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林市中心血库 黑龙江 虎林 158499
【摘要】目的:分析无偿献血发生不良反应的因素且提出预防措施,保证献血者安全。方法:以2012年至2015年有不良献血反应的无偿献血者为研究对象,从性别、献血次数、精神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6257名无偿献血者中,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8%,以轻度反应为主,占65%;其中男性占反应发生率53.8%,女性为46.2%;初次献血者占反应发生率67.3%,再次献血者为32.7%。统计其因素:精神因素占60%,睡眠不足17%,过度疲劳12%,空腹8%,其他3%。结论:针对不同献血对象,给予有效预防措施以保证献血者安全。
【关键词】无偿献血、献血安全、献血不良反应、预防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8-195-01
自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实施以来,临床用血完全由无偿献血者供给,为了让更多的人加入到无偿献血的行列中,只有保障了无偿志愿献血者的安全,才能给临床提供充足、安全、有效的血液。为此对我站近4年的52例献血不良反应进行了统计分析,以便针对影响因素提出具体的预防措施,极大限度地保护无偿献血志愿者,保障无偿献血工作的顺利进行。
1.对象与标准
1.1研究对象
调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站进行无偿献血的6257名献血者资料,确定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52例献血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无偿献血者均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年龄:18—55周岁,体重:男≥50千克,女≥45千克。一次献血量为200毫升或400毫升。
1.2献血不良反应判断标准:
①轻度:主要症状为紧张焦虑、呼吸和心跳加快、面色苍白并伴有轻微出汗、眩晕或连续的呵欠及恶心呕吐,此时献血者仍有知觉。
②中度:献血者的脉搏减慢,浅表呼吸,长时间无知觉。③重度:除上述症状外,还有明显的脑缺血缺氧症状,晕厥,严重抽搐,大小便失禁、全身痉挛,持续性低血压。
2.结果与分析
2.1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6257名无偿献血者中出现不同程度献血不良反应的共52人,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8%,其中轻度反应34人,占65%;中度反应18人,占35%;无重度反应。
2.2献血不良反应原因分析,详见表1
3.讨论
健康人1 次献血200 ~ 400 ml 仅占健康成年人总血量的5% ~10%,献血后血容量会在短期内恢复,不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同时献血可以适度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有利于血液的流动和供氧[1]。由于无偿献血者心理和生理等因素,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献血反应的发生。本文统计在引起献血不良反应的因素,其中精神因素占第一位(60%),这与邱斌等人[2]研究一致。这主要是由于初次献血者(67.3%)对献血知识的缺乏,容易产生思想顾虑,心理恐惧,而引起献血不良反应;对于多次献血者(32.7%)则不良反应发生率极低。其次,过度疲劳,睡眠不足,饥饿等因素(37%):如献血者在空腹或饥饿状态以及劳累疲倦时,身体处于应激状态,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起短暂的血管扩张、外周阻力下降、血压下降及脑血流量少,而发生献血不良反应[3]。再次,其他因素(3%),主要是环境因素:这主要发生在街头献血过程中,由于街头在采血车内,环境狭小,不理想,声音嘈杂,空气污浊,夏天气温较高,献血等候时间过长,使献血者心情烦躁,易发生献血不良反应。另外,本站经常去乡下,会发生个别采血进针时间长,其他人看到了,就紧张而出现不良反应。
4.预防
国外多项研究[4-5]认为,更优质、更舒适的护理能使无偿献血工作获得更多捐献者的支持。针对本站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因素,提出以下措施:1)加强宣传教育、消除心理障碍:充分利用街头、下乡宣传,发送传单、加大献血科普知识的宣传力度和广度,消除献血者的焦虑、恐惧心理。2)严格健康检查:无偿献血前,无论是首次还是再次献血都要严格按照《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详细了解献血者的身体健康情况,了解既往史,避免不能献血或暂不能献血情况发生。3)改善采血环境:街头采血,尽量做到温馨、舒适,保证空气流通,避免嘈杂,做好统筹避免等候时间过长。4)提高医护人员素质:加强医务人员的岗位培训,把“以人为本”理念运用实践工作中,使初次献血者转为定期献血者;要做到即有高超的采血技术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医护人员对献血者要态度和蔼热情,善于交流,从而分散献血者注意力,以避免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综上,献血不良反应关系到献血者的健康,也影响到献血者对无偿献血的认知和态度。这需要医护人员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提高采血技术,仔细观察,分析献血者的心理和生理变化,有效处理和预防各种献血不良反应,以利于无偿献血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邱斌、曾祥凤、廖剑锋,等.广州市无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与献血量的关系[J]. 中国输血杂志,2012,25(5):466-467.
[2]邱斌、何博、曾祥凤,等.3983例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分析及处理措施[J].中国输血杂志,2015,28(6):686-687.
[3]杨丽、刘云鹏、闫旭芳.街头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和预防[J].中国临床研究,2011,24(5):444-445
[4] Dubey A,Sonker A,Chaudhary R K.Evaluation of healthcare workers’knowledge and functioning of blood centres innorth India: a questionnaire based survey [J]. TransfusApher Sci,2013,49( 3) : 565 - 570.
[5] Silva G E,Valadares G V. Knowing blood donation surroundings:Implications for nurse service in hemotherapy[J].RevBras Enferm,2015,68( 1) : 27 - 34.
论文作者:郭松梅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9
标签:不良反应论文; 献血者论文; 无偿献血论文; 因素论文; 发生论文; 虎林论文; 发生率论文; 《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