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经开区天河第二小学 325000
摘 要:合作学习是我国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和组织的学习方式,在中小学的语文课堂中运用得越来越广泛。它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掌握知识和培养学生间相互合作的能力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走进当今的语文课堂,我们发现小组合作很多时候都流于形式,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如:教师对合作学习的理解不透彻,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还是缺少理解和沟通。不仅是学生,有些教师也存在着缺少合作的意识、缺少合作的技能。针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参考文献、访谈与亲身实践,提出了以下的解决方案:教师在课前选择合适的内容、在课中确保恰当的指导和提供合适的评价。
关键词:语文 合作学习 问题 策略
一、小组合作的背景和研究意义
作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我国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和组织实施的学习方式,《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
二、小组合作课堂存在的问题
1.教师方面的因素
(1)课堂调控不利,导致无效讨论。与传统课堂相比,小组合作的课堂中,教师不仅仅是授业者,更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指导者和合作者,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部分教师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收效甚微。如有的教师,抛出问题后,只是站在讲台上,看着学生激烈讨论。有的教师,则是随意在学生的座位周围来回走动,偶尔对学生的讨论点头致意,并没有深入学生之间。这样的合作学习,教师的监管和调控作用是有待商榷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问题设计随意,不利于小组学习。任何教学活动都要以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小组合作学习也不例外。但是有部分教师却仅仅只是把小组合作学习当成是一种手段,并未对问题有深刻地分析就随意抛掷给学生。这种不管什么问题,不管是学生有能力独立解决的问题或者是通过讨论仍无力解决的问题,统统拿过来讨论,势必会造成资源的浪费。看似热闹的教室,实则并没有创造出多少知识财富。
2.学生方面的因素
(1)学生不会合作,合作效果欠佳。当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小组内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有些小组小组长与组员之间配合不利,小组长在课堂上不能清楚地知道小组成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组员板演、回答提问、交流发言方面,小组长无法做好调控,成员之间各自为政、出现分歧。
(2)参与程度不均,优生包办课堂。在小组合作的课堂中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个别学生频频发言, 大部分学生默默无闻、一声不响, 成为“ 多余人”, 这种少数人学习, 多数人游离于学习过程之外的“小组合作学习”,这种由优生包办的课堂,会导致优秀的学生表现机会越来越多;而学困生则渐渐对此类课堂失去兴趣,似乎课堂与自己无关。长此以往,两级分化的现象会越来越严重,那么“小组合作学习”促进所有学生共同进步的想法就会化为乌有。
三、增强小组合作实效性的策略
1.选择合适的内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不只是为了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合作互动学习活动中,主动参与、积极进取,提高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所以我根据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在以下几个方面设计了合作学习:
(1)合作预习。小组合作预习主要是为了解决预学时遇到难度较大的字词,并让学生合作找出本课的重难点,并做上一定的记号。在课堂学习时就能有的放矢,课堂学习的效率会提高。
(2)合作朗读课文。一般情况下,可同桌之间合作朗读,这样能学习别人朗读课文时比较优秀的地方,形成自己的特色。若是在课文中遇到的角色比较多,我会建议学生小组合作读,读完评价,找出不足之处,小组成员还可以在一起推敲人物语言、心理,还可以互换角色、互相学习。合作朗读对于那些胆小的、不爱读书的孩子来说,既锻炼了胆量,也增加了阅读兴趣。
2.确保恰当地指导。小组合作学习的成败离不开教师的大量的、适时的、有效的指导。针对前文中提出的有部分教师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中无作为的表现,我觉得教师可以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在进行小组合作前先指导学生对接下来要讨论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问题意识。明确地让学生知道接下来该做什么、如何进行讨论、每位成员之间应该怎样合作。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需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地指导。如在活动过程中,关注个别特殊学生的情况,对他们予以关注,适时提供情感上的帮助,使他们在合作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
参考文献
[1]盛群力 郑淑贞 “合作学习设计”.浙江教育出版社,2012年。
[2]丁敏 “小学小组合作学习个案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6)。
[3]王惠荣 “论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陇东学院学报,2010,(10)。
论文作者:夏映映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3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7
标签:小组论文; 合作学习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课堂论文; 过程中论文; 课文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3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