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中综合性护理干预的运用论文_张雪梅

湖南省邵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 湖南邵阳 422000

【摘 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黄疸中综合性护理干预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月收治的9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方法进行,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患儿进行综合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可以缓解新生儿黄疸症状,显著提高护理满意度,适于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综合护理;新生儿黄疸;护理效果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群体中较为多发的疾病,除了引起皮肤、黏膜黄染外,若黄疸长时间不退可导致肝脏损害,引起婴肝综合症,更为严重的还能够引发胆红素毒性脑病,对新生儿的健康威胁较大。患儿由于其生理结构特殊性、体质虚弱,不能够自主表达等原因而造成病情严重,因此对护理工作的要求更高。临床证明,综合护理有利于提高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现结合临床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月收治的90例新生儿黄疸为研究对象,患儿主要的临床表现有不同程度皮肤黄染,符合我国新生儿黄疸诊断标准。患儿发病时间4-16天,平均病程(2.1±1.8)d。通过随机数字法进行随机分组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45例,男20例,女25例,年龄3d-28d,平均年龄12.2±0.3d;研究组45例,其中男19例,女26例,年龄2d-27d,平均年龄12.1±0.4d。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2.1基础护理

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儿黄疸进行性病情变化,及时掌握最新病情表现,对发生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进行详细记录,记录内容包括黄疸发生时间、存在部位、伴随症状、大小便情况和治疗后症状消失时间等,另外要注意观察患儿精神状态,记录吮吸和睡眠情况[1]。

1.2.2抚摸护理

新生儿黄疸患者无法自主表达,情绪焦虑不安,依从性较差。护理人员要培养患儿的信任感,主动和患儿家属沟通,以温和姿态对患儿保持体贴入微,亲切鼓励的态度,在适当情况下和患儿有身体接触,例如握手、按摩等。耐心听取患儿家属的诉求,缓解其心理压力。对新生儿进行抚摸护理可以促进黄疸消退,有利于胆红素排出体内。护理人员可以利用为患儿沐浴的机会,通过对患儿头部、胸部和四肢进行抚摸,做腹部顺时针按摩,用1:1稀释的开塞露通便,达到刺激患儿排出胎粪的目的。如果进行以上护理措施后患儿仍未排便,护理人员可以为患儿做腹部按摩,或遵医嘱给予甘油灌肠措施[2]。

1.2.3环境护理

护理人员营造一个人舒适的病房环境。保持病房温度在23℃-26℃之间,湿度在60%左右,经常保持病房内通风、地面及床单卫生整洁,室内物品要及时消毒清理,护理人员接触患儿后要及时洗手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1.2.4游泳练习

将患儿放于38℃-39℃温水中游泳,专业护理人员在旁辅助与护理,游泳前需检查水质清洁度,利用新生儿特制游泳圈处理。经游泳练习训练,使得患儿胃肠蠕动提高,增强食欲,更好地排除异物[3]。

1.2.5光疗护理

光疗护理对新生儿黄疸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护理人员对患儿进行蓝光护理前,首先要做好患儿眼部保护措施,避免受到蓝光刺激。此外,还要保护好患儿的会阴部和肛门部位,防止皮肤出现红肿,定期为患儿翻身;进行光疗护理时,要将暖箱湿度保持在70%左右,为患儿及时提供水分摄入,有利于尽快排出胆红素[4]。

1.2.6喂养护理

护理人员要耐心进行喂养,严格消毒奶具,控制喂奶间隔在2小时左右,可以少量多次喂养,记录每次喂奶量和喂奶总量,尽量避免呛奶或者呕吐现象。新生儿如果出现呛奶则考虑利用稠奶喂养,喂奶结束后把婴儿托起来帮助其排便[3]。

1.2.7做好健康宣教

新生儿黄疸患儿病情复杂,家属急于治愈疾病的心理较为迫切,护理人员要取得患儿家属理解,为家属进行健康宣教。除了解释注意事项和耐心回答家属的问题外,可以在病房内的过道以及墙壁上张贴宣传画、设置橱窗进行知识普及,健康宣教的内容要图文并茂、通俗易懂,这样才能发挥健康教育的最佳作用。

1.2.8鸟巢式护理

将干净柔软的毛巾卷成长筒状,围绕婴儿一周形成毛巾圈,让新生儿的头和四肢都与毛巾圈接触,形成椭圆形的相似鸟巢的外包,在毛巾圈下面铺一条毛巾,在毛巾下方放入一个热水垫,调节温度约为38℃。

1.3评价标准

治愈:患儿黄疸症状消失,血清胆红素降低到正常水平;有效:患儿黄疸症状明显消失,血清胆红素水平降低,但仍未恢复正常;无效:患儿黄疸症状及血清胆红素水平无显著变化。总有效率=(痊愈+ 显效)/ 例数×100%。

家长的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护理质量调查表,百分制,60分以上为满意。两组家长在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对比

根据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详细见下表1。

3结论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科常见疾病,其发病原因较为复杂,是发病率较高的新生儿疾病,患儿临床表现为皮肤黄染、哭闹不止等。对患儿血清化验后发现血清胆红素水平显著升高。有关研究表明,血清胆红素水平显著升高会抑制神经细胞正常发育水平,而脑神经发育迟缓将会抑制患儿智力发育,导致其患儿智力低下,病情严重时将会威胁患儿生命安全。新生儿黄疸的病因较为复杂,发病初期临床症状并不明显,生理性黄疸约于出生后2d开始显现临床症状,病情发展5d后到达峰值,15d内黄疸症状可以得到缓解。研究证明,新生儿黄疸应用抚摸、环境、生理、喂养等综合护理措施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5]。本文中,研究组中的患儿进行综合护理,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细化完善护理措施,使得每项护理措施有效整合形成系统性综合措施,起到了较好护理效果。患儿入院后护理人员要及时进行健康宣教,将黄疸有关知识和治疗、护理过程种可能会出现的意外详细告诉患儿家属,提高患者家属依从性,让他们积极配合护理。新生儿黄疸的护理关键在于尽快促进胆红素排出,护理人员可以采取抚摸护理,通过抚摸刺激患儿迷走神经,加快体内分泌胃泌素和胰岛素的速率,有利于排出胎粪和粪胆素原;加强温度护理,做好保暖措施,避免低温升高游离脂肪酸水平,加重黄疸病情;增加环境舒适度,保持温度为“中性温度”,在这种温度下新生儿体温正常,耗氧量较少,新陈代谢率最低,有利于病情恢复;进行环境护理,喂养护理,尽可能保证母乳喂养,保证充足水分和营养,增强患儿抵抗力。鸟巢式护理模仿了子宫环境,让婴儿保持在子宫中的生理体位,能够感受到安全感,可以使得惊跳反射减少。另外,鸟巢式护理提供了温暖的环境、限制婴儿的活动,有利于增加新生儿体重。本次研究中,研究组的治疗效果、家属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由以上数据可知,进行综合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新生儿黄疸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适于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曾秋月.综合护理干预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中应用的效果分析[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6,07(07):621-622.

[2]王桂珍.预防新生儿黄疸并发胆红素脑病的护理措施探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6,08(01):25-26.

[3]邓月娇.护理干预在防治早产儿黄疸中的应用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献,2016,04(34):94-95.

[4]邝笑针.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发展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18(04):21-22.

[5]陈晓春.母婴个体化管理对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评价[J].医院管理论坛,2016,18(07):21-22.

论文作者:张雪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3月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7

标签:;  ;  ;  ;  ;  ;  ;  ;  

新生儿黄疸中综合性护理干预的运用论文_张雪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