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市政路桥施工中预应力技术的应用论文_刘任重

浅析市政路桥施工中预应力技术的应用论文_刘任重

身份证件号:44020219831015xxxx

摘要:预应力技术在路桥工程广泛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简要探讨了其施工工艺方法,即先张法以及后张法,并结合两种工艺的区别,重点探讨了后张法的应用,仅供参考。

关键词:路桥;预应力;先张法;后张法

预应力技术实质上是为结构服役表现而服务的,具体而言就是预先对结构施加压应力,全部或是部分抵消拉应力,保证结构的服役表现。本文结合市政路桥工程对该技术进行了探讨。

一、预应力施工方法

(一)先张法

先张法简单说就是先张拉钢筋,然后浇筑混凝土构件,一般在施工时有三个阶段,即张拉预应力筋,浇筑混凝土达到强度后进行放张。这种工艺当中也有多种方法可以选择如台座法、台模法(机组流水法)。

(二)后张法

后张法相对于先张法,与先张法主要不同就是张拉时间的差别,工艺流程也有三个阶段,即构件制作和养护,张拉预应力筋形成预应力,最后灌浆和锚头处理。简单说后张拉工艺就是先浇筑混凝土构件,并预留下预应力管道,等混凝土构件达到一定强度,约80%的强度后开始张拉预应力筋。

(三)区别

首先,适用范围方面。先张法一般不用于大型构件,在中小型构件中比较实用,后张法则主要用于大型构件。施工手段上一个先张拉后浇筑,一个先浇筑后张拉。

其次,构建预应力的方式也有一定差别,先张法主要是依靠混凝土与预应力筋之间的粘结力来传递预应力,而后张法主要是依靠两端的锚头来传递预应力。

最后,二者最主要的区别就在于放张上。先张法施工中需要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75%以上)后切断预应力筋建立预应力,这种工艺简单,靠粘结力自锚,对锚具并没有过高要求,重要设备均能重复使用,经济性高。后张法工艺比较复杂,从混凝土构件看,构件有两种,两种方式施工流程区别不大,主要就是形成的构件有无粘结力的区别。前者利用锚具阻止钢筋回弹,构建预应力,构件和预应力筋是一个整体。而后者,预应力筋用套管包裹不建立粘结力,将钢筋放入设计位置就可以直接浇筑构件,有效预压应力大,造价低,适用于大跨桥梁。

二、技术应用

有鉴于后张法工艺比之先张法要复杂,同时基于当前市政路桥工程的特点,下文重点探讨后张法的应用。

(一)预应力筋及管道

1、预应力筋选择

预应力技术中无论是先张法还是后张法,其中最关键的部分就在于预应力筋。预应力筋的选择必须国家现行标准和规范的要求,如GB/T5223、GB/T5224、JG161等,无论是钢丝、钢筋还是钢绞线在符合规范或标准的要求下,应是同品牌、规格以及生产工艺的产品,新产品或是进口材料需要遵循现行规范的要求。预应力筋进入施工现场必须进行复检,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以钢绞线为例,检验时应控制每批钢绞线的重量需在60t以内,逐盘检查外观和外形尺寸,再抽取其中的3盘中截取任意一段送检,如果每批次不足3盘,则进行全数检验。检验通过后,预应力筋的搬运、存放必须确保不受损伤,确保其质量。

2、预应力筋制作

应考虑孔道长度、锚具、千斤顶等因素计算确定下料长度。两端均使用墩头锚具时,预应力筋取相对差值,20m内长度预应力筋,其组成的每根钢丝不宜超过三千分之一,20m以上时不应超过五千分之一,且需要保证在5mm以内。切割预应力筋时一般不宜使用电弧切割,而应用切断机或是砂轮锯。当采用墩头锚固时,要根据预应力筋材料确定恰当方式,如液压冷墩应用于高强度的钢丝,而且这些处理工作需要在冷拉前完成,否则需要逐个检查墩头。

3、管道

常用管道一般是塑料波纹管或是金属螺旋管,管内壁光滑,且具有一定的弯曲度,能弯曲成适当形状,且不会影响管道的功能,其中金属螺旋管道需要符合JT/T529规范中的规定。管道进场需要进行检查和复验,确保质量合格。如果桥梁某些部位无特殊要求,可采用塑料波纹管,管壁厚度需要保证2mm以上。管道内径应能够保证安装预应力筋后还能容纳一条预应力筋,该预留空间主要用于压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锚具及连接器

锚具及连接器的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并要符合GB/T14370以及JGJ85规范的规定。应按预应力筋强度选择合适的锚具或连接器,且满足张拉及放张要求,多根预应力筋所使用锚具不仅要具备单根张拉的可能性,还需满足预应力钢筋束张拉。锚具或连接器进场验收必须检查其性能、型号、数量以及规格,进行静载锚固试验以及硬度试验。

(三)混凝土配制与浇筑

1、配制

一般预应力混凝土的配置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粗骨料用碎石且粒径一般要在5~20mm内。控制水泥用量,同时严禁在配制当中添加影响混凝土性能的外加剂,如含氯化物的外加剂或是引气型减水剂。混凝土中各种材料带进的氯离子不宜超过水泥用量的0.06%,如果超过则需要额外添加阻锈剂或是做好防锈措施。

2、浇筑

对于先张法来说,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加强一些重点位置的振捣,比如锚固区或是预应力筋密集区,同时避免碰撞预应力筋。对于后张法而言重点是要避免碰撞预应力筋管道。

(四)张拉施工

1、基本要求

首先,确定控制应力,应在允许范围以内。

其次,采用控制应力张拉时,必须校核伸长值,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如无特别要求至少要保证在6%以内(理论与实际伸长值之差),否则需要停止施工,待分析出原因并采取处理措施以后,才能继续进行。

第三,张拉时必须调整初应力,确保其在控制应力的10%~15%,伸长值由此开始测量。

第四,锚固必须在控制应力稳定时进行,控制预应力筋内缩量。

2、施工过程

以后张法来论,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首先,管道安装。应使用定位钢筋将管道固定在设计位置。如果使用了金属管道,接头处必须用套管链接,连接套管应比实际用到的管道大一个型号,且为同类管道,保证连接紧密。管道应制作溢浆和压浆孔,必要时还需制作排气孔和排水孔。管道安装就位及时验收,检查确保管道通畅,合格后立刻封堵端面。

其次,预应力筋安装。对于无粘结预应力构件,需要在浇筑前检查管道,浇筑时预应力筋应定时转动或抽动。如果是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混凝土构件浇筑完成后必须立即检查管道,保证其通畅。混凝土养护期内如果才采用蒸汽养护,不得安装预应力筋。预应力筋安装完成至灌浆环节过程中应保证施工时间。根据空气湿度调整施工时间,一般70%以上的空气湿度下应在7天内完成,70%以下,40%以上则需要15天,40%以下应为20天,如果无法保证,则必须做好防锈措施。

第三,张拉。张拉前应检查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设计要求且低于75%的设计值不得进行张拉,同时还需检查孔道磨阻损失,确定控制应力以及理论伸长值。张拉时一般宜两端同时张拉,对于25m以内长度的直线筋可以一端张拉。张拉完成并且控制应力稳定后方可锚固。锚具要用封端混凝土进行保护,如果要长时间暴露需要防锈。锚固完成且检验合格以后,就可对露出锚具的预应力筋头进行处理。

第四,孔道压浆,张拉后必须及时进行压浆,一般多跨连续有连接器的孔道多用水泥浆,其强度必须符合相关要求。完成压浆后应及时检查密实度,水泥浆留试块,标养28天。压浆过程中要保证水泥浆温度在5摄氏度以内,且完成以后48小时还需要继续保持温度,否则需要保温,压浆作业时必须确保环境温度适宜,如果温度过高,一般超过35摄氏度,宜在夜晚温度较低时进行。水泥浆达到强度后方可移除预制构件。

结束语:

预应力技术在当前市政路桥施工当中比较常用,要根据工程特点选择恰当施工工艺。本文重点探讨了后张法,当然可能存在不足之处,但本文探讨的内容主要是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能够与业内同仁共同探讨,一起进步,提高预应力技术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冯大斌.《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0版)之高效钢筋及预应力技术[J].施工技术,2011,05:19-22.

[2]成扬.公路桥梁施工中预应力技术探讨[J].内蒙古公路与运输,2011,06:24-25.

[3]冯大斌.预应力技术回顾与展望[J].建筑科学,2013,11:30-38.

论文作者:刘任重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6

标签:;  ;  ;  ;  ;  ;  ;  ;  

浅析市政路桥施工中预应力技术的应用论文_刘任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