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防范措施;建筑安全事故;发生原因
引言
建筑工程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实现建筑工程项目的有序建设,不仅能保证建筑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且能在提升工程建设质量的同时,为人们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随着城市化建设的深入,我国建筑工程项目逐渐增多,建筑工程规模也在逐渐增大,在施工过程中,高层建筑施工、复杂机械设备的使用使得工程项目风险因素逐渐增多,一旦安全管理不规范,就极易导致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影响工程建设效益和质量。新时期,构建预警管理体制已经成为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控制的关键所在。
1建筑工程行业安全事故发生原因
1.1人的原因
此类原因是主要是,工作人员在进行施工的时候,没有按照安全行为标准工作,而使得生产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事故。
1.2现场安全管理疏漏较多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是控制工程项目事故发生率的有效手段。从管理过程来看,安全管理系统性较强,难度较大,其需要专业的管理人员进行全过程规划和制定。然而在实际施工中,工程建设企业未能结合工程建设实际建立合理的安全管理目标,较多建设单位的安全管理目标较为笼统,施工过程指导性不强。同时,建筑工程项目本身属于高危行业,其潜在风险因素较多,故而在施工前,需要进行施工风险因素的准确编制,并制定合理的控制计划,现阶段,工程风险因素把控不全是制约项目安全管理质量的重要因素。此外,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安全管理宣传不够,缺乏安全管理的环境氛围,这使得工程安全意识淡漠,未能按照项目安全控制标准进行生产,违规操作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质量。新时期,要进一步控制施工现场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就应从工程立项阶段开始进行安全筹划,然后做好各个阶段的安全管理控制;并在安全预警机制的建设下,消除项目风险因素。
1.3环境的原因
事故在发生的时候,因为人和物的原因而导致的,但是又不仅仅是因为人或物的原因。在深入考察下会发现客观环境造成了很严重的影响,比如说施工地区并不安全、光照效果不达标、或是地上有油等很多与客观环境有关的情况。
1.4建筑物料使用不够规范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需要大量的物料作为支撑,物料的质量对于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具有较大影响,一旦价值材料本身质量不达标,就会降低建筑整体质量,并引发一定的安全隐患。故而在项目施工前,建设单位会根据工程项目的质量标准进行材料选择设计,并在规范采购的基础上,进行材料进场控制和保存管理,然而受经济利益驱使,部分建设单位会采用劣质材料进行工程生产,其在材料进场检验中选用质量较高的材料样品,而未达标材料则私下运往场内进行施工,这使得工程建设质量受到较大影响,降低了工程项目的安全性;同时,施工器械也对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具有一定影响。现阶段,建筑工程项目的体量不断增大,其施工难度也逐渐增加,实际施工中,为提升工程施工效率,保证工程建设质量,人们会采用大量的机械设备和仪器进行辅助施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建筑工程安全事故预警管理策略
2.1从源头抓起,建立严格的原料审核制度
都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既然建筑原材料的不合格是造成安全隐患的一大问题,那么我们可以从原材料抓起,从根本上减少安全隐患的发生。第一点,除了对原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之外,为了防止施工方对材料的恶意替换,项目管理人员要成立考察专项小组,对工地的施工情况进行实时报道;第二点,有些施工人员为了减少自己的劳动量在施工过程中偷懒,减少混凝土的使用量、泥沙混合物比例不达标等,这些现象同样对后期的建筑安全产生隐患。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出现,项目组要对施工方的团队进行严格的审核,不能为了省钱找一些没有经验的人,同时,项目组还要每天对施工团队进行监督与鼓励。只有从根源抓起,才能更好地把风险降到最低。对建筑业来说更是如此,只有使用合格的建筑材料,才能建造出更禁得起风霜雨打考验的楼房,打好了地基,后面的建造过程才会更加顺利、更加安全。
2.2建筑施工现场危险源监测平台
这个系统是为了使用更加科技的方法,对建筑工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实时监测。使管理者能够有效的对于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解。特别是进行施工的时候容易发生危险的地方。比如说塔吊,电梯,脚手架等进行有效的监控。在施工场地进行监控的时候,需要使用现场监控的摄像头以及无线网络,将当时的情况全面通过互联网输送到远端接入的系统平台里,安全监控工作人员和管理者在办公的地点就可以实时监控施工的状况。能够对现场情况进行远程指挥,对于安全情况也能做到远程监督。
2.3注重监测信息的管理及应用
信息时代下,科技的发展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不仅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还大大提高了管理的科学水平。工程项目安全事故预警管理中,管理人员应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完整的信息管理系统,从而实现预警管理设备功能的完善与优化。具体而言,在工程项目安全事故预警管理系统建设中,应规范合理的采用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现代通信技术、智能监测技术进行信息采集、整理和分析,进而为管理者决策提供依据,实现监测数据的高效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利用。从现代工程管理过程来看,利用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建筑安全事故控制是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必然趋势。
2.4开展安全技术一体化建设
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需要与技术紧密结合,尤其是对于复杂性极强的建筑工程来说,更是要开展安全技术一体化建设。如果缺乏技术支撑,那么安全管理会在实际过程中显得乏力。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督促企业做好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技术培训工作,并为其提供方法引导,尤其是要注重理论同实践的有机结合。在施工的过程中,建筑企业要做好对施工人员的技术交底与培训工作,既要强化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又要提高其发现安全问题、总结处理方法的能力。同时,要将安全管理控制水平与项目管理人员绩效直接挂钩,并通过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加以落实,引导项目管理人员自觉落实安全生产的相关职责,主动规范自身行为,提高其执行安全管理任务的实践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使用系统工程的思维方式,对施工过程中容易造成安全风险的各个方面进行基本介绍。使用系统工程以及安全预警等理论知识,建设了建筑安全预警管理系统,这个系统对于施工实际情况进行监测,对于预警风险的相关信息进行及时的消息共享,对于事故的发生做出预判和处理,有效降低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张涛,刘文奇.建筑安全事故成因分析及预警管理研究[J].四川水泥,2017(2):262-262.
[2]寿达理.公路施工安全事故诱因与预警管理的探讨[J].四川水泥,2018,No.261(05):212.
[3]赵俊杰.建筑安全事故成因分析及预警管理的研究[J].门窗,2017(10):201-201.
[4]祝仁义.建筑安全事故的原因及风险管理方法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18,45(4).
[5]赵俊杰.建筑安全事故成因分析及预警管理的研究[J].门窗,2017(10):201.
论文作者:李全新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5卷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3
标签:建筑论文; 安全管理论文; 安全事故论文; 工程项目论文; 质量论文; 工程建设论文; 发生论文; 《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5卷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