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与开颅夹闭术治疗脑动脉瘤效果对比分析论文_杨进平 周仕钧 杨旭波 陈新华,

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 湖南湘潭 411101

【摘 要】目的:分析并比较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与开颅夹闭术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86例脑动脉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手术方法分别为开颅夹闭术、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外科开颅病例36例与介入栓塞病例50例,回顾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7.7%,其与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6.0%作比较,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开颅夹闭术治疗脑动脉瘤的效果相比,血管内介入栓塞术的治疗优势更为明显,值得作为理想优选治疗方案。

【关键词】脑动脉瘤;开颅夹闭术;血管内介入栓塞术

脑动脉瘤常分为囊状动脉瘤、梭形动脉瘤、蛇形动脉瘤及夹层动脉瘤;本次对比分析我院86例手术均为囊状动脉瘤;脑动脉瘤为成人疾患,发病高峰40~60岁;儿童发病极其少见,报道中不到2%。目前尚无动脉瘤是先天性的证据,多数囊状动脉瘤包括儿童囊状动脉瘤均为获得性病变。颅内动脉瘤常发生于Willis环或大脑中动脉分叉部,90%位于前循环,10%位于椎基底动脉系统。脑动脉瘤起病隐匿,多数患者无症状,多于体检或造影检查中发现;少数患者发生动脉瘤破裂并蛛网膜下腔出血,表现为突发剧烈头痛,可出现一过性意识障碍,一旦发生动脉瘤破裂,其病情凶险,死亡率高,预后差。外科手术治疗是当前首选治疗方案,其中开颅夹闭术、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两种术式,但外科开颅夹闭术创伤大,术后恢复难,易出现并发症,预后不良,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随着影像学技术不断发展颈部,已获得理想的临床疗效。本文选择我院收治的86例脑动脉瘤患者进行回顾对比分析,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86例脑动脉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手术方法分别为开颅夹闭术、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外科开颅病例36例与介入栓塞病例50例,回顾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照组男患者11例,女患者25例,患者年龄分布51-74岁,平均(62.9±3.2)岁;病程在1-5年间,平均(3.6±0.3)年;Hunt-Hess分级:I级18例,II级10例,III级8例,IV级4例;研究组男患者17例,女患者33例,患者年龄分布52-76岁,平均(63.8±3.1)岁;病程在1-6年间,平均(3.7±0.2)年;Hunt-Hess分级:I级25例,II级12例,III级9例,IV级4例。以上基本资料比较方面,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开颅夹闭术:首先予以镇痛或肌松药物,以免患者有反射体动出现,以头部CT定位结果为依据对适宜病灶进行选择,将蝶翼点作为手术入路,对动脉瘤进行逐步分离,借助显微镜,顺着颈内动脉对载瘤动脉进行逆行解剖,再对动脉瘤颈后进行分流后予以夹闭。研究组血管内介入栓塞术:给予患者全麻插管,术中予以3000-5000U的全身肝素化,预防血栓。栓塞时采取控制性降压措施,维持SBP在90-100mmHg范围内,自右股动脉穿刺插管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及病变血管3D造影,以便观察动脉瘤具体部位、方向以及形态、大小等,根据动脉瘤大小、形态、瘤颈宽度选定弹簧圈栓塞或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方案,直到动脉瘤实现完全致密性填塞。对于支架辅助栓塞患者术后予以波立维、阿司匹林口服,预防支架内血栓形成。

1.3疗效评价标准

术后患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脑血管造影结果提示颅内动脉瘤消失无复发残留表示的是痊愈;术后动脉瘤体致密栓塞,瘤颈少许残余是有效;术后动脉瘤再次复发甚至弹簧圈压缩、动脉瘤扩大、术后患者死亡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选择的是痊愈、有效两者的百分比之和加以计算[2]。

1.4统计学分析

全部数据的统计处理以SPSS22.0版本的统计学软件完成,治疗总有效率选择百分率(%)予以描述,并在作比较上进行x2检验,P<0.05可看作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7.7%,其明显比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3.0%低,组间显示出显著性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所示。

3 讨论

脑动脉瘤属于临床中十分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脑动脉瘤起病隐匿,多数患者无症状,多于体检或造影检查中发现;少数患者发生动脉瘤破裂并蛛网膜下腔出血,表现为突发剧烈头痛,可出现一过性意识障碍,一旦发生动脉瘤破裂,其病情凶险,死亡率高,预后差。就当前临床提出的诸多治疗方案而言,手术治疗依然是首选,但传统开颅夹闭手术会造成较大的创伤,且术后存在较多的不良并发症,会影响到整体治疗效果。而如何提高疗效的基础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是临床神经外科重点需要探讨的问题[3]。

随着近年来医疗技术的逐年发展和完善,脑血管栓塞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较大突破。相关研究证实[4],该术式可彻底切除大部分脑动脉瘤,疗效确切,可促使患者尽快恢复健康。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微创、快捷、有效,术后恢复速度比较快,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其主要借助特殊性导管系统,可单纯填塞,也可在支架或球囊辅助下将弹簧圈置入并致密填塞动脉瘤腔,有效保留载瘤动脉,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可显著减少对脑血管的干扰损伤程度,有效保护病灶周围脑组织结构,避免引起脑水肿,安全可靠[5]。

此次实验发现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且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从而可以证明与传统开颅夹闭术治疗脑动脉瘤的效果相比,血管内介入栓塞术的治疗优势更为明显,值得作为理想优选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 刘沛涛.开颅夹闭术及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的效果比较[J].临床医学,2019,39(05):25-27.

[2] 丁绍峰.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与开颅夹闭术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民康医学,2018,30(04):22-24.

[3] 胡要锋.介入栓塞与开颅夹闭手术治疗脑动脉瘤的效果比较[J].华夏医学,2018,31(01):60-62.

[4] 王宁.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与开颅术治疗脑动脉瘤对比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18,47(01):56-58.

[5] 徐江林,张宪哲,李永豪,等.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与开颅夹闭术治疗脑动脉瘤临床对比研究[J].河北医药,2016,38(24):3755-3757.

论文作者:杨进平 周仕钧 杨旭波 陈新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2019年第0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0

标签:;  ;  ;  ;  ;  ;  ;  ;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与开颅夹闭术治疗脑动脉瘤效果对比分析论文_杨进平 周仕钧 杨旭波 陈新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