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三年级“思想政治”第四课教材的内容_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文

浅析初中三年级“思想政治”第四课教材的内容_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文

初三《思想政治》第四课教材内容简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政治论文,教材内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本课地位

《课程标准》规定,初中三年级思想政治课要对学生进行社会发展常识和我国基本国情的教育。本课是教材的第四课,是在前三课的基础上,从讲一般过渡到讲个别,从讲普遍过渡到讲特殊,即讲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讲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教材通过分析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政治、文化以及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具体国情,使学生明确国家制定的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懂得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重大意义。可见,本课在全书中处于重要地位,是全书的重点。

二、知识结构

本课由引言和三节共10框内容所组成。

引言是对全课内容的概括。第一节“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下设三个框题。一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二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三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第二节“我国的社会主义正处在初级阶段”,下设五个框题。一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基本的国情,二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人口问题,三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资源问题,四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环境问题,五是可持续发展与基本国策。第三节“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下设两个框题。一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二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三、重点、难点分析

(一)重点分析

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如何理解这一本质?

首先,要对比旧中国,结合新中国发生巨变的事实,说明社会主义的本质。

旧中国就其性质而言,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控制下,旧中国的经济不可能飞速发展;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旧中国广大的劳动人民不可能摆脱剥削,进而走向致富的道路。新中国成立近半个世纪以来发生的翻天覆地巨变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巨变的发生、成就的取得,根本原因在于社会主义的本质。

其次,社会主义的本质,就其内容来说,它包含两个基本方面,即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根本目的。这两方面的内容是一致的,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2.分析我国人口的特点,说明人口问题是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分突出的因素。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之一。而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农村人口多、年龄结构老龄化的速度快、人口的分布不平衡、人口素质偏低等,这是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

我国人口现状的上述特点,特别是人口的过多和过快增长,严重制约和影响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第一,人口的过多和过快增长,直接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第二,给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沉重的压力。第三,促使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并由此带来社会问题的日益严重。第四,影响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

可见,严峻的人口形势,已构成了对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严重威胁。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3.归纳我国现阶段的具体国情,说明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首先,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及其特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就社会性质而言,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二是就发展程度而言,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即不发达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讲了九条,我们只要求学生掌握其中两条,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况,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其次,弄清现阶段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这是由现阶段我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由于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技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等,决定了我们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列举我国人口、资源和环境的有关数据,说明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以及我们应采取的措施。

首先,要深刻认识到我国面临的严峻人口、资源和环境形势。正如有人所说,如果人口增长、资源开发以及继续恶化的生态环境得不到有效的控制,我们中华民族将失去生存的权利,将不会再有共和国美好的明天。

其次,了解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可持续发展是这样的发展,它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它要求人们与自然和谐共处,能够认识到自己对自然、对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

最后,懂得为什么我们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采取的措施。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的过快增长、资源的过度消耗、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等矛盾极为突出,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为此,我们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计划生育、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基本国策,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

5.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首先,要把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含义。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

其次,把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重要意义。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能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最后,实践证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正确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我们坚持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始终没有动摇过,从而使我国的经济建设上了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上了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

6.“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关系。

首先,“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它是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其次,“一个中心”与“两个基本点”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有机整体。只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才能保证改革开放沿着社会主义方向顺利地发展;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使社会主义制度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二者同等重要,缺一不可。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又都是为了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二)难点分析

1.分析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说明中国没有经历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革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理解这一难点,主要应把握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这是历史的结论。

教材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分析,证明走资本主义道路不能使中国振兴。这是因为,一方面,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谋求强盛;另一方面,中国的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相勾结,极力反对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可见,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不具备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的条件。这是历史的结论。

第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惟一正确的选择。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爆发的,其领导者是无产阶级,它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其前途只能是社会主义。正如毛泽东指出的:“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可见,中国人民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上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是他们做出的决定性选择,也是惟一正确的选择,具有历史的必然性,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2.如何理解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一般来说,对该问题的理解应不困难。但之所以把它列为难点,是因为理解这一问题,必须以党的十五大精神为依据,要摈弃传统的观点。

第一,要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第二,集体所有制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

第四,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如何理解“精神文明搞不好,物质文明也要受破坏,甚至社会也会变质”?

第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精神文明,是在继承人类文明的全部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精神文明,是有别于以往其他社会的新型的精神文明。它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因此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第二,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互为条件、互相促进。一方面,物质文明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物质文明建设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另一方面,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建设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第三,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住,毫不动摇;但是精神文明建设也要大力加强。因为如果精神文明搞不好,物质文明也要受破坏,甚至社会也会变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因此,我们必须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本课是讲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及我党制定的方针政策,是从中国人民对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谈起,所涉及的内容之多、之广,恐怕全书任何一课都无法与之相比。而如何把握好这些教学内容,并使之条理化,这就要求教师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关系。

1.主与次的关系——要主次分明。

针对本课内容多、有一定难度,而课时又有限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做到有主有次,主次分明。这就是说,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抓住教材中的重点和关键性的内容,着力进行分析、讲解,而对次要的内容应淡化,教学中可一带而过,或组织学生自己阅读。

例如,中国人民对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就是本课的重点,教师必须讲清楚,学生一定要深刻理解,否则将影响下面内容的教学。为此,教师一定要抓住这样一条线来进行教学,即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中国革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这又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始终注意将落脚点放在“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上;注意提高学生的觉悟,培养学生的能力。

2.事与理的关系——要用事实来验证理论。

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及认知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多用事实引入的方法。由于教材本身知识点较多,并且有的理论性还较强,这就更需要教师多选用一些史料、数字、图片、故事等事例,让学生从这些比较生动、形象的材料中,能够比较容易地掌握知识,初步领悟到其中包含的深刻道理。同时,也可以通过事例来验证理论,增加学生的可信度。这既体现了教学的基本要求,又可以降低理论教学的难度和分量,便于学生的理解,同时还活跃了课堂教学,增强了可读性。

例如,讲“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如采用理论分析、逐项论述的方式,深难之处、重复之处在所难免。而新编教材用正文集中表述观点、辅助文以具体事例进行验证的方式,就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由于事例本身并无一定之规,各种事例都可以引用,引用方式也无固定模式,这样,教师的教法也就活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变换事例,充分发挥其讲解之特长。

3.虚与实的关系——要避虚就实,虚实结合。

由于本课教学内容多,在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处理好虚与实的关系,要做到避虚就实,虚实结合。

例如,第二节“我国的社会主义正处在初级阶段”,讲了初级阶段的含义、基本特处、主要矛盾、基本经济制度及其长期性,虽然理论观点较为集中,也很重要,但却只用了一个框题。而讲人口、资源、环境及可持续发展战略,包括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却用了四个框题。我们的考虑是,前者固然很重要,但对于中学生来说则比较抽象,在教材的特定体系中也不可能过多展开论述。否则分量过重,多处会有重复。因此,可采取避虚就实,虚实结合、点到为止、高度概括的方式。这样,学生对初级阶段的主要理论观点的了解,虽然不很深入,但相对集中并可形成较为完整的概念。而后者作为具体国情,可视为前者有关内容的具体化,同前者是结构互补的关系。而对学生来说,这些内容与国家的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的制定直接相关,不仅十分重要,而且较为实际、具体、确定,这样会有助于提高教学实效。

4.新与旧的关系——要更新观念。

初三新教材不同于初一、初二的新教材,它与原有旧教材联系较为密切,内容有许多相同的地方。许多教师对新教材内容本身并不陌生,甚至驾轻就熟。因此,对教材的使用时所产生的问题,不来自其“新”,而来自其“旧”。这也就是说,问题不在于具体知识的更新,而在于如何从目标设置的调整、结构体系的构建、基本要求的限定等方面把握新教材。不要将原来的东西照搬过来讲,一定要按新的思路、用新的方法来讲新的内容。

例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问题,原来是作为一课书来讲,而新教材只用一个目来讲。但这并不是说这个问题不重要,关键是教师用什么方法来讲。要紧扣“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命题,只讲重要特征、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以挂基本路线。

5.难与简的关系——避难就简。

我们知道,本课的重点、难点内容很多,如果每个问题都要靠教师重点分析、详细论述,不仅教学时间不允许,而且有些东西也不一定就能讲得很清楚。要知道,重点并不意味着必须花费过多的时间、过多的精力进行过细的分析。对于今天的中学生来说,就其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有些内容的分析和讲解完全可以简化,甚至可由学生自己去阅读和理解。此外,为了降低难度,有些重点知识只要求学生了解了就行,教师在教学中不必任意展开,从而增加其难度。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内容、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可持续发展战略等。

6.教材内容与贯彻十五大精神的关系。

在教材的编写与教师的教学中,一定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这是毫无疑义的。事实上,教材的编写也是以十五大精神为指导的。但这并不等于说,要把十五大报告的内容全部搬进教材,而应在基本观点不含糊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标准》的规定和要求,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来编写教材。

例如,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教材的正文只概括为两点,即十五大报告中提出的九点中的第一点和第九点。而其余七点特征则在辅助文中用楷体字来叙述,供学生阅读参考。我们认为这样的概括,既不违背十五大精神,又符合学生的实际,并降低了教学的难度。

最后,关于课时的安排问题。

本课共安排11课时的教学时间,基本上是每框为一课时。但教师也要从实际出发,灵活掌握课时安排。如第二节第一框,由于其内容较多,可安排两课时的教学时间(本课是10个框题,这样也不超课时安排)。

标签:;  ;  ;  ;  ;  ;  ;  

浅析初中三年级“思想政治”第四课教材的内容_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