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PDCA循环管理在泌尿科管道护理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吴丽萍

研究PDCA循环管理在泌尿科管道护理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吴丽萍

【摘要】目的:研究PDCA循环管理在泌尿科管道护理中的应用分析。方法:选择住院置管患者4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30例(采用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运用PDCA方法进行干预)与对照组230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管道出现问题的情况。结果:在观察组中管道意不良外事件发生率为3.68%,而对照组则高达9.87%。结论:在管道护理中采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能有效降低置管患者意外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升管道安全护理质量,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关键词】泌尿科护理;PDCA循环管理;

PDCA循环管理最早是由美国专家戴明提出的,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具有标准化、程序化的方法,是一种提升管理质量的重要途径,主要包括计划 ( PLAN,P ) 、实施 ( DO,D ) 、检查( CHECK,C) 、处理( ACT,A) 即 PDCA 这四个阶段,目前,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导管留置常作为外科患者术后观察病情和判断预后的重要依据之一,而泌尿外科具有引流管多的特点。所以导管护理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日常护理不到位,就有可能发生导管脱落、感染、堵塞等不良事件,从而造成误判、延误病情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最终导致医疗纠纷及差错事故的发生。所以运用PDCA循环管理的模式对导管护理工作进行持续质量优化有效减少医疗纠纷。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泌尿科20l4年8月~2015年5月留置导管患者460例,导管留置数在1~5条,最常见3条。分别为深静脉穿刺管、胃管、胸腔引流管、腹腔引流管、气囊导尿管、肾造瘘管、输尿管腹壁造口引流管、膀胱造瘘管等。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30例。两组性别、年龄、疾病、受教育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主要有:a、做好置管前后宣教。在置管前要做好解释工作消除紧张恐惧心理,取得配合。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导管留置期间应注意的事项。b、在置管期间要加强巡视,保持引流管通畅。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弯曲,受压。对出现问题的及时加以纠正。c、预防导管周围感染。导管周围消毒更换敷料。对于导尿管留置患者,每天0.1%的稀碘伏消毒尿道口1~2次,对需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每周更换尿管1次。对于引流袋则每天更换1次。d、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颜色、量,出现异常的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1.2.1观察组:采用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运用PDCA方法进行干预。

1.2.2 计划(P):对前期置管患者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有以下几点:a、患者因素:患者因躁动未采取有效的肢体约束致患者置管滑脱;多汗及局部分泌物多,胶布卷边未及时更换致使导管自行滑出;患者自觉不适不能耐受,自行拔出导管;对于患者出现的因素护理中要应用多种方式加强患者及其家属对管道相关知识的培训。b、护士因素:置管后护士宣教不到位,未告知置管后注意事项,致使患者从心理上不重视置管的重要性,使患者因自觉不适而拔出导管;未进行有效的固定而脱管;带管过程中护士巡视不到位,未能及时发现并排除隐患,致使由于翻身不当致导管扭曲、堵塞;对有多根引流管的患者记录引流管引流量时出现张冠李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针对护士因素医院应加强对护士自身素质的培养,提高护士的职业责任感;科室成立护理质量管理小组,护士长负责全面质量管理,全员参与;定期组织理论培训及技术操作培训;不定期进行理论及技术操作考核;制定导管护理操作流程及拔管应急预案;规范全员对《患者导管不良事件危险因素评估表》及《患者对导管护理满意度调查表》的使用;每天检查,每周考核,每个月总结。c、其他因素:留置导管使用普通塑胶材质硬,舒适度低,易引起患者的抗拒心理;置管后采用普通医用胶布常规固定方法常因患者出汗致胶布卷边失去固定作用;导管质量问题,尤其是导尿管由于气囊自行破裂或漏气而导致导管滑脱。对应这些因素,护理人员积极与设备科及后勤保障部门反应器械质量问题,以不断改进。

1.2.3实施(D):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患者入院时给予发放导管护理知识方面的小册子;将管道护理知识做成视频通过医院的多媒体在病房里循环播放;护士在平时管道护理时再次言传身教;这样通过多种渠道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导管留置的重要性,以及置管期间的注意事项,对未认识的问题反复认识;加强对护士的培训,规范护理操作科室制定有关导管的操作流程,定期开展业务学习及业务查房,加强对低年资护士及轮转护士的培训及考核,使其能够掌握各种沟通技巧,评估技巧,导管的固定方法,肢体的约束方法及发生不良事件的应急预案,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注重细节,提高患者舒适度选择纯硅胶材质的导管,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加强对留置导管患者的巡视,在住院患者置管情况一览卡上登记,评估表置于床尾文件夹上,并悬挂防止导管滑脱的警示标识,做好宣教。同时将带管患者作为交班的重点对象,加强巡视。

  1.2.4检查(C):建立导管护理质量管理小组,由护士长、责任组长、责任护士等人员组成。责任护士们全面负责实施,对导管不良事件风险患者进行评估并上报管理小组;责任组长们负责对患者护理过程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提出防范措施和进行指导合理应对;护长组织对护理质量、态度和防范措施实施情况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检查和巡视,将检查的结果做好记录以用于例会和培训期间点评分析。

  1.2.5处理(A):导管护理质量管理小组定期召开评估分析座谈会,就导管相关不良事件的防范情况和患者及家属满意度的结果展开分析和总结,对成功的经验进行推广,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找出解决办法,并继续追踪改进措施的实效情况,以防止类似情况的再次发生。如此反复,使得PDCA 循环模式可以持续不断地运行。

2 结果

我院泌尿科20l4年8月~2015年5月留置导管患者460例,实施PDCA循环管理,导管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由9.87%降至3.68%。

3 讨论

  患者在医院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直接受到医院因素、环境因素、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人为关怀等的影响。PDCA 循环管理则对改善质量管理有着显著效果,它是一种持续的质量改进方法,主要包括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这 4 个阶段,之前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的比较广泛。泌尿外科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大多数均需进行插管治疗,且涉及到的管道种类较多;另外患者的年龄差别较大,以老人和小孩的数量较多,因此对管道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较高,稍有差错将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疾病的治疗效果和时间。在某种程度上管道护理与基础疾病治疗具有同等重要的位置。

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泌尿科管道护理中的应用,导管相关的不良事件明显减少。通过对护理人员自身的培训,加强自身的责任心,提高职业成就感,真正做到视患者为亲人,使她们在工作流程上自觉考虑患者的需要。通过对患者及其家属的管道护理相关知识的普及,有效的避免了导管扭曲、意外拔管的风险。通过对各种不同的管道应用不同的标识,使护士在记录各引流管引流液量、色及更换引流袋时避免了张冠李戴。通过建立管道护理质量管理小组有效的起到督查落实各项改进措施;同时也激发了管理小组的成员创新思考的积极性主动性。

PDCA循环管理模式激发了护理人员的创新意识,提高了导管护理的专业性,有效提高管道安全护理质量,保证了患者的安全,减少医疗纠纷及差错事故。总之通过 PDCA 循环管理模式,激发了护理人员的创新意识,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得到提升,有效提高管道安全护理质量,在与患者的沟通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有效减少了医疗纠纷及差错事故。因此,PDCA 循环管理有助于提升泌尿外科护理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论文作者:吴丽萍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8月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0

标签:;  ;  ;  ;  ;  ;  ;  ;  

研究PDCA循环管理在泌尿科管道护理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吴丽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