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传播
“小戏骨”热对父母角色定位的影响
廖芳芳
(南宁教育学院教育系,广西崇左,532200)
[摘 要] 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应有效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正确合理的追求。但是,很多现实因素导致父母角色定位有误,导致父母对孩子的引导存在不少问题。在影响父母角色定位的诸多因素中,当前盛行的“小戏骨”热这一社会因素对父母角色定位有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父母应加强学习,提升修养;学校、家庭、社会应形成合力,增强父母育儿力量
[关键词] 小戏骨;父母;角色定位
一、问题的提出
《小戏骨》是湖南广播电视台原创的由“00后”小戏骨挑大梁的节目。节目一经播出,就收获了一片好评。2016年10月初,《小戏骨·白蛇传》在网上爆红,目前播放量每日以超过3000万的点击次数增长,腾讯视频的总点击量已超过2.5亿次,口碑9.2分,豆瓣网评8.4分,其播放量及指数表现均位列网剧之首,影响力之大,让人始料不及。“小孩演大人”“小孩演大剧”本是一种伦理乱象。按理,大众对这一现象应该是不接受、不主张或者质疑等反应。然而,节目推出后,大多观众却是拍手叫好,只有少部分质疑的声音。由于《小戏骨》迎合了诸多人的猎奇点,一经推出就迅速获得老中少三代人的喜爱。
在讨论和决定心智障碍人士的未来安置问题时,存在许多现实的困难和挑战。这些挑战主要来自照料者、残障人士、专业机构和服务系统这4大主体,具体体现在12个方面(见表3)。从表3可见,排在前四位的主要挑战由高到低依次为:担心残障成员生活无保障,没有尊严,不幸福;机构养护费用太高;现有的服务体系和护理人员让人不放心;缺乏能让残障人士实现社会融合的综合体系。
存在即合理。“小戏骨”热让人不禁想起尼尔·波兹曼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童年正在逐渐消逝”的著名论断。尼尔·波兹曼在《童年的消逝》(The Disappearance of Childhood )一书中指出,儿童与成人的界限不再分明,童年这一社会现象在不断消逝。显然,“小戏骨”热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人格发展。[1]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引路人,本该正确引导孩子健康发展。然而,“小戏骨”热下的社会风气会对父母的“指引”标杆起不可忽视的影响。在这种社会风气下,是否能保持正确的角色定位和正确引导孩子形成健康人格对父母将会是一大考验。
二、“小戏骨”热盛行的大众心理分析
(一)虚浮无实
当今社会,越来越多人认可“这是个看脸的时代”。2014年8月25日,《人民日报》(05版)的《别让“看脸”蚕食社会风气》一文指出,在演员柯震东吸毒被抓后,有别于其他吸毒被抓的艺人被网友恨之恶之奚落之的“待遇”,一票粉丝纷纷表示依然膜拜“男神”。如此天地之别的待遇,无非因为柯是帅哥。换作其他人,有违伦理的出轨者如过街老鼠被人人喊打。然而,因为是对象是明星,粉丝们无一不表示依然拥护自己的偶像。所以,“这是一个看脸的社会”。对外表的过度推崇和迷恋,究其根源,是因为比起外表,性格、能力、专长等内在品质的修炼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能被人们认可和接受。不仅如此,向他人展示性格、能力和专长等本是件相对较难的事。而外表,无论是向他人展示还是想要获得他人认可,都是件很容易的事。毕竟,外表是先天的外在表现,别人能轻而易举看到。更何况,对外表的欣赏没有任何门槛,不识字的人也会看脸。
詹姆斯认为,人都有趋乐避苦的本能趋势。比起努力完善自身的性格、增强自身的能力、提升自身的素养,在外表上下功夫显然轻松得多。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当代社会的人越来越对那些虚浮无实的东西感兴趣,对那些需要下大功夫的东西毫无兴趣。《小戏骨》的演员都是养眼萌娃,再加上他们能够惟妙惟肖地模仿大众所熟悉的影视人物,便成为成人的娱乐工具和观赏工具。
(二)求奇求新
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条件日益提高,大众的物质需要已基本得到满足,于是转而追求精神性需要。然而,按照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无论是哪个层次的精神性需要都不容易满足,需要下一定的功夫、付出一定的努力。现代社会的人缺少脚踏实地的精神、更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只愿享受,不愿付出。物质的满足、精神的空虚,让人们只求娱乐至死。在这样的环境下,最便捷有效的享乐方式是寻求简单粗暴的娱乐节目。《小戏骨》应运而生,既具娱乐性,又具观赏性,成为娱乐大众的香饽饽。
父母角色定位指,男性和女性对自身在家庭权利、义务和行为模式方面的定位。在引导孩子人格形成的过程中,父母角色定位的状态决定了孩子的养育理念,决定着父母对儿童的教育方式方法、教育态度和教育行为,影响家庭成员关系、家庭氛围等。影响父母角色定位的因素很多,既有内在的个人因素,也有外在的环境因素。
1.“小戏骨”热是父母角色定位的“毒葫芦”
“小戏骨”热作为一种社会因素,对父母角色定位的影响不可忽略。世间很多事物都带有两面性。按理,“小戏骨”热对父母角色定位的影响应该有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然而,现实中,“小戏骨”热对于父母角色定位的影响更表现为消极影响。
(三)娱乐至死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表示,电视的一般表达方式是娱乐。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一切文化内容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而且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结果是我们成为娱乐至死的物种”。按照心理学观点,个体的需要分为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其中,社会性需要又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将人的需要划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生理需要对应生理性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属于精神性需要。
图 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现代社会,生活水平提高,一切都变得简单起来。没有信仰支撑、缺少精神追求的人,开始愈发显得空虚。那些陈词滥调、老生常谈的东西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要,只有出奇新异的东西,才能唤起人们的注意力,并满足人们空虚的心理。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小戏骨》节目一经推出,就吸引了大众的眼球,并收获一片好评。
三、“小戏骨”热对父母角色定位的影响
(一)父母角色定位及其影响因素
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Kidney Foundation of Japan (1998) there is a high prevalence of cardiovascular morbidity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and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is higher in dialysis patients than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8].
(二)“小戏骨”热对父母角色定位的影响
业财融合需要企业财务人员懂得企业各类业务开展程序、方法,需要业务人员了解掌握财务管理的方法。而当前企业财务人员对企业各类业务开展程序、方法了解掌握不深,有的财务人员整日浸沉在财务核算中,很少深入企业各业务部门,因而对本企业的经营业务了解不多甚至不知道具体的业务。而业务部门人员由于抱着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态度,对财务管理活动工作不参与,不学习,对财务管理一问三不知,这种情况下,业务人员对财务管理的掌握程度可想而知,难以加快企业的业财融合进程。
节目一反常态,利用孩子表演,让一群孩子进入成年人的世界,努力理解、揣摩和模仿成年人的爱恨情仇,有悖他们的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但却满足了观众的猎奇点,营造了新的感官刺激。日常生活里,无聊的成人偶尔会打趣孩子,让孩子模仿大人的言行举止,孩子模仿得越是活灵活现,越能满足大人的求趣心理。打趣孩童原本不过是成人无聊而发生的偶然求趣行为,然而在《小戏骨》这一节目中,这种打趣孩子的行为却成为大众狂欢。
在传统文化背景下,中国的父母大多都把“培养好孩子”当作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他们自孩子出生之日起就自动开启“一切为了孩子”的行为模式,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培养好孩子。然而,对大多父母而言,如何定义好孩子是个难题。于是,寻找“好样板”成为最直接有效、简单粗暴的方式。最容易找到的样板,无疑是童星,他们那么优秀,浑身上下散发着光芒。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童星秀兰·邓波儿到80年代台湾童星金铭,再到前两年因《芈月传》而爆红的小芈月扮演者,以及各种真人秀中形形色色的小童星,无一不受人追捧。父母以这些样板为指引,依葫芦画瓢,指望自家的孩子能一举成名。然而,这些父母却忘了最重要的一点,人各有异,不考虑孩子自身的发展特点而盲目模仿,不仅无法出成效,还会成为扼杀孩子天性的刽子手,甚至有些孩子因此无法忍受生活而选择离开人世。2013年4月,江西九江庐山区赛阳中心小学五年级学生黄婉婷和六年级的王欢、孔欢三个10岁左右的孩子只因写不完作业而相约自杀;2016年1月26日,甘肃兰州市安定区一位8岁男孩家中自杀身亡,死亡原因是因写功课问题遭家长斥责而无法接受;2017年11月16日,江苏省丰县华山三千刘楼村一名10岁女孩自杀……当这些悲剧一次次上演,我们是否该反思不尊重孩子天性的后果?
父母的角色定位决定着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方法、教育态度和教育行为,影响家庭成员关系和家庭氛围。影响父母角色定位的因素很多,既有内在的个人因素,也有外在的环境因素,它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影响父母角色定位的因素众多,注定着个体在父母角色定位过程中需要理智清醒地面对。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然而,自《小戏骨》推出以来,网上都是好评,美其名曰具有“创新性、艺术性和思想性”,是“传承传统文化的杀手锏”。“小戏骨”风盛行,不过是大众在“虚浮无实、求奇求新、娱乐至死”的扭曲价值追求下哗众取宠的另类产物。大众的盲目追捧以及打着传承传统文化的旗号大肆宣扬,再加上出品方及投资方的无底线炒作,使“小孩扮大人”的行为戴上各种光环,容易误导个体,给个体的父母角色定位造成一种外在环境压力,即人人认可、人人追随的,必定是正确的方向,《小戏骨》俨然成了“迷魂药”“蒙眼布”。在这样的环境之下,个体将很难坚持自身的信念,容易出现从众心理。
2.“小戏骨”热是父母角色定位的错误风向标和蒙眼布
品牌要明确产品调整定位,抓住细分市场致力开发细分功能产品,向高端市场布局,找到适合品牌自己的营销手段,邀请符合品牌自身形象的明星或者KOL来进行带货,同时扩大CS、专柜渠道,在线下打造知名度,进行电视、广告植入,注重消费者的教育,线上线下共同发展。要注重当下新生代的消费者的消费特点,他们对品牌质量要求的同时也更加注重时尚、新奇、有意义。
从众心理指,个体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知觉、判断和认识上表现出符合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从众心理的产生容易让父母在角色定位中放弃原有的理念而随波逐流,毫不考虑孩子的发展特点,盲目要求孩子变成如小戏骨一般光芒万丈的孩子,结果得不偿失。在“小戏骨”风盛行时期,课题组开展《父母角色情况调查问卷》的随机调查。结果表明,关于“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孩子让您最喜欢的一点是什么”这一问,回答的情况变化较大。在“小戏骨”风盛行之前,大多个体的回答是,“学习不用我担心、听话懂事”,然而,在小戏骨风盛行期间,大多个体的回答是,“能歌善舞、会表演,能得到大家的认可”。这一访谈结果在某种程度上表明“小戏骨”风的盛行影响了个体的父母角色定位,甚至成了错误的风向标和蒙眼布。
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良好的审计环境,被审计单位密切配合审计机构的审计工作,有利于提高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因此,审计单位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应该友好协商、和谐相处。审计人员应坚持对项目负责的态度,帮助被审计单位提高管理水平,而被审计单位应虚心接受,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四、“小戏骨”热下父母角色定位的应对策略
(一)加强个体学习,提升父母修养
无知会让人迷茫、手足无措。无知是引起盲从的根源。父母只有加强学习,了解育儿知识,掌握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懂得正确的教育知识才能正确引导孩子健康成长。长久以来,孩子在父母面前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父母的附属品。孩子不能有自己的思想,一切都是父母说了算。父母常常理所当然地用权威压制孩子。每一个父母都在用自以为正确的方式“培养人才”。然而,中国很多父母不知道,任何一个孩子,首先是一个“人”,然后是“才”。无知的父母会忽视孩子作为“人”的特性,盲目遵循大众的标准,违背孩子的天性。最后,孩子没成为人,却变成了“废材”。新时代的父母应当不断地学习,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父母应把孩子看做“人”,承认孩子处于慢慢发展变化的过程,给予孩子足够的耐心,接纳孩子有自己的思想,是独特的个体,明白孩子应当是整体发展的人,而不仅仅是在某一方面优秀而已。
(二)优化社会环境,增强父母育儿力量
家庭、社会和学校是教育三合力。社会作为三合力之一,应当优化环境,为父母育儿助力。相关调查发现,不少父母的育儿观是通过社会媒介学习而来的。然而,很多父母不能很好地辨别社会媒介中的育儿观,只是生搬硬套。结果是非但没有取得成效,还导致孩子厌烦、父母疲惫。因而,社会方面,应当加强媒体监控。对于那些哗众取宠、吸人眼球、毫无科学依据和有违伦理的节目应当予以取缔或者要求整改。另外,社会应通过公益广告,以通俗易懂的动画形式宣传正确的育儿观,提升父母的素养,增强父母育儿力量。
参考文献:
[1] 廖芳芳.从“小戏骨”热看待当前社会环境对儿童人格发展的影响[J].教育观察,2019(3).
[2] 彭琪月.从《小戏骨·白蛇传》浅析影视剧消费儿童——过度成人化的媒体伦理[J].西部广播电视,2017(3).
[3] 关颖.大众传媒对家庭教育的误导[J].新闻记者,2005(8).
[中图分类号] G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712(2019)11-0052-03*
*[基金项目] 2016年度广西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新时期双亲角色定位对儿童健康人格形成的影响研究”(KY2016YB780)。
[作者简介] 廖芳芳,南宁教育学院教育系副教授。
[收稿日期] 2019-01-04
标签:小戏骨论文; 父母论文; 角色定位论文; 南宁教育学院教育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