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邹平市黄山中学 256200
摘 要: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借鉴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能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锻炼和发展学生的各种综合能力,使音乐课堂充满活力。
关键词:奥尔夫 参与 游戏
一、全身心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50%的普通高中生对音乐课不是很感兴趣,只是把音乐课当成放松课。怎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这种思想呢?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情感的艺术,是实践性很强的艺术,学生只有作为主角参与到其中,“站起来,跳一跳,够得着”,才能真正体验音乐。高中音乐教学中可在以下几方面加大学生的参与力度:
1.课前准备的参与。课前先布置即将要上课的相关内容和准备资料,学生课下可以通过翻阅书籍、丰富的网络查找资料,也可以与家长交流沟通获得信息,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信息,在课堂上即可胸有成竹地展示,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
2.语言的参与。高中音乐课中有不少有关方言演唱的内容,可以先让学生体验方言的发音及韵味。
3.歌唱的参与。歌唱是高中音乐课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单一的齐唱有时无法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如果在音乐课中增加分声部合唱、对唱、伴唱、一领众和等不同的合作表演形式,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参与配合,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歌唱兴趣,还能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4.肢体的参与。奥尔夫指出:学生在学习音乐中必须动脑、动手、动脚,全身心地感受和表现音乐。全身动起来,是学生打起精神、提高兴趣的关键,肢体受大脑的支配,能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让每个学生都作为主角参与其中,用肢体去体验、表现音乐,课堂气氛才会更活跃。如《拉美音乐》中可把探戈的基本舞步带到课堂,让学生在探戈舞步中体验典型的切分音节奏及拉丁美洲的音乐风格;在《京剧》这一单元中,把听、唱、看、演结合在一起,教学生几个有代表意义的身段表演,如花旦亮相、小生施礼的动作,学生通过自身肢体的表演能获得成就感,在辨别行当中各角色的形象、身段、唱腔等表演中进入角色,从而真正领略京剧艺术的美。
二、回归人本,音乐课堂就像游戏
奥尔夫认为:表达思想和情绪是人类本能的欲望,并通过语言、歌唱、舞蹈等形式自然地流露,是人原本固有的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不断地启发和提升这种本能的表现力,表现得好不好不是追求的最终目标。当老师给学生某个任务时,怎么做、做得好不好那倒无关紧要,重要的只是“做”本身。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不用担心“学不会”或“学不好”而挨训或丢面子,因而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满足感。音乐课堂就是游戏的课堂,“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这种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可以展示学生自然流露的本性,有助于促进学生即兴发挥的创造力的萌发,造就学生学习各种音乐技巧和能力的最佳状态。
在亚洲音乐《星星索》中,可以把学生分成三组,让第一组学生做划船的动作,第二组用拍桌子和拍手的动作打“星星索”的节奏,第三组唱“星星索”为歌曲伴唱。三个组的同学虽然表演形式不同,但共同的目标是为歌曲伴奏,学生在“游戏”中不仅鉴赏、唱会了歌曲,更重要的是加强了小组间的交流与配合,有利于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老师也要放下架子,真诚地融入到学生中,与学生一起“游戏”。学生在老师指导下本性的流露,必然沉浸在游戏般的欢乐中,在不知不觉中,学生接受着音高、节奏、听辨、协调统一等综合音乐能力的训练。
三、即兴创造、创编表现音乐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最突出、重要的一项原则是即兴原则。即兴是最古老、最自然的音乐表现形式,是情感表露最直接的形式。高中学生有着对知识的渴望、对音乐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们的思维富于跳跃,对新鲜事物易产生兴趣。音乐教学可以通过即兴活动发展学生体验音乐、创造音乐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地根据自己的意识去探索、创造和表现,从而让音乐课堂“动起来”“活起来”,达到“愉快教学”“寓教于乐”的目的。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通过音乐,使师生在一起共同进行创造性的活动,让学生接触音乐、实践音乐,使他们喜爱音乐。奥尔夫音乐思想与《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目标实现了高度一致。在高中音乐课中采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节奏、曲调、舞蹈、乐理等音乐素质,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当然,这对我们音乐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及各种综合能力,更要认真地从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法中吸取对我们有益的营养,立足我国大班制的基础,灵活改变教学方法,使学生喜爱音乐、实践音乐、创造音乐,借助音乐传承人类璀灿的文化,开发人类无限的智能和潜能!
参考文献
[1]李妲娜 修海林 尹爱青 《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上海教育出版社。
[2]曹理 缪裴言 《中学音乐教学论新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3]人民音乐出版社与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合编 《高中音乐鉴赏》.人民音乐出版社。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制订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
论文作者:王雅婷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9年6月总第30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9
标签:音乐论文; 学生论文; 奥尔夫论文; 教学法论文; 课堂论文; 高中论文; 游戏论文; 《素质教育》2019年6月总第30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