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甜瓜蔓枯病菌致病力测定与品种抗病性研究分析论文_李晓光

西甜瓜蔓枯病菌致病力测定与品种抗病性研究分析论文_李晓光

摘要:近年来西甜瓜的病害在发生种类、数量及危害程度上都越来越严重,严重影响了西甜瓜的产量和品质,给瓜农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蔓枯病作为西甜瓜上的三大病害之一,一直得到研究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因此弄清西甜瓜蔓枯病的发生危害情况,对做好西甜瓜的病害防治工作,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西甜瓜蔓枯病;发病症状;发病规律;病力测定;措施

1 西甜瓜蔓枯病发病症状

主要为害主蔓和侧蔓。初期,在蔓节部出现浅黄绿色油渍状斑,病部常分泌赤褐色胶状物,而后变成黑褐色块状物。后期病斑干枯、凹陷,表面呈苍白色,易碎烂,其上生出黑色小粒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瓜蔓显症3-4天后,病斑即环茎1周,7天后产生分生孢子器,严重的14天后病株即枯死。果实染病,主要发生在靠近地面处,病斑圆形,大小1.5-2厘米,初亦呈油渍状,浅褐色略下陷,后变为苍白色,斑上生有很多小黑点,同时出现不规则圆形龟裂,湿度大时,病斑不断扩大并腐烂,菌丝深入到果肉内,果面出现白色绒状菌丝层,数天后产生黑色小粒点。

2 西甜瓜蔓枯病发病规律

(1)病菌潜伏在病残组织上留在土壤中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植株染病后释放出的分生抱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浸染。7月中旬气温20-30℃,潜育期3-5天,病斑出现4-5天后病部即产生小黑点。分生孢子在株间传播距离6-8米。

(2)甜瓜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明显:一般薄皮脆瓜类属抗病体系,发病率低,耐病力强;厚皮甜瓜较感病,尤其是厚皮甜瓜网纹系列、哈密瓜类明显感病。

(3)病菌发育适温20-30℃,最高35℃,最低5℃,55℃经10分钟致死。据观察5天平均温度高于14℃,相对湿度高于55%,病害即可发生。气温20-25℃病害可流行。在适宜温度范围内,湿度高发病重。栽培期间的降雨次数和降水量决定该病是否发生和流行。连作、密植田藤蔓重叠郁闭、大水漫灌等情况下发病重。

3 西甜瓜蔓枯病菌致病力测定

从各地采回病样,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或子实体分离法进行分离纯化,得到104个菌株。实验发现,从自然发病的西甜瓜病株上分离到的104个菌株,通过刺伤接种法、涂抹接种法和无伤喷雾法3种接种方法接种后均可引起植株发病,且发病症状与田间自然发病症状相同。人工接种后发病的植株经再分离所得到的病原菌形态和培养性状均与接种菌也相同。

利用刺伤接种法接种发现,该病菌在高湿条件下能迅速侵染,且扩展较快,12h即可明显看出伤口染病皱缩,但不易区分病菌间的致病力强弱。总体来说,从西瓜上分离的菌株较从甜瓜上分离到的菌株侵染速度慢。幼苗期接种病斑环绕茎蔓一周后,植株极易死亡。株期接种则耐病性较好,不易死亡。刺伤接种后5~8d可看到接种处长出大量小黑点,即分生孢子器和子囊座。

利用涂抹接种法接种发现,病菌侵染较刺伤接种法慢,24h可看出染病迹象,初现水渍状小斑,随后能较快扩展,7~9d左右时间可产生分生孢子器和子囊座。

利用无伤喷雾法接种发现,48h小时才可看出染病迹象。且植株地上部分均可发病,初现水渍状小点,随后在高湿条件下扩展较快。10~15d左右时间可产生分生孢子器和子囊座。

4 防治措施

4.1 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龙甜1号等抗蔓枯病的品种,此外还可选用伊丽莎白、新蜜杂等早熟品种。

4.2 农业防治措施

实行2-3年轮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采用高畦或起垄种植,严禁大水漫灌,防止该病在田间传播蔓延。合理密植,采用搭架法栽培,此法可改变瓜田生态条件,减少蔓枯病的发生。及时整枝、打权,发现病株及时拔除携至田外集中深埋或烧毁。底肥要施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科学追肥,施用有机活化营养套餐肥嘉美红利、赢利来、内钾德增强植株抗病、抗逆能力,严禁偏施氮肥,复合肥。

4.3 化学防治措施

由于抗蔓枯病品种较少,国内对于西甜瓜蔓枯病的防治多采用化学防治,但是化学防治成本高,药效低,环境污染严重,因此防治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近几年,通过室内接种测定化学制剂对蔓枯病菌的抑制效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试验结果表明: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5g?L-1的BASF 516(啶酰菌胺+唑菌胺酯)以及嘧菌酯悬浮剂800倍液、2.5~10.0g?L-1的新型药剂ZH及异菌脲对于室内蔓枯病菌扩增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其中三唑酮可湿性粉剂以及新型药剂ZH、异菌脲对蔓枯病菌的抑制率都在90%以上(陆佩等,2003;Utkhede & Koch,2004;郝敬喆等,2009)。此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4000倍液对蔓枯病菌具有较高的防效,用于防治西甜瓜蔓枯病有很好的作用。于凌春和张乃琴(2006)研究表明,喷施100mg?kg-1的苯并噻二唑可以诱导黄瓜产生系统获得抗性(SAR),对黄瓜蔓枯病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4.4 生物防治措施

由于化学药剂会造成环境污染,长期使用还会使病原菌产生抗药性,近年来生物防治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研究表明枯草芽孢杆菌菌株对黄瓜蔓枯病菌具有拮抗作用,菌株AGS-6、G8、Sh34效果较好,其中G8、Sh34菌株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62.5%和51.0%。0.15g?mL-1喷雾干燥后的大蒜提取液对黄瓜蔓枯病菌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Tedeschietal,2007)。木霉菌株T68对蔓枯病菌也具有明显的拮抗作用(褚长彬等,2008)。多花黄精内生真菌代谢产物zjqy610D-4对蔓枯病菌的抑制活性最强,半抑制浓度为0.61mg?L-1(汪滢等,2010)。也有研究表明,西瓜根系中分离的绿脓杆菌23(1-1)对西瓜蔓枯病具有很好的抑制效果(Nga et al,2010)。尽管植物源抑菌物质在田间的防效并不理想,但相比长期使用化学药剂造成的问题,植物源抑菌物质的开发和利用仍然具有广阔的前景。因此,如何提高这些植物源抑菌物质的防病效果有待进行深人的研究,以期从中选出高效友好型的新制剂。

4.5 药剂防治措施

发病后可选用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750倍液+45%咪鲜胺乳油1500倍液、25%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20%松脂酸铜乳油2000倍液、85%枯菌酯·噁霉可湿性粉剂750倍液+2.5%咯菌腈悬浮剂1500倍液,或根病专用1+1(45克)对水15公斤喷雾防治,也可用药剂涂抹蔓上发病部位防止病菌的扩散。

5 结语

目前市场上主要栽培西甜瓜品种抗蔓枯病性很差,该病对西甜瓜造成的损失很大。国内外许多的西甜瓜育种科学家在进行抗蔓枯病的育种研究工作。然而快速大量制备接种体是西甜瓜抗蔓枯病鉴定的必要条件,由于该菌菌株间产孢能力差异较大,至今未有令人满意的产孢技术。因此应研究西甜瓜蔓枯病病菌差异性,为深入了解西甜瓜蔓枯病病原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张志宏,刘艳,高秀岩,杜国栋,代红艳.草莓抗白粉病的离体鉴定及农药的筛选[J].园艺学报,2016.31(4):505-507.

[2]吴海波,伊鸿平,冯炯鑫,张永兵,王登明,翟文强,王叶均.4种甜瓜蔓枯病菌形态特征及其致病力比较[J].新疆农业科学,2018.45(1):28-30.

作者简介:

李晓光,1982年7月,汉族,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本科,助理工程师,农艺技术,身份证:372930198207****33

论文作者:李晓光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实践》2019年第38卷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3

标签:;  ;  ;  ;  ;  ;  ;  ;  

西甜瓜蔓枯病菌致病力测定与品种抗病性研究分析论文_李晓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