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因此为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加强对其的技术监督与质量控制尤为重要,为大体积混凝土的良性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笔者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要点,分别从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的输送、浇筑、拆模和养护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裂缝
由于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现代化建筑施工技术,在现在的建筑工程施工中,应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可以有效的提高建筑的强度和结构韧性。目前,建筑行业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防止裂缝现象的发生。为确保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质量,应规范施工人员的操作过程,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混凝土表面发生裂缝现象。
一、工程基本情况
本工程为办公建筑主体结构上部土建工程。建筑用地总面积14919㎡,总建筑面积34274.4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28254.12㎡,地下建筑面积6020.30㎡;建筑基底面积16567.35 ㎡;建筑高度约73.50m;建筑层数25层,其中地上24层,地下一层。建筑工程等级一级,设计使用年限50年,主体结构采用大跨度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二 承台大体积混凝土
1施工措施
将基层的杂物清理干净,在进行基层及砖侧模浇水湿润时应避免有水存积现象。在混凝土进行浇捣过程中,应注意要“从一边逐渐推进到另一边,循序渐推进,一次到顶,且一次浇筑,一个坡度,薄层覆盖”。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与现场情况相结合,使用4-6台混凝土输送泵,并在进行浇筑的同时进行拆管施工,以防止施工冷缝现象的发生。在浇筑时要分段分层匀速进行,且各层厚度控制在45cm到50cm之间;同时,进行振捣施工,以确保混凝土强度。
此外,为使混凝土的水化热尽快散失,浇筑过程中拟按斜面分层浇筑,斜面坡度由混凝土自然流淌形成,层层推移,必须保证第一层混凝土初凝前进行第二层混凝土浇筑。分层分段浇筑混凝土可以使混凝土早期的水化热能尽快散失。浇筑前后的接槎控制在2小时内,在保证不出现冷缝的情况下,可适当放慢浇筑速度以利混凝土散热,逐层覆盖,循序推进,一次浇筑完。每层混凝土必须在下一层混凝土初凝前覆盖。混凝土的振捣采用插入式振动棒进行振捣。每作业面分前中后三排震捣混凝土,边浇筑边成型及抹平底板表面,标高,厚度采用水准仪定点测平。
振捣棒的操作要做到“快插慢拔,直上直下”。在振捣过程中,应将振动棒插入下层混凝土中5cm左右,以消除两层之间的接缝,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应使表面呈水平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为止。混凝土的振捣顺序为从浇筑的底层开始逐层上移,以保证分层混凝土之间的施工质量。根据混凝土自然流淌形成坡度的实际情况,在每个浇筑层的上、下部布置三道振动棒。第一道布置在混凝土卸料点,主要解决上部的振实;第二道布置在中间,第三道布置在坡角处,振捣下部混凝土,防止混凝土堆积。振捣时先振捣出料口处的混凝土,使之自然流淌成坡度,然后全面振捣。随着混凝土的向前推进,振捣器也相应跟上,以确保整个高度混凝土质量。振捣混凝土时,振动棒移动间距为0.4m,靠近侧模时不应小于0.2m,分层振捣时振动棒必须进入下一层混凝土5~10cm,以使上下两层充分结合密实,消除施工冷缝。振动棒振动时间为20~30秒,但以混凝土表面出现泛浆为准,振动棒应做到“快插慢拔”。混凝土表面出现大量泌水时,采取措施用离心泵及时把多余水分排走。混凝土浇灌过程中,要随时采取措施预防钢筋、模板、预埋件发生移位,并且及时拆除施工临时设施。进行二次振捣,以提高混凝土抗裂能力。混凝土在浇灌12小时后,就应开始对混凝土进行浇水蓄水盖薄膜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配合比优化措施
将具有缓凝减水作用的高效外加剂,添加到硅酸盐水泥和矿渣水泥中,以降低混凝土发热量,延长其初凝时间;使用恰当的砂石级配,在确保混凝土强度的基础上,将水泥的使用量或粉煤灰等混合材料的添加量降低最小,以减小水化热。
三、大体积混凝土降温措施
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不超过20℃,以减少温度应力。要保证连续浇捣,在不造成人为施工缝的前提下,尽量扩大浇筑工作面,放慢浇筑速度和减少浇筑层厚度,以便在浇筑过程中有一定的散热机会。混凝土浇筑完成12小时后,蓄水盖薄膜养护。
混凝土内部温监控
四 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
在浇注混凝土之前,将钢筋上的污垢以及模板表面杂物、积水等清除干净,并对钢筋、支架、模板、以及预埋件位置进行检查。
混凝土使用罐车运输,并通过混凝土输送泵进行自动计量、集中拌合入模,同时使用插入式振捣器进行振捣。混凝土浇筑前,必须对入模温度、含气量、扩展度以及坍落度进行检查,确保各方面满足施工要求,然后才能入模。
承台混凝土按斜面分层浇筑,每层厚度45cm-50cm。浇注时需要控制浇注时间确保下一层混凝土在前一层初凝前浇注。
振捣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时严禁碰撞钢筋、预埋件和模板。振动器的振动深度不超过棒长度2/3~3/4倍,振动时要快插慢拔,以便捣实均匀,减少混凝土表面气泡。振动棒插入下层混凝土中5~10cm,移动间距不超过振捣半径的1.5倍,与侧模保持5~10cm距离,对每一个振动部位,振动持续时间为20~30s,振动到该部位混凝土密实为止,即混凝土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出现平坦泛浆,不允许过振、漏振。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若需变换振捣棒在混凝土拌合物中的水平位置,应首先竖向缓慢将振捣棒移至新的位置,不得将振捣棒放在拌合物中平拖,施工中不得用插入式振捣棒放在拌合物内平拖,也不得用插入式振捣棒平拖驱赶下料口处堆积的混凝土拌合物。
在混凝土振捣完成后,立即修整、抹平混凝土裸露面,定浆后再抹第二遍并压光或拉毛。抹面时严禁洒水,并防止过度操作影响表层混凝土质量。
承台混凝土浇注时安排专人检查承台模板的加固与支撑,防止模板跑模。如发现跑模与胀模现象,应停止浇筑,对支撑进行加固调整,合格后继续浇筑。承台各部位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五、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振捣完毕后,蓄水3cm并要及时对混凝土暴露面进行紧密覆盖,减少暴露时间,防止表面水分蒸发。暴露面保护层混凝土初凝前,应卷起覆盖物,用抹子搓压表面至少二次,混凝土浇筑完毕为第一次收面,待混凝土初凝前进行二次收面,使之平整后再次覆盖,此时注意覆盖物不要直接接触混凝土表面,直至混凝土终凝为止。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完成之后,只有良好的养护才能保证整个施工的质量,养护的首要任务就是测量温度,一般采用人工测量和计算机测量两种方式。在进行基础底板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应安排专门的人员埋设测温管,埋设的测温线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在埋设中应做好测温管与钢筋的绑扎工作,为其牢固度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确保损坏或者位移等现象得以有效防止。为了方便区分,应对每组测温线进行标记。并用塑料袋绑扎测温线,确保其牢固度,并使测温端头损坏与受潮等问题得以有效避免。在施工现场,应设置专门的测温人员,并坚持两班倒的原则。应加强测温人员的技术交底工作,并对其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在测温过程中测温人员必须做到准时准点,并做好详细的记录,并在换班时交代清楚相应事项。实际测温应确保具有连续性,在技术部门确定之后才能够将测温工作停下。一旦测温中出现超过25℃的温差,那么就必须向相关技术部门通报,并采取相应的温差控制措施。
六、结语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以及建筑技术的不断提升,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也取得了很大成功,而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所面临裂缝问题,可以通过采用现代测温技术,动态调整浇筑方式以及科学选择、配比材料,提升温控的准确性、及时性,增加浇筑方案的合适性,同时提高混凝土性能,施工人员在工作中也应当对大体积混凝士浇筑施工技术有清晰地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大体积混凝土的完善与发展。
论文作者:汪丽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6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31
标签:混凝土论文; 测温论文; 体积论文; 表面论文; 过程中论文; 建筑论文; 预埋件论文; 《低碳地产》2016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