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胃痛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症状。是指胃功能减弱而出现上腹部持续疼痛的病症。《四部医典》云“胃弛则出现持续作痛”。蒙医把胃痛病分为五个类型,随证施治。
关键词:蒙医;胃痛病
蒙医认为人体是三根七素,构成的有机体。在三根七素的作用下人体的脏腑之间、脏腑与体表之间的生命活动彼此协调,相互制约,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相对平衡。三根是指赫依、希拉、巴达干三种能量和基本物质。三根来源于父母的精卵之中,并依靠认得饮食、起居、时节等因素不断地滋生来补充自身生理活动中的损耗,以保持三者之间的协调与平衡。在正常情况下,三根之间相互依存、互相制约,处于相对平衡状态,故人体功能得意正常运转。七素是构成人体的七种基本物质,分别是食物之精华、血、肉、脂、骨、骨髓、精液(经血),也包括滋养这些物质的元素,即七素各自的清质(指精华之精)。“五元”充足的食物在口腔内经过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与唾液混合后经咽、食道进入胃内。在富庶巴达干的作用,食物在胃内初步消化成食糜,食糜在消化希拉的作用下得到进一步消化。于此同时调火赫依把食物精华与糟粕分开,其糟粕则变为二便排出。[1]
蒙医认为胃位于隔下上腹部,希拉之总位,也是病变巴达干穿行之道。五元 中之土元素精华糟粕聚集于胃中。另外消化三能磨碎巴达干、消化希拉和调火赫依共存于胃内,但以磨碎巴达干为主,所以胃亦为巴达干之所舍。
胃痛病是消化三能之功能衰减而引起的上腹部持续疼痛的病症。
《四部医典》云“胃弛则出现持续作痛”。本病主要表现为上腹部持续疼痛、嗳气、泛恶、呕吐。西医诊断的急慢性胃炎,消化性胃溃疡等疾病在不同的阶段都出现胃痛的症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2]
蒙医病因
其发病是由于三根之平衡失常,阴寒内盛,胃火衰败,或胃中巴达干、血因赫依寒凝结成痞所致。在日常生活中,寒热不调,饮食生冷,不易消化之品导致肝胆热邪降于胃,均为诱发本病之因素。
2.蒙医分型
赫依盛型;希拉盛型;巴达干盛型;包如盛型;痞性。
2.1赫依盛型:饥饿时多痛,胃脘胀满,嗳气,脉虚芤,舌红而干,小便清。
2.2希拉盛型:胃刺痛,且食物消化后加重,口苦,泛恶,时或吐黄水或泄泻,脉细数,小便黄,舌苔薄黄
2.3巴达干盛型:胃闷痛或胀痛,食后加重,嗳气,呕吐,口发涩,脉沉,舌苔浅灰色而厚,尿白。
2.4包如盛型:胃时痛时缓,遇寒加重,痛彻后背,口发涩,作呕反酸,脉大而数,舌红,小便赤黄色。
2.5痞性者,食后疼痛加重,嗳气,呕吐,在剑突下可摸及硬块,体虚,脉驰,小便见泡沫。
3治疗
根据蒙医整体观理论调理失衡的“三根”止痛为原则。结合各型不同的病因和年龄、性别、加减药量,可用寒水石八味丸,调元大补二十五味散并酌情取剑突穴、痞穴、脾胃脉等穴位施以艾灸、火针、放血等外治。
3.1赫依盛型:用温性药和饮食调理失衡的“三根”,抑制赫依为原则,药物可投广木香六味散内服或与寒水石八味散交替服用。
3.2希拉盛型:清希拉止疼痛为原则。常用阿拉坦五位丸与主剂交替服用,温开水或加少许冰糖服。
3.3巴达干盛行;治宜祛巴达干,止痛为原则,用胃方诃子十味散或洁白丸与主剂交替服用。
3.4包如盛型:治宜抑包如,止痛为原则。用尤如乐—13、查干汤与主剂交替服,温开水送下。
3.5痞性者;治宜破痞止痛,用猛虎四味散与主剂交替服用。
4.饮食护理
胃痛要重视饮食与精神的调摄。患者要注意有规律的生活与饮食习惯,忌食辛辣、生冷、干硬和煎炒油炸的食物,暴饮暴食、饥饱不匀;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尽量避免食用浓茶、咖啡、烟酒和等,进食宜细嚼慢咽。胃痛持续不已者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宜;同时保持乐观的情绪,避免过度劳累与紧张,也是预防本病复发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宝龙著.蒙医学与中医学比较研究[C].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32
[2]蒙医学编辑委员会主编. 中国医学百科全学·蒙医学 [M]. 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 1993,83
论文作者:晓荣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30
标签:胃痛论文; 巴达论文; 三根论文; 食物论文; 磨碎论文; 腹部论文; 疼痛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