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历史课的基本特点_课堂教学论文

简单历史课的基本特点_课堂教学论文

约取#183;简教#183;博见——简约历史课堂的基本特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简约论文,基本特征论文,课堂论文,历史论文,简教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简约”源于20世纪初期的西方现代主义,欧洲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迈斯·温德·罗赫的名言“Less is more”(少即多)被认为代表着简约主义的核心思想。简约从批判过分装饰,提倡简约生活方式的艺术流派开始,慢慢发展成为一种思想方法。教学上引入简约是一种文化的借鉴,期望改变课堂上的浮躁和繁琐。

      简约精神在古代中外传统文化中早已有所体现。孔子在《乐记·乐论篇》中有“大乐必易,大礼必简”之说。老子说过“少则得,多则惑”。成语“由博返约”,出于《孟子·离娄下》中“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达·芬奇有这样的名言:简约是最终的成熟。这些与简约主义所蕴含的沉静、质朴的意境非常吻合。

      选择精华内容,用最简单、最易接受的方法,深入浅出地进行高效教学,这是简约课堂的基本特征。历史教学有自己的特殊性,汗牛充栋、浩如烟海的历史材料本来就令人难于取舍,而当今大数据时代,资料的来源有了根本性的变化,其全面性、迅捷性和共享性,已经完全颠覆传统的模式。历史教科书跟不上历史研究的步伐,按部就班、面面俱到地展开教学的传统方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选择返璞归真的简约模式,是形势使然。课题组在多个初高中学校对简约历史课堂进行长期的研究和实践,将历史简约模式的基本特征归之为约取、简教和博见。

      “约取”源自化约主义理论,其广义的定义包括:一是把表面上较为错综复杂的东西还原为较简单明了的东西的学说;二是企图将复杂的事象经分析简化,由最基本元素的性质去了解整体事象变化原理的理念。化约主义也称化约论或还原论,对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都产生过一定的影响[1]。历史教学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在教育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环节的安排和教学评价的实施等许多方面进行合理的分析,通过“约取”达成还原历史本来面目这一课程目标。历史简约课堂的“约取”有如下要求:

      “约取”之一是突出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重点。各门学科目标都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知识与技能,即具体学科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知识和能级的分类及要求。过程与方法,即让学生了解学科知识形成的过程、“亲历”探究知识的过程;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学习,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即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具有科学精神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社会公民等。然而在具体一堂课中,不可能将上述三个方面目标均衡布局、面面俱到地达成,只能根据教学的内容,突出某一个方面。例如“文艺复兴”这课,除了掌握知识以外,重要的是价值观的养成教育。在教学内容上,“约取”强调突出重点内容,特别是关键词句的解读。以孔子的思想为例,其重点是“仁”、“礼”和“有教无类”这几个关键概念,区分“仁”和“礼”社会功能的差异,了解“有教无类”体现的进步意义。

      “约取”之二是提倡导入的开门见山。好的课堂导入,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活学生的知识贮备,是好课的前提。简约历史课堂在教学时间控制上有明确的要求,所以不能采用繁琐的、情景还原性的导入方式,提倡课堂导入的开门见山。这里介绍几种导入的方法。一是概念导入,以“祖国统一大业”课题为例,从标题入手,有两个概念要弄清楚,一是祖国,二是统一。《现代汉语词典》中祖国的概念是“自己的国家”,统一的概念是“部分联成整体,分歧归于一致”。这两个概念学生似懂非懂,学生有探究的欲望,才能够激发兴趣。所以概念导入的特点是发现学生似是而非的问题,通过引导激发学生的思维。二是故事导入,教师选择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或者与现实生活相连的一个点,选择引人入胜的、控制性好的情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讲到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曲折性,教师可选用张謇开办民族企业选址的故事。张謇办民族企业的地址基本在南通城的外围,为什么呢?这里有经济、环保、原材料和交通方面的原因,更有避免南通城里旧势力负面影响的政治原因。这些内容教师点缀性地讲述,就是很好的故事性导入。三是提问导入,这是最普通的导入,采用课前提问的方法,复习前一课的内容。提问的效果是一方面巩固学生已学的知识,另一方面教师完成新课的组织教学,学生在课堂一开始就处于兴奋和紧张状态。提问导入有两个要求,一是提问的内容必须是重点知识,不能泛泛设问,造成知识掌握的离散性;二是提问有梯度,由浅入深,后面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性,与将要进行的课堂教学内容有一定的关联。还有好的导入方法:视频导入,冲击力强;图片导入,直观性好。

      “约取”之三是主张教学主线的清晰明了。课堂教学的主线不是标题,而是贯穿和统领课堂全过程的纲目。课堂教学的主线根据教学内容定,下列方法都有参考价值。图示法,通过多幅不同的地图,贯穿起课堂的全过程。例如“江南的开发”一课,提供三幅地图,第一是西晋短期统一图,分析西晋短期统治的原因;第二是东晋和十六国分裂图,演绎淝水之战的场景;第三是南北朝地图,了解孝文帝改革和江南开发的具体内容。时间排列法,按照时间的先后展开教学活动。例如“探索生命起源之谜”一课,以17世纪胡克、19世纪初拉马克、19世纪中期达尔文为主线,不仅记住了年代,而且厘清他们学术观点上的不同。人物为主线,以熟悉的历史人物精心设问,展开研讨。例如“社会生活的变化”一课,以林则徐(1785—1850年)和张謇(1853—1926年)两个不同时期的人物为主线,探索他们所处的时代在交通、通信、电影、报纸和发型服饰方面的差异性。[2]

      “约取”之四是要求环节设计的简洁流畅。这是简约课堂整体考虑的问题。教师备课首先是根据教学内容划分课堂教学的环节。以“五四运动”一课为例,全课分背景、经过和意义三个环节。背景从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归纳,这是分析历史问题的基本方法。背景分析时还有一个重要的历史概念,就是中华民国(1912—1949年)不同时段政权性质的介绍,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时期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掌权,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带有严重的封建性,蒋介石统治时期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这样的介绍可以体现教学的深度。过程分两个阶段,北京的活动和上海的活动,重点是归纳活动的特性。最后是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也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分析。教师上课一开始就应告诉学生有几个环节,使听课者心中有数,提高受众的适应性。不同环节应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若从头到尾一种教法,学生心理上会感到乏味,只有教学方法不断变化,学生的学习兴奋点不断得到刺激,课堂教学才能高效。还是以“五四运动”一课为例:五四运动的背景可以采取学生自主学习的办法,因为教科书的归纳已经非常全面,教师只要进行简单的设问,检查学习的效果;五四运动过程采取观看视频资料继而归纳提炼的办法,拓展知识,提升能力;意义的讲述,采取分析法,组织生生、师生之间开展讨论,探究教科书观点的成因。

      “约取”之五是实现教学评价的简明扼要。新课程倡导发展性评价,通过评价为教育活动提供有效的诊断和反馈,强化或改进教育的实施,促进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进而促进教师、学生、学校更好地向前发展。简约历史课堂的教学评价要突出重点,课堂教学的中心是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教师的成长为本。教学评价首先考虑这个重点。发展性评价强调导向功能、诊断功能、调节功能、激励功能、反思功能和记录功能等六个方面,教师按照课堂教学的实际,在上述几个方面进行要点式点评,清晰明了,能充分发挥教学评价提升教学效能的功效。

      “简教”是指课堂教学内容集中、步骤简单、引导适切、收放合理,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追求教学本质内涵的教学方法。著名教学论专家裴娣娜教授提出“回到原点”的教学理论对此有重要的指导价值,这一理论主要依据是无论外界对教育的发展提出什么样的要求,教学论研究者都必须从教学实践出发,对原点问题即现实问题进行观察、剖析和解释。他们强调,研究者应通过对课堂教与学的行为的分析,来探讨学生如何学会学习;通过对学生个体和群体的交往活动的考查,来探讨学生是如何发展的。他们将主体性的三种特质: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作为主体性发展的三维结构,确立了学生主体性发展目标体系。[3]传统的历史课堂是不怎么考虑学生的情况的,教学目标是任务式设置,教学过程就是完成任务的知识传授,不仅内容繁多,而且眉毛胡子一把抓,忽视学生生成,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死气沉沉。所以“简教”是学生的需求,是课堂教学重视基础的回归,是基于改变原来课堂教学不足的考量。

      如何开展教学活动?课程标准中有明确的要求,即教学的安排必须由教学的主体——学生决定,教师要以学定教、以教导学,让学生“学而时习之”,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简教不是少教,不是历史纲目性的教学,而是一种课堂教学理念的调整,是一种调动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基础上的教学。课堂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提高自学的有效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研究探讨,在合作学习中共同提高。教师根据学生的课程生成,进行适切的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的创造性。[4]例如历史课堂提问环节的“简教”,做法是把握好提问的精准适度。在课堂上,所有的学生活动都是通过教师的提问展开的,教师的提问是教学活动简约或者臃肿的控制器。如何做到课堂提问的精准适度?有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考虑提问的目的,弄清是重点知识的强化讲解,还是检查学习的效果,或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不同的目的,在提问的语气和要求上是不一样的。二是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准,控制提问的难易度,设问的口子要小,设问有延续性,前后有梯度。三是提问以后要有学生考虑的时间,有讨论的机会,教师根据情况进行必要的引导,把学生的思考和讨论的过程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提问要精心设计,要有时间控制和效果设计,提问的指向要明确。简教的课堂教师用时不多,留时间给了学生,让学生有时间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

      简教的历史课堂也是活的课堂。什么是活的课堂?有人认为热热闹闹就是“活”,这是不正确的。表面的热闹不是新课程追求的目标,活的课堂应该让学生的思维活动起来,课堂有学生的探究和质疑的声音,这才是新课改追求的目标。著名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活的课堂能使教学氛围活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以此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简约历史课堂从如下两个方面激活学生思维。一是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设计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和交流。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课为例。课堂的导入,一般的做法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果开始分析,这样的安排不新颖,不可能吸引学生。我们换一种方法,从分析“开会”这个话题导入,提供三组图片,第一组是联合国大会,说明是重要的会议。第二组是许多人开会睡觉,说明这些是无聊的会议。第三组是打架的会议,说明这些是丑恶的会议。那么集重要、无聊和丑恶于一体的会议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这样的导入让学生迅速进入研究的情景。关于巴黎和会的讨论,可以设计这样两个问题:“历史上有人评价:凡尔赛会议是老太婆会议、马拉松会议,如何理解?”“有人说:凡尔赛会议是分赃会议,又怎样理解?”关于华盛顿会议的讨论,可以设计连续的问题,“中国为什么能够参加会议?”“中国有没有获得一些权益?”“中国在会议以后的实际状况又是如何?”这样安排,学生有研究的兴趣,过程中会生成许多新的问题,教学的厚度不断加深,课堂教学会向课外延伸。二是让学习的难度下降。课堂上教师的价值在于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现在许多地方提倡的限时讲授虽然绝对一点,但是挺有道理。轻松突破难点是需要方法的。还是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课为例,巴黎和会对于德国的限制既是重点,也是难点,理解和记忆都比较难。由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要复习普法战争;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要理解什么是义务兵役制;不允许拥有空军,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我们要知道这样做的含义,既要镇压人民,又不能对别国带来威胁;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的独立,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是分赃。在记忆方面拟人化联想的办法比较好,把德国看成第一次世界大战打残的男人:土地缩小——失去阿尔萨斯和洛林;脚筋被挑——取消义务兵役制、没有空军、陆军10万、莱茵河东岸不设防;兄弟分家——奥地利独立;赔了钱财——战争赔款;抱走子女——海外殖民地被瓜分。这样的设计,学生理解起来十分方便。简约历史课堂通过简教压缩了时间成本,减轻了学生负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建构了一种民主化的新型师生关系。

      博见,是指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是学生通过课堂的参与达成广博的习得。简约课堂对于教师的要求不是降低,而是提高,对于教师的要求是厚积薄发。简约历史课堂教学效果的“博见”有哪些要求?主要包括内容理解的到位,能力水平的提升,研究方式的养成和史学观点的确立。从教学形式看,简约教学设计融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思维训练于一体,既是一种导学形式,也是一种研讨探究的形式。从思维训练上看,这种教学设计不仅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灵活性、多向性,同时还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科学性。从教学效率看,这种教学设计能充分调动绝大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究欲望,教学中绝大部分时间是学生在积极地进行思考和表达,通过学习和研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达成历史课堂教学效果之“博见”,有三个方面的路径。

      一是融入生活,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从开门见山的课堂导入、画龙点睛的设问引导和提纲挈领的总结提升等各个环节展开,它是深思熟虑后经过创新得出的设计和思路的延展,不是简单的“堆砌”和平淡的“摆放”。生活化的导学,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一课为例。讲授清末状元张謇,可以这样设计:张謇是我们南通人,对于家乡的情况应该很了解。为什么他的大生纱厂没有放在漾河边繁华的主城区,而是放在南通城北通扬运河边的唐闸镇?活生生的生活环境促使学生迅速进入思维状态。课堂环节之间的过渡,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课为例,从巴黎和会如何转入华盛顿会议,进行这样的设计:历史上出现“奇怪的美国”,第一,美国居然没有参加自己提出成立的国际联盟;第二,美国的威尔逊总统虽草签了《凡尔赛和约》,但未能获得国会批准,最终美国没有在此和约上签字。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美国在此之后又做了哪些事情?这样的设问自然合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也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美国主导华盛顿会议这个教学难点的理解也迎刃而解。

      二是重视生成,升华情感。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活动打开以后,生成性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教师因势设问,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知识掌握之宽和探究问题之深水到渠成。例如学习清朝前期巩固东北的举措,由于学生思维的定势,往往考虑的是清政府打败俄罗斯的侵略,签订《尼布楚条约》等等内容,而忽略清政府在东北设立三个将军辖区,而这恰恰是清政府加强政治统治的主要方式。学生往往感觉到内容少了一点,但是找不到其他史实,这是一种“缺失性”生成,教师在课堂上要及时引导,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历史课堂情感的激发是一件难事,因为情感是人类主体对于客观事物的价值关系的一种主观反映,它能够激发心理活动,成为行为的动机。例如“祖国统一大业”一课,可以运用《乡愁》和《望大陆》两首经典的诗,并且配以名家朗诵,学生会受到很强的震撼。历史课堂提倡知情意合一,陶行知有过这样的表述:在感情之间的调节与启发中使学生了解其意义和方法,便是知的教育;使其养成追求真理的感情并努力与奉行,便同时是意的教育。知情意合一的教学效果是重知轻情的灌输式历史教学难以达到的。情感是内在的,是在心灵深处的,但人性是相通的,只要学生真正了解了当时特定的环境,就会有心灵的共鸣。历史教师要将新课程理念落实在教学行为中,就需要挖掘蕴藏在历史知识中的情景细节,简约教学内容,活化教育教学资源,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从而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真正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三是讲练结合,提升能力。训练是巩固知识、提升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听课接受知识,通过训练运用知识。训练分课堂训练和课后训练两种方式,课堂训练带有示范性,为课后训练提供样板。课堂训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简约教学提倡课堂有一定量的规范训练。提倡训练的灵活性,主张训练题呈现方式的新颖性和题目的高质量。现在的中考和高考试题十分重视情景设计,在题干部分创设与学科特性和现实生活有关的情景,习惯上称之为“穿靴戴帽”,学生在考试过程中体会到试题的美感。课堂训练可以借鉴这一方式命题,有时候可以直接使用中高考原题。题目的质量主要考虑试题有没有梯度,有没有启发性,训练题有没有数量的调控,等等,当然训练的方式不仅仅是做题目,也可以让学生当小导游,做小老师,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能力。历史不是主要学科,历史教师在布置课外作业时要有全局眼光,尽量对题目进行筛选和改造,减少作业的总量,留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

标签:;  ;  ;  ;  ;  

简单历史课的基本特点_课堂教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