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枫桥再泊》的作者为孙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再谈论文,枫桥论文,作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02X(2010)01-0082-02
唐代诗人张继曾赋《枫桥夜泊》(一作《夜泊枫江》)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父(一作‘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①此诗脍炙人口,为人称颂不绝,特别是后面两句,因宋代欧阳修在《六一诗话》中有“诗人贪求好句,而理有所不通,亦语病也。如……唐人有云:‘姑苏台下寒山寺,半夜钟声到客船。’说者亦云,句则佳矣,其如三更不是打钟时”②之议,遂引起后代一些文人关于半夜钟有无的不同看法,以此这首诗更引起人们的兴趣与关注,可谓脍炙人口,誉满天下。
近年来,一首《枫桥再泊》诗又再度传得沸沸扬扬,据说这首诗乃张继兵乱过后,故地重游之作云云,说得煞有介事,似乎事实正是如此。
其实,这种传言在十几年前就出现了。1994年6月18日出版的福建日报社的《每周文摘》第728期中有袁文、张勇等同志根据《周末》同年6月4日摘的《张继还写了〈枫桥再泊〉诗》一文。文中说张继于唐天宝末为避战乱到苏州,写了《枫桥夜泊》,后来“又有机会重游苏州,并写下了一首《枫桥再泊》,这首诗就鲜为人知了。诗文是:‘白发重来一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乌啼月落寒山寺,依枕尝听半夜钟。’如果说,《夜泊》所寄予的是诗人遭受兵乱时的愁思,那么《再泊》却是兵乱过后故地重游,回首往事,抒发了‘青山依旧,白发无情’的感慨。”当时尚有其他文章也有类似的说法。没料想,事过十几年这一传言依然重新引起人们的兴趣,有人还深信不疑。这一关于张继诗的“新发现”,可谓有石破天惊之效,令人读后不禁怦然心动,不禁有再探讨的必要。
如果说张继果真旧地重游,又写了《枫桥再泊》诗,那倒是又增添了一则文坛趣话,可惜历史事实却令人失望。今查《全唐诗》张继集,以及陈尚君先生的出版于1992年10月的《全唐诗补编》,均无张继《枫桥再泊》诗,谓张继作此诗的根据不知从何而来?那么是否上举两书失收?也绝不是。原来张继就从未写过这首《枫桥再泊》诗,此诗其实乃宋朝人孙觌,别号鸿庆居士者所作。清人吴之振、吕留良、吴自牧等人所编的《宋诗钞·鸿庆集钞》就录有孙觌此诗,然题为《过枫桥寺示迁老三首》,此诗为第一首。又清厉鹗的《宋诗纪事》卷三八亦录有孙觌此诗,题为《枫桥三绝》,此诗仍为第一首。今人金性尧先生的《宋诗三百首》、傅璇琮等先生的《宋人绝句选》二书亦均选有孙觌此诗,题均同《宋诗纪事》,而非《枫桥再泊》,诗文字亦与《每周文摘》所录有所不同。首句“白发”作“白首”,第三四句亦均作“乌啼月落桥边寺,倚枕犹闻半夜钟。”可见张继确未写过《枫桥再泊》诗,诗本是孙觌之作,而为人张冠李戴。
有人可能会以为诗本为张继所作,而怀疑《宋诗钞》、《宋诗纪事》误作孙觌诗载入。为了进一步说明诗非张继作,乃确是孙觌手笔,我们再作进一步的考察。首先看看孙觌的生平。《宋诗钞·鸿庆集钞》载孙觌生平及刻其《鸿庆集》过程云:“孙觌,字仲益,尝提举鸿庆宫,故自号鸿庆居士。五岁时即为东坡所器。第政和间进士。靖康俶扰,为执法,为词臣。旋由琐闼历吏户长贰,连守大邦。绍兴而后,遭值口语,斥居象郡。久之,归隐太湖二十馀年。孝宗朝,命编类蔡京、王黼等事实,上之史官。年九十余卒。由其居闲久,故问学深,诚有宋之作家也。独以其志万侯卨之墓,嘉靖间,常州欲刻《鸿庆集》。邑人徐问曰:‘觌有罪名教,其集不当行世。’遂止。呜呼!斯言固秋霜也。今不废其诗者,以见有诗如此,而不得列于作者,欲立言者知所自重耳。”①P1432《宋诗纪事》卷三八记载孙觌事迹如下:“觌字仲益,晋陵人。大观三年进士。政和四年,中词科。高宗朝,仕至户部尚书,提举鸿庆宫。有《鸿庆集》。”④据上述记载可知,孙觌乃南北宋间人,擅诗有名,南宋绍兴间被贬斥居象郡。久之,归隐太湖二十余年,高寿而卒。又《宋诗钞·鸿庆集钞》载其《过枫桥寺示迁老三首》(下引其诗均见此集)如下:
白首重来一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鸟啼月落桥边寺,欹枕犹闻半夜钟。
三年瘴海卧炎霄,梦隔青枫一水遥。万里归来悲故物,铜驼埋没草齐腰。
翠木苍藤一两家,门依古柳抱溪斜。古城流水参差是,不见玄都旧日花。①P1451
(按:第一首的“鸟啼”,第三首的“玄都”,《宋诗纪事》分别作“乌啼”、“吴都”,当较妥。)这三首诗乃同时之作,均是孙觌过枫桥寺示迁老诗。而且从“三年瘴海卧炎霄”首得知,此时乃诗人久贬炎方之后归来之作,故有“万里归来”等伤悼之情。
联系孙觌生平,诗当作于“贬斥居象郡”后北归时。今考孙觌诗,确实有他贬谪瘴海三年经历的诗作,如其《到象州寓行衙太守陈容德携酒见过》诗中云:“莫辞蜑酒一尊赤,会压瘴茅千里黄。未省谗言遭薏苡,直将空腹傲槟榔。”①P1444《宜黄尉李集义遣书问安否小诗为谢》诗云:“三年著南冠,两见芳岁新。朝为虫蛇侣,暮与魑魅邻。”①P1441《别象州陈守容德》诗云:“三年客殊方,荣悴不堪说。迢迢家万里,奄奄命一发。”①P1445《雉山寺青罗阁》诗有云:“蛮村避谤三年过,野寺寻僧半日闲。”①P1445如此均可见孙觌过枫桥寺示迁老之作确实是贬象州后北归的感慨诗作,其作此三绝句实不可怀疑。
再说孙觌北归后,也确实到过苏州枫桥,其《能仁寺悟上人来枫桥访余索诗赋两绝句》即表明诗人曾居于枫桥,且从第二首的“老去都将笔砚焚,相逢相问只寒温。更无一语堪酬对,已入维摩不二门。”①P1457可知,诗人贬后北归时年已老大,心意悲凄消沉,故有遁入空门之想,且时与僧人往来酬唱。故其过枫桥寺与迁老往来酬唱,实为自然。
又,此诗首句“白首重来一梦中”句的表述,在孙觌诗中也有相似之作。如其《焦山吸江亭》诗云:“昔年携客寄僧龛,……白首重来看修竹”①P1456;《再过曹山示如老》诗云:“不羡鹏南运,聊随雁北还。……偶列万里去,重来一梦间。”①P1447由此亦可见孙觌的“白首重来一梦中”句与其诗的表述习惯是前后相吻合的,由此亦可证明《过枫桥寺示迁老三首》确实为孙觌之作,而讹传为张继的《枫桥再泊》诗,其实正是宋代的孙觌《过枫桥寺示迁老三首》诗的第一首,而决非所传的张继再过枫桥之作。
由于《张继还写了〈枫桥再泊〉诗》一文作者将诗作者搞错了,因此他对诗歌的解释也就不可能做到知人论世,准确精当。对于此诗的理解,我大体赞同上举《宋人绝句选》的解释,故移录于此以供大家品赏:《枫桥三绝》中有“三年瘴海卧炎宵”句,是“忧伤中原终于沦落,至今未能收复。由此推知这第一首所抒写的也是国忧。前二句写‘重来’的忧伤……‘重来’是指诗人当年从中原到江南时,曾到枫桥,那时他刚入中年。而如今已经年老,故云‘白首重来’。想到这些年来的生活,他仿佛梦幻初醒,觉得国家人事变异,唯有江山依旧,风景不改。后二句便用张继诗意来抒发愁思。那寒夜里几声乌啼之后,传来寺庙报时钟声,使不眠志士格外清醒地意识到,这是子夜时分,昨日结束,今日开始,时光在万籁俱寂的黑夜中流逝。这情景,这意境,正是诗人此时此刻所体验到的,好像清醒地看到了一个漫长悠久的历史的梦境。诗人借用张继诗意,恰好表现了他自己深沉的隐忧,而意蕴更丰富,语言更精炼。”⑤
收稿日期:2009-11-12
注释:
①《全唐诗》卷二四二,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
②欧阳修:《六一诗话》,见何文涣《历代诗话》,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269页。
③[清]吴之振、吕留良、吴自牧编:《宋诗钞·鸿庆集钞》,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
④[清]厉鹗辑:《宋诗纪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第96页。
⑤傅璇琮选编:《宋人绝句选》,倪其心、许逸民注,济南:齐鲁书社,1987年,第19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