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工党新领袖托尼#183;布莱尔*,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布莱尔论文,工党论文,英国论文,托尼论文,领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今年是英国工党自告别白厅15年以来政治形势最佳的一年。在5月5日和6月12日举行的英国地方议会选举和欧洲议会选举中,工党梅开两度,大败保守党,致使首相梅杰几次面临领导危机。然而正当工党行情看好之际,其领导约翰·史密斯猝然病逝。工党痛失舵手,陷入群龙无首状态,其间有舆论认为工党会出现分裂而断送大好前程。然史密斯去逝已半年有余,工党不仅未分崩离析,反而士气高昂,在各项民意测验中频频领先保守党。史密斯的后继者托尼·布莱尔更是一马当先,众望所归。作为影子内阁内政大臣,他在7月21日工党议员、工党党员和工会会员的投票选举中,分别赢得61%、58%和52%的选票,击败竞争对手副领袖玛格丽特·贝克特和就业事务发言人约翰·普雷斯科特,当选为工党新领袖。托尼·布莱尔现年41岁,是英国工党最年轻、历届领袖中得票率最高的一位,也是英国历史上主要政党领袖支持率最高的一位。他的当选在英国政坛掀起了一股不小的冲击波。英国社会民主党领袖、前财政大臣和国务大臣罗依·詹金斯称他为继休·盖茨克尔以来工党最有影响的领导人。
出身中产阶级的现代化派
1953年5月6日,托尼·布莱尔出生在苏格兰首府爱丁堡。母亲早年病逝,父亲利奥·布莱尔最初是格拉斯哥一家公司的职员。二战时参军,获少校军衔。利奥曾就读爱丁堡大学,获法律博士学位,是一位精明强干,颇有政治抱负的律师。不幸的是布莱尔10岁那年,一场重病结束了他的政治和律师生涯。此后,他便将自己未酬的抱负寄托在3个孩子身上,尤其对二子托尼·布莱尔寄于厚望。
布莱尔从小聪明伶俐、勤奋好学,受过典型的英国式教育,曾就读爱丁堡唯一的私立学校,13岁时获奖学金进入爱丁堡的费蒂斯公学。在学校,布莱尔兴趣广泛,尤热衷于表演和辩论,对严厉的学纪校规不以为然,校长和舍监对他的评语是:“聪明、优秀,就是不愿意遵守规定”。中学毕业后,布莱尔先在家闲呆了一年,不久便去伦敦闯天下。在此期间,他涉足过音乐、建筑等行业。后来考入牛津大学圣约翰学院攻读法律。在大学,他仍是一名活跃分子,热衷同学聚会,还为学校的一个演出团体写过剧本。大学最后一年,他加入了一个名为“陋谣”的摇滚乐队,担任该乐队的主唱和吉他手。演出时,布莱尔极为投入,在他的带动下乐队的整体表演水平提高很快。布莱尔无拘无束的性格在他的穿扮上充分表现出来。一次,他父亲去学校,见一小伙子长发齐腰,衣领敞开,脖子上挂着一个硕大的陶瓷十字架,竟一时未认出那是自己的儿子。在牛津学习期间,布莱尔对政治活动并不感兴趣,从未参加过牛津工会,也不是工党俱乐部的成员。恐怕谁也没想到有朝一日,他会成为英国政坛的风云人物。在圣约翰学院,布莱尔接识了一批学友,他们常常在一起讨论政治、哲学和宗教问题,其中对他有较大影响的是来自澳大利亚的激进神学家皮特·汤姆森。在汤姆森的影响下,布莱尔对基督教的社会观念产生浓厚兴趣。他认为,宗教不是纯粹神学意义上个人与上帝的关系,因而“开始以一种社会的观点来看待它”。这无疑为他以后的政治道路奠定了某种思想基础。1975年,布莱尔离开牛津时已逐渐对政治表现出兴趣,就在这一年他加入了工党,成为专门从事工会法业务的律师。80年代初,布莱尔开始参加议会选举。1982年,他在比肯斯菲尔德的补缺选举中初战失利,但并未气馁,受到当时的工党领袖迈克尔·福特的称赞。翌年正值英国大选,他在尚未获得工党候选人提名的情况下毛遂自荐,在大选中赢得了工党在北部煤城塞奇菲尔德的一个席位,从此平步青云,一年之内被提升为工党财政发言人。1988年,布莱尔进入影子内阁,任工党就业事务发言人,1992年起任影阁内政大臣。
布莱尔是工党右翼“现代化派”的主要代表。他认为工党已逐渐失去与工业化社会的联系,必须进行现代化改革,以适应新形势的变化,赢得选民的支持。他强调工党的“现代化”不仅要对中产阶级有吸引力,而且还要建立工党与其传统政治基础的新型关系。他的主张得到工党右翼的另一位代表人物,影阁财政大臣戈登·布朗的支持。1983年布莱尔初入议会时,年仅32岁的布朗就已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政治家。对布莱尔来说,年长两岁的布朗不啻是志同道合的良师益友。在工党内部,布朗也深孚众望。史密斯病逝之后,包括布莱尔在内的许多人都认为布朗是最可能的接班人。然而,领导工党走向成功的重任最终还是历史地落到了布莱尔的肩上。
在政治上,布莱尔可谓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但政治从来不是他生活的唯一方面。他视野开阔,爱好广泛,喜欢读书,更没有忘却年少时对表演和音乐的钟爱。现在他虽已不能象当年那样尽情地登台表演,但仍禁不住时常去影剧院体会作观众的滋味。闲时他也爱好网球,喜欢与各种不同观点的人交流。布莱尔是基督教徒,对家庭尽职尽责,与3个孩子关系亲密。他经常照顾年幼的孩子们上床安歇,准备早餐。布莱尔夫人切丽是他的同事,也是一位雄心勃勃的律师。他们1980年结婚,那时,切丽的从政纪录曾一度超过布莱尔。切丽曾就读于伦敦大学,成绩出色。她非常热爱自己的律师职业,不喜欢向新闻界谈论她的丈夫。她尊重布莱尔,认为他“干什么都很投入,无论是办案子还是搞政治活动”。但她更强调自身的独立性。当有记者问如果布莱尔当选首相,她是否还继续从事律师职业时,她的回答不容质疑。如果这样的话,切丽有可能作为唐宁街10号的第一位职业女性载入史册。
锐意改革的新一代领导人
布莱尔力挫群雄,从史密斯手中接过工党舵柄绝非偶然,而是当今英国独特的政治背景所致。
1979年以撒切尔夫人为首的保守党上台以来,已连续4次赢得大选,执政时间长达15年。冷战结束后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加之保守党长期执政带来的问题,使人们对该党已深感厌倦。梅杰自1990年接替撒切尔夫人出任首相至今,政绩平平,治国乏术,在教育、环保、交通、治安方面建树甚微。在欧洲政策上,保守党进退维谷,内部分歧加深,今年还引发一场政府危机。尤其是本届保守党政府自食其言,增加税收,更为广大选民所不满,人心思变。而布莱尔作为出身中产阶级的现代化派,不仅要求工党进行现代化改革,而且呼吁对社会进行全面革新。他的一系列主张对中产阶级颇具吸引力。他本人长相英俊,年富力强,深得公众青睐,英国舆论界甚至称他可能成为英国的肯尼迪。
事实上,早在80年代初,布莱尔就呼吁实行改革。他认为工党不应是仅仅建立在狭隘的阶级和利益集团基础上的党派团体。1983年他当选塞奇菲尔德的议员后,率先在当地推行壮大工党队伍的政策,使塞奇菲尔德的工党成员从600人猛增到2000多人。不同于金诺克和史密斯对工党的改革,布莱尔没有背上历史的包袱,对工党的陈规陋习不以为然,不受传统的左翼和右翼观念的束缚,主张弥合左右翼的分歧[①]。他认为撒切尔时期的改革并非完全不可取,表示不会抛弃保守党的许多教育改革举措。在处理与工会的关系上,布莱尔宣布要扭转工党过分依赖工会的局面,表示工党不会完全废除保守党有关工会的法规。布莱尔与工会的关系一向不睦,在他担任工党就业事务发言人时曾制订过对工会不利的政策。今年10月4日在布莱克浦工党年会上,布莱尔进一步提出取消作为社会主义基石的党章第四款,认为它对社会主义的理解是“狭隘和不充分的”,表现出彻底改革工党的决心,被称之为“布莱尔的十月革命”。
在内政上,布莱尔支持废除上议院的世袭制,取消议会中不经选举产生的上议院,代之以民主选举产生的上议院,改变保守党治下的中央集权化倾向,更多地给予地方政府解决其自身问题的权力。他主张增加国家对教育和职业培训的投资,削减政府部门的开支。
在经济上,布莱尔推崇自由贸易,强调市场的作用,赞扬市场经济带来的活力,主张在公有经济和私有经济部门之间建立“伙伴关系”。他要求保守党改变税收政策,认为现行税制有利于富人,加深了贫富差距。为了赢得选民的支持,他表示工党不会增加中等收入者的税收,并放弃传统的国有化政策。
关于社会问题,布莱尔认为,经济效益应与社会道德同步发展,英国需要一套有效惩治犯罪的司法体制,但最有力的手段还是设法杜绝犯罪根源。他的“严厉打击犯罪,减少犯罪根源”的呼声引起国民的共鸣。布莱尔一反工党关于福利问题的立场,主张改革福利制度,他在一次讲话中说,“高涨的福利预算是经济失败的信号”。同时,他要求改革社会,倡导平等。
关于欧洲政策,布莱尔坚定地支持欧洲一体化,有着鲜明的亲欧立场。还在1983年他竞选塞奇菲尔德议员时,就反对工党的欧洲政策,主张英国应当继续留在欧共体内。他认为今天英国更应当在欧洲联盟中发挥积极作用,希望英国与欧盟其他成员国建立协作的经济关系,并在条件成熟时实现货币联盟。
目前,布莱尔和他领导的工党声望日高。最近的莫里民意测验表明:(1)工党的形象已经改观。80年代,工党陷入内部分歧和选民的不信任,形象颇差,而如今有2/3的选民认为工党会使英国变得更有希望。(2)工党的政策受到欢迎。对最低工资的限定虽然遭到保守党的攻击和修正,但为大多数选民所支持。工党要求英国加入《马约》的社会宪章,选民中有3/4表示支持。(3)保守党的传统选民和舆论支持在消失。在抽样调查中,只有7%的人表示他们会始终投保守党的票。保守党在中产阶级中的支持率已明显低于工党,梅杰本人的支持率低于他的对手布莱尔29个百分点。据10月28日公布的国际市场和舆论研究所的民意测验表明,工党的选民支持率已领先保守党32个百分点,58%的选民如今希望工党赢得下一次大选,而1993年6月只有46%的选民希望工党获胜。另外,企业界也在消除对工党的疑虑,著名的马克斯—斯潘塞公司已宣布欲“用现金”支持工党。
但是,工党目前仍面临3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工党与工会的关系。虽然根据新的选举制度,工会的影响已大大减小,但工会与工党的传统联系亦非朝夕可以割舍,工会的一些政策主张使布莱尔等工会领导人感到难办。其次是税收。选民希望政府减税,但不少人认为在工党统治下,税收很难降低。再次是工党迄今尚未完全赢得选民的信赖。近一半的选民对工党的承诺表示怀疑。尽管很多人意欲投票支持工党,但仍对该党有保留。调查表明在南部和中部地区,有不少选民仍举棋不定。此外,布莱尔提出取消党章第四款的主张正遭到工党左翼的强烈反对,布莱尔与左翼的关系将会十分棘手。另一方面,保守党也并非无计可施。英国经济自去年第二季度,复苏势头强劲。通货膨胀率已降至25年来的最低水平。据经合组织的报告分析,在近两年内,英国的经济增长率将维持在2.75%与3.25%之间。这样,如果保守党在大选前得以使出减税这一招术,势必会讨得选民的欢心。因此,工党远未大功告成,还需作多方面的艰苦努力。布莱尔也意识到这一点,多次告诫全党要克服自满情绪,再接再厉。
尽管如此,工党毕竟已走出困境。现在离1997年大选尚有近3年的时间,如果布莱尔和他的工党继续苦心经营,抓住当前选民急切的求变心理,把工党对保守党的优势保持到大选前,届时布莱尔入主唐宁街10号就并非不可能。
附:历届工党领袖及其当选前后的政治倾向任期(年)
领袖
当选前政治倾向 当选后政治倾向1922-1931 拉姆齐·麦克唐纳
左 翼
右 翼1931-1935 乔治·兰斯伯里
左 翼
左 翼1935-1955 克莱门特·艾德礼
中 左
中1955-1963 休·盖茨克尔
右 翼
右 翼1963-1976 哈罗德·威尔逊
中 左
中 右1976-1980 吉姆·卡拉汉
右 翼
中 左1980-1983 迈克尔·福特
左 翼
中1983-1992 尼尔·金诺克
中 左
中 右1992-1994 约翰·史密斯
右 翼
中1994-
托尼·布莱尔
右 翼
资源来源:英国政治实录:《经济学家》评估。转引自[英]《经济学家》1994年7月23-29日,第52页。
注释:
* 从布莱尔当选工党领袖后的言行来看,他属于中左政治倾向。
①布莱尔因主张取消左、右翼界限,常被戏称Tony Blur.blur为“使…模糊不清”之意,故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