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地理教育改革述评_地理论文

国际地理教育改革述评_地理论文

国际地理教育改革述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述评论文,教育改革论文,地理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世纪90年代,国际地理教育改革风起云涌,世界各国纷纷采取措施改善本国的地理教育。美国地理教育复兴运动的深入开展,英国《国家地理课程》的颁布、指导和规范全球地理教育的《地理教育国际宪章》隆重推出,国际地理学竞赛活动蓬勃开展,都标志着国际地理教育正步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一、国际地理教育改革的背景

1.人地关系得到重视

纵观全球,特别是80年代以来,人口膨胀,粮食问题和饥荒现象严重,生态破坏,土壤侵蚀、水土流失和荒漠化以及城市化过量占用耕地都明显加剧,大气污染、全球变暖和臭氧层出现空洞,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淡水资源危机,资源浪费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很强的地理性。地理学在解决这些问题上具有巨大优势,使得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基础地理教育的价值,逐渐认识到人类面临的诸多困难和地理问题都有很大的关系。认清这些问题,有助于不断充实和拓展地理教育的知识内容和基础理论体系。而解决这些问题,建设“一个宽敞的地球、一个富裕的地球、一个干净的地球、一个安全的地球”,赋予了地理学更大的责任。迫切需要使公民接受高水准的地理教育,提高他们的地理科学素养,以应对这些困难和问题的挑战。我们深信地理教育能为今日和未来世界培养活跃而又负责任的公民,地理在各个不同级别的教育中都可以成为有活力、有作用和有兴趣的科目,并有助于终身欣赏和认识这个世界。

2.教育学、心理学的大发展

教育心理学的许多研究成果(如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法”、加涅的“教学设计法”)在地理教育中的具体应用,成为国际地理教育改革的一个强力助推器,如布鲁纳在其《教育过程》一书中就曾采用“发现教学法”来指导学生确定芝加哥的位置。

二、国际地理教育改革的表现

1.美国引领地理教育改革运动

美国发端于80年代中期的地理教育复兴运动,在90年代取得了显著进展。不仅公民普遍接受了需要增加地理知识的主张,更重要的是引起了决策层对地理教育的重视,一系列旨在改善美国基础地理教育的措施先后付诸实施。如1991年,美国总统布什在其签署的《美国2000年教育纲要》中,首次把地理与英语、数学、科学、历史一起列为五门核心课程;1993年,美国总统克林顿签署《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以法律形式将地理及其他六门学科指定为必修课程,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在这一法案中破天荒地提出,2000年所有美国学生都要具备运用地理学的能力的教育目标,这使得地理学科上升到一个十分优越的地位;1994年,《地理为了生活:国家地理标准1994》正式颁布,在其272页的文本中,辟专章论述了地理作为一门课程的重要性,提出了十八项国家地理标准,为美国基础地理教育制定了教学内容、地理技能与地理科学观念等方面的基本标准,使美国中小学地理教育有别于以往混乱不堪的状况。为使国家地理标准得到采纳和实施,美国教育部在国家地理标准正式颁布前,就已着手安排实施国家地理标准的人力和物力,并提出了要打下坚实的教材基础、利用地理内部服务网络和师资培训机构来培训使用这些教材的教师、提供实用的课程指南以确保这些教材的使用等具体措施。目前,依据新的国家地理标准编制的教材己正式出版使用。

2.英国紧随其后

受美国地理教育复兴运动的影响,英国继美国之后也开展了地理教育复兴运动。其直接成果是,结束了英国没有统一的地理课程标准的历史。1989年英国学校开始引入国家课程;1991年3月正式颁布了英国的《国家地理课程》,把地理列为十门必修课程之一;1991年5月,英国国家课程委员会颁布了关于国家地理课程的指导文件,规定公立学校5-14岁的学生必修地理,课时数占总学时的10%。从此以后,地理成为英国中小学课程中稳固的一部分。

3.世界各国纷纷效仿

在美、英地理教育复兴运动的刺激下,欧洲大陆一些国家及日本也都重新审视本国地理教育的现状,采取具体可行的措施来振兴本国的地理教育。例如瑞典,1993年地理从“社会科”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并被列为学生的必修课;日本地理学界与地理教育界十分关注美、英及欧洲大陆地理教育改革的进展,日本地理教育委员会曾在90年代初几次把“美国地理教育的复兴”作为会议主题,专门进行介绍和讨论,并呼吁日本政府顺应国际地理教育振兴的潮流,借鉴国际有益经验改善日本的地理教育,在日本地理教育界的努力下,日本已把地理与历史从社会科中独立出来,设置“地理历史科”,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日本提升地理学科地位的倾向。

4.《地理教育国际宪章》隆重推出

《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是由国际地理联合会(International Geographical Union,简称IGU)地理教育委员会起草,经世界各地许多地理教育工作者的讨论,于1992年8月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的第二十七届国际地理学大会上获得国际联合会执行委员会认可的一份国际性专业教育文件。这个“宪章”分序言、挑战与反应、地理问题和概念、地理对教育的贡献、地理教育的内容和概念、实施的原则和策略、地理教育研究、国际合作等部分,主旨鲜明,内容全面,有很强的时代性、国际性和针对性。它所提出的原则和方法,为世界各国实施高质量的地理教育提供了指导和参照。

诚如《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所言,地理既是促进个人教育的重要媒介,也可以对国际教育及环境和发展教育做出重大贡献。地理教育有助于人们读写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计算能力和图解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它也对个人素质和社交能力的发展,特别在日常生活的空间度量上和国际了解上有所帮助。它还有助于人们:

(1)对周围的环境以及地球上各种不同自然和人文特征产生兴趣;

(2)一方面欣赏自然世界的美,一方面体会人类各种不同的生活情况;

(3)了解态度和价值观在做决定时的重要性;

(4)时刻准备充分和负责地把地理知识应用于私人、专业和公共生活中。

5.国际地理学竞赛活动蓬勃开展

90年代后,世界上出现了两个主办中学生国际地理学竞赛活动的组织系统:一个是由美国国家地理学会主办的中学生国际地理学奥林匹克竞赛(IGO);另一个是国际地理联合教育委员会主办的中学生国际地理学竞赛(IGC)。IGO是为初中学生举办的地理学竞赛;IGC是为高中学生举办的地理学竞赛。尽管这两个竞赛的主办者有别,参与者也不同,但是它们拟定的《竞赛大纲》所依据的指导文件都是《国际地理学宪章》。

1993年和1995年,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率先主办了第一、二届中学生国际地理学奥林匹克竞赛,并申请获得了“IGO”名称的专用权。第一届竞赛在英国伦敦举行,只有俄、英、美三国的代表队参赛;第二届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奥兰多市举行,有俄、英、美、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五国的代表队参赛,各国参赛队都是由四名不超过十六周岁的初中学生组成。1996年8月,在荷兰海牙举行了第一届中学生国际地理学竞赛(IGC),有德国、荷兰、波兰、比利时和斯洛文尼亚五国的代表队参赛,都是不超过二十周岁的高中学生。参赛项目有野外考察和试题作答两项,前者须按统一要求完成一份考察报告,后者全部通过计算机操作显示。上述两个系统主办的竞赛,其目的有一致性,都是为了激发学生对地理科学与环境知识学习的积极兴趣,促进发展学生的地理智能和技能,促使不同国家中学生之间建立正常联系和保持友好关系,并为增进国家之间的相互理解做出贡献。

标签:;  ;  

国际地理教育改革述评_地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