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护理分析论文_王庆辉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护理分析论文_王庆辉

王庆辉

(黑龙江省鹤岗市人民医院 黑龙江鹤岗 154101)

【摘要】目的: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与讨论。方法:收取2013年我院收治的31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分析。结果:经过我院的及时诊断与精心治疗后,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给予有效的临床护理,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从而提高了患者临床治疗的疗效。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护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4-0213-02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一组由于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及不明原因引起的造血干细胞及造血微环境的损伤,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以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临床上常表现为较严重的进行性贫血、出血及继发感染为特点。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我院收治31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最小的为12岁,最大的为71岁,平均年龄34±2岁。其中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22例,其余9例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1.2 方法

寻找并尽可能去除有关致病因素;支持治疗,包括防治感染和出血及输血等;注意个人卫生,特别是皮肤及口腔卫生。血象过低时,应采取保护隔离。适当增加营养,食物以高热量、高维生素B和C及易消化者为宜[1]。大剂量雄激素可以刺激骨髓造血,对慢性再障疗效较好,其发生疗效时间往往在服药2至3个月后,故对重型再障无效。抗淋巴细胞球蛋白或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是目前治疗重型再障的主要药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环孢素亦可用于慢性再障。副作用主要为过敏反应,治疗后平均10天可发生血清病,疗程中可引起血小板减少,易并发感染。

2.护理

2.1 用药护理

2.1.1雄激素 雄激素是治疗非重型再障的常用药。作用机制是刺激肾脏产生更多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并直接作用于骨髓,促进红细胞生成。常用药物及用法为,丙酸睾酮50~100mg肌注,每天或隔天1次,疗程至少4个月[2]。或口服司坦唑醇,2mg每天3次。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为,不良反应有面部痤疮,毛发增多,声音变粗,女性闭经、乳房变小,性欲增加等。丙酸睾酮注射时可形成硬结或无菌性坏死,应缓慢深部分层肌内注射,轮换注射部位,密切观察,出现异常及时理疗。长期应用雄激素对肝脏有损害,应定期检查肝功能。

2.1.2免疫抑制剂 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或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具有抑制T淋巴细胞或非特异性自身免疫反应的作用,可用于重型再障的治疗。环孢素(CYA)可选择性地作用于异常T淋巴细胞,解除骨髓抑制,是再障治疗的一线药物,适用于各型再障,与ALG或ATG合用可提高疗效,被认为是重型再障非移植病人的一线方案。ALG或ATG用药期间可出现超敏反应、血小板减少和血清病以及继发感染等,应注意保护性隔离,预防出血和感染[3]。通常药物治疗1个月左右网织红细胞开始上升,随之血红蛋白升高,经3个月后红细胞上升,血小板上升需要较长时间。

2.2 健康教育

2.2.1疾病知识教育 向病人介绍疾病的可能原因、临床表现及目前治疗的主要方法,增强病人及家属对治疗的信心。

2.2.2教会病人自我监测病情 主要是贫血、感染及出血的症状体征及药物不良反应的识别。当症状体征出现或加重,提示病情恶化,应及时就医[4]。

2.2.3生活指导 保证充足的睡眠与休息,适当的活动。加强营养,增进食欲,减少刺激性食物,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病从口入。

2.2.4心理疏导 再障病人常出现焦虑、抑郁、绝望等负性情绪,应使病人及家属认识到负性情绪会影响疾病的康复和治疗的效果,指导病人学会自我调整,学会倾诉,家属要善于理解支持病人,学会倾听,必要时寻求有关专业人员的帮助,避免意外发生[5]。

2.2.5用药与随访指导 向病人及家属介绍药物名称、剂量、用法、疗程及其不良反应,嘱病人必须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不可擅自更改或停用药物,注意预防不良反应,定期复查血象,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2.2.6预防疾病的发生及复发 避免或减少接触与再障发病相关的药物和理化物质。再障病人避免使用一切对造血系统有害的药物[6]。应用化疗药物时必须监测血象,一旦发生明显变化立即停药。针对相关危险品的职业性接触者,应定期体检,复查血象。室内装潢后应监测室内甲醛浓度,且不宜立即入住。接触农药的人群应注意个人防护。

3.结果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发病前有药物,病毒感染,油漆,草等理化因素接触史,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表现出大细胞性贫血改变。经过我院的及时诊断与精心治疗后,所有31例患者均痊愈出院。

4.结论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原因不明确,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药物与化学品,包括各类可以引起骨髓抑制的药物和工业用化学物品。电离辐射如X线、镭、放射性核素等可因阻扰DNA的复制而抑制细胞的有丝分裂,从而使造血干细胞数量减少,干扰骨髓细胞的生成。生物因素,严重细菌感染时细菌毒素可抑制骨髓造血功能[7]。病毒性肝炎也能影响骨髓造血。体外骨髓培养显示从部分再障病人的骨髓或外周血中,分离出的T淋巴细胞对红系和粒系细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将骨髓中抑制性T细胞去除后再进行体外细胞培养,其所生成的粒及红细胞集落比未作T细胞处理时增多。

在有的再障患者体内曾发现有血清抑制因子存在,对骨髓集落形成有抑制作用。临床上采用同种异体骨髓移植治疗,虽未获成功,但由于应用足量免疫抑制剂,骨髓自身造血功能却获得恢复。有的病例经单独采用抗淋巴细胞球蛋白或足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后再障可获缓解,均说明部分患者的发病与免疫有关。从骨髓损害发展的快慢及范围的大小不同,再障可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病例骨髓损害发展迅速而广泛,全身骨髓多被波及。慢性型病变进展缓慢,先累及髂骨而后波及脊椎和胸骨。除骨髓损伤外,淋巴组织、肾上腺、睾丸也有萎缩[8]。临床表现主要以进行性贫血,皮肤、黏膜或内脏出血,反复感染和发热为特点。一般无肝、脾、淋巴结肿大。临床上根据发病急缓,病情轻重,病程长短,血象及骨髓象改变,可分为急性再障和慢性再障。

【参考文献】

[1]刘晓平.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7):302-303.

[2]徐海燕.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6):219-220.

[3]许文静.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1):117-118.

[4]张巧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护理体会[J].医学美学美容,2014.12:445-446.

[5]高延慧,屈晓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心理护理体会[J].延安大学学报,2009.7(1):62-63.

[6]吴晶.48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3.34(28):5926-5927.

[7]韩淑静.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护理体会[J].河北中医,2010.32(5):763-764.

[8]贺蓉.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护理体会[J].湖南中医杂志,2007.23(4):72-73.

论文作者:王庆辉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

标签:;  ;  ;  ;  ;  ;  ;  ;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护理分析论文_王庆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