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花(山西省晋中市中医院 030600)
【摘要】目的 研究并分析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致侧隐窝狭窄的CT诊断意义与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0年1月~2013年6月期间,门诊部所收治的具有腰腿疼痛症状且无明显外伤症状的患者共计10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以上患者行CT腰椎诊断,筛选出表现为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致侧隐窝狭窄症状的患者共计60例,对60例患者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T表现方面:最典型表现为腰椎椎体后缘类圆形或呈现出不规则形态的骨质缺损区。根据患者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致侧隐窝狭窄严重程度的不同,骨质缺损区的大小有所不同,但密度与椎间盘基本一致;病灶分布方面:单发病灶发生率明显高于多发病灶发生率,腰4后结节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部位的检出率;伴发症发生率方面:椎间盘突出伴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伴发症发生率,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T扫描能够及时发现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致侧隐窝狭窄症状,评估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致侧隐窝狭窄相对于侧隐窝的影响,以及具体的狭窄程度,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帮助临床对患者的诊治。
【关键词】腰椎椎体 后缘软骨结节 侧隐窝 狭窄 CT诊断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3-0119-02
为进一步研究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致侧隐窝狭窄的CT诊断意义与价值,本文通过对1000例具有腰腿疼痛症状且无明显外伤症状的患者行CT腰椎诊断的方式,筛选出表现为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致侧隐窝狭窄症状的患者共计60例,对60例患者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对这些患者的CT表现、病灶分布、以及伴发症的研究,评估了CT扫描对诊断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致侧隐窝狭窄症状的价值,现总结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06年1月~2008年6月期间,门诊部所收治的具有腰腿疼痛症状且无明显外伤症状的患者共计10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以上患者进行CT腰椎诊断,筛选出表现为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致侧隐窝狭窄症状的患者共计60例。6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共计41例,女性患者共计19例,患者年龄在20~70周岁范围之内,平均年龄为(42.5±2.3)岁。病程在1d~5年范围之内,平均病程为(8.5±2.3)月。
1.2 方法
应用螺旋CT机对患者行CT扫描。扫描方式为常规扫描,扫描部位为:腰部3/4,腰部4/5,腰部5/骶部1椎间盘。计划扫描层数为4层,扫描层厚为3.0 mm。进行三维重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统计学方法
本文中的所有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经t检验,并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致侧隐窝狭窄的CT表现
以CT对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致侧隐窝狭窄进行诊断,最典型的CT表现为腰椎椎体后缘类圆形或呈现出不规则形态的骨质缺损区。根据患者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致侧隐窝狭窄严重程度的不同,骨质缺损区的大小有所不同,但密度与椎间盘基本一致。同时,骨质缺损区后可见条弧形骨块并入椎管内部。60例患者中共有57例患者合并存在同层椎间盘突出症状,所占比例为95.00%。
2.2 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致侧隐窝狭窄的病灶分布
在所诊断出的60例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致侧隐窝狭窄患者当中,55例均为单发病灶,5例为多发病灶,单发病灶发生率明显高于多发病灶发生率,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60例患者共检出结节65个,分布位置方面,腰3后结节共5个,腰4后结节共40个,腰5后结节共15个,骶1后结节共5个。腰4后结节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部位的检出率,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3 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致侧隐窝狭窄的伴发症
本组60例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致侧隐窝狭窄患者当中,共有52例患者出现伴发症。其中椎间盘突出伴发症的发生率为78.85%(41/52),椎管狭窄伴发症的发生率为13.46%(7/52),硬膜囊受压变形移位伴发症的发生率为7.69%(4/52)。椎间盘突出伴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伴发症发生率,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致侧隐窝狭窄是临床多发疾病之一,CT扫描是对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致侧隐窝狭窄进行诊断的最主要,同时也是最有效手段,具有突出的诊断价值[1-2]。现阶段的临床研究中,有关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致侧隐窝狭窄致病机理的研究比较成熟,概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点:首先,受到意外伤害或运动伤害的影响,导致此区域受到纵向挤压作用力、屈曲作用力、以及旋转作用力的影响[3],破坏椎体与骨突环间软骨连接,致使软骨板出现后移现象;其次,由于部分患者软骨板存在先天性缺陷导致后期发生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致侧隐窝狭窄的可能性较大[4]。这种先天性的缺陷主要是指血管沟、缺陷、以及脊索突出等;最后,由于在锥体骨突环未完全愈合的情况下,软骨连接还处于相对薄弱状态,若伴发椎间盘突出症状,则会导致连接处出现撕脱,形成软骨结节。而以上症状均能够通过CT扫描的方式加以直观呈现[5],从而对于临床有关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致侧隐窝狭窄的诊断而言效果突出。
在本组60例患者的CT诊断结果当中显示:软骨结节的发生部位以腰4后结节区域为主,同时下缘部位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上缘部位。分析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下腰椎作为人体躯体活动的支撑区,所承受的躯体重量以及下达压力明显高于上缘。因此,在外部冲击作用力直接作用于腰部的情况下,生物力学影响下,人体的姿势大多处于前屈状态,因此,冲击力多作用于椎体下缘。再加上先天性的软骨板缺陷也以下缘为多发区域,造成此区域内所形成的软骨结节明显高于其他部位。而这对于临床手术而言有着非常大的指导意义。
本组以上数据显示:CT表现方面:最典型的CT表现为腰椎椎体后缘类圆形或呈现出不规则形态的骨质缺损区。根据患者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致侧隐窝狭窄严重程度的不同,骨质缺损区的大小有所不同,但密度与椎间盘基本一致;病灶分布方面:单发病灶发生率明显高于多发病灶发生率,腰4后结节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部位的检出率;伴发症发生率方面:椎间盘突出伴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伴发症发生率,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充分证实:CT扫描能够及时发现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致侧隐窝狭窄症状,评估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致侧隐窝狭窄相对于侧隐窝的影响,以及具体的狭窄程度,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帮助临床对患者的诊断与治疗。
参考文献
[1] 李长青,周跃,罗刚等.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侧隐窝狭窄的79例疗效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5,27(18):1868-1870.
[2] 邓世权,陈则顺.小切口半椎板切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侧隐窝狭窄37例[J].陕西医学杂志,2010,39(7):898-898.
[3] 徐明慧.小切口潜行开窗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侧隐窝狭窄的体会[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2,3(12):406-406.
[4] 倪志强,张春芬,刘淑红等.PLIF术式治疗腰椎间盘膨出型侧隐窝狭窄症21例治疗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1,09(25):123.
[5] 缪海雄,孙春汉,陆炳刚等.单侧椎板切除减压治疗单侧腰椎管侧隐窝狭窄症的手术疗效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1,22(6):663-664.
论文作者:李素花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3年11月第3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13
标签:后缘论文; 腰椎论文; 软骨论文; 狭窄论文; 患者论文; 椎体论文; 发生率论文; 《医药前沿》2013年11月第33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