学灵魂观与基督教灵魂观
从人类思想史的发展来看,灵魂不灭与肉体复活的观念产生于远古时代。到了比较晚近的社会中,这类观念经过宗教、哲学和文学的长期进化而提炼出灵魂、精灵、灵、鬼等术语,并有了相应的理论和逻辑证明。
基督教崛起之前,希腊哲学已有五个世纪的发展历史。一系列希腊哲学家已经改造了当时流行的宗教灵魂观念,提出过各种哲学化的灵魂理论。在各种宗教论战中,这些理论成为世人批判基督教信仰的工具,而基督教内也有派别受希腊哲学的影响,例如诺斯提主义,主张灵魂与肉体僵硬对立的二元论,对圣经做出各种新的解释,从而危及基督教的根本信仰。德尔图良所面临的直接任务,就是对诺斯提主义的灵魂观进行批判,捍卫基督教的信仰和教义。而他在完成这项工作的同时,也对希腊哲学的各种灵魂观作了较为系统的考察,其基本方法就是运用圣经观点批判各种异端,其基本立场就是用灵肉整全论反对灵肉二元论。德尔图良在文中引用了大量希腊哲学家的观点作为批判的对象,主要的靶子是毕泰戈拉学派的灵魂轮回说和柏拉图主义的灵魂回忆说。
毕泰戈拉是公元前六世纪的希腊哲学家。以他为祖师爷的组织——毕泰戈拉盟会,不仅是一个哲学家的团体,也是一个宗教社团,以宣传灵魂不灭和灵魂轮回转世的思想而著名,并且从理论上作了说明。据波菲利的《毕泰戈拉传》所述:“首先,他(指毕泰戈拉)认为灵魂是不朽的;其次,灵魂能够移居到其他生物体中去,而且循环反复出现,以至没有一件绝对新的东西;最后,因此可以说一切有生命的东西都是血缘相通的。 ”(注:转引自汪子嵩等:《希腊哲学史》, 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卷,第256页。)这些观点为宗教灵魂观披上了理论的外衣,成为一种哲学灵魂观。但是毕泰戈拉学派还没有将精神和物质明确区分开来,因此,他们在解释灵魂时,也往往将它解释成为类似物质的,或者就是物质的,以及由物质产生的东西。这又反映了亚里士多德以前的大部分哲学家的看法,即不是将灵魂视为纯精神的,而是视之为物质性的。至于对灵魂特征的描述,早期哲学家倾向于把它说成是推动事物运动的力量,或视为事物内部的和谐。而在灵魂与肉体的关系上,则还没有出现后来希腊古典时期和晚期哲学高扬灵魂、贬低肉体的倾向。毕泰戈拉学派的一个重要哲学概念“净化”,讲的就是人要凭借医学实现肉体的净化,凭借音乐实现灵魂的净化。在这个意义上,毕泰戈拉学派的灵魂观,还没有出现像后来柏拉图哲学中那样尖锐的灵魂与肉体的对立,还处在一种整全的状态。德尔图良对毕泰戈拉的批判主要针对的是他的灵魂轮回说,而非批评他对灵魂本质和特征的看法。
希腊哲学的灵魂观到了柏拉图那里有了极大的发展,呈现出鲜明的二元对立的特征。柏拉图区分了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按照他的划分,灵魂属于理念世界,人的肉体属于现象世界。灵魂与身体的结合是理念堕落的结果。灵魂原先生活在理念世界,只是有些灵魂由于活力不强,或未能用理性控制欲望,从理念世界跌入尘世,附着于身体,这样才开始了人的生命。灵魂生前对理念有所观照,因此具有先天知识,只是由于肉体的污染与干扰,致使灵魂忘记了与生俱来的知识。经过合适的训练,可以使灵魂回忆起见过的理念。灵魂在回忆过程中越来越清晰地观照到理念,最后进入惊喜交集、不能自制的迷狂境界。此时灵魂已经摆脱肉体的束缚,和理念重新融合。柏拉图用“灵魂回忆”证明了“灵魂的前世存在”,进而证明了“灵魂不朽”。灵魂在脱离肉体之后,以转世投生的方式到另一个肉身中继续存在。
柏拉图的哲学灵魂观从起源上说,已经限定了灵魂与肉体分属两个世界,因此也具有不同的本原,而它们的结合被看作是偶然的,是恶的,灵魂净化的过程实际上是摆脱肉身的过程,灵魂与肉体的二元对立在他那里是非常鲜明的。这些哲学观点可以为许多宗教所利用,成为论证宗教教义的工具,然而却与基督教圣经的观点有着明显的差别。德尔图良对柏拉图主义的批判正是着眼于这些差别,但他没有全盘否定柏拉图的思想,而是对柏拉图那些与圣经观点相冲突的倾向进行批判和纠偏,使其与圣经观点相吻合。简要说来,德尔图良维护了圣经中灵魂与肉身整全论的基本立场,批判了柏拉图主义灵肉二元论的截然对立的倾向,赋予人的肉体以恰当的地位,从而有效地维护了基督教的教义;他比较巧妙地从圣经神创论中引出肉体为神所造,因神之大能而有其尊严,灵魂为神所赐,因此具有神圣的来源的观点,有效地纠正了晚期希腊哲学和早期基督教异端中普遍存在的轻视肉体的倾向;他通过对圣经经文的解读,充分肯定了肉身复活的确定性,并使之与基督教的末世审判结合起来,从而坚定地捍卫了肉身复活这一基督教特有的教义,也为整个基督教的信仰之根本作了有力的维护。德尔图良的思想有许多在我们今天看来属于过时的东西,例如灵魂的“形体性”的论证、关于人的肉身和灵魂成长过程的描述,但是从他那里,我们还是可以读到古人对灵魂与肉体关系问题进行思考的大量材料,还有许多有趣的证明和具有原创性的观点。只要我们理解了当时在灵魂观上的争论背景和德尔图良的理论特色,那么还是可以对德尔图良的思想作出恰当的肯定。
德尔图良的灵魂观是古代基督教思想发展初始阶段的产物,是希伯来文化与希腊文化融合的产物,反映了古代基督教社团在这一阶段所面临的种种思想冲击和回应。作为古代基督教的思想代言人,德尔图良较好地批判了希腊哲学与基督教诺斯提主义在灵魂问题上的偏颇,重新解读了部分圣经教训,使基督教有了适应时代变化而发展了的灵魂理论。正因为德尔图良的灵魂论保留了圣经灵肉整全论的基本精神,因此他的灵魂观能够较好地为基督教的一系列重要教义服务。他为基督教的教义体系的建构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三、德尔图良灵魂观的历史作用
从各种宗教的共性来看,几乎所有宗教都注意到了灵魂与肉体的关系问题,并有灵魂不灭的观念。一般说来,各种宗教都把灵魂理解为比较积极的东西,肉体则被理解为消极的东西。当灵魂和肉体相结合时,人是活的;当灵魂离开肉体之后,人就死了。人的肉体死了,灵魂却永生,它可以转到别的肉体上再现。灵魂不灭的观点与神创论一发生联系,灵魂就成为由神创造,又是与肉体有所区别的自主体,因而灵魂是永生的,灵魂是沟通人与神的中介。各种宗教又都从灵魂不灭推导出天堂地狱论、善恶报应论,鼓吹肉体和尘世生活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只有弃绝物质生活,自觉忍受苦难,摆胶肉体的束缚,灵魂才能得救,从而构筑了宗教的神学理论体系。灵魂观念在宗教思想中的重要地位不可否认。
然而,从各种宗教的个性来说,各种宗教的灵魂仍有重要差别,这也是我们在研究中需要注意的。灵魂观念甚至就象一个宗教基因,在相当大程度上决定了后来各种宗教神学理论的基本倾向。德尔图良的思想虽然不能代表整个古代基督教的灵魂观,甚至也不能视为对圣经灵魂观的最佳解释,但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首先是对圣经观点的理解。由于圣经的相关论述有许多貌似矛盾冲突之处,如何理解这些相关论述是一个严肃的、无法回避的问题。如何判定由于圣经表述方式与字面含义所引起的各种不同解读之正误更是任何一位学者都无法避免的。在这个问题上,德尔图良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他在论战中当然也引用对自己观点有利的经文,但他反对诺斯提主义者对经文字义作完全寓意化的解释,认为这样做的结果是经文解释的个人化和主观化,摧毁了经文的权威性。他自己的解释则牢牢把握旧约灵魂观中灵肉整全论的基本精神,使各处相关经文形成一个整体,而不是成为一个自相矛盾的集合体。这种做法是值得赞赏的。
其次是传统与现象的张力问题。基督教有一个以耶稣基督为对象的信仰核心,这个核心历经时代的变迁而不变,否则基督教就不成其为基督教了。然而,基督教的教义体系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要适应时代的变化而作相应的变革。基督教的教义变革需要利用各种思想资源,所以基督教历代思想家都处在传统与现实的张力之中。处理好这个张力,是基督教思想能否适应时代的要求继续前进的关键。德尔图良在这篇著作中,较好地处理了新旧约思想的关系。在此意义上,德尔图良所作的工作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最后是宗教观念哲学化的问题。德尔图良撰写这部著作的根本目的是捍卫基督教的教义,但在当时那个文化环境中,希腊哲学成为从思想上批判基督教的主力,因此德尔图良的辩解与捍卫也是相当哲学化的。不仅有术语、概念、理论与希腊哲学的趋同,而且也有理论上的借用。这种做法既是必然的,又是有危险的,即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基督教教义带来危害。近现代以来,许多基督教思想家都表达了这种担忧,更有人从根本上反对基督教教义的哲学化。然而,在理性思维(至少对学术界、思想界来说)已经占据主导地位的今天,如何处理这种神学与哲学、信仰与理论的关系,仍是学者们必须思考的问题。在笔者看来,德尔图良较好地保持了基督教信仰与哲学理论之间的张力,对希腊哲学采取批判地借鉴的态度,使之较好地服务于基督教哲学的建构,从而也更加深层次地完成了捍卫基督教教义的任务。这正是我们今天阅读德尔图良的著作所能得到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