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设和谐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论文_罗辉云

如何创设和谐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论文_罗辉云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淡水第五小学 516200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在和谐中进行,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展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切实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质量。

那么如何创设全新和谐的课堂教学呢?

一、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力求凸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其内在的发展潜力,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

例如:我在教学圆锥体的体积时,将事先准备好的等底等高、等底不等高、既不等底又不等高的圆锥体与圆柱体教具分别交给3名学生,让他们上讲台做实验演示。结果只有廖远中用圆锥体装沙三次正好填满了圆柱体,而黄欢三次后有余,吴佳三次后不够,学生个个细细观察,专心思考,兴趣盎然。教师趁机发问:“同学们,你们发现了什么?”廖远中同学为什么正好三次填满?同学们讨论激烈……我根据同学们发现的“1/3”规律顺势推出——你能够计算出直径为4分米、高6分米的圆锥体的体积吗?接下来学生围绕“1/3”进行顺向和逆向思维。有的学生再次要求自己上台做实验,试图从实验中加深领悟,找出圆柱体与圆锥体等底等高时的体积关系。学生发问一个接一个,有的说:圆锥体与圆柱体在不等底、不等高的情况下,高与底怎样变化,才能使圆锥体的体积仍然是圆柱体体积的1/3呢?教师对学生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给予了肯定和赞扬。

二、体验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前引导学生观察某种现象、调查某些项目,教学后指导学生实际制作等,对于学生创造素质的培养有很大帮助。

例如,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我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发现哪里有三角形?看谁能举例。”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如自行车上、电线杆上、屋顶上……于是我趁机出示屋顶的房架图,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房架为什么做成三角形吗?”这一问题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由此展开了大胆的猜测:有的说是因为三角形美观;有的说是三角形省料;还有的说是三角形便于雨天流水。对此,我一一肯定,并引导:“那么,究竟为什么要将房架做成三角形的呢?下面,让我们自己通过实践来进行研究,好吗?”

接着引导学生展开了以下的探究实践:

1.小组合作:利用发下的七根木条、螺丝、螺帽等材料做一个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比一比哪一个小组做得迅速。

2.拉一拉两个图形,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经过制作图形与拉一拉,切身体会到了三角形不易变形的特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但让学生在独立探究和小组合作中自主发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结合知识的探究发现,学生的分工协作意识、实践研究意识、探究发现意识、信息处理意识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三、创设愉快的心理情感

新的教育理念强调学习过程不再是学生被动地接受书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让学生去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传统数学教学的弊端之一就是用整齐划一的教学要求来衡量学生。这种同一化、齐步走的教学方式导致大部分学生丧失了学习兴趣,压抑了学生个性潜能的发展。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彻底摒弃“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强调创设愉快乐学的心理情感,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历练、主动探究,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各个侧面不同方向去思考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例如:在“能被2、5整除的数”的教学中,请学生任意列举一个数,教师能快速判断出它是否能被2、5整除。随着学生列举的数的增多,教师依然能十分快速地判断出结果。秘密何在呢?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学习热情很高涨,他们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到了新知识的学习中。这样,学生的思维在教师提供信息的撞击和引导下得以活跃,使双方都沉浸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研讨气氛中。这样就把那种传统、严肃、僵硬的“军营式”课堂变为轻松活泼的“茶馆式”课堂,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潜能才能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中获取知识。

四、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育情况、生活经验、知识背景和思维方式,他们的发展不可能整齐划一,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首先应该承认并尊重每位学生的个体差异,并以此为基础,在课堂中创设适当的情境,采用合理的方式,引导每位学生根据各自的认知水平展开分层次的自主探究,从中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这是提高小学生课堂质量的重要前提。

例如教学《小数除以小数》,出示例题“1.5÷0.5”后,教师提问:“同学们,你认为这道题可以怎样计算?”让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试着解答,交流后归并了三种不同层次的意见:

1.直接模仿整数除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2.利用商不变的性质,将算式转化成学过的算式进行计算。

3.给两个数加上单位,使之成为“1.5米÷0.5米”,再将它们转化为学过的“15分米÷5分米”进行计算。

教师对这三种意见进行了肯定和鼓励,并且出示“0.15÷0.05”,引导学生展开了一场别具匠心的探究活动:如果觉得自己能算的,请你按照自己的计算方案尝试进行计算;如果觉得自己不能计算的,在老师的帮助指导下进行学习。

总之,和谐的课堂教学是教与学交往、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论文作者:罗辉云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20年2月总第3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3

标签:;  ;  ;  ;  ;  ;  ;  ;  

如何创设和谐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论文_罗辉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