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世界上,很多著名的发明和创造都源自于质疑,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问题要比解决问题更加重要。可见,想要培养具有良好创造能力的人才,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小学数学作为一种交流与沟通的活动,其本质则属于知识的流动与传输,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许多知识在传输和交流过程中需要师生双方的相互启发。从点至面,不仅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技巧,同时也能够使教师掌握如何有效教学。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启发学生勇于提出质疑,已经成为教育者重点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疑;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8)09-024-01
前言:近几年,新课改政策已经成为了小学教育发展的主要指导原则,其核心理念是强调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以及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性。小学阶段的学生其思想较为灵活,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年龄特点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提出质疑以及解决疑问的过程都是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探究过程,对构建具有教育魅力的数学课堂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积极转变教学理念,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质疑
俗话说,学习贵在质疑,而质疑贵在思考[1]。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想要有效引导学生提出质疑,就需要教师能够积极转变课堂教学理念,并鼓励学生敢于提出心中的质疑。教学理念的转变,并不单单指的是学生学习思想的转变,更包括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创新。倘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味的控制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在产生疑问的时候自然也不会主动的向教师提出。因此,老师应该认识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正是其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一种表现,这种提问的方式是应该值得肯定与鼓励的。
例如,当课堂教学进行到小学数学新人教版教材中关于《平行和垂直》一课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应该积极转变教学理念,通过提问或者设置障碍的方式,使学生对知识产生质疑,从而对知识形成进一步的开解和认识。教师可以先告知学生平行的两条直线永不相交,然后通过两条毛线进行演示,可以适当将毛线倾斜,营造出可能会相交的景象,并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两条线最终会相交么?”这时,学生就会对已经掌握的知识产生质疑,通过深入的分析和探究,学生就会对平行这一概念形成进一步的认识,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有效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以此带动学生积极对知识产生质疑
许多教师都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激发学生自主思考并能够主动提出问题?显而易见,得出的答案就是质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倘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缺乏对知识产生质疑的积极性,并将自身束缚在传统教学模式的牢笼中,就是致使学生无法得到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也得不到独特个性的发展。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让学生参与整个学习过程,给他们动手操作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边质疑、边创造,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有效引导学生开展实践互动,则是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性的载体[2]。
例如,当课堂教学进行到小学数学新人教版教材中关于“认识平行四边形”一课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在屏幕上为学生展现生活中常见的平行四边形,并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找到图形的特征。之后,教师可以拿出几根长度不同的小木棒,让几名同学到黑板上摆出图形,然后提问其他学生图形是否是平行四边形,为什么?在具体活动过程中,当学生遇到阻碍自己完成目标的问题时,就会产生质疑。可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的组织学生开展实践互动,以此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能够主动的提出内心的质疑,从而使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得到提升。
三、预留充分的自主思考时间,引导学生提出质疑
许多教师会将知识比喻成海洋,而海洋是浩瀚无边的,无论人的学问有多大,都会有不了解的地方,只有善疑、多疑、质疑才是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巴尔扎克曾说过,问号是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而逢事就问则是生活中的智慧[3]。在具体教学中,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通常需要一定时间,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为学生预留充分的自主思考时间,使其能够相互交流,并不断发现问题,从而能够提出有效质疑,而并非随意的提出问题。
例如,当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应用题计算的时候,可以为学生出这样一道题目:“果园采摘苹果,一共采摘了180千克的苹果,每17千克的苹果装成一箱,能够装多少箱,还剩余多少千克的苹果?”教师可以为学生预留充足的小组合作学习时间,让其自主思考问题,并对自己的计算方式进行质疑,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探讨得出正确的计算方法。
结论: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中,只有学生能针对所学习的内容提出疑问,才会使其思维更加灵活。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教学语言以及教学行为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对于数学知识所存在的疑问。通过本文对以“疑”促进小学数学魅力课堂构建的相关内容展开的研究,希望能为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钱晋莲.贵在生疑重在解疑——浅谈学生质疑、解疑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7(34):64+66.
[2]艾丽.爱质疑:开启创新思维的钥匙——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才智,2016(30):77.
[3]胡力波.小学数学教学中质疑能力和发散思维的培养[J].学周刊,2013(14):103.
论文作者:李慧燕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9月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1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知识论文; 课堂论文; 能力论文; 过程中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9月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