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耳通窍汤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观察论文_钟春明

钟春明

宁乡县中医院 湖南宁乡 410600

【摘 要】目的:分析清耳通窍汤在分泌性中耳炎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本院于2014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96例(108耳),按照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划分为治疗组(48例/57耳)与参照组(48例/51耳)。对参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方法,对治疗组患者行清耳通窍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起效时间与参照组患者进行对比,数据比值优势明显,即差异P<0.05;而且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7.92%,参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3.33%,数据对比,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分泌性中耳炎临床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行清耳通窍汤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提高其生存质量,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清耳通窍汤;中耳炎;治疗效果

分泌性中耳炎属于耳鼻喉科常见性疾病,临床表现多为耳道流脓、听力减退、耳溢液、耳鸣以及耳痛等,患者必须及时接受有效治疗,如果拖延,病情发展,将会导致患者听力下降,最终弱化患者的生存质量[1]。现阶段,临床治疗多以西药为主,患者病情难以痊愈,治疗效果并不理想[2],本院为了探索中耳炎临床治疗的有效途径,对患者行清耳通窍汤加减治疗,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具体实验过程如下所述: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本院于2014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中耳炎患者96例(108耳),按照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划分为治疗组(48例/57耳)与参照组(48例/51耳)。其中,参照组有30例为男性患者,18例为女性患者,年龄介于20岁-55岁之间,平均为(35.6±20.7)岁;病程介于1h-47h之间,平均为(12.3±2.8)h。治疗组有35例为男性患者,13例为女性患者,年龄介于21岁-57岁之间,平均为(36.2±21.4)岁;病程介于3h-49h之间,平均为(13.1±2.4)h。本次实验前,两组患者均经过全面检查并确诊,且所有患者均在详细了解本次实验内容后,签署了知情免责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数据组间差异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值得对比。

1.2治疗方法

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西药治疗:患者口服头孢氨卡片,单次剂量为1/2片,3次/d,一疗程为7d。

治疗组患者接受清耳通窍汤治疗:主方:炙甘草6g、薏苡仁15g、泽泻12g、茯苓12g、半夏9g、陈皮12g、鱼腥草12g、黄芩12g、赤芍12g、生地黄12g、白芷12g、辛夷花12g、川芎9g、石菖蒲12g、柴胡12g。如果患者鼻塞,加苍耳子9g、鹅不食草9g;鼓室积液,加车前子15g;病程较长,加地龙12g、路路通12g[3]。每日取1剂,以水煎服。一疗程为7d。

1.3观察指标

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起效时间以及临床治疗有效率。

临床治疗有效率判定标准: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并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为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存在耳胀闷感、轻微耳鸣,纯音听阈提高超过20dB,鼓室曲线转变,为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听力正常,鼓膜颜色正常,具有较好的活动度,纯音听阈下降平均值不超过20dB,鼓室曲线呈现A型,为治愈。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借由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中耳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数据,其中,计数资料的记录形式为(n,%),为χ2检验数据的组间差异,计量资料的记录形式为( ),t检验数据的组间差异,判定本次实验具有统计学差异的标准为P<0.05。

2 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治疗起效时间对比参照组患者而言,数据优势异常明显,即数据组间对比值P<0.05,存在显著性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3 讨论

本次实验过程中,分别对两组中耳炎患者行常规西药治疗、清耳通窍汤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的治疗起效时间为(20.8±1.7)h,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8.25%;参照组患者的治疗起效时间为(30.0±2.1)h,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4.31%。对比两组相应数据,组间均存在符合统计学意义要求的差异,即P<0.05,与滕清毅[4]的研究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由此可见,本次实验所用措施安全可靠,具有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

分泌性中耳炎属于耳鼻喉科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现阶段,临床医学并没有对该病症的诱发机制进行有效明确,不过可以确定与中耳变态反应、局部感染以及咽鼓管功能障碍等因素具有密切的关联性。就中医理论层面而言,中耳炎属于耳胀耳闭范畴,其发病机制多为风邪挟热、挟湿以及挟寒循经上犯,促使患者气血瘀阻,长此以往,导致患者体内邪毒滞留,进而出现痞塞耳窍的情况。在《诸病源候论》第二十九卷中[5],指出,邪风侵入人体耳脉,将会导致经期痞阻,如果长期无法有效宣泄,将会导致患者出现风聋。本次实验过程中,对患者行清耳通窍汤,该药方的主方中含有辛夷花、白芷、川芎、石菖蒲以及柴胡,在行气通窍方面具有非常显著的应用效果,可以对患者的鼻腔通气情况进行有效改善,缓解患者的咽鼓管闭塞状况,促使患者的鼓室可以实现正常通气;而其中所含有的赤芍、生地黄,具有凉血祛瘀的功效,可以显著提高患者鼓室黏膜在淤血方面的吸收作用;其中所含有的鱼腥草、黄芩具有清热泻火的功效;而薏苡仁、泽泻、茯苓、半夏以及陈皮,在健脾、燥湿、化痰方面具有非常显著的应用效果,可以有效解除患者鼓室积液状况,在中耳炎临床治疗过程中,合用中药,可以达到活血化瘀、行气通窍以及清热利湿的作用,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清耳通窍汤在中耳炎临床治疗中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大面积推广。

参考文献:

[1]王鑫.清耳通窍汤治疗中耳炎的疗效分析[J].医药前沿,2015,05(12):317-318.

[2]赵文明.李淑良从肺论治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经验浅识[J].北京中医药,2011,30(03):188-189.

[3]林淑琴,韩茉,张亚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胆湿热型分泌性中耳炎45例[J].福建中医药,2012,43(03):32-33.

[4]滕清毅.宣肺通窍汤结合微波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临床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5,11(06):111-112.

[5]王丽超.宣肺通窍法联合耳穴贴压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183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5,22(02):229.

论文作者:钟春明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1

标签:;  ;  ;  ;  ;  ;  ;  ;  

清耳通窍汤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观察论文_钟春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