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产业集群建设的影响因素研究&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例_旅游产业论文

旅游产业集群构建影响因素研究——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为例论文,新区论文,产业集群论文,天津滨海论文,因素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旅游产业集群的构建因素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共同关注的问题。早在1998年著名的管理学家波特(Porter)就发现了,旅游产业集群的聚集效应十分明显。他建议国家应把旅游产业集群作为重点培植对象[1]。许多学者通过研究证实,当代旅游产业的竞争是旅游产业集群的竞争,产业集群不仅构成了现代旅游经济的基本架构,还成为了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本文的调查,近年来天津市滨海新区旅游经济持续地发展,以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为基础的旅游交通体系、中西合璧及古今交融为特色的旅游景观、邮轮母港、极地海洋世界、海洋博物馆等著名旅游项目的完成及使用、空客A320总装线和直升飞机等重大工业项目落入天津滨海新区为天津旅游产业集群的构建带来了显著的资源优势,且这些优势具备了旅游产业优先发展的条件。2006年我国学者张建春发现,旅游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和构建是我国旅游产业发展亟待探讨的问题[2]。2009年,我国政府已将旅游业发展纳入到国家战略体系,从而为旅游产业集群的构建指明了方向(《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

二、相关研究综述

产业集群概念最早由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在1920年提出[3]。他解释了基于外部经济的企业在同一区位集中的现象。多年来,很多学者通过研究发现产业集群既有产业的特征,又有区域的特征。其中,熊晓云认为,产业集群是由企业、高等院校及科研单位、行业协会、技术咨询和政府之间的交互联系而形成的网络[4]。

1.旅游产业集群的构建与区域内旅游企业竞合关系的研究

2003年欧洲旅游研究院的萨拉诺顿(Sara Nordin)发表了题为《旅游产业集群与创新》(Tourism Clustering and Innovation)的研究报告[5]。他在报告中阐述了旅游产业集群的内涵并运用了波特钻石模型分析了旅游产业集群发展应具备的条件及探讨了旅游产业集群的构建。他提出,旅游产业集群的构建和发展与区域内旅游企业竞合关系存在着紧密的联系。皮特·墨菲(Peter Murphy,2006)经过研究,总结出旅游企业的竞合关系是旅游产业集群构建中不可缺少的因素。2008年,付琦等一些学者验证了旅游企业竞合关系与旅游产业集群的构建和发展存在着线性关系[6]。

2.旅游产业集群的构建与区域中的企业文化关系研究

2006年,科莱特·约瑟夫(Cortright Joseph)通过对旅游产业的发展研究,发现区域中的企业文化是构建旅游产业集群的关键[7]。此外,我国学者邹国胜发现,产业集群作为一种区域经济模式,其经济活动受所在环境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等因素的影响。

3.旅游产业集群的构建与区域政府的支持关系研究

2008年费尔斯(Fares)总结出了旅游产业集群的构建与培养主要依靠区域政府制定的政策、创造的环境及行政调控等手[8]。2009年冯卫红[9]根据山西平遥旅游产业聚集的特点,总结出了政府规划等是形成旅游产业集聚的关键因素。随后,温兴琦、马丽卿、胡卫伟、兰哈弗(Nanhove)[10]、瑞克·哈夫曼(Rick Heffernon)[11]、景秀艳、邓冰[12]和庄军[13]等学者总结出,旅游产业集群构成的关键因素是政府扶植和支持的结果[14]。此外,金卫东[15]通过对美国东部都市旅游产业密集带的研究,总结出互联网和宣传及相互推介在旅游产业集群构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当然,这一网络效应也与区域的经济发展和政府的支持紧密相关。

综上所述,虽然各位学者的观点不尽相同,但是他们提出的旅游产业集群构建的主要因素涉及了旅游企业竞合关系、区域政府的作用、区域文化与网络效应等方面。然而,他们主要侧重或强调某一方面因素对旅游产业集群构建的影响。本文认为,基于旅游产业的综合性特点,旅游产业集群的构建影响因素应是多方面的。而且,其主要影响因素应当是相同的。当然,由于各区域旅游资源的特点和旅游产业的发展状况不同,其影响旅游产业集群构建的因素会有所变化。

三、旅游产业集群的特征分析

旅游产业集群是指基于旅游消费与生产的企业及相关组织为获得规模经济与聚集效应而形成的一种具有竞争力的产业组合。根据本文调查,旅游产业集群具有明显的企业文化和网络效应,并且集群内的企业存在着明显的竞合关系等特征。

1.旅游产业集群存在区域的企业文化

首先,产业集群不是一种单纯的企业空间集聚,而是一个根植于区域企业文化环境的社会经济网络(冉庆国,2005)[16]。本文认为,旅游产业运营和旅游产品的特点依赖于区域中的企业文化环境。首先,区域内的旅游企业经过长期的交易和博弈以及基于社会资本的信任和合作,形成了企业间共同遵循的竞争规范和行为准则并由此成为约束企业行为的非正式制度。这种规范和准则可有效地防止各种机会主义行为,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加强了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并促进了知识外溢和技术扩散。从而,加速了旅游产业集群的构建。当然,企业文化作为旅游产业集群的基本价值可促使集群内员工信息交流,使集群内各企业共享某些资源[17]。区域中的企业文化从理想信念、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知识技能等方面决定着某一区域的旅游企业及相关组织的整体素质,从而为旅游产业集群的构建奠定了基础。根据本研究对117名来自天津滨海新区的旅游企业及相关机构管理人员的调查,其中92%的管理人员认为,区域中的企业文化是区域长期发展中形成的价值观和制度规范,是旅游产业集群构建与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认为,旅游产业集群中所有成员的一切行为在本质上都要受区域中的企业文化影响。因此,区域中的企业文化对于旅游产业集群的构建具有导向、规范、约束、凝聚和融合作用。

2.旅游产业集群具有运营能力的网络效应

网络是具有激发企业参与运营能力的主体之一。旅游企业及其相关组织在主动或被动地参与运营活动中,通过资源流动,彼此之间形成了各种正式或非正式的网络关系。因此,旅游产业集群的网络效应主要通过企业与相关组织间的信息与技术接触和业务往来而建立。旅游产业集群的网络效应可分为人际网络效应、市场网络效应、产业网络效应和区域网络效应等。其中,市场网络效应包括纵向和横向两种效应。纵向网络由上下游企业及相关组织构成,横向网络是由竞争机会平等的饭店、旅行社和旅游景区等组成。然而,在旅游产业集群中,一些市场网络既是上下游关系,又是平等的竞争关系。例如,旅游景区、旅行社和饭店之间的网络关系。旅游产业集群的人际关系网络效应、市场关系网络效应、产业关系网络效应和区域关系的网络效应共同构成旅游产业集群完整的网络效应。根据本文研究,这一效应可提高旅游产业集群整体的运营能力和竞争力。并且,这一网络效应不仅包括集群内部产生的效应,也包括与区域内相关集群的合作而产生的效应。例如,某一区域内旅游产业集群与该地区的文化产业集群、工业产业集群、农业产业集群和体育产业集群等之间产生的网络效应。

3.旅游产业集群存在共生的竞合关系

本文通过研究发现,旅游产业集群依靠集群内所有企业及相关机构的整体相互联系可形成协同的竞合关系。这种关系强调相互联系、协同竞合,即企业与企业及相关机构之间的共生性。根据调查,旅游产业集群之所以比一般企业的地理集中更具有优势的原因,主要在于其内部企业及机构之间的合作与竞争的关系。这种竞合关系既可有利于旅游企业获得规模经济,又有利于其互动式学习。同时,将一些原本孤立和松散的旅游企业、旅游资源和相关的旅游要素有效地组织起来形成了集群并由此增强了旅游产品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了集群的整体运营能力和竞争实力。因此,旅游产业集群在地理上的聚集仅是外在现象,而内在的本质是企业与相关组织间的竞争与合作。这种竞合关系的本质赋予了旅游产业集群具有动态的、复杂的和自律的结构。这种结构可综合市场和政府的功能,综合技术创新、组织协调和互补的因素。综上所述,旅游产业集群的竞合机制作为一种动力,增强了旅游企业的竞争优势,提升了集群的整体竞争力。

四、旅游产业集群构建因素的实证研究

1.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本研究通过对文献的深入分析以及对资深专家和管理者的访谈并经过整理,提出了影响旅游产业集群构建的因素并形成问卷。问卷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调查对象的类型;第二方面是对影响旅游产业集群构建因素的评价。在被调查者的类型中,旅行社业占14%,饭店业占13%,餐饮业占12%,旅游景区占15%,旅游商品生产企业与销售商占9%,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占7%,旅游教育与培训机构占12%,会展运营商占6%,旅游规划设计单位占4%,旅游运输部门占5%。其他相关的辅助与管理部门占3%。第二方面包括4个部分:第一部分,测量旅游企业竞合关系对旅游产业集群构建的影响,共3个问题;第二部分,测量区域的企业文化对旅游产业集群的构建影响,共3个问题;第三部分,测量区域网络效应对旅游产业集群构建的影响,共3个问题;第四部分,测量区域政府作用对旅游产业集群构建的影响,共4个问题。问卷选项采用李克特(Likert)五分制量表,1表示非常低,5表示非常高。问卷调查于2010年9月至2010年12月期间进行,在天津市滨海新区选取了11类调查对象。每类调查对象由数名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或专家组成。发出问卷150份,减去未回收和无效问卷后,有效样本为128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5.3%。

2.问卷的数据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17.0对问卷数据进行了验证性因子分析,检验理论模型的正确性。在分析因子之前,本研究首先分析了问卷的信度。结果显示,各题项Cronbach's α系数均大于0.7,说明问卷总体信度较好。然后,通过KMO样本适当性测度和Bartlett's球形检验得出,KMO值=0.767,大于0.5;Bartlett's球形检验Sig.(显著性)为0.000<0.05,达到显著,球形假设被拒绝。这表明可以对变量进行因子分析。

本研究的因子分析使用主成分分析法,萃取出4个因子的特征值,共解释了总体方差的85.966%,显示出比较合适的因子会聚有效性。经过最大正交旋转(Varimax)后的成分矩阵(见表1),各因子与问卷设计的4个维度相互对应,在相应变量上的因子载荷都高于0.6。因子1在网络效应方面载荷较高,可以定义为网络因子;因子2在旅游企业竞合关系方面载荷较高,可以定义为竞合因子;因子3在区域的企业文化因素方面载荷较高,可以定义为区域的企业文化因子;因子4在政府作用方面载荷较高,可以定义为政府作用因子。

本研究表明,区域网络效应因素、旅游企业竞合关系、区域文化因素和区域政府作用因素是影响旅游产业集群构建的主要因素。其中,在网络效应中,被调查对象关注的依次是知识溢出、市场信息和产品创新等。在旅游企业竞合关系中,依次是差异化产品、企业战略联盟和低交易成本。在区域的企业文化因素中,依次是文化创新、文化凝聚力和信任机制等。在政府作用中,依次是基础服务设施、旅游资源环境、目的地形象营销和宏观优惠政策等。

五、案例分析——天津滨海新区旅游产业集群构建

1.天津滨海新区旅游产业集群构建的环境分析

天津滨海新区地处华北平原北部,位于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交汇点,面向东北亚和亚太经济圈,与日本和朝鲜半岛隔海相望。天津滨海新区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也是全国唯一聚集了高新区、港口、国家级工业开发区、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区、出口加工区和大型工业基地的综合区域。近年来,天津滨海新区旅游产业持续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逐渐优化,产业素质明显提升。至2010年8月,天津滨海新区拥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55家,其中5A级景区4家;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14家;市级工业旅游示范点20家;旅游特色村160个;高尔夫球场7个;星级饭店115个,其中五星级酒店11家,旅行社235家,具有出境游资格的旅行社22家;旅游院校12所(天津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尽管天津滨海新区旅游产业持续地发展,然而根据调查,至今尚缺少具有吸引力及可使旅游者得到深度体验的旅游产品。在天津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虽然也开发了数个较为成功的旅游景区,但是,景点分散,景区规模小,且产品品牌和市场影响力不强。目前,天津滨海新区的主要旅游产品仍停留在观光旅游的层面上,游客参与程度低。因此,不能适应旅游者对于高品质旅游产品的需求。此外,天津滨海新区的旅游产业在管理体制和激励机制方面有待创新。同时,天津滨海新区缺乏具有竞争力的核心旅游企业。当然,核心旅游企业对于区域旅游产业集群的构建至关重要。

2.天津滨海新区旅游产业集群的构建策略

(1)开发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增强区域旅游企业实力

天津滨海新区旅游产业应结合本身的资源特点,充分发挥海岸和海河的旅游功能,发展海滨休闲和旅游观光,形成具有特色和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应充分利用外滩公园、邮轮母港、航母主题公园等著名景区和大型旅游企业,并将市中心区、东部滨海区和北部山野区连成旅游带。在市中心旅游区可集中展示妈祖文化城、五大道旅游区、中心公园法式风情区等能够体现天津滨海新区独有的异国风情和近代历史文化的旅游产品。同时,市中心区域应承担起旅游集散地和服务载体的功能。在东部滨海区,可以海河、古海岸、湿地、妈祖文化经贸园、潮音寺、滨海湖和中心渔港等为基础,连接高新技术产业区以开发海港休闲与工业旅游综合型的旅游产品。北部山野旅游区可以盘龙谷文化城、金碧国际旅游度假中心、蓟州国际滑雪中心、盘山北少林寺和蓟县下营小镇等为基础,实现森林养生、山水休闲、名胜观光、乡村旅游与会展业务相结合,深度开发会展旅游产品。

(2)发挥网络效应,实现区域整体经济效益

本研究表明,旅游产业集群的关联性具有实现外部经济和集群整体效益的功能,进而能够促进集群创新,提高旅游产业集群整体的竞争力。旅游产业集群的构建和发展,要求旅游区域的相关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及相关机构的深入交流和学习,加强信息和技术的流动。因此,天津滨海新区旅游产业集群的构建前提是,机群内的旅游业必须与相关的金融业、航空业、房地产业、环保业、园林业、建筑业、教育与培训机构及区域内的文化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农业产业集群和体育产业集群等紧密结合,建立优秀的集群网络机制及效应。通过旅游资源的整合、旅游产业的培育、重点项目的建设及旅游产品品牌的打造,将天津滨海新区建设成为浓缩近代文化、凝聚现代文明、独具产品特色的宜居宜游城市及国际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此外,天津滨海新区旅游产业主管部门应积极构建包括高速铁路和公路、方便的空港和海港等交通体系,提高游客进入的便捷性和通达度,提高旅游者的聚散效率并加强环渤海区域间的旅游合作,实现互送客源,共同发展旅游产业。

3.实施政府的主导作用,提高集群的构建效率

旅游不仅表现为一种生产方式,也表现为一种生活方式。这两种方式都与政府的保障与激励作用紧密相关。在政府的作用中,旅游区域的基础设施、旅游资源、目的地形象营销和宏观优惠政策等都是影响旅游产业集群构建的关键点。天津滨海新区旅游产业集群的构建与发展需要政府的培育与扶持,尤其在构建的初期更是如此。根据本文调查,政府在制定和实施旅游产业政策、提供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路径、增强集群内企业的信心、提高产业集群优势、规范集群市场秩序和营造集群发展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旅游产业集群内的旅游吸引物和集群的生态环境、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都要依靠政府的管理。因此,天津滨海新区的旅游产业构建应加强政府的领导,完善政府的主导作用,发挥市旅游委员会职能部门的功能,聘请国内外旅游专家并成立天津滨海新区旅游咨询专家组以形成该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的合力。同时,天津滨海新区政府应积极培育区域旅游产业的内外联系,积累区域的旅游社会资本,培育区域的学习能力,提供产业集群构建支撑设施,增加资金和设施的投入,积极组织大型旅游活动,全面调整区域旅游产业结构,提高区域旅游产品质量,加大区域旅游产品形象的宣传等。此外,还应当创新旅游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培养机制,建立旅游人才信息库,加快引进旅游管理的专业人才,推行与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的人才交流,推进旅游教育体制的创新等。天津滨海新区作为我国著名的滨海旅游胜地,必须实施开放和便利的出入境措施,增加入境免签和落地签的国家数量,支持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实施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政策,积极引进国内外有实力的大型旅游企业,培育一批旅游骨干企业和知名旅游产品品牌,建立境外主要客源地的推介机构。当然,实现旅游管理的法制化、旅游服务质量的标准化和行业监督社会化、完善旅游保险体系和拓展旅游保险业务等在旅游产业集群构建中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此外,应健全和完善旅游行业协会,理顺行业协会与行政管理机构、旅游企业和旅游学会之间的关系,健全旅游安全保障体系,提高处理和预防旅游活动突发事件的能力。天津滨海新区还应建设国际化旅游服务网络以保证旅游信息服务渠道的畅通。综上所述,政府在天津滨海新区旅游产业集群构建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4.培育优秀的企业文化,增强整体竞争力

良好和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在构建旅游产业集群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研究,旅游区域内的相关企业和组织除了形成固定的契约外,还存在着非契约关系以及通过人缘和地缘关系形成的信任机制。这样,可减少相互之间的摩擦,保持有效的合作,提高工作效率而降低交易成本。当然,也促进了区域中旅游企业及相关组织的知识外溢与技术扩散,增强了区域旅游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天津滨海新区旅游产业集群的构建必须建立区域中的企业文化,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吸引外部先进文化以提高天津滨海新区整体区域的管理水平,从而带动滨海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其中包括信任机制、良好的习俗、创业精神、产业氛围、文化结构和非编码化的知识等。同时,还应将企业文化体现在集风景观光、历史文化、休闲度假、会展和商务为一体的旅游产品上并加强旅游产业的技术创新。此外,还应加强人才开发与培训,提高职工的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积极有效地引进人才以加快天津滨海新区旅游产业集群的构建。

标签:;  ;  ;  ;  ;  

旅游产业集群建设的影响因素研究&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例_旅游产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