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中美在台湾问题上的较量_军事论文

20世纪50年代中美在台湾问题上的较量_军事论文

论50年代中美在台湾问题上的较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美论文,年代论文,在台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介入海峡两岸的冲突中来,为中共解放台湾设置重重障碍。为实现祖国统一,中共对美国“划海而治”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挫败了美国把台湾分裂出去的阴谋。本文现对50年代美国对台政策及中共粉碎美国分裂中国阴谋的斗争作一初步考察。

台湾海峡是进出西太平洋的交通要道,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台湾很早以来就被美国人称为“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舰”。1949年3 月杜鲁门总统批准了由国务院起草《关于美国对台湾立场的报告》,提出“把这些岛同中国大陆隔离开来”。1950年初,种种迹象表明台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指日可待,美国为了维护自身利益,采取了“弃蒋”政策。1950年1月杜鲁门总统发表声明, 重申“开罗宣言”关于台湾归还中国的条款。并表示“美国对台湾或中国其他领土从无掠夺的野心”,“美国政府不拟遵循任何足以把美国卷入中国内争中的途径”(见《中美关系》(文件资料选编),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231页)。1月12日,美国国务卿艾奇逊也表示,美国在西太平洋的安全防线定为北起阿留申岛,经日本、琉球群岛,南至菲律宾。在他所称的这条防线中台湾被摒除在外。正当中共集结兵力,准备渡海作战时,1950年6 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为维护其亚太战略乃至世界战略利益,调整其对华政策,对台由“弃蒋”到扶蒋“保台”。6月27日,杜鲁门总统发表声明, 鼓吹“台湾地位未定论”,并攻击中共解放台湾“将直接威胁太平洋地区的安全”。随后下令“第七舰队阻止对台湾的任何进攻”。(同上书,第234—235页)从此,美国公开干涉中国内政、插手两岸的冲突,使两岸关系格局发生剧变。美国50年代的对台政策,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否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性,在国际上制造台湾“中华民国”是唯一的主权国家的假象,为制造“两个中国”创造条件。

1950年6月27日,杜鲁门总统发表声明, 提出“台湾地位未定论”,公然否认台湾已归还中国的事实。随后“一中一台”、“两个中国”、“台湾问题国际化”的反动谬论喧嚣一时,在国际上掀起反华浪潮。1952年艾森豪威尔执政后,公然提出对华政策的三原则:承认“中华民国”政府;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入联合国。从1950年起到1970年,在美国的操纵下,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期被拒之于联合国门外,虽然在1961年起联合国同意讨论“中国代表权”问题,也把只需简单多数即可通过的问题,弄成需要2/3的多数才能通过的所谓“重要问题”,直到1969年,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票数不但超不过2/3,而且连半数也没有超过。与此同时,台湾“中华民国”仍保留在联大的“中国代表权”的资格和在国际中的席位,企图造成“中华民国”合法性的既成事实。

朝鲜战争后,美国越发感到一个统一、强大的中国对其称霸全球是个威胁,此后加快了制造“两个中国”的步伐。早在1954年的美台《共同防御条约》中,美国只承诺对台湾、澎湖岛屿的防御,而把金门、马祖岛排除在外,这实际上是美国推行“两个中国”的法律保证。与此同时,它又利用国共冲突,在国际上大造舆论。在英美支持下,1955 年1月新西兰在联合国理事会提出,要求安理会审议中国政府与台湾当局在“中国大陆沿岸某些岛屿地区的敌对行动”提案,把本属于中国内政问题国际化,公开制造“两个中国”。当年,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到台互换美台《共同防御条约》批准书,公然提出希望台湾放弃金、马沿海岛屿。1958年的金门炮战中,杜勒斯以削减美援为手段,逼蒋介石从金、马撤军,实现“划海而治”。

美国通过各种手段胁迫蒋介石走“两个中国”、“台湾独立”的道路,其目的,正如前总统艾森豪威尔所说的把“福摩萨和红色中国看作是分开来的独立国家,互相保证安全”。所谓的“保证安全”就是保证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霸权和世界霸主地位,保证美国对台湾的永久控制权,使台湾成为美国牵制大陆的王牌。

(二)利用联合国对中国进行“经济禁运”,同时加强对台湾的“经援”投入,增强台湾与大陆抗衡的经济实力。

1951年5月, 美国利用联合国通过对中朝两国“禁运战略物资法案”,对中国实行了长期禁运。当时对中国禁运的货单达400多项, 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参加了对华封锁禁运的行列。

与此同时,从1950年美国开始实施包括军援和经援在内的援台计划。仅1951—1965年,“经援”约15亿美元,用于帮助台湾恢复发展经济,如进口一般物资包括黄豆、小麦、棉花、牛油等,以补充台湾的物资供应,减少通货膨胀压力;进口台湾需要的机器设备,并帮助培训专业技术人才。“美援”的适时到来,使经济濒于崩溃的国民党得到了起死回生的机会,很快摆脱了退台以来的经济衰退,源源不断的美援成为台湾经济发展的起动器。 仅1952 年台湾的农业产量恢复到战前最高年份1939年的水平。1953年起台湾开始经济建设时期,到1963年工业生产净值超过农业,工业产品基本可满足岛内的需要。台湾经济发展,使国民党稳固了它的统治,增强了对抗大陆的经济实力,使蒋介石对“反攻大陆”充满“希望”。

(三)加强美国在台湾的军事存在,充实台湾的军备,使两岸的冲突不断升温。

朝鲜战争一爆发,美国的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阻止中共进攻台湾。7月,美国远东总司令麦克阿瑟率代表团赴台, 与蒋介石签订了“防卫协定”。双方商讨决定,美蒋双方海陆军,归麦克阿瑟统一指挥,以“共同防守”台湾。同时从1950年下半年起美“军援”源源不断地进入台湾。从1951—1980年美“军援”约45亿美元,仅1950年下半年至1951年上半年美国援台武器可装备20个师左右兵力。“美援”使台湾战略物资得到进一步充实,更换了海陆空及各兵种的军事装备。台湾当局依赖美国“军援”,不断地对大陆沿海岛屿进行偷袭、骚扰,以配合美国在朝鲜战场的军事行动。

虽然美国在朝鲜战争中惨败,但并没有放弃对远东地区称霸的野心。1954年12月2日,美与台湾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 台湾给予美国在台、澎及其附近为防卫所需要而部署美国陆海军的权利。该条约正式奠定了台美间的互助同盟关系,美国进一步加强了台湾的军事存在,以阻止中共解放台湾。台湾由于得到美国的这个“保护伞”,反共劲头就更足了。

从1955年以后,在美国的纵容下,台湾海峡的军事对峙极为严重。国民党海军的“巡逻线”伸到浙江、福建、广东的沿海一带,对大陆沿海港口实施禁运封锁,以武力威胁各国商船进出厦门、福州等港埠。国民党空军机群也不断骚扰大陆领空,进行武装挑衅。蒋介石狂妄地叫嚣以军事行动“消灭共产侵略集团”,美国国务卿杜勒斯也提出“战事边缘”,“美国将以武装部队投入不惜一战”。1957年美国第七舰队和国民党军队相继在海峡和岛内进行大规模的军事演习,台湾海峡的军事对峙因此而逐步升级。

由于美国插手海峡事务,使台湾当局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在朝鲜战争后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中共解放台湾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中国共产党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在打退国民党政治和军事进攻的同时,一再挫败美国“划海而治”、“两个中国”的阴谋。

(一)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路线,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广交五大洲朋友,使新中国获得越来越多国家的承认。

美国不仅操纵联合国拒绝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而且通过各种手段挑拨,加深有些国家对新中国的敌视和不信任,为新中国的外交事务带来极大的困难。为了打破外交困境、争取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1953年12月周恩来总理代表我国政府同印度政府就两国在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举行谈判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按此原则顺利解决了中国与印度、缅甸的边境问题。

不久,中国又参加了1954年4月在瑞士召开的日内瓦会议、1955 年4月亚非29国政府首脑参加的“万隆会议”。 中共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处理与与会各国之间的关系,在“求同存异”的方针下,为加强亚非各国的团结,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保卫世界和平,缓和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做出巨大贡献。由于中共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畏惧大国的压力,真诚地与世界各国交往,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截止1965年就有49个国家先后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个无可争辩的事实,获得了国际上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同,打破了美国对新中国的外交封锁,中国进入联合国只是时间问题。

(二)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原则,加速恢复和发展生产,开展反对国际帝国主义贸易歧视,打破对新中国的经济封锁。

新中国建立之初,到处满目疮痍,破败不堪,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失业率居高不下,人民生活极度困难。为了尽快恢复国民经济,中共中央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政策,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各族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在不依赖外援的情况下,独立发展自己的民族工业。从1953—1956年提前一年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1957年全面超额完成了“一五”计划,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仅“一五”期间工业生产所取得的成就就超过旧中国的100年。 我国初步形成一个独立的工业体系,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人民生活进一步提高,人民民主专政更加巩固。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也需要同国际市场接轨,为此中国积极发展同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和经济合作,发展同亚非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合作,壮大反帝反殖民主义者的阵营,使中国对外贸易范围逐渐扩大,打破了以美国为首的反华阵营对中国的经济封锁,削弱了美国的世界霸权地位。1969年迫使美国政府先后七次宣布放宽对我国的贸易限制,经济的飞速发展使新中国更加稳固。

(三)粉碎美国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适时调整对台统战政策,推进祖国统一。

新中国建立之初,中共中央就非常重视发展国防力量,重点是空、海军的建设。经过朝鲜战争,中国新组建的海军和年轻的空军,经过考验更加成熟、壮大,成为威慑美国霸权主义的重要力量,也是中共对台政策的基石。从1954年开始,国共在海峡发生多起大规模的海战、空战,打退美蒋反动派的多次进攻,使国民党的反动气焰被迫收敛。与此同时,中共充分运用军事斗争与政治斗争相结合的办法、中国内政与外交事务分别处理的办法,寻求国共间的一致性,灵活处理国共关系,粉碎美国的“两个中国”的阴谋。

1950年6月,美国开始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时, 立即遭到中共的反对。11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全权代表伍修权在联大安理会上提出对于美国武装侵略台湾的控诉。当1955年的“新西兰提案”出笼后,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提出:“新案”是对中国内政的干涉,在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出席联大的情况下,任何有关中国问题的决议都是无效的。蒋介石虽然认为“新案”对中共有利,也同时声明“新案将鼓励和支持那些正在以‘两个中国’为目的的人”,“两个中国”的说法“真是荒谬绝伦”。1958年金门炮战中,国共出现僵局,美国乘机胁迫蒋放弃金、马,策划“划海而治”的阴谋。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站在民族利益的高度,洞察美国的伎俩,适时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指出:“台、澎、金、马是中国的领土”,“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没有两个中国。这一点我们是一致的。美国人强迫制造两个中国的伎俩,全中国人民包括你们和海外侨胞在内,是绝对不容许其实现的。”随后放弃收复金、马。蒋介石也把金、马看成是“反攻大陆”的要道,表示绝不放弃金、马。在国共两党的反对下,美国的“划海而治”的阴谋再次破产。

由于美国与国民党在反共立场上的一致性,增加了中共解放台湾的困难, 但国共两党在“一个中国”的立场上又有一致性, 因此中共从50年代中期开始灵活调整对台政策,从武力解放台湾到武力解放台湾为主、和平解放台湾为辅的方针。1955年4月, 周恩来总理在第一次亚非会议上正式阐明了中国政府愿意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立场。1955年5 月13日,周恩来在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上明确指出:“中国人民解放台湾有两种可能的方式,即战争的方式和和平的方式。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1957年4月, 毛泽东在宴请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的宴会上表示,还要进行第三次国共合作。同时中共通过各种途径加强与台湾的沟通,传递中共的和谈信息。而国民党在金门炮战中遭到中共的沉重打击后不久,提出了“反攻大陆”以“政治为主,军事为辅”的方针,使两岸的军事冲突逐渐降温。

综上所述,50年代由于美国实行分裂中国的政策,造成海峡两岸严重的军事对峙。中共为了挫败美国的阴谋,在外交上、经济上及对台政策上实行了一系列有力措施,打破了美国的外交封锁,稳定了社会主义经济,缓和了两岸关系,使美国“划海而治”、“台湾独立”的阴谋终未得逞。 WW吴祖鲲

标签:;  ;  ;  ;  ;  

20世纪50年代中美在台湾问题上的较量_军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