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轴承开关磁阻电机实验平台的开发与研制

无轴承开关磁阻电机实验平台的开发与研制

杨钢[1]2003年在《无轴承开关磁阻电机实验平台的开发与研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用电设备对拖动电机的要求不断提高,磁悬浮技术的运用使高速和超高速电机现已广泛应用于空间技术、密封泵、离心机和高速飞轮储能等领域。利用磁悬浮轴承和开关磁阻电机定子结构的相似性,将两者集成化所构成的新型电机—无轴承开关磁阻电机对于减少装置体积重量,提高设备性能有重要意义。 本文在消化和吸收国外的研究成果基础上,论述了无轴承开关磁阻电机的工作原理,并对电机的数学模型进行了详细的推导和分析。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无轴承开关磁阻电机系统的主绕组功率变换器和悬浮绕组功率变换器、滞环电路、驱动隔离电路、PID调节电路、辅助电源和面板控制系统等,并完成了全部硬件部分的制作和调试,为后续的系统调试打下了基础。

王喜莲[2]2013年在《共悬浮绕组式无轴承开关磁阻电机的基础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摘要:无轴承开关磁阻电机(BSRM)兼具了磁轴承与开关磁阻电机(SRM)的特点,不但可避免传统机械轴承的缺点,还充分利用了开关磁阻电机自身的优点,因其在高速领域的应用价值得到了各国学者广泛的研究。传统结构双绕组BSRM悬浮绕组数量多,而且电机运行中,悬浮绕组要随主绕组的切换在各相间不断切换,增加了功率电路中开关器件的个数及控制的复杂性。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的共悬浮绕组式BSRM绕组结构,不论几相电机,均只需要2套悬浮绕组实现径向悬浮控制。而且,电机在整个运行过程中,不需要切换悬浮绕组,功率器件个数减少为原来的叁分之一,降低了系统成本和控制复杂性。首先,对提出的共悬浮绕组式BSRM的电磁特性进行了有限元计算,分析了其悬浮性能及悬浮绕组电流对旋转转矩的影响,以及磁饱和对悬浮性能及旋转转矩的影响等,证明了共悬浮绕组式无轴承开关磁阻电机在饱和情况下依然悬浮可控;与双绕组结构BSRM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了其在悬浮与旋转方面具有同样的特性。其次,建立了共悬浮绕组式BSRM的等效磁路模型,求取了主绕组与悬浮绕组的自感及互感表达式;提出以定子极机械位置为参考考虑转子径向偏移对定转子极间气隙变化的影响,推导了定转子极间气隙长度与转子径向偏移位置、定子极位置的数学关系;采用直线磁路结合边缘椭圆形磁路的方法求取了气隙磁导;进一步推导出了径向力、静态转矩与绕组电流及转子旋转位置角之间的数学关系。与有限元仿真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径向力及转矩数学模型的准确性。考虑转子偏心位移对定转子极间气隙磁导的影响,提出通过近似分析法求得绕组电感,从而建立了考虑转子偏心位移影响的共悬浮绕组式BSRM径向力解析模型,得到绕组电流、转子旋转位置、转子径向偏移位置与转子所受径向力的数学关系。该数学模型的计算结果与有限元仿真结果的一致性证实了该解析模型的正确性。然后,针对共悬浮绕组式BSRM径向悬浮力系统的严重非线性,提出了基于逆系统方法的径向力非线性控制方法,依据动态性能要求调节控制参数,实现了径向力控制的动态线性化,对不同动态性能指标下精确的转子径向位移控制进行仿真,验证了控制方案的有效性。最后,搭建了共悬浮绕组式BSRM实验平台,对该电机进行了悬浮旋转试验,证明了共悬浮绕组式BSRM的悬浮可控及优良性能,为其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杨晗[3]2016年在《单绕组无轴承开关磁阻电机的绕组故障容错控制研究》文中提出开关磁阻电机(SRM)结构简单、控制灵活,适用于高速驱动场合,具有良好的容错运行性能。与普通SRM结构相类似的单绕组无轴承开关磁阻电机(BSRM)集旋转与悬浮功能于一体,有望继承普通SRM优异的高速适应性和强容错性等优点,逐步引起了各国学术界的关注。基于直接控制思想的单绕组BSRM直接转矩和直接悬浮力控制策略不仅有效降低了转矩脉动和悬浮力波动,而且具有控制算法简单、易于实现等优点。为探索单绕组BSRM的容错性能,分别基于单绕组BSRM的传统控制策略和直接转矩与直接悬浮力(DTC&DFC)控制策略,针对电机绕组发生故障时的容错运行控制方法展开研究。首先,针对传统的方波控制策略,建立了考虑双相耦合的短路容错数学模型。以此容错数学模型为基础,提出了绕组发生短路故障时的悬浮力补偿策略,并对该故障引起的输出转矩下降问题进行了转矩补偿的研究。仿真和实验结果证实了悬浮力与转矩同时补偿的可行性。其次,针对传统控制方法的局限性,重点研究了单绕组BSRM的DTC&DFC控制策略。基于已有的理论研究成果,通过实验实现了DTC&DFC控制策略,并基于该策略研究了绕组发生开路故障时的容错运行控制方法。综合传统方波控制策略中的悬浮力补偿思路和DTC&DFC的控制特点,通过仿真深入分析了几种悬浮力补偿方案的优劣,在保证DTC&DFC控制效果的同时实现了电机的绕组开路故障容错运行。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基于单绕组BSRM的DTC&DFC绕组开路故障容错运行策略的有效性。

朱志莹[4]2013年在《五自由度磁悬浮开关磁阻电机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自检测与逆控制》文中研究说明磁悬浮电机集传统电机旋转与磁轴承悬浮功能于一体,以同时产生驱动负载的电磁转矩和支承转子的悬浮力为目标,打破了传统电机仅为了产生电磁转矩而必须保持气隙磁场平衡的思路,开辟了高速电机研究领域的新方向。磁悬浮开关磁阻电机将磁悬浮技术与开关磁阻电机相结合,在继承一般磁悬浮电机无摩擦、无磨损、轴向空间利用率高、转子临界转速大等优点基础上,充分发挥了开关磁阻电机的高速优越性以及对恶劣环境的适应性,同时通过径向力的主动控制,有效改善了开关磁阻电机因不平衡磁拉力造成的振动和噪声问题,成为目前磁悬浮电机领域一个新的研究热点。本文以一台五自由度磁悬浮开关磁阻电机为研究对象,在对其电磁-动力学特性进行精确化建模与分析基础上,针对系统内部存在的多自由度、强耦合、非线性特性以及传感器带来的价格昂贵、可靠性低、动态性能差等问题,开展了五自由度磁悬浮开关磁阻电机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自检测与逆控制研究。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如下:1)给出了五自由度磁悬浮开关磁阻电机总体拓扑结构,设计了一种新型叁磁极交直流供电式径向-轴向混合磁轴承,分析了该磁轴承径向和轴向悬浮工作原理;介绍了磁悬浮开关磁阻电机基本结构及其悬浮力和转矩产生机理,设计了磁悬浮开关磁阻电机和径向-轴向混合磁轴承的关键电磁结构参数,给出了设计结果并研制了一台完整的五自由度磁悬浮开关磁阻电机实验样机。2)基于平动-转动坐标系构建了五自由度磁悬浮开关磁阻电机转子动力学模型,依据动力学模型定性分析了转子支承特性;针对磁轴承传统平衡位置附近近似线性化模型的不足,采用等效磁路法构建了径向-轴向混合磁轴承大气隙范围内精确悬浮力模型;考虑到转子径向偏心和耦合对模型的影响,结合等效磁路、有限元分析和虚位移定理构建了磁悬浮开关磁阻电机偏心耦合下的精确化悬浮力和转矩模型;并利用Matlab和Ansoft仿真软件对模型的耦合非线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3)针对五自由度磁悬浮开关磁阻电机所用传感器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将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与状态观测器设计理论相结合,研究了基于LS-SVM观测器的磁悬浮开关磁阻电机转子位移位置自检测方法。构建了磁悬浮开关磁阻电机状态空间模型,阐述了位移位置LS-SVM观测器设计原理,采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证明了位移位置观测器的稳定性,通过LS-SVM离线训练和在线学习获得了磁悬浮开关磁阻电机位移位置观测器。仿真表明LS-SVM观测器不依赖于磁悬浮开关磁阻电机精确数学模型和具体运行参数,实现简单,观测精度高,可为磁悬浮开关磁阻电机无传感器运行提供实时准确的位移和位置反馈信息。4)为实现五自由度磁悬浮开关磁阻电机磁轴承支承端转子位移的实时高精自检测,开展了基于粒子群优化LS-SVM的磁轴承转子位移预测建模研究。借助径向-轴向混合磁轴承大气隙范围内的精确悬浮力模型进行闭环采样仿真,通过采集具有代表性和遍历性的输入输出样本数据,离线训练LS-SVM获得了磁轴承转子位移预测模型,针对LS-SVM超参数选取问题,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其进行自动寻优,以提高转子位移预测模型的预测能力:对比仿真结果验证了所建位移预测模型实现了五自由度磁悬浮开关磁阻电机磁轴承支承端转子径向和轴向位移的自检测。5)针对磁悬浮开关磁阻电机电磁转矩和悬浮力模型的耦合非线性,将LS-SVM辨识建模方法与逆系统线性化解耦控制原理相结合,研究了基于LS-VM逆系统的磁悬浮开关磁阻电机解耦控制。分析了磁悬浮开关磁阻电机电磁转矩和悬浮力模型的可逆性,采用自适应遗传算法优化LS-SVM构建了磁悬浮开关磁阻电机逆辨识模型:将遗传优化的LS-SVM逆模型与对象串联构造伪线性复合系统,实现了磁悬浮开关磁阻电机电磁转矩与悬浮力的线性化和解耦;在此基础上,对线性化解耦后的伪线性复合系统设计了内模控制器,提高了控制系统的鲁棒性和抗干扰能力。6)为解决磁轴承现有控制方法只适合于平衡位置附近线性化模型的局限性,进一步将LS-SVM逆系统方法用于五自由度磁悬浮开关磁阻电机支承磁轴承的大气隙范围内非线性解耦控制中。分析了磁轴承大气隙范围内悬浮力模型的可逆性;给出了遗传优化LS-SVM的逆模型辨识步骤;将辨识得到的LS-SVM逆模型作为前馈补偿环节,通过引入改进的PID反馈控制环节,构建了磁轴承复合解耦控制系统;对比仿真结果表明所提LS-SVM逆系统方法具有较好的动、静态性能,可实现五自由度磁悬浮开关磁阻电机支承磁轴承大气隙范围内高性能非线性解耦控制。7)针对五自由度磁悬浮开关磁阻电机高速运行控制需要,分别以dSPACE和DSP为控制核心设计了两套高速数字控制系统,并对数字系统结构、功率变换器拓扑、驱动与缓冲电路、位移与位置检测电路、电流与电压检测电路进行了设计和器件选型,为五自由度磁悬浮开关磁阻电机高性能控制算法的实现创造了硬件条件。

刘芳芳[5]2016年在《宽转子齿结构无轴承开关磁阻电机的基础研究》文中认为开关磁阻电机(Switched Reluctance Motor,SRM)由于其简单坚固,以及在恶劣环境下良好的运行特性,引起了学术界和行业界的高度关注。无轴承开关磁阻电机(Bearingless Switched Reluctance Motor,BSRM)是在SRM基础上结合无轴承技术研制所得,不仅继承了SRM的高转速特性,并且结构简单、维护便捷、造价低廉,在航空航天、军事、民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针对传统12/8极无轴承开关磁阻电机转矩和悬浮力强耦合的特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宽转子齿结构12/8极双绕组无轴承开关磁阻电机。该电机可以从结构上实现转矩和悬浮力的解耦,从而简化控制系统。本文首先介绍宽转子齿结构无轴承开关磁阻电机的结构特点和悬浮运行原理;推导了宽转子齿结构无轴承开关磁阻电机的悬浮力表达式;并在此基础上,基于Ansys有限元仿真软件,对宽转子齿结构无轴承开关磁阻电机的电感、转矩和悬浮力特性进行分析。其次,针对无轴承开关磁阻电机在实际运行中转矩脉动较大的问题,运用虚位移法推导出数学模型,分析转子极弧大小对转矩脉动的影响。随后从控制策略角度入手,研究不同控制策略对无轴承开关磁阻电机转矩脉动的影响,从而证明宽转子齿结构无轴承开关磁阻电机采用独立控制策略有利于减小其转矩脉动。最后,将广泛运用于交流电机中的直接转矩控制思想借鉴至宽转子齿结构无轴承开关磁阻电机中,设计了合适的基础电压控制矢量和参数开关表,系统仿真表明:直接转矩控制可有效减小宽转子齿结构无轴承开关磁阻电机的转矩脉动。

张计涛[6]2012年在《无轴承开关磁阻电机及其控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无轴承开关磁阻电机(BSRM)集无轴承技术与开关磁阻调速技术于一体,既保留了传统开关磁阻电机的优点,又避免了机械轴承的缺点,尤其适合于高速应用场合。目前,无轴承开关磁阻电机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前沿热点课题,本课题开展对其控制策略的研究,可以为该项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做一些基础性工作。同时,也可以为从事相关课题研究的学者和本课题组正在进行的无轴承开关磁阻电机相关理论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本课题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编号:50907003),本文首先对无轴承开关磁阻电机的发展现状进行了介绍,之后在给出无轴承SRM结构的基础上,较为详细地阐述了其径向悬浮原理,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给出了数学模型,为其后的有限元分析和控制系统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然后,利用Ansoft仿真软件建立了无轴承SRM的有限元模型,基于得出的大量仿真数据,对电机径向力和电磁转矩受相关参数的影响情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同时,本文还探讨了电机磁路饱和和转子偏心时,径向力和电磁转矩的静态特性。随后,根据课题需要完成了无轴承SRM样机的改造工作,设计了控制平台,并完成了其各个模块电路的制作和调试工作。其中,硬件部分主要包括主绕组功率电路及其驱动和电源电路、副绕组功率电路及其驱动电路、DSP最小系统电路、转子位置检测及其逻辑处理电路、转子径向位移及其信号调理电路、电流检测及其信号调理电路、母线电压检测及其调理电路和各种保护电路等;软件部分主要包括旋转部分基本控制程序的设计和悬浮部分方波控制策略的研究。最后,利用设计的控制平台对电机进行了初步的试验,主要包括初步的旋转试验及对其间转子径向振动情况的观察、电机悬浮系统的静态试验,并结合理论尝试对得到的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经过试验,首先验证了本系统样机的改造是成功的,同时本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与思路,和试验对电机径向力与电磁转矩特性规律的探究工作,也为无轴承开关磁阻电机更深一步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刘羡飞[7]2008年在《磁悬浮开关磁阻电机基本参数与控制方法的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磁悬浮电机技术已经成为电气传动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将磁悬浮电机技术应用于开关磁阻电机可以综合发挥开关磁阻电机和磁悬浮技术的优势,有助于开关磁阻电机突破向微型和超高速电机领域发展的瓶颈,因此,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针对磁悬浮开关磁阻电机的基本参数与控制方法开展系统研究。首先从磁悬浮开关磁阻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出发,对样机的结构参数进行了设计。根据磁悬浮开关磁阻电机的特点及工作要求确定了主要参数的设计原则,参考开关磁阻电机的设计方法,结合悬浮力要求,给出了样机主要参数的确定依据,根据样机的额定要求确定了样机的主要结构参数。在此基础上,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样机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并对悬浮力和转矩特性进行了系统仿真分析,包括悬浮力和转矩随转子转角、绕组电流及径向位移的变化趋势分析,悬浮力在径向两自由度上的耦合以及悬浮力和转矩之间的复杂非线性耦合关系分析。针对磁悬浮开关磁阻电机传统数学模型在导通区间上的局限性,详细推导了一个相周期全角度范围的拓展数学模型。从磁路的有限元分析出发,得出磁路系数,根据磁路剖分,推导出气隙磁导,利用等效磁路方法,推导出各绕组自感及相互间互感,进而根据机电能量转换原理推导出悬浮力及转矩表达式。数学模型的正确性最后通过有限元计算得到了验证。针对磁悬浮开关磁阻电机经典单相轮流导通控制策略下悬浮力和转矩的复杂非线性耦合关系,提出一种将转矩调节及外力扰动视为悬浮系统控制的不确定因素的思想,利用变结构鲁棒控制对系统参数摄动和外扰动的不敏感特性,对悬浮系统的径向位移控制设计了变结构鲁棒控制算法。首先利用经典的悬浮力解析数学模型,采用逆系统方法对悬浮力在径向正交两自由度上的耦合进行解耦,得到两个对称的独立线性子系统,分别带有转矩绕组电流摄动和外力扰动不确定性项。针对解耦后的不确定线性子系统,利用其对应的Riccati方程的解来构造滑动模态超平面,采用指数趋近率法设计了变结构鲁棒控制律,最后分别对悬浮力解耦特性和径向位移变结构鲁棒控制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设计的正确性。利用磁悬浮开关磁阻电机相间互感很小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分相导通的解耦策略。从矩角特性分析出发,找到一个合适的双相导通区间。在该导通区间下,一相负责产生悬浮力,称为悬浮相,另一相负责产生平均转矩,称为转矩相。其中悬浮相处于悬浮力的最大导通区间,且径向正交两自由度上耦合很小,从而实现平均转矩和悬浮力的独立控制以及径向两自由度上悬浮力的独立控制。利用经典数学模型及全角度拓展模型推导了分相导通模式的的数学模型,并通过和传统单相轮流导通模式进行有限元对比分析,验证了分相导通解耦策略良好的解耦性能。在分相导通解耦模式下,分别针对径向位移和转速控制设计了模糊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模糊控制器具有良好的控制性能。以设计的12/8结构的样机为控制对象,对磁悬浮开关磁阻电机数字控制系统进行了硬件的原理设计。包括功率变换器和控制系统设计。功率变换器设计中,转矩绕组主电路采用开关磁阻电机最常用的半桥不对称结构,而悬浮绕组考虑其电流方向可逆,主电路采用叁相半桥逆变电路,对主开关的驱动和缓冲电路进行了结构设计。控制系统设计采用DSP+CPLD的架构,对各自承担的控制任务进行了合理分配。转子径向位移控制采用片外模拟PID设计,转速控制采用片内数字控制。对转子位置和径向位移检测电路、片外径向位移模拟PID控制器、电流滞环控制器和保护电路等外围电路进行了系统的结构设计。将部分设计思想应用于一台12/10结构的六相普通开关磁阻电机,进行了转矩绕组方波电流获取等初步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磁悬浮开关磁阻电机的磁轴承部分进行了原理性的探讨,采用轴向—径向混合磁轴承,对其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进行了探讨,推导了基本数学模型。

项倩雯[8]2006年在《磁悬浮开关磁阻电机的设计与磁场计算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磁悬浮开关磁阻电机利用磁轴承与开关磁阻电机定子绕组的相似性,将产生悬浮力的绕组和产生电磁转矩的绕组同时迭压到定子极上,并通过一定的控制策略使其同时具备自悬浮和旋转的功能,不仅拥有开关磁阻电机和磁悬浮轴承的优点,而且无磨损从而成为适应高速和超高速驱动场合的新型电机。本文在提出磁悬浮开关磁阻电机的机械结构系统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永磁偏置叁自由度径向—轴向混合磁轴承和磁悬浮开关磁阻电机的运行机理。根据虚位移原理推导了不考虑磁饱和时磁悬浮开关磁阻电机悬浮力与电磁转矩的近似数学模型。基于径向—轴向混合磁轴承的电磁理论和开关磁阻电机的设计原理,设计了一台永磁偏置叁自由度径向—轴向混合磁轴承和一台磁悬浮开关磁阻电机。通过Maxwel1/3D和Maxwell/2D对设计样机进行了有限元仿真,仿真结果很好地验证了设计方法的正确性和设计样机的可行性。通过有限元仿真还得到了混合磁轴承轴向力和径向力的耦合状况,线圈电流与悬浮力之间的关系;磁悬浮开关磁阻电机悬浮力、力矩与励磁电流、转子位置角、转轴径向偏心矩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曲线,为磁悬浮开关磁阻电机的优化设计和进一步的理论研究打下基础。

陈坤[9]2015年在《开关磁阻电机建模及其控制研究》文中指出开关磁阻电机(Switched Reluctant Motor, SRM)作为一种新型的调速系统,凭借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可靠性高等诸多优点吸引了广大学者的注意力,具有很高的市场应用潜力和研究价值。但是由于SRM自身的双凸极结构和开关式供电电源特性,使得电机输出转矩脉动较大,成为限制其发展的主要原因。本课题开展了SRM建模及其控制的研究工作,为SRM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一些基础性研究。首先,就SRM的数学模型做了系统地研究工作,SRM分为有轴承和无轴承两类电机结构模型。有轴承SRM的运行理论与其它电磁式电机在本质上没有区别,其数学模型主要由电路方程、机械方程和转矩方程叁部分组成。而无轴承SRM悬浮绕组的分析研究关键在于径向悬浮力解析模型的建立,径向力解析模型的正确性对无轴承SRM稳定悬浮工作起决定性作用。双绕组无轴承SRM是最为典型的电机结构,但是这种电机的旋转绕组和悬浮绕组之间存在着非常复杂电磁耦合关系,增加了电机控制复杂程度。针对两套绕组间复杂的电磁耦合关系,相继开展了单绕组和双定子两种新型结构的无轴承SRM研究工作。但是,目前有关两种电机的径向力模型研究都没有充分考虑转子偏移量对径向力的影响。基于两种电机结构特点,本文提出了在考虑转子偏心影响时两种电机的径向力解析模型,为后续的控制研究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然后,利用JMAG-Designer仿真软件建立了叁相12/8极SRM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了SRM的电磁特性。同时,针对绕组间不同的绕线方式,对比分析了传统SRM与双通道SRM的工作特性。相比于传统的SRM,双绕组SRM虽然可靠性高、控制灵活,但是其控制电路成本高绕线更为复杂。随后,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和MATLAB/SMULINK,开展了SRM的控制研究,主要包括:电机模型建立和控制策略研究。关于电机模型建立,本文介绍了两种SRM建模方法。一种基于查表法,建立SRM的非线性电感模型;另一种基于JMAG-SIMULINK建立了场路联合仿真模型。相比较而言,第二种方法更为简单直观且准确度高。然后,详细的介绍了几种比较常见的控制方案:电流斩波控制、位置角度控制、直接转矩控制和转矩分配控制。最后,为了验证以上研究成果,基于DSP控制芯片搭建了SRM试验控制平台,完成了软、硬件设计以及硬件电路调试工作,实现了样机的空载运行。通过与仿真波形的对比分析,验证了电机仿真模型以及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孙健[10]2007年在《6/2结构高速开关磁阻电机的研究与实现》文中提出开关磁阻电机(Switched Reluctance Motor,简称SR电机)结构简单坚固、可靠性高、容错能力强、调速性能优异,非常适合应用于超高速领域。SR电机为双凸极结构,工作原理不同于传统的交流电机。其磁场分析很复杂,非线性极其严重,且需要角度位置控制等自身特点,使得超高速SR电机在本体结构和驱动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等方面存在许多技术难题。本文首先对6/2结构SR电机的磁场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在JMAG软件计算所得磁场数据的基础上,对不同定子结构和定转子极弧系数进行了矩角特性分析,通过总结分析结果优化了电机结构,改善了电机起动特性。对6/2电机高速特性进行研究,为高速实现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将磁场计算数据与MATLAB结合,完成了6/2电机非线性数学建模,并利用此模型对6/2电机控制性能作了两方面的系统分析。一方面在仿真数据基础上确定电机的高速角度位置控制(Angle Position Control,简称APC控制)参数,一方面通过对不同控制方式下的起动能力的仿真选择合适的启动方法。另外,本文基于新型控制芯片(C8051F120)搭建了高速SR电机系统平台。整个平台包含了功率变换电路、硬件控制电路以及单片机的软件实现。在此平台上进行了初步试验,实验结果验证了文中电机设计方案和设计过程的正确性,突破了部分关键技术。此外,电机高速运转正常,样机最高转速达到10万转/分,初步实现了设计目标。

参考文献:

[1]. 无轴承开关磁阻电机实验平台的开发与研制[D]. 杨钢.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3

[2]. 共悬浮绕组式无轴承开关磁阻电机的基础研究[D]. 王喜莲. 北京交通大学. 2013

[3]. 单绕组无轴承开关磁阻电机的绕组故障容错控制研究[D]. 杨晗.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6

[4]. 五自由度磁悬浮开关磁阻电机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自检测与逆控制[D]. 朱志莹. 江苏大学. 2013

[5]. 宽转子齿结构无轴承开关磁阻电机的基础研究[D]. 刘芳芳. 南京邮电大学. 2016

[6]. 无轴承开关磁阻电机及其控制研究[D]. 张计涛. 北京交通大学. 2012

[7]. 磁悬浮开关磁阻电机基本参数与控制方法的研究[D]. 刘羡飞. 江苏大学. 2008

[8]. 磁悬浮开关磁阻电机的设计与磁场计算研究[D]. 项倩雯. 江苏大学. 2006

[9]. 开关磁阻电机建模及其控制研究[D]. 陈坤. 北京交通大学. 2015

[10]. 6/2结构高速开关磁阻电机的研究与实现[D]. 孙健.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7

标签:;  ;  ;  ;  ;  ;  ;  ;  ;  ;  ;  ;  ;  ;  ;  ;  

无轴承开关磁阻电机实验平台的开发与研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