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符号化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论文_张二磊

非物质文化遗产符号化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论文_张二磊

(苏州绿世界园林发展有限公司,江苏苏州215001)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财富之一,如何在园林景观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符号进行合理的运用,不仅关系到景观质量,更有利于提升文化的传承和多向化发展。但是在实际的应过程中,也要考虑到应用方法是否与实际的地域特征相融合,不能盲目,否则既达不到预期效果,又破坏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完整性。本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概述,并分析了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优势和实际应用方法。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符号;园林景观;应用方法

前言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各个地区都在加快景区开发和建设的速度。如何将景区景观和城市特色结合起来,并融入相应的文化元素,是很多开发者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通过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能够增加其文化内涵,获得更高的关注率。但是如果应用方法不合理,反而会适得其反,让人看起来非常尴尬,因此需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应用方案,以提高其协调性。

1非物质文化遗产符号化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优势

园林景观是旅游资源的一种,通过借助当地的地势地貌,并结合人工建筑技巧,同时融入相关的文化符号完成建设,具有相当高的游览参观价值和文化价值。一些建设较为精妙且文化内涵比较丰富的园林景观可以演变为文化遗产,比如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古代园林,这些都是园林景观的代表,及具观赏价值和文化价值,是人类文明和智慧的变现。通非物质文化遗产符号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优势,能够提高后期园林建设中对文化因素融入的合理性和协调性。

1.1提升园林景观的文化底蕴

园林景观的创作除了要利用相关的创作技巧提升其观赏性之外,比如借景、框景、抑景等建设手法的运用,还需要借助文化符号提升其文化底蕴。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包含的文化符号本身就具备与园林景观的适用性,只是需要改变运用技巧,并结合景观特点和地域特色进行加工,就能获取比较好的应用效果,达到提升园林景观文化底蕴的目的。以山东淄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蹴鞠”为例,政府和市民为了迎接2008年奥运会的到来,在临淄区的人民广场设立了铜铸的蹴鞠雕像,不仅展示了其蹴鞠文化,也响应了奥运会的体育精神,同时符合大众对于我国足球崛起的信心和期望。

1.2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增加园林景观的观赏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符号是抽象的,通过在园林景观中的具象化,能够增加园林景观的观赏价值。比如在苏州的园林建设中融入昆曲的因素,设立昆曲表演项目,让观众进行观赏,即丰富了园林景观的表现形式,也增加了其观赏价值。或者设立昆曲研究纪念馆,对昆曲的发展历史和经典剧目在馆内进行展示,也可以增加园林的观赏性。

1.3提高游客对园林的认同感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游客心中有比较重要的地位,甚至在很多游客心中,其表现形式非常神圣,如果在园林景观中合理的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符号,可以有效的增强游客对园林景观的认同感,进而增加园林的客流量。但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其协调性,否则会引起游客的反感。比如在以豫剧为代表的河南,如果园林建设中添加昆曲元素,反而会显得水土不服,难以得到认同。

1.4非物质文化遗产符号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能够提升其自身的传承性

前面已经提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符号具备抽象性,如果想要得到更好的传承和保护,就必须通过有形载体将其具象化。城市园林景观的建设是按照一定的要求将不同的景观元素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本身就具备一定的文化价值和传承价值。通过合理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符号能够起到相符相成相互促进的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比如在成都的园林景观中融入脸谱元素,即可以增加园林景观的独特性,又能将以表演形式为主的变脸转化为景观元素的表达,让更多的人有机会领略到脸谱文化的魅力,进而提升其传承性,促进在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发扬和继承。

1.5园林景观建筑能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展示场所

园林景观建筑是展示地区或城市特色的窗口,通过在园林景观中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符号能够加深游客对某个地区的文化印象和好感度,并增强当地居民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更为重要的,园林景观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场所,就像艺术家需要舞台来展现自身的艺术魅力,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需要舞台来展现自己的文化魅力,而园林就恰好成为其展示场所。

2在园林景观中应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符号的方法

2.1直接表现法

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其直接表现形式,在园林景观的应用中,可以采取直接表现法。以蹴鞠文化为例,在园林景观中可以融入蹴鞠项目,安排蹴鞠演员进行蹴鞠比赛,也可以邀请观众参与,这样不仅加强了园林的娱乐化功能,也让游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感同身受,有利于文化传承。直接表现法能够很好的再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风貌,并充分展示其文化价值,以及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方式。比如传统的剪纸艺术,在民间的婚庆习俗中应用广泛,有着较好的群众基础和实用性,在园林景观中可以融入剪纸文化,比如在门窗上贴上剪纸艺人的作品,或者教游客学习剪纸技巧等。

2.2组合法

顾名思义,组合法就是指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符号和园林景观进行有机组合,即提升了景观的观赏性也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比如以民间美术文化为例,可以在园林建筑中融入壁画元素,对美术文化进行展示,同时也增加了景观的独一无二性。但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其结合的协调性和合理性,不能显得太过突兀,比如在比较严肃的地方画一些看起来比较抽象和夸张的壁画就显得格格不入,降低游客的认同感、也影响了园林的观赏性。可以选择一些较为娱乐化休闲化的场所,比如供专门供游客的进行休憩的区域,可以以壁画为背景拍照留念。组合法还有另一种应用形式,可以把两种不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符合进行组合,比如脸谱文化和雕塑文化,通过园林中的现场雕塑再现经典的脸谱样式,也是一种比较好的表现方法。

2.3形式转换法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方法一般比较单一,不利于其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发扬,可以通过合理的形式转换,丰富其表现形式,进而提高其传承性以及与现代文化和社会发展方式的协调性。比如我国传统文化中皮影艺术,在民间有着广泛的口碑,但是随着娱乐方式的多样化,皮影艺术渐渐走出人们的视野,很多皮影艺老人都找不到其手艺的传承者,面临着失传的危险。在园林景观中,可以将皮影艺术形式进行拓展,比如聘请老艺人现场教授游客皮影制作的方法,怎么画样、怎么剪、怎么缝制等,并传授大家基本的皮影表演技巧,通过自主参与能够提升游客对皮影文化的了解,进而增加其学习兴趣,在丰富园林娱乐形式的同时也展现了自身的社会效益,有利用提升景区形象并增加群众的好感度。

3结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离不开人们的传承和发扬,而通过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能够为其提供一个较为合适的展示舞台,有利于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发现其存在的价值和应用的意义,进而增强对其认同感。并且通过具体应用,能够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有利于对其进行创新,避免被当代的社会文化所淹没。但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与园林景观的协调性,不能盲目进行嫁接,否则会引起不必要的社会谴责。

参考文献:

[1]布凤琴,陈虹,方李明.非物质文化遗产符号化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5(23)

[2]赵建华.探析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应用于城市园林景观建设[J].广东园林,2012(02)

[3]闫红霞.遗产旅游符号化与遗产地的商业化研究[J].商业时代,2013(28)

[4]郑雪松.教育人类学视域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体制研究-以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为例[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5)

论文作者:张二磊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建材装饰》2015年9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6/9/7

标签:;  ;  ;  ;  ;  ;  ;  ;  

非物质文化遗产符号化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论文_张二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