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市政管线的综合规划及管理论文_郭宇翔

浅析市政管线的综合规划及管理论文_郭宇翔

陕西交通公路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陕西西安 710000

摘要:对于一座城市来说,设计仅仅是基础和前提条件,更重要的是规范管理。每座城市都应设立地下管线管理部门,该部门有规划地下管线的权力,各管线施工前均应由该部门进行管线综合并得到该部门的批准,施工后必须由该部门来验收,由该部门掌握地下管线的资料等,这样才能科学合理地布置好城市道路下错综复杂的各种管网,并力争使新建道路的地下管线施工同道路建设一次完成,已建道路须增设地下管线时也能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尽量避免频繁破路的现象,为管线正常运行创造必要的条件。

关键词:市政管线;综合规划;管理

导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道路下的市政管线也日益复杂。且各市政管线多数不能和道路同步施工,造成城市道路二次开挖现象非常严重。不但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也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浪费。如何宏观控制及管理这些市政管线一直是困扰设计单位及业主的难题。

1市政管线的综合规划概述

1.1管线综合规划设计的意义

一个现代化的城市(建筑小区),基础设施的现代化是必不可少的,其中市政管线的合理安排是建筑设备工程现代化和住宅智能化的保障。在进行市政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时,各种管线往往会在平面和竖向方面发生矛盾。管线综合设计是给各管线单位在进行施工图设计中以明确的平面定位和标高定位,对发生矛盾的市政管线,提出经济、合理的解决方案,为管线的施工、使用、维护和管理提供和创造有利的条件。

1.2市政管线包括给水管线、排水管线、中水管线、电力管线、燃气管线、通讯管线、供热管线和其他特殊管线(如轨道交通的电网、输油管、输气管、化工物料等)等。

2市政管线的综合规划包括:

2.1确定各种市政管线在地下敷设时的排列顺序及确保其水平及竖直最小间距。

2.2确保城市管线地下敷设中的最小覆土深度;

2.3确保市政管线与周边建筑物的最小水平间距。

2.4城市工程管线进行架空敷设时,还要确定管线和杆线之间的平面距离。

3城市市政管线工程规划与管理问题

3.1架空管线的存在,影响了城市环境

城市有很多的架空线路相互交织在一起,给城市环境带来了直接的影响。造

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在城市建设的时候,因为经济条件、技术以及施工力量等原因,使得城市的大多数管线使用架空的方式完成施工。另一个原因是管线部门为了降低投资,便于维修,便采取了架空敷设。还有就是因为缺少具体的管理依据,对管线的设置方式没有进行清晰的分类,所以造成了城市架空线路的存在。

3.2科学专业的规划不普遍

很长一段时间来,市政管线管理单位因为管理不到位,使得擅自开挖的现象较为严重,造成市政管线现状情况复杂。再因为开展市政管线基础资料调查工作,要关系到多个部门,需要政府统一组织、统筹安排,在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下,才能顺利完成。上述两个方面的原因,使得我国的市政管线的基础资料掌握情况不理想,这给市政管线规划管理造成一定的难度。与此同时,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市政管线专业规划编制的资金支持不足,市政管线专业性的系统规划编制实施不到位,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和发展,没有很好的落实到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因此,市政管线工程的审批规划依据不足,很多市政管线手续甚至没有进行专业规划,就开工建设,当施工的过程中出现对已有管线的损坏,就带来很大的损失。

3.3管线规划更新不及时。

有些设计单位做到了合理分工,各种市政管线都由相应专业的设计人员负

责。一些规模较大、较为复杂的规划设计需要比较长的工作时间,在此期间,各专业管线的设计会有不断的变化,包括现场管线的情况和设计方案调整等。如果不能做到各个专业的及时更新,往往会出现管线综合规划成果不是最新的情况。对后期管线的施工图设计及施工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3.4此外现状的市政道路及管线情况对规划也造成了一些障碍。

如城市道路人行道不够宽敞,诸多的市政管线排列困难,且很难施工。又如城市地下管线的建设时间不一致,很多年久失修或是存在安全隐患,都需要重新翻修。且缺乏相关的竣工图资料,对规划造成了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4 市政管线综合特殊节点的处理方法

4.1 新建轨道交通地下车站

一般轨道交通地下车站平行于道路布置在规划红线下,出入口及风井等设施布置在规划红线外。一般施工主要分两阶段实施,第一阶段,先对主体结构进行施工,临时交通设置在轨道交通车站两边。第二阶段,待主体结构完成后,交通便道在完成的结构上方恢复,然后施工出入口及风井等。市政管线在第一阶段,随交通便道翻交敷埋。第二阶段,在完成的车站结构主体上方复位。另考虑到市政管线要在车站本体上复位,对轨道交通车站要求留有足够的覆土深度,满足市政管线的敷埋要求,且不得设置横向上反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2 新建越江通道

一般越江通道的市政管线综合主要考虑三个部分:工作井、暗埋段、敞开段。最先开工的一般的工作井部分,因为它施工周期长,占地大。一般管线综合考虑先将市政管线绕开工作井及暗埋段临时搬迁,待工作井及暗埋段完成后,市政管线在结构上方复位。敞开段部分市政管线因无条件在结构上方复位,一般都是一次性搬迁到位。

4.3 高压、超高压天然气

高压、超高压天然气等危险品管线不宜在道路立交、轨道交通车站、地下道路等复杂路段(节点)敷设。以上海规划轨道交通 18 号线沪南公路段为例:现状沪南公路上敷埋有 16 M Pa 超高压燃气管道,地铁运行产生的杂散电流会对该管道产生腐蚀作用,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为保证地铁安全运行及周边居民安全,管线综合规划建议地铁线路改线或将该燃气管道搬迁,经过市政府多方协调,最终决定将该管道搬迁至其他道路。

4.4 已建的轨道交通站本体

在轨道交通站体段,应考虑规划管线与车站同步建设。轨道交通线路通车后,站点范围内不宜敷埋大口径市政管线。目前大多轨道交通车站覆土在 3.0 m 左右,大口径的市政管线若在地铁顶板上方实施,可能会破坏轨道交通车站防水层,造成整个车站漏水。

5完善城市市政管线规划管理对策分析

5.1通过对市政工程管线进行调查,建立有效的数据库。首先,需要调查管

线的基本情况,总结以前管线建设的经验,并且建立数据库,调查方法有以下三种形式:第一,调查工作由政府统一组织,建立一个专门的调查办公室,研究调查方案,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市政管线的测绘、绘图工作,从而形成一个专门的管线数据库,在以后的管线施工过程中,数据库的内容可以提供必要的信息,此外,管线数据库随着城市的进一步规划建设,不断的进行更新,实现数据库的动态管理模式。

5.2如果政府的财政情况比较紧张,无法独自完成数据库的建设,可以通过

政府发文的方式,要求城市不同管线单位提供自己的相关资料,对通过对资料的调查研究,建立管线数据库。第三,根据市政工程管线施工中点点滴滴的经验,建立数据库,这种方式与以上两种相比,需要的时间相对较长。其次,需要政府加大资金支持,为专业规划编制工作的进行提供可靠的保障。目前,存在这两个主要问题:缺乏资金;管线综合规划与各专业规划如何实现同步开展。其中,通过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可以解决第一个问题。根据以前管线设计的经验,假如管线综合规划与各专业规划不同步,因为综合规划的设计将会使原来设计好的各专业规划重新作出相应的调整,这样就容易延长设计时间,导致事倍功半。所以,政府应对其投资,鼓励管线综合规划与各专业规划同时进行,由综合规划设计单位与各专业规划单位相互合作,这是最有效的方法。

5.3采取必要措施,严格控制管线间距

管线间的水平间距比较容易控制,一般情况下都能满足要求,垂直间距问题就比较多。一般来说,从上至下管线顺序依次为电力管(沟)、电讯管(沟)、煤气管、给水管、热力管、雨水管、污水管,电力管(沟)一般深为1.2m左右,弱电管沟深为1.3m,因此将煤气管、给水管覆土控制在1.4m左右,而将雨、污水管覆土控制在1.6m左右,这样虽然可在高程上使各管线基本相互错开,但对于那些管径较大的管线来说,还是有可能互相影响的。若管线在高程上相碰,则遵守“压力管让重力管、小管径让大管径、支管让干管”的原则。

在实际工程设计或施工时有些管线很难避开,如雨、污管线因受各种因素制约而无法相互错开时,则做成交叉井形式,将污水管线直接穿过交叉井,而雨水管线在井中断开,交叉井的尺寸应尽量大些,且宜做成沉底井,以防止淤积,并利于日后疏通养护。若压力管道与排水管道交叉无法避开时,可采用4个弯头绕开,从排水管道上方走,但当给水管道与排水管道交叉,给水管从重力管上方走而覆土不够时,可从排水管下方走,但应尽量避开在污水管道接口正下方穿,且给水管需做钢套管,套管伸出交叉管的长度每边不少于3m,套管两端应采用防水材料封闭,以免水质污染。

5.4加大执法力度,规范管理程序。第一步要做好各个管理部门的协调工作,

通过多种管理方式的整合,提高对市政管线违法铺建行为的查处力度。就典型的违法事件作出宣传,使违法铺建的行为逐渐的收敛。第二,市政管线管理部门要制定科学的管理机制,通过各种政策、制度等明确相应的法律责任,对有效提高管理效果有着非常明显的意义。再次要加强市政管线已发建设、安全使用等的宣传,提高人们自觉维护市政管线安全的观念。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加强宣传,加大转变观念的攻势,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管线单位办理规划手续的积极性。通过先引导后规范的方式,逐渐打开管理工作的局面。

结语

城市道路设施建设是政府对可持续发展发挥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城市地下各类管线是一个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担负着信息传输、能源输送等工作,也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对于一座城市来说,设计仅仅是基础和前提条件,更重要的是规范管理。通过准确掌握地下管线的资料,才能科学合理地布置好城市道路下错综复杂的各种管线,为城市的发展预留宝贵的地下空间。

参考文献:

[1]李洁.深度探讨市政管线共同沟技术[J].科技创新导报,2009

[2]沈利杰.市政管线和管沟的综合规划设计探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

[3]刘宝辉.市政工程管线综合优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

[4]刘鹏.谈建筑小区市政管线综合规划设计[J].中外建筑,2001,02:23-24.

[5]江伟民.市政管线综合设计与研究[J].市政技术,2008,04:273-276+285.

[6]罗文斌.浅谈市政管线综合规划设计[J].广东科技,2006,04:101-102.

论文作者:郭宇翔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1

标签:;  ;  ;  ;  ;  ;  ;  ;  

浅析市政管线的综合规划及管理论文_郭宇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