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薛城区会计管理局 山东枣庄 277100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作为会计主体,一般不把赢利作为目标,但是也需要运用内部控制手段以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和准确,同时保证资产的完整,提升工作效率和社会效益。在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进行控制时,要注意把握其与企业之间的不同,把侧重点掌控好,重视这项工作,将内部据会计控制中相对落后的措施和对策进行改进,并严格把控纪律,以此来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管理水平。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改进;
引言:在我国市场经济体系中存在着一类特殊的会计主体即行政事业单位,这类会计主体与一般企业不同,他们的目标不是盈利而是进行社会服务职能、社会中介职能,并且也有一些行政事业单位走向市场,开始自收自支。但是行政事业单位在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上和一般企业基本一致,都是为了保护财产,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并且提高经营效益,使企业经济健康发展的一项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进行的会计控制。长久以来,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核算环节比企业来说更加简单,且环节比较少,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执行力度较小,所以就导致无法控制财务收支、虚假会计信息等问题的出现。要达到防止财务风险、提升管理水平、严守财务纪律的目的就要充分发挥行政事业单位内会计控制的促进作用,建立符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会计控制制度。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机制分析
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中有五个要素,这五个要素为控制环境、风险评估、内控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在控制环境上,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受到一般经济规律的约束,所以会受到外部经济环境和内部人员的影响。在风险评估上,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同样需要进行风险评估,比如说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其资金数量大,关注度高,所以风险也大。在内部控制上,行政事业单位与企业一样,要对其经济业务制定相应的流程。在信息与沟通上,行政事业单位具有服务职能,所以进行信息与沟通很重要。在监督上,行政事业单位人员是受雇于纳税人的,所以要受到纳税人的监督,行政单位人员无论是否清廉,资金流向是否明了,都应向社会大众公开说明,接受社会的质询与监督。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简述
2.1财务控制基础工作薄弱
行政事业单位是非盈利性的单位,对于财务工作不够重视,缺乏对财务和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视。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仍然凭借经验进行管理,认识不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并且在一些方面存在走形式的情况。存在节约意识淡薄的情况,导致一些没有必要的损耗和浪费。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一般是业务员出身,认为单位只要行使好服务职能就行,而财务工作只要签字就行,就产生了财务工作不受重视的情况。
2.2人员不足且素质参差
在行政事业单位中普遍认为建立内部控制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又不确定建立内部控制能带来的收益有多少,所以对于建立内部控制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又因现在的财务人员普遍素质低下,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并且有很大一部分人没有经过专业训练,又有一些人一岗多职,岗位之间无法互相掣肘、相互监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重会计核算,轻忽监督
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会计系统具有很强的内控作用,但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事先控制作用差,不能由财务会计制度代替内控制度。内审职能不能由财务部门代劳,无法体现其权威性和独立性。只是更多的检查资金方面的违规行为,对单位内部的部门效率评价少,没有参加到员工的绩效考核中,无法对内部财务运作和其他业务行为起到监督作用。
三、改进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思考
3.1完善财务控制的基础工作
行政事业单位的负责人要做好财务控制的基础作用,在人才选用上,选用具备资质、能力、有工作经验的高素质人才,并且实行一人一岗。做好宣传,根据规定的流程与权限进行一切经济活动。统一选购和预算制度,完善相关工作流程。根据选购制度制定计划,以方便进行安排,避免影响工作,并明确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3.2依据行政事业单位的真实情况建立严格的内控制度
依据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的特点,把非经营性资产和经营性资产区分开来,设置有利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工作和促进发展的内部控制制度,把资产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化。将各个职能分开,比如说把管钱和管物分开、采购和保管分开、保管和发放分离。实行预算制度,实行项目评估,任何事都按照预算来进行,努力增加收入节省支出,编制经营计划,对资源、人力等进行统筹安排。在内部进行审计考核,对内部经营活动开展定期不定期检查,监督考核内控制度的实行情况。
3.3抓好会计审核工作
行政事业单位使用的会计制度不同于企业所使用的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使用的会计制度着重于收付实现制而非权责发现制,从而体现出行政事业单位不是以结余为目的的,重点是把握现金流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所以在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会计核算时要把握支出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并且及时反应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对会计核算流程进行监督与控制,控制会计法规政策、管理者制定的流程计划、程序,来达到内控的目的。在进行各种会计核算业务时都应该进行贯彻内部控制的要求,保证会计核算的质量,控制会计业务,因核算业务的不同,体现出相互制约,职务分离的要求,并且现金收支人员应当定期与会计人员进行清点。
3.4做好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
行政事业单位要提高内部监督机构的权威性和独立性,对企业内部的各机构进行定期审查,并且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实行进行评价,如果发现问题及时修改,使财务制度愈发健全,会计核算合法。对于严格按照内部控制制度实行的人员进行奖励,对于违反制度的进行惩罚,使动力和压力相结合,最终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使制度真正落于实处。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内部监督时,还应自愿接受外部的监督,比如社会大众、司法检查机关、政法部门的监督。
结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势在必行的,在六部委刊行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中从国家层面出发对企业内部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效帮助企业规避风险与公司治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进行控制和监督已经成为必要,以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效率,保护资产的完整,提高政府的服务职能,建设和谐型社会,避免出现错误和弊端,并且及时采取存世进行纠正,进一步提高政府行政效能。
参考文献:
[1]韩东平.试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J].财经界,2017(07).
[2]李军.县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有待加强[J].财政监督,2016(07).
[3]安力.内部控制环境构成要素审计评价[J].中国审计信息与方法,2016(02).
论文作者: 乔琪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经济社会论坛》学术版2018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9
标签:行政事业单位论文; 内部控制论文; 会计论文; 财务论文; 制度论文; 工作论文; 职能论文; 《中国经济社会论坛》学术版2018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