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教学问题探析--从“视觉指导”的教学谈起_职业高中论文

高职高专教学问题探析--从“视觉指导”的教学谈起_职业高中论文

职业高中教学问题刍议——从视导职高教学谈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职业高中论文,刍议论文,职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去年,笔者参加了北京市几所重点职业高中(含职业中专)的教学视导活动,对这些学校的基本情况、硬件软件、成就问题等有了概括的了解。同时,也发现前进中的职业高中还有一些亟待研究和改进的问题。譬如:应进一步探索职业教育的规律,突出职教特色;要解决部分专业师资紧缺和教师业务素质急需提高的问题;教学计划应进一步完善,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学制、课时安排等有待于合理地调整;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足;教学管理的功效应进一步发挥等。面对这些问题,职业高中、特别是重点职业高中,要适应首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要办全国“一流的”、“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益”的职业教育,争取多一些跻身于国家级重点职高的行列,必须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提高教学质量,深入、扎实地“练好内功”。

一、进一步探索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职业资格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职业高中大多是从普通学校演变或合并调整而成。继承和发扬普通教育优良的教学传统和成功经验值得提倡,但不能完全照搬普教模式,必须从学历教育和学科知识教育的框架中摆脱出来。要紧紧把握现代事业教育的特点,如“服务经济的直接性、培养目标的职业性、教育活动的实践性、形式方法的多样性、教学内容的实用性、社会联系的广泛性等。《纲要》提出了中等职业教育要实行“双证书制”,即职业高中既要取得职业高中的毕业证书,又要获得职业任职资格——技术等级证书。根据我国教育总体发展的“低重心”原则以及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以“初中后分流”为主的精神,职高生的培养目标应主要不是获得具有普通高中学识水平的高中学历,而是要符合某种职业或岗位、工种的资格要求。职业高中应该在培养职业素质、获得职业资格上做好文章。

1、职业高中在合理设置专业的基础上,要对不同的专业确定培养目标。北京市职业高中主要是为第三产业培养一线操作人员或维系生产运转的技术管理人员,各专业培养目标的界定应以行业工种所要求的职业能力和任职资格标准为出发点的归宿。各地区、各行业劳务市场的生产技术水准及其对人才类型的要求不尽相同,职业高中在专业培养规格上也应多种多样。目前,职业高中的培养目标一般比较笼统,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为此应根据市场需求,把各专业的人才规格具体化,这样既利于“适销对路”,又便于教学实施。要较详细地制定各个专业的素质、能力和任职资格要求。细化培养目标的关键问题,在于行业、企业的积极支持及其自觉的参与行为,这是“产教结合”的深层要求。

2、培养跨世纪的适用型人才,必须把职业素质教育和职业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教学计划、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式、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等都应逐步落实以能力为本的指导思想,体现职业性特性,各校应根据本校的实际,对不同的专业进行职业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验。

3、当今国外流行的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如德国的“双元制”、美国劳工组织的“MES”、加拿大的“CBE”等理论与实践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譬如“CBE-DACUN”理论,是一种以胜任职业要求为出发点的教学体系,它把职业能力作为培养目标和评价标准,并通过对职业的专项能力(一个学习模块)、综合能力(6-30个专项能力)、职业能力(8-12个综合能力)从易到难的顺序安排教学,企业和学校密切合作,确立岗位工作的能力要求并开发相应的课程模块……目前,我市一些学校正在进行有益的“借鉴而不套用”的个性化探索。

二、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突出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教育。

课程的总体规划在教学体系中居中心地位,它把学校师生的教与学有机地组织起来,能否出质量、出效益,关键取决于教与学的内容和形式。课程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点。

1、合理配置政治课、文化课、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课、专业实习五种课型的权重比例。国家教委和北京市教育局都根据职业高中的专业类型规定了文化课、专业课、实习课的不同比重。各职高校应以此为指导,并根据学生定向专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要求程度的不同确定各类课的比例安排,要避免各种倚轻倚重的现象。政治课不可以削弱,且要注重实效性,要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纪律教育,并通过各种“氛围”来渗透。文化课的目的在于打好知识基础,应融基础性、知识智能综合性、实用性为一体,切实为专业课服务。专业理论课和专业技能课作为学生获取职业能力的主渠道是重中之重,理论基础要宽厚,专业技能要扎实、熟练。应把实践性强的专业课作为主干,并可以适当分段、相对完整、互相衔接。实习课应适当增加,要把教学实习与实践结合起来,这是领取“职业资格证书”的最佳途径。以上五种类型的课程应在突出主课之外,保证学科之间、活动之间的联系。

2、职高的课程应朝着整合型、基础型和开放型的方向发展,充分发挥课程的整体功能。在设课中,应处理好单一学科与综合学科、传统学科与新兴学科、简单技能与复杂技能的关系。培养跨世纪的复合型人才应侧重于后者而非前者。应尽可能开设一些智能价值高、综合性强又实用的课程,如职业高中学习方法;外语和计算机作为现代认知工具,其课程必须加强。

3、增强课程系统的活力。在课程规划中,要注意统一性、稳定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学科设置、顺序安排、时数期限在不同学校、不同专业、不同的学制下,可以有不同的变式。在课程结构上,应把必修课和选修课、显性课和稳性课、课内教学和课外活动结合起来,后者对职业高中甚为必要。

4、努力与高等教育接轨。考虑到社会现实的要求和职高生继续深造的需要,职业高中还应注意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考试、教学要求相衔接的课程安排。可设想对职高生实行后期分流,对自愿并有能力参加高考(主要是成人高考或自学考试)的学生单设课程方案,为升学做准备。

三、加强教师素质培养,全面提高教学水平。

教师对职高生职业素质的综合构建作用发挥得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职业高中的师资队伍,一要有足够数量并相对稳定;二要有合格质量和较高素质。

1、针对职业高中教师数量不足、部分专业(如外语、计算机、技艺型)师资严重匮乏的状况,可采取下列途径:现有教师改行与分配外调相结合、自培和委培相结合、专职与外聘相结合、“术业有专”与“一身多兼”相结合。可适当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聘请行业企业的技术管理人员和能工巧匠上讲台,鼓励优秀教师一专多能。当然,吸引和稳定教师投入于教学需要从多方面努力。

2、针对职业高中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有待提高的现实,应多渠道、多形式、有针对性地加强培养。(1)注重师德,改善教学态度。职业教育首要的任务是培养“敬业”精神,教师的教书育人态度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学校和教师应注意自律和他律。(2)注意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丰富教学内容。随着现代科学知识和技术的相互渗透、综合发展,教师的知识功底也应扎实、广泛、深入,文化课教师要适当了解专业知识和技术原理,专业教师要掌握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职业学校的教师还要特别注意多向社会学习,不断地更新知识。学校和教师个人要在扩大知识、信息量、提高知识的活化率上积极开拓新思路。(3)提高专业技能素质,保证实操课的质量。职业高中的专业教师,特别是技能课教师应作“双师型”,在专业技艺中应是行家里手,一精多通,在动手操作技能上练出过硬功夫,以才育才,以技传技。(4)掌握教学艺术,改革教学方法。只有掌握教育教学规律,在理论和实践中把握教学艺术,才能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的教学应注意从“满堂注入外塑式”转化到“启发点拨内生式”,从“重教法,轻学法”转化到“教与学并重”的方法上来;把黑板及简单的电教手段和多媒体多功能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综合起来运用;实操课应在现有的教法基础上,进一步探索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5)树立科研意识,开拓教学新路。无教研科研之源。教学之流便成为无源之水。应根据实际需要,开展不同层面的教科研。教师可通过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和搞课题、作论文等实践提高研究能力。

3、职高教师队伍建设还要抓住两个重点:其一是培养学科教学带头人。重点校和骨干校更应着重尖子教师的选拔和培养,尽量多出些一流教师。其二是青年教师的稳定和培养,是学校能否顺利度过退休高峰“断带期”的关键措施。

四、加强教学的科学化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管理是学校内部管理体系的主要部分,其核心就是对教学质量的管理。在这方面,一些重点职高进行了努力探索,如北京市财会学校提出了教学管理功能的几个转化:从常规化管理向特色化管理转化,从垂直管理向全方位管理的转化,从经验型管理向科学化管理转化。在管理机制上提出了几个转换:计划管理重在目标管理,常规管理重在教学过程管理,教师管理重在考核管理等,给我们许多启发。

1、在教学计划的管理上,应把统一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把固定学制与非固定学制结合起来,可尝试实行学分制,创造竞争、成才环境,

奖优罚劣,为学生的“出口”打通几条通道,“一门进,多门出”,提高学生在未来竞争中的适应能力。

2、在教学过程的管理上,要争取社会、行业及企事业单位的合作与参与。应成立专门机构加强“校企联合”,使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得到落实。

3、在教师管理上,应进一步加强对外聘教师的规范化管理,使之纳入学校正常的教学系统。

4、在教材建设上,要加强职业高中专业教材的编写和使用。对尚未有统编教材的科目,各校可根据专业教师的条件自行选编;对教科书的使用应避免随意性,突出实用性。

5、在实习基地的建设上,一要配备校内的专业实习教室,二要争取行业企业的支持,在校外建立相对稳定的实习场所。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校办企业实现教学——实习——生产——经营一体化。

6、加强常规管理,使管理工作制度化、科学化。应注意吃透两头:对上了解行政业务管理部门的有关教学政策,对下摸清本校师生的具体情况,切实制订必要的规章制度。

7、强化目标管理,建立单项或综合的教学评估体系,监测教学效果,这是督促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

8、教学管理走个性化的道路。职业高中多专业、多类型的特点决定了它在教学管理模式上应不拘一格,以特色取胜。

标签:;  

高职高专教学问题探析--从“视觉指导”的教学谈起_职业高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