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百年历史迎接新的、最精彩的部分--对中学地理课程教材改革的思考_地理学论文

纪念百年史 迎接新高潮——对中学地理课程教材改革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高潮论文,地理论文,教材论文,课程论文,中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百年变革历史的回顾

在我国,地理作为中学必修课始于清朝末期,1903年清政府才停科举、废八股、兴学校,正式把地理列为中学必修课程之一,至今已整整一百个年头了。百年来,中学地理课程教材一变再变,较大变动竟达12次之多,从而使中学地理教育时兴时衰高潮低谷迭起,是在大动荡中前进的,真乃一部可歌可泣的百年史。我们要以史为鉴,改革创新,迎接地理教育的新高潮。

1.地理课程名称的演变

百年来,我国中学各个历史阶段所设地理课程名称多种多样,计有中国地理(或本国地理)、世界地理(或外国地理)、中国经济地理、外国经济地理、经济地理、自然地理、地文学、地理概论、地理等。其中以中国地理、世界地理、自然地理及其综合形式——地理等课程名称呈现的次数最多。从我国中学地理课程设置的演变史中不难看出,我国中学不同历史阶段所采用的地理课程设置方式不同,有时采用“一科一课式”,统称地理;有时采用“一科多课式”,在地理一科之下,开设自然地理、中国地理、世界地理等多门课程。前者显得过于笼统;后者又嫌课程门类繁多,各有利弊。一般而论,中学地理教育处于高潮阶段,多采用“一科多课式”;而处于低潮阶段,则多采用“一科一课式”。目前,初中地理课程名称已成定论,而高中尚待研究,是这次课程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

2.地理教学时数的演变

教学时数是各个学科在教学计划中所占地位的量化体现,它是教学计划总设计师根据各科的教育价值而确定的,应该是公正客观的,也是相对稳定的。但实际情况是,百年来中学地理学科的教学时数,时多时少,大起大落,导致中学地理教育时兴时衰,高潮、低谷交替演进,很不稳定,对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极为不利。这里有客观原因,也有人为的主观原因。从1922-1927年与1958-1981年间,地理教学时数锐减导致地理教育两次大低谷(如图1)的形成来看,人为因素是主要的。我国中学地理教学的周总学时为5~12学时,平均为8学时左右,在中学被视为副科。目前中学地理教学的周总时数也是8学时,与平均值相等,如加上文科选修课3学时,共计已达11学时,与历史上最高周总学时几乎持平。今天的地理学科已从低谷中走出,处于复兴在望阶段,中学地理教育新高潮(建国后第二次高潮)即将到来。

3.地理教材内容的演变

图1 百年来中学地理教学时数的演变

(曲线上的数字表示周总学时)

(1)地理事实材料与地理基本原理所占比重的演变

地理基础知识是由地理事实材料(地名、地理分布、地理景观知识等)和地理基本原理(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地理成因等)组成的,在教材中两者所占比重应该大致相等,以使地理教学“有地有理”。但长期以来,中学地理教材中“有地无理”和“地多少理”现象是比较严重的,因而导致地理教学的理性不强和学生死记硬背等弊端。这种现象自从1981年高中恢复地理课,以系统地理知识为基本内容之后,得到了基本解决,这是近20年来中学地理课程教材改革所取得的最大成就。地理基本原理在教材中所占比重逐渐增大,这是百年来中学地理教材内容演变的总趋势。(图2略)

(2)自然、人文、区域所占比重的演变

中学地理教材是由自然、人文和区域三大部分组成的。从中学地理百年史的演变中可以明显看出,在不同历史阶段这三部分教材所占比重是大不相同的,长期以来自然、人文基本原理知识偏少,而区域知识偏多。当前,世界各国中学地理教育,大多仍以区域地理为重点,自然地理为基础,人文地理有所增强。一般而论,区域地理约占50%,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各占25%左右。此乃世界各国中学地理教材内容组成的总趋势。目前我国中学地理教材内容经过多年的不断变革,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组成地理学科的四大板块所占比重大致相等,大约各占25%左右,是比较合理的。这也是多年来我国中学地理课程教材改革所取得的又一成就。

(3)地理知能教育的演变

地理知能教育即地理基础知识教育与地理能力教育的简称。在百年中学地理教育演变史中,地理知能教育的演变过程大致可分以下三个阶段。

①传授地理知识为主阶段(1903-1949年)。这个阶段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的漫长时期,约占百年史的一半。它的前期(1903-1927年)主要是以地方志式地理内容,向学生传授一些本国和外国的位置疆域、山川、城市、道路、名胜古迹以及特产等记述性地理知识;后期(1928-1949年)教材内容突破了地方志框框,增强了理性。特别是在自然地理方面向学生传授了天界、陆界、海界、气界、生物界等基础理论知识;在区域地理方面比较系统地传授了中外地理基础知识,把地理知识传授提高了一大步,出现了建国前中学地理教育的高潮。

②知能并授阶段(1950-1980年)。这个阶段可分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前期(文化大革命之前)在地理教学中提出加强“双基教学”,要求地理教学既要传授地理基础知识,又要加强地理基本技能训练,使学生掌握系统的自然地理、中外自然地理和中外经济地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出现了建国后中学地理教育第一个高潮。中期(文化大革之后到初中恢复地理课之前),中学地理教育出现了大滑坡乃至消亡,形成中学地理教育百年史中的最大低谷。后期(初中恢复地理课之后到高中恢复地理课之前),是中学地理教育从大低谷中向上爬坡阶段,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提出继续加强“双基教学”,也属于知能并授阶段。

③培养能力为主阶段。1981年高中恢复了地理课,教材内容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向学生传授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础理论与基本原理,使中学地理教材进一步提高了理性和实用性,在教学中强调能力培养和知能转化,中学地理教学开始步入了以培养能力为主的新阶段。地理教学由传统的掌握系统的地理科学知识向发展学生地理智能和地理技能转化,开始露出建国后中学地理教育第二个高潮的曙光。这种变革不仅仅是教材内容的变革,而是地理教育全方位的大变革,正在日益深化中。

4.地理教材配置的演变

地理教材配置是对地理课程载体知识结构的构建,以解决设课程序和各课知识体系问题。百年来地理教材配置中的下列三个问题,经过反复探索才得到基本解决。

(1)地理事实材料与地理基本原理的合理配置

地理事实材料与地理基本原理的合理配置,即地理教材中这两者的安排程序问题,它是人们认识各种地理事物是“由具体到抽象”,还是“由抽象到具体”的方法问题。按人们的认识规律而言,应该是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而按设课程序而言,则应是先原理后事实,即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本原理在先,而中外区域地理在后。如1953-1957年的中学地理设课程序就是这样的。但这样设课,由于低年级学生认识水平有限,对某些地理基本原理难于理解,因而有时又把地理基本原理置于高年级。但这样配置地理教材又使学生学习区域地理时会感到困难。可见,这两种配置地理教材的方法都有问题。为此,必须采用原理→事实→原理的设课程序才能取得最佳效果。自1981年之后,中学地理教材就是这样配置的,这种配置地理教材的方法应该继承。

(2)学制的阶段性与两种地理教材配置方法矛盾的合理解决

我国中学学制是“三·三制”,初、高中是两个不同的学习阶段。这样,无论采取直线式或循环式哪一种配置地理教材的方法,其结果都有问题。如采用直线式,则初、高中地理知识被机械截断,就使不升入高中的学生所获得的地理知识不完整;如采用循环式,使初、高中地理有些内容会重复。为此,必须做到初中在学习区域地理之前讲授一些必要的地球和地图知识;在高中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本原理中渗透一些中外区域地理内容,这是解决学制阶段性与两种地理教材配置方法矛盾的可行办法,现行中学地理教材就是这样配置的,是合理的。

(3)中外区域地理的设课程序

中学地理学科总要有中国地理和外国地理,在设课程序上是“先中后外”,还是“先外后中”,也有争议。有的认为,“先中后外”合乎由近及远原则,先认识本国,后认识世界,可以逐步扩大视野;也有的认为“先外后中”合乎“由整体到部分”、“由一般到个别”的认识事物的原则,是一种先见森林后见树木的好方法。所以,中外地理的设课程序在百年中学地理课程设置演变史中,总是变来变去的。但在学生对本国所在大洲和整个地球没有一个整体认识之前,就学习它的一部分——中国,是缺乏基础的。因此,“先外后中”的主张,即按全球→世界→本国→乡土的程序配置教材成为今天初中地理教材配置的选定方法,是合理的。

二、迎接地理教育新高潮

1.此次中学地理课程教材改革的特点、重点和历史使命

从中学地理课程教材百年演变史中即可以明显看出,此次中学地理课程教材改革与往常大不一样。此次改革乃是在中学地理教育从低谷中走出后进行的,是中学地理课程教材改革即将取得最后胜利的改革,是地理教育新高潮即将到来的改革,是前进过程中的改革,是对改革成果的再改革。我想这些就是此次中学地理课程教材改革的突出特点。

中学地理课程教材经过长达百年的变革之后(尤其近20多年的巨变之后),中学地理课程教材中的诸多问题已经得到基本解决,特别是初中地理课程教材已初具规模,基本成型。所以此次中学地理课程教材改革的重点在高中,改革的成败主要取决于高中课程的设计及其实施载体的质量。

根据此次中学地理课程教材改革的特点和重点,此次改革应该是针对原高中地理课程教材的弊端,解决其“功亏一篑”问题,而不是“推倒重来”。我们知道,原高中地理教材是1981年在中学地理教育从低谷走出后产生的,这部教材是以人地关系为主线,提出了人类所面临的全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反映出新的地球观,体现了地理科学的新进展,是有史以来中学地理教材唯一获奖的优秀教材,为高中地理教育的复兴奠定了基础。以陈尔寿教授为首的人教社地理编辑室对此做出了巨大贡献,功不可没。对这样属于改革成果性质的教材,应该是继承其优点,克服其不足,使之更加完善。我想,解决原高中地理教材“功亏一篑”问题,促成高中地理学的开设,实现地理教育新高潮的早日到来,促进地理科学和地理教育的复兴,乃是此次中学地理课程教材改革应该完成的历史使命。

2.高中开设“地理学”是历史的必然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对此,原高中地理教材在其“说明”和所设计的高中地理知识结构图中,就已比较具体地体现出来,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基本吻合。可见,原高中地理就已具有“地理学”的隐涵,具备地理学的雏型。

近年来,新编高中地理实验教材,又根据社会需求和原高中地理教材的不足,做了进一步的改革,强化了人文地理基本原理和环境教育等内容,对原高中地理教材有继承又有发展,而使地理学的学科内容和知识结构更加完善,在高中开设地理学的契机更加成熟。

十分明显,当前在高中开设地理学课程与构建其知识载体的条件已经成熟。高中地理课程教材改革如何迈出下一步,可以设计出多个方案,但比较起来,最佳可行方案是在高中开设“地理学”课程。这是中学地理课程教材改革历史发展的必然,是完全可行和十分必要的。

3.高中地理学知识结构的设想

高中地理学应由作为地理学研究对象的三个组成部分——地理环境、人类活动和人地关系组成,设三篇十五章。以地理性、基础性和实用性为取材原则,对原高中地理教材和新编高中地理教材经过知识归类、补充、精减和结构加工而成。

绪言·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地理学的基本任务·地理学的主要分科。

第一篇 地理环境

第一章 宇宙环境天体和天体系统·太阳和大阳系 地球的生命条件·地球的运动和地理意义·地球的圈层构造。

第二章 大气环境 大气的物质组成和分层·大气的热力·大气的运动·大气的降水·天气和气候。.

第三章 水环境·海洋水·陆地水·水循环·水资源。

第四章 地形环境 地形的物质基础——岩石·地形变化的基本因素·内力作用与地形·外力作用与地形·地形基本类型。

第五章 土壤与生物环境·土壤的物质组成和肥力·土壤的形成·生物与环境·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

第六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分异规律·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的分异规律。

第二篇 人类活动

第七章 自然资源的利用·自然资源及其特征·土地资源及其利用·生物资源及其利用·矿产资源及其利用·能源及其利用。

第八章 农业生产活动·农业生产及其特点·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世界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生长和分布·世界农业生产的地域类型·我国农业产业带。

第九章 工业生产活动·工业生产及其特点·工业生产的区位因素·世界工业布局及其变化趋势·世界主要工业区和工业带·中国主要工业区和工业带·工业布局。

第十章 交通运输活动·交通运输的类型和特点·交通运输线·站的区位因素·世界主要铁路运输网·世界海洋运输·中国铁路运输网的组成和特点。

第十一章 旅游活动·旅游和旅游资源·旅游地的主要类型·旅游景点和旅游路线的选择·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第十二章 人口与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分布·人口的迁移·城市的起源和发展·城市化及其带来的问题·城市类型及其功能·世界和中国的主要城市带·城市规划。

第三篇 人地关系

第十三章 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过程·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十四章 自然灾害及其防御·气象灾害及其防御·地质灾害及其防御·生物与化学灾害及其防御。

第十五章 环境问题及其治理·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环境问题的调查方法·环境保护和整治·可持续发展道路

4.高中开设地理学之后

高中开设地理学之后,加上选修课相配合,会改变中学地理教育面貌,可产生如下的积极效应。

·高中开设地理学可使学生科学地认识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了解人类如何合理地利用自然和保护环境的科学举措,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而且还能掌握一些利用自然、发展生产的基本技能,这些都是本世纪公民素质所必需,对本世纪高素质的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开设地理学不仅可以提高中学地理教育的品位,对上还能推动高校、对下又能拉动小学地理教育的发展,能使学校地理教育得到全面振兴。

·学校地理教育与地理科学是相互促进,互为因果的。高中开设地理学之后,学校地理教育得到了发展,必然导致地理科学的复兴,有望再现“洪堡”时代地理科学和地理教育的盛世。

·高中开设地理学可让世人进一步了解地理,正确对待地理;特别是能使学生产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对地理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大有裨益,对形成学生热爱地理科学的科学态度具有重要意义。

·初中开设中外区域地理,高中开设地理学,可使中学地理学科的地理事实材料与地理基本原理以及自然、人文和区域的所占比重更趋合理,能够增强中学地理教育的稳定性,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

总之,高中开设地理学之后,可使中学地理教育新高潮早日到来,有利于地理科学和地理教育的复兴。

标签:;  ;  ;  ;  ;  

纪念百年历史迎接新的、最精彩的部分--对中学地理课程教材改革的思考_地理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