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辉煌的中国档案事业——硕果累累的档案科技工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档案论文,硕果累累论文,科技工作论文,中国论文,辉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档案科技工作作为我国档案事业的组成部分,在“要坚持档案科研为档案事业服务,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要依靠档案科研”的方针指导下,为加强档案的安全保护,提高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促进档案信息资源为国家社会经济建设服务,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促进档案科学技术发展,国家档案局于1985年正式成立了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所,研究所的基本任务是面向全国档案部门,紧密结合档案工作的实际,开展档案保护技术、档案修复技术、档案现代化管理技术、档案工作标准化等方面的研究和档案科技情报工作。一些地方,如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江西、四川、陕西、重庆等省市,都相继成立了档案科研所,各有重点地开展档案科学技术研究工作。1986年初,国家档案局设立专门机构负责全国档案科技项目的计划立项和科技成果的鉴定、奖励、推广应用等工作,各省档案局也相继成立了科技管理部门,具体指导本省开展档案科技工作;全国省级以上档案馆都成立了技术部(处、科),负责馆内技术工作,并开展科学技术研究,解决档案管理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十多年来,我国已经形成了以档案科研所为主体,各级档案馆为基地,遍及全国档案部门的档案科技网络。
从1985年开始,国家计委根据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确定逐年安排一定数量的科技三项费用支持档案科学技术研究,由国家档案局归口管理,到1992年,在国家档案局立项资助的科技项目共有126项,共资助经费300万元。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已经完成的项目有80项,其中有55项成果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励,取得专利3项,在各级刊物上发表论文60篇。
国家档案局从1987年开始设立科学技术进步奖,几年来,为调动广大档案科技研究人员的积极性,促进档案科技进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现在全国大部分省、市都设立了档案科技进步奖,如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浙江、山东、江西、安徽、福建、河南、山西、湖北、四川、沈阳、武汉等。到1992年,共有184项各类档案科技成果获国家档案局科技进步奖,其中一等奖3项,分别是陕西省档案馆完成的“褪色蓝墨水字迹恢复技术”和“褪色、扩散圆珠笔字迹的恢复与保护”以及中央档案馆完成的“中型机档案资料管理智能软件系统及革命历史档案目录数据库”,二等奖21项,三等奖49项,四等奖111项,另有11项成果获其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成果经国家档案局推荐申报,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评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个是原国家档案局科技档案处完成的“强化科技档案管理的研究”,一个是浙江省档案馆等单位完成的“浙江省档案馆信息管理系统”,一个是中央档案馆技术部完成的“中型机档案资料智能软件系统及革命历史档案目录数据库”,一个是辽宁省沈阳市档案馆完成的“计算机光盘档案管理系统”,陕西省档案馆完成的“褪色蓝黑墨水字迹的恢复与保护”获国家发明奖。这些成果在各级档案部门中得以了比较广泛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真正体现了“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为了使这些优秀科技成果在实际工作中得以更大的应用,国家档案局成立了科技成果推广办公室,专门负责组织重大档案科技成果在全国推广,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科技成果推广工作将是整个科技工作的重点。
档案科研在取得大量成果的同时,也培养、造就了一大批档案科技人才。现在已获国家档案局科技进步奖的科技人员有900多人次,获奖单位有200多个。这些科技人员中,陕西省档案保护科研所所长李玉虎是突出的一位,几年来,他在档案褪变的恢复与保护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正因为他在档案科研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今年被评为全国十大杰出青年。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科技的不断发展,对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要求越来越高,档案科技工作必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