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数字化发展研究
——以吉林省为例
吉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柴 婧
摘 要: 在数字化革命浪潮下,我国博物馆不断转变自身角色,积极进行数字化实践,重塑与当代社会的关系。文章以吉林省域博物馆为例,总结了近年来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情况,归纳了未来数字化博物馆的基本特征,并对未来博物馆数字化发展进行探讨。
关键词: 博物馆 数字化 未来博物馆
2016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强调要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文物保护与现代科技融合创新①。各地博物馆随即纷纷启动数字化转型工作,吉林省结合本省特色和技术优势,在全国率先实施了全省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并提出“省域数字博物馆公众服务平台”的整体方案,积极融入现代科技和当代生活,使其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新文化势力。
一、吉林省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情况
1.开通省级文物管理信息平台
2016年7月,在吉林省文化厅、文物局的策划下启动了省级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建设项目,次年4月“吉林省数字博物馆在线服务平台”正式上线,目前,平台已实现在PC端、移动端、微信端的同步线上运行。该项目从省级管理顶层设计出发,立足于博物馆“公共服务”的核心理念,在国内率先建成了省域文博类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据省文化厅数据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6月,“吉林省数字博物馆在线服务平台”已注册登录省内107家博物馆,实现了各馆数据的自行维护管理以及个性化微网站设置。
一是潜力建设理念存在偏差。长期以来,由于和平麻痹思想的影响,一些单位和部门领导对国防动员潜力建设的认识还存在一定误区。有的认为,潜力建设只是一般性业务工作,无足轻重、可有可无;有的认为,潜力建设就是统计几个数据、填报几组数字,把这项工作看轻了、看小了。因此,国防动员潜力建设中重实物轻能力、重汇总轻更新、重统计轻适用、重协调轻检验、重挖掘轻培育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与新时代国防动员实战化要求不相适应。
2.建立省级文博资源数据库
作为吉林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重要成果,“吉林省可移动文物动态登录平台”于2017年12月正式开通,实现了藏品资源的信息查询、统计分析、动态管理和共享发布,为行政管理、展览策划、科学研究、保护规划、社教活动、文创产品开发、用户体验升级等提供数据支持②。截至2018年6月,平台共收录全省馆藏文物信息数据638614件/套,面向社会公开文物信息数据为25542件/套,实现了全省120件/套重点文物的三维文物数据制作,600件/套文物的全景数据采集与加工,同时完成了对省内32家博物馆的36项陈列展览全景数字化采集与虚拟展厅制作。
3.推进服务平台项目深度建设
经过2年多的项目实施,吉林省不断推进平台深度建设,实现了数字资源从无到有、从低质到优质的发展。2016年,建设项目遴选了吉林省内12家博物馆精品展览和文物进行数字信息采集与虚拟重建,建立全省展览(文物)数字资源展示平台③。2017年,开通吉林省数字博物馆在线服务平台,包括手机端和微信端的同步运行。2018年,继续深化平台建设,逐步完善平台功能设计。增加政务管理系统,将博物馆各类统计报表通过后台系统进行申报汇总;增加数据管理与分析系统,全面掌握文物资源实时变动情况和公众行为分析数据,为管理、决策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扩充知识类栏目板块,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进一步丰富资讯与信息内容,满足公众多层次的求知需求。
数字化体验是博物馆数字化核心竞争力的外部表现,决定了公众的满意度和忠诚度。随着公众要求的不断升高,博物馆需加强公众研究能力,重视内容资源、媒介沟通和数字化协作,为制定新的数字服务计划、提升数字服务能力提供科学依据。一是要以内容资源为核心,建立清晰的数字内容目标,调整内部和外部内容的产生比例,一方面不断提高和强化博物馆数字内容的产出能力,另一方面要让公众成为部分内容产出的新力量。二是要以媒介沟通为手段,通过数字监控多种格式、渠道和设备的使用情况掌握公众完整的访问轨迹,科学评价媒介的有效性,鼓励数字化应用创新,实现各媒介的有序结合。三是以数字化协作为保障,加强各团队间的数字化无缝协作,将孤立的内容与媒介匹配融合,确保数字产品从设计、开发到运营各环节的联通流畅,以形成系统的公众体验历程。
二、博物馆数字化发展构想
随着2016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的全面落实,如何运用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改造提升传统文博事业,推动文物信息资源开放共享,发挥文物在文化传承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独特作用,成为全国博物馆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新任务。为推动博物馆文物数字化保护工作,吉林省组织编制了《十三五期间吉林省博物馆展览(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并于2016年立项,连续三年实施了全省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基本完成了博物馆数字化的基础设施建设与普及。
发达国家博物馆数字化发展经历了三个基本阶段:第一阶段,基础设施建设与普及阶段,数字意识与数字化能力逐渐增强;第二阶段,高质量资源建设阶段,数字资源数量与质量稳步提升,服务范围不断扩大;第三阶段,智能化服务建设阶段,科学运营体系形成,多元合作共赢。当前,我国博物馆事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已基本实现了基础设施建设与普及,正逐步迈向高质量建设的第二阶段。面对未来,我国博物馆建设需以数据资源为核心,构建人本化、多元化、共享化、一体化、智能化的未来数字博物馆。
一是人本化。随着以人为本理念不断深入,博物馆经历了从以用户体验为中心到以公众需求为中心,再到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转变。未来的数字博物馆将从对人的被动满足到主动给予,成为人们的终身学校,不仅满足公众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还要服务人的全面发展,激发人的创造潜力,促进人的自我价值实现,使人与社会发展真正的联系起来。
研究区位于天山—兴蒙造山系,跨准噶尔地块—吐哈地块,觉罗塔格晚古生代裂陷槽,中天山多期复合陆缘岩浆弧和艾尔宾山—库米什残余盆地等三个Ⅲ级构造单元[8]。北以阿其克库都克断裂为界,其北部为觉罗塔格晚古生代裂陷槽,南部为中天山多期复合陆缘岩浆弧;南以卡瓦布拉克断裂为界,其南部为艾尔宾山—库米什残余盆地(图1a)。
博物馆数字化转型是一个整体而系统性的事业,需做好数字化人才的供应和培育,打造完整而协同的数字化团队。数字化团队既需要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和行业知识,更需要数字化文化、管理、组织、流程的协同配合。既要通过引进的方式来解决新业务、新技术领域的人才需求,满足博物馆数字化所需的技术要求,如大数据、移动终端、人工智能等;同时也要做好现有全馆人员数字化意识与能力的提升,支持馆员参加学术会议、项目培训、跨学科和跨部门交流合作,关注相关行业最新发展动态和数字化领域发展趋势,不断调整自己技能的组成。
四是一体化。未来无数的博物馆以及图书馆、档案馆等将形成一个融合性的信息数据大集合,彼此间的界限变得模糊,博物馆不再局限于文物数量和展示方式,而是关注博物馆对人产生的影响与意义;人们不再关注藏品来自哪个机构,而是更关注藏品本身以及它带来的城市变化和世界发展。
二是多元化。科技日新月异,未来数字博物馆将在形式、服务、合作等方面朝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面对公众的多元化需求,博物馆需加强群体类别细分,拓展新的事业领域和市场,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分众服务,并运用AR、VR、AI等新技术给受众多感化体验。在合作与研究上,博物馆不再局限于高校和学术机构,而是积极与企业、社区等更多机构展开交流与联系。
五是智能化。博物馆集成了对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建立“物”与“人”之间的双向实时信息交互,实现信息智能化的实时、自动、按需采集,并运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进行及时、高效、准确的信息综合处理与分析,为博物馆的管理和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三、未来博物馆数字化路径选择
电工培训正是为了促使电工紧跟当前经济、技术发展方向,不断进行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主的知识更新和能力提升。传统电工培训存在教学环境封闭、孤立的弊端,不能结合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开展,造成培训内容滞后、与社会发展需要脱节,培训质量不高。笔者通过浅析信息技术对南疆村镇电工培训效果的影响,探讨提升培训质量的方法。
1.打造数字化人才团队
三是共享化。未来博物馆将会是集体性创作的产物,观众的角色不仅是文化产品的消费者,还是内容生成的参与者和知识传播的分享者,更是激发更多潜在受众群体的宣传者。在同样的藏品基础之上,公众衍生出不同观点和新知识,博物馆负责把这些观点和知识联系起来,并由此产生新的内容与知识再分享给公众,形成共享体系下知识再生与传播的良性循环。
2.丰富数字化应用产品
数据时代的博物馆运营是以数据为基础,将博物馆资源全面数字化并集成到统一平台,形成一种高度灵活、个性化、数字化的新运营模式。首先要构建模式统一、资源集中的一体化数字平台,全面整合各部门数字平台及数据库,将网络管理和网上服务等业务互联贯通,形成一套真正的一体化网络办公系统。其次要借助大数据辅助博物馆决策支撑,快速响应公众和市场需求,及时调整博物馆业务模式。第三构建以博物馆为核心的互联网文化创意产业生态圈,实施共建共享发展战略,加强与互联网公司、高校、企业等机构的深度合作(如2016年中国国家博物馆与阿里巴巴合作打造“文创中国”线上平台,故宫与腾讯在社交平台、泛娱乐及VR/AR等方进行合作等),扩充资源开发建设能力,激发新业务、新产品、新服务的创新增长,共筑开放、合作、共赢的博物馆数字生态圈。
3.提升数字化公众体验
在深圳市人气最旺的商圈老街地铁站附近,一个约8平方米的封闭式报刊亭,能分装200余种报纸,还有书籍、饮品、零食等出售,一部手机就可以快速完成全部操作,支持24小时自动售卖;北京在2014年推出的11个数字化智能报刊亭也受到了市民的欢迎。报刊亭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关键在于与时俱进,不断适应社会发展要求——通过多种有效方式对其进行智能化、信息化升级改造,报刊亭就能继续发挥文化传播、便民服务等功能,在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和公共文化服务中再立新功。
近年来吉林省积极推动博物馆事业发展,开展文物保护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创新,已在数字化发展方面取得较好成效,实现了博物馆数字化战略的初级阶段。面对未来,吉林省需坚持做好博物馆数字化战略的路径选择,通过观念创新、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从时间、质量、服务和环境等多方面满足公众和社会的根本需求,实现更强的文化竞争力,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
4.强化数字化运营管理
优质的数字化产品是博物馆数字化的核心价值体现,一方面,要做好藏品数据库的内容扩充和打造,需随着藏品增加、技术进步而不断更新数据内容,以保证藏品信息能够最大限度、无损的被数字化保存,为人们科研、学习和欣赏提供更接近真实的信息素材;另一方面,要开发与博物馆特色和文物信息密切相关的数字文创产品,深入挖掘文物资源的价值内涵和文化元素,细分市场与公众群体,创新开发面向不同群体的高质量产品,并将产品内容与公众生活相融合,使其更易于被接受、使用和传播,让博物馆文化真正走进公众生活。
在结束上述作业环节,且各部分均达到相应强度要求后,便可进行隧洞开挖处理,具体工艺流程如下:测量放样→钻孔→装药连线→爆破通风→安全处理→出碴清底→围岩支护→清理工作面→测量放样(进行下一循环施工)。
注释: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BE/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03/08/content_5050721.htm,2016-3-8.
②《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互联网+文博大数据”探索与创新》[N].《中国文物报》,2017-10-10.
智能化测试保护装置首要解决的问题是:计算机如何识别保护装置的硬件板卡组成及各种板卡属性信息,然后根据装置硬件属性,组织测试逻辑数据库,并执行整机测试,即对保护装置多维度数据进行挖掘。保护装置多维度数据是立体的信息数据集合,该信息集合至少包含以下数据信息,见表1。而如何自动、快速获取这些多维度数据,就成为该系统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环节。
③吉林省博物馆.《吉林省数字博物馆在线服务平台上线运行》[BE/OL].http://www.jlmuseum.org/news/show/1737.html,2017-5-12.
注:本文系吉林省教育厅2018年“十三五”科学技术项目《基于互联网的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以吉林省博物馆为例》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JKH20180848KJ。
标签:博物馆论文; 数字化论文; 未来博物馆论文; 吉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